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为什么和苏秦扯在一起呢?“一怒诸侯惧,安居天下熄”的张仪和苏秦,两人同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年轻时候一起拜在鬼谷子...
张仪为什么和苏秦扯在一起呢?
“一怒诸侯惧,安居天下熄”的张仪和苏秦,两人同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年轻时候一起拜在鬼谷子门下学艺。
苏秦先从鬼谷出山,通过对战国初期各国的实力一番分析后,决定投奔西方的秦国。
当时的秦国刚经历了商秧变法,秦惠王刚登基不久,对辨士有所排斥。苏秦向秦王多次推荐自己,然而一年已过去,却始终不得秦王召见,此时苏秦所带盘缠用尽,不得已只得打道回了洛阳老家。
由于没了盘缠,无钱雇车,苏秦只得走路回去。回到家时,苏秦衣裳破烂,胡子拉渣的。家人以为外出求学多年的苏秦会谋得一官半职才回来,却没想到现在混成了这副模样。
苏秦的妻子在旁边织布看到苏秦的破衣服也不为他缝补,嫂子在家也不给他做饭,方父母也没给他好眼色看。然而苏秦并没有埋怨,只怪自己没出息混才成这样,越想越觉得窝囊,于是把自己关进屋里,总结自己这一年来失败的原因。
苏秦在屋里,埋头苦读,晚上困了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痛醒了接着苦读,一年后,他终于悟出当时天下形势所趋。
于是苏秦又一次离开家乡,来到赵国,向赵国国君推销自己这一年里,苦想出来的合纵之策,然而赵侯对苏秦推销的产品不感兴趣。苏秦也没有灰心,一路奔波来到了燕国。
燕国地处北方,天寒地贫,国力相对其他六国比较弱小。燕文侯听完苏秦的讲述后,认为合纵之策正好可以解决当前燕国面临的困境。燕文侯当即拜苏秦为燕国国相,并赠以重金支持苏秦出使五国游说合纵之策。
苏秦从燕国出发,又返回到赵国,已身居燕国国相的苏秦,这次回马枪耍得可就麻溜多了,赵肃侯面对燕国的国相,立马答应了合纵,同样拜了苏秦为赵国国相。
苏秦接着又说服了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六国在苏秦的统筹下一同组成合纵联盟,一致抗秦,由苏秦担任纵约长,同时皆配六国相印。
此后在苏秦合纵六国一致抗秦抗期间,使得秦国十五年来不敢东出函谷关。
听说师兄苏秦发达后,师弟张仪慕名前来投奔,可张仪到了苏秦府上住了几天,却一直没见着苏秦。张仪一气之下离开了苏府,在街上偶遇一商人,说要前往秦国经商,问张仪是否愿意同行。
此时张仪前途迷茫,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好,于是就答应了商人一同前往秦国,路上商人对张仪多有照顾,进入秦国后,商人赠与张仪盘缠后才告知,这一切都是苏秦的安排,张仪得知真相后深感惭愧。
同为鬼谷子的高徒,张仪自然明白苏秦安排他前来秦国的意图,为了苏秦合纵之计得以长存,就必须让秦国对六国产生威胁,六国才能保持团结。张仪利用鬼谷所学,在秦国担任国相期间,使得秦国逐渐强大。
苏秦在齐国被刺身亡后,张仪向秦惠王推荐,推行连横之策。后面苏秦的合众之策被张仪的连横攻破,使得六国各自为战,最后被秦国一一消灭。
苏秦合纵、张仪连横,师兄弟二人各展所能,掌控着当时战国形势的走向。
苏秦与张仪的主要异同
要稍微详细点不同:合纵与连横 苏秦主张连横 秦与齐联合共同对付其余六国 张仪主张合纵六国联合共御秦国。
相同:苏秦和张仪同出鬼谷子一门,为师兄弟。
苏秦 (战国时期纵横家)
苏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苏秦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苏子》31篇,早佚。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传世古籍。
张仪 (战国时期纵横家)
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秦惠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
张仪谋一统天下,认为楚能一统天下,后被奸臣谋害逃离楚国拜秦国为相,辅佐秦国。破苏秦合纵之术,主张连横,离间六国,破合纵。
张仪为什么和苏秦扯在一起?
《战国策》记载张仪与苏秦是相对立的一纵一横,互相著文攻击对方,这和史实不符。后来司马迁受此影响,在《史记张仪列传》中将张仪和苏秦列为同时之人;甚至还说在苏秦发迹后,张仪受苏秦激励而入秦,又记张仪之卒在苏秦之后,也均与史实不符。据考证张仪在前,苏秦在后,和张仪同时的是公孙衍、惠施、陈珍等人。苏秦是张仪死后才在政坛上初露头角的。在纵横家中张仪显然是苏秦的前辈。《史记》记张仪的年代基本正确,而把苏秦的经历提早了约三十年。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受此影响,致使张仪事迹含混不清,因而另行为其作传,实为必要。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经过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共27章,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十四章,是苏秦的书信和谈话,提供了有关他的信史料,可以由此辨别《战国策》有关史料的真伪,并纠正《史记.苏秦列传》的错误。
《中国历史大辞典》対《苏秦》词目是这様解釈的: “苏秦 战国时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字季子。自称“进取之臣”,“以不复其常为进者”(《战国纵横家书》五)。早年游说诸侯。后为燕昭王亲信,受命使斉,从事反间活动,使斉疲于対外战争,以造成“弱燕敌强斉”的形势。斉闵王末年任斉相,劝闵王勿与秦称东西帝,使秦亦廃帝号。与赵奉阳君李兑共同约燕、斉、韩、赵、魏五国合纵攻秦。赵封为武安君。秦因而归还所夺魏地温(今河南温县西南)、轵(今河南済源市南)、高平(今河南済源市西一南),归还所夺赵地王公、符逾。后燕将乐毅大举攻斉,其反间活动暴露,被车裂而死。《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着录《苏子》三十一篇,佚。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保存其书信和游说辞十六章。《战国策》和《史记•苏秦列传》所记年代及事迹紊乱,仅可参考。”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经过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共27章,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十四章,是苏秦的书信和谈话,提供了有关他的信史料,可以由此辨别《战国策》有关史料的真伪,并纠正《史记.苏秦列传》的错误。 据考证,苏秦的年代在张仪之后,即燕昭王的时代。与张仪的连横同时对峙的为犀首,即公孙衍的合纵。苏家五兄弟—苏代、苏厉、苏辟、苏鹄、苏秦,苏秦的年纪最小。他从师于齐,学习纵横之术。并遍翻所有藏书,找到一本“《太公阴符之谋》”,伏案苦读多年,自认其术己足游说当世的君主。燕昭王(前335年—前279年在世,前308年-公元前279年在位)即位后,以前国遭丧乱,为了图强雪耻,大力招揽贤者。苏秦在这时自周前往燕国。他为燕昭王建立的第一件功劳,是游说齐宣王归还了因燕丧所夺取的十城。燕国送质子到齐国,苏秦为使,此时为齐闵王七年(前294年),齐国国政由田文主持。苏秦在齐,颇受善待,与田文友好,后返回燕国。 前292年,齐、赵、秦三国鼎立,竭力争夺宋国土地时,苏秦向燕昭王献策,企图借助秦、赵之力攻破齐国,由他作为燕的特使派到齐国,以助齐攻宋为名,做间谍工作而达到破齐的目地。苏秦向燕昭王保证自己“信如尾生”,保证自己按密约行事,守信到死。 后来苏秦确实做到了这点,离间齐、赵关系,齐灭宋而国力大损,以至引起五国合纵伐齐。当乐毅破齐之时,他就被齐闵王判以反间之罪而车裂于市。后来邹阳就说:“苏秦不信于天下而为燕尾生。”司马迁也评论说:“苏秦承担着反间计的罪名被杀死,天下人都嘲笑他。”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