唐宪宗以后的唐朝皇帝为何都不册立皇后呢?实际上也并非如此,唐朝皇帝开始出现整体上不再册立皇后的现象,是从唐德宗李适之后开始,德宗...
唐宪宗以后的唐朝皇帝为何都不册立皇后呢?
实际上也并非如此,唐朝皇帝开始出现整体上不再册立皇后的现象,是从唐德宗李适之后开始,德宗之后连续九位皇帝在位期间,都没有册立皇后直到唐朝即将覆灭的时候,昭宗李晔才册立了皇后。
除去称帝的武则天,还有追封者与傀儡,唐朝一共20位皇帝中,仅有8人在位期间册立了中宫皇后,其他12人均没有。尤其德宗之后的唐朝中晚期皇帝里,仅一人有皇后。不过唐代后来皇帝不愿立后,主要还非因为德宗,而是因为宪宗李纯。
唐朝皇帝多不肯立后,首要原因就是怕后宫干政。古代有句话叫做“牝鸡司晨,惟家之累”,意思就是说如果母鸡打鸣,那这个家就要破败没落了,后来就引申为妇人沾染朝堂会引来祸端。虽然这个说法在今人看来非常不当,但在历史上也不是半分道理都没有,因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唐朝本身也有。
比如汉太祖刘邦的皇后吕雉,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唐中宗皇后韦氏等,这些人不是觊觎皇权,就是在兴风作浪,无论好坏,这些皇后都成为了皇帝的威胁,像是武则天甚至登基称帝,韦皇后毒害中宗。对皇帝们来说,后宫干政实在是个巨大祸患,不得不防,尤其唐朝时期贵族女子沾染朝堂的实在不是少数,必须要防。
再者,不立皇后也是皇帝自己有私心。虽然按照周天子时代就流传下来的规制,皇帝能够拥有后宫妃嫔,可皇后与皇帝同尊。与影视剧中不同,皇后并非单单是名义上的后宫之主,而是真正的后宫主宰。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妻,不仅要侍奉夫君,更要起监督与劝谏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皇帝都能容忍身边有人整天盯着自己,牵制着自己。
后宫一旦没有皇后,那么皇帝在后宫之中自然也没有了拘谨约束,即便是有太后之类,那也没有太大的制约。比如宪宗坚持不肯立后,在后宫之中当然就随心所欲,也没什么人能够管他。中宫无主,皇帝就不受皇后与外戚的干扰,能不受管束够随意临幸妃嫔媵嫱,满足自己的私欲。
虽然唐朝后来皇帝没有立后是从德宗开始,但并不是德宗带头,他的王淑妃虽立后三天就没了,但好歹也立了后。而唐顺宗李诵做太子时间太久,一共才做了186天皇帝,压根儿没来得及立后。宪宗李纯登基后,坚持不肯册立其做广陵王时的正妃郭氏为皇后,称“恐妃得尊位,致受钳掣”。即便后来郭氏的儿子被册立为储君,满朝文武不断上疏之下,李纯仍旧不肯册立郭氏为皇后。
郭氏出身高贵,其祖父乃是汾阳王郭子仪,母亲升平公主乃是代宗的女儿,按辈分比宪宗还长一辈。如此高贵的出身,也让李纯非常忌惮郭氏,所以一直不愿立其为后,而郭氏也知趣,以贵妃之尊在后宫做了多年有实无名的皇后。宪宗不愿立后还有个原因就是,彻底排除了嫡庶相争的可能,从而使得其能够在诸皇子中任意选择继承人,而不用过多顾及嫡庶。
为什么唐朝中期以后宫中不立皇后?
从唐肃宗张皇后被杀死之后,唐宫中就不再立中宫皇后,直到晚唐(积善皇后除外)这是为什么?http://tieba.baidu.com/f?kz=284486107
干啥有干啥的难处。在一般人的感觉里,皇帝的身边围着那么多女人,活得一定很潇洒,很“性福”,殊不知,皇帝也有皇帝的难处。比如说,宠爱一个自己喜欢的女人,这在一个普通人来说似乎很平常的事儿,但放在皇帝身上可就不那么简单了,八百双眼睛瞅着且不说,光一个皇后在那盯着就足以叫人头疼。这种头疼的事儿,几乎哪朝哪代的皇帝都碰到过,唐宪宗李纯也概莫能外。
不过,唐宪宗毕竟是唐宪宗,他不仅治国有两下子,好像干什么都有两下子。安史之乱后,唐帝国已经摇摇欲坠了,但唐宪宗上台后,却一度出现中兴局面,没有两下子的人做不到这一点。不仅如此,耐人寻味的是,在处理这种似乎“个人感情”的头疼事儿上,他照样有两下子。哪两下子呢?不立皇后。
《旧唐书·后妃传》有这样一段记述,很直接地道出了唐宪宗不立皇后的初衷:
帝后庭多私爱,以后门族华盛,虑正位之后,不容嬖幸,以是册拜后时。
这段话说得明白的不能再明白了,唐宪宗之所以不立皇后,就是怕皇后吃醋,干涉自己宠爱别的女人。也就是说,不立皇后,不仅自己可以随心所欲,粉黛三千想泡谁就泡谁,其间接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则是,窥视皇后的宝座,后宫的女人们暗地里的你争我夺,其结果必将促使她们更加痴情地围着自己团团转。这真是一箭双雕之举,应当说,唐宪宗的这个小九九盘算的确实挺高。
如果说他之前的代宗、德宗和顺宗没立皇后的原因挺复杂的话,到他这儿,原因就这么简单了,而且从他开始,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相继效法也都没有立皇后,原因与他的基本类同。这一时期史书上所称的皇后,其实都是这些所谓的皇后——她们的儿子当上皇帝以后加封的。显而易见,不立皇后的甜头,唐宪宗本人以及他的儿子、孙子都尝到了,也就是说,作为男人,没有限制的欲望,使他们看起来活的很灿烂、很“性福”。然而,在品尝这种甜头——“潇洒走一回”的同时,他们也吞下了致命的苦果。
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唐宪宗经常吃长生不老药以及壮阳药,这样一来,越吃身体越虚弱,越虚弱越吃,如此的恶性循环,致使其身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性情变得暴躁无常,以至于滥杀无辜,搞得身边的人人人自危,最后,愣是叫太监给毒死了。至于他的那两个儿子、三个孙子,比如穆宗、敬宗、武宗皇帝,和他比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御女多多,达到快感,他们经常吃方士配的金丹,淫乐不悛。穆宗竟然吃药吃死了。敬宗呢,因为荒淫无度,也叫宦官给杀了。
他们的年纪都不是很大,唐宪宗和敬宗是暴死的,自不待言,穆宗活了30岁;文宗活了33岁;武宗活了33岁;宣宗尽管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岁数虽然相对大一些,也只活了50岁,亦算不上长寿。很显然,他们如此的短寿,与他们的纵欲当有很大的关系。
但尽管如此,我们还不能因此就下这样的结论:不立皇后就是这一切结果的因。因为很多立后的皇帝照样很荒淫。问题的关键是,在不立皇后的背后还潜伏着一种更深层次的危机,这种危机就是皇权的旁落。这一点远比纵欲还可怕。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封建宗法制度里,立后、建储(确立太子)互为表里,共同组成维护和延续这种宗法制度的重要环节。唐宪宗为了“性福”,不立皇后,虽然满足了一己之欲,却使后宫空虚,皇子们没有威信,无形中淡化了人们对于皇权的尊崇。晚唐的宦官们之所以那么猖獗,说让谁当皇帝就让谁当皇帝,究其根源,这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至少与这个因素不无关联。
干啥有干啥的难处,这话确实不错,不过,一个男人的难处毕竟不能等同于一个皇帝的难处,尽管这二者有时侯是那么的难以分清。作为男人,不立皇后的唐宪宗或许得到了他想得到的“性福”,但这也注定了他必将“因小失大”、“福兮祸伏”,因为除了男人的属性外——他,终归还是一个万民的君主。可惜的是,这其中的理儿,好像一直到死,他以及效法他的子孙们可能都没明白。
而且皇后不过是个名义,没多大意思,那制度可能废除了.但那些得宠的妃子也相当于小半个皇后了.皇后是皇帝的辅佐,妃子是皇帝的附庸.
相当于丞相有时喉叫相国,有是又有左右丞相.
唐宪宗李纯为什么不立皇后
唐宪宗为了“性福”,不立皇后,虽然满足了一己之欲,却使后宫空虚,皇子们没有威信,无形中淡化了人们对于皇权。唐宪宗虽然创造了元和中兴,但和唐玄宗一样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李纯取得一系列成功后,也开始进取心减弱。晚年追求长生不老,开始服食丹药(李唐的传统),服药后变得性情暴烈,动甄对身边的宦官责打,诛杀。最后被宦官陈志宏所杀。晚唐的宦官们之所以那么猖獗,说让谁当皇帝就让谁当皇帝,究其根源,唐宪宗开了一个不好头,宪宗时期,是唐朝解决宦官问题的最好时机。后面的皇帝不是有心无力(文宗,宣宗),有力无心(武宗),再就是根本不闻不问的(穆宗,敬宗)。最后一直到宦官和唐王朝同归于尽。
唐中后期为何不实行府兵制去打击节度使?
唐朝建立之后,沿用了之前的府兵制度。府兵们有自己的耕地,不需要向朝廷缴纳赋税。战争爆发以后,府兵们集结出征。在战争结束以后,还能得到朝廷的赏赐。因此,府兵的生活普遍高于普通农民。唐朝初期的战争,距离都比较近,而是时间短、规模小,府兵们的耕地还能继续耕种,而是一年有一半的时间能够和家人团聚。但是随着唐朝疆域的扩大,开始面对吐蕃、突厥、契丹等一系列强悍的对手。战争的时间延长,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动辄就是10万人以上的大战。由于对手很强,唐朝需要在边境上驻扎大量的军队。久而久之,府兵制度撑不住了。由于长期驻扎边境,府兵们的耕地荒芜,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很少。随着府兵的大量伤亡,府兵的人数越来越少。
在武则天时期,府兵制度已经出现了崩溃的迹象,因此,朝廷同时出了好几种兵役制度。到了唐玄宗时期,府兵制已经基本上名存实亡。当时,北方的回纥、西边的吐蕃,都会唐朝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战役的规模非常大。依靠一支军队,根本就无力迎战,朝廷派往边境的将领可能并不了解实际情况。因此,在唐玄宗统治的后期,先后册封了10位节度使,被称为天宝十节度。与此同时,唐玄宗无奈的废除了府兵制,募兵制正式取代了府兵制。这些节度使就像10位战区司令,在自己的管辖区内招募官兵,所以说,官兵们对节度使的认同感更强。节度使制度建立之后,确实帮助唐朝中央解决了很多烦恼。唐朝的军队逐步形成了边塞系和中央系,唐朝中央控制的军队,战斗力逐步堕落。
虽然安史之乱被最终平定,但并不彻底,而是形成了一个良性肿瘤。安禄山是北方地区的节度使,唐朝依靠西部地区的节度使平定了叛乱。虽然其他的节度使没有叛乱,但如果朝廷想动撤销节度使的心思,那藩镇肯定不答应。因此在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皇帝们一直采用安抚的态度,削弱一两个节度使。如果有节度使发生叛乱,其他的节度使还会出兵镇压。面对藩镇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唐朝皇帝们也没有什么办法。其实唐朝后期的皇帝中,并不缺乏英明的君主,例如唐宪宗,李商隐称赞说“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但是即便是英明圣武的唐宪宗,也没有能解决藩镇问题。
总结,唐朝中后期的统治者必然知道府兵制的优势及战斗力。然而唐中后期,均田制难以维系,户口大量流失,府兵兵员严重不足;其次,专门的禁卫军逐渐壮大,替代府兵承担宿卫京师的职责,府兵逐渐沦为权贵的仆役,往日的荣耀逐渐丧失;再次,边境形势日益恶化,外出征战越来越频繁,镇戍时间越来越长,府兵怨声载道。至此府兵制赖以生存的土壤以消失殆尽。所以从军事和经济两方面来看根本无法重新实行府兵制去打击各藩镇节度使。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