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你所学过的《论语》,谈一谈你对孔子的认识孔子,被人尊称为孔圣人,至圣先师,其创立的儒家对后世产生绵延不断的影响,其主张仁,礼...

拥护儒家和孔子的人。孔子认识你吗, 你认识孔子吗,连面都没有见过就誓死捍卫儒家孔子、孔子知道吗

结合你所学过的《论语》,谈一谈你对孔子的认识

孔子,被人尊称为孔圣人,至圣先师,其创立的儒家对后世产生绵延不断的影响,其主张仁,礼,是中华民族数千年道德规范的渊源。其教育思想也对后世具有积极影响,比如因材施教等等。
大智、大圣

儒家说过以德报怨吗?为何孔子却说没有,这是诬陷?

现代人在劝说人不要记仇记恨的时候,总是喜欢说要学习古人“以德报怨”。这时候如果有小孩子在边上可能会问上一句,别人对我不好我也对他好,那人家对我很好的人我又该怎么办呢?难道和对我不好的人一样吗?这时候家长估计就要摆出家长的威风,好生训斥一番孩子了。

那么以德报怨又是出自哪里呢?很多人说这是出自《论语》,是孔子亲口说的。历史上儒家的孔子真的说过“以德报怨”这回事吗?

要说孔子说过,他倒也确实说过,但是却完全不是现代人所理解的“以德报怨”的意思,孔子是怎么说的呢?原文是这样的: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所以原文当中并不是孔子希望大家“以德报怨”,相反他是反对以德报怨这种做法的,而且理由跟小孩子反问家长的话几乎一模一样,如果以德报怨,那么何以报德呢?所以孔子最好提出了他的应对方法,那就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其实真正的儒家跟现代人所理解的儒家有着很大的不同,真正的儒家是讲究恩仇义的,而且对于异端思想,儒生们并不是采取所谓的“包容”,而是对之进行强烈的攻击——百家争鸣争的是什么?其实就是对异端思想的攻击。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儒家关于报仇的态度。

儒家对于报仇尤其看重,尤其是涉及到家国方面的事情,如果有人侮辱了你的家人,儒家是坚决支持你去报复他们的;如果敌国侮辱了你的国家,儒家也坚决支持报仇雪恨。


汉朝时期,由于汉朝初年国力衰弱,匈奴人经常欺凌汉朝,给汉朝留下了许多耻辱。等到汉武帝继位的时候,全天下的人都开始学习《春秋》,《春秋》是儒家的著作,但是却有三个注释版本(其实是五个,不过有两个失传了),而汉朝最喜欢《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传》里面写道:

“公羊曰:“九世之仇犹可报乎?”孔子曰:“王道复古,尊王攘夷”

汉朝的儒生把这种学说进一步推进说:

“汉朝是故曰:“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也就是说,儒生根本不讲究什么“以德报怨”,男子汉大丈夫就该有仇的报仇,有怨的报怨,为什么会有“以德报怨”这种想法呢?

那么是不是汉朝的特殊历史条件改变了汉朝儒生的观念呢?其实并不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所有人都非常的注重报仇雪恨这个概念,有很多事实可以证明,古人把报仇雪恨当作一种非常重要的品德。


勾践被吴王夫差打得亡国,勾践为了报仇,不惜以国君的身份去为夫差当奴婢,让他自己的王后给夫差当丫鬟,为了获得夫差的信任,他甚至亲自去尝夫差的粪便。期间可以说是非常的丢人现眼了,勾践作为一个诸侯王,在被夫差俘虏期间,丢尽了诸侯王的脸面。但是等到他复国之后,励精图治,然后打败夫差,所有的人都觉得夫差是一个大丈夫。

在故事“干将莫邪”里面,制造了宝剑的干将被楚王杀了,他的儿子一有了意识就以报仇为执念,在他还是十几岁的时候就带着宝剑前去复仇,由于他年纪小,不知道如何下手,碰到了一个剑客,剑客听说了他小小年纪居然有这样的志气,决定去帮助他,并且最后一起赴死。因为他们都觉得报仇雪恨是一件非常合理和正义的事情。

有这样的文化氛围,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中国的文化设计师周公旦在设计周礼的时候就这么设计了,所以《礼记》里面写道: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看看对于复仇的概念,孔子甚至于比公羊学派还要激进,他主张自己直接带着武器隐藏起来埋伏仇人,如果在大街上遇到了,就直接拿起兵器与之战斗。

所以说,孔子是绝对没有要后人“以德报怨”的。

那么以德报怨又是为什么被后人以讹传讹成了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呢?我想真正的以德报怨肯定是在古代中国没有市场的,而中国人提倡的是大公无私,不以私仇而害公义。所以经常在史书当中发现两个人私底下是死敌,甚至见面就打架,但是因为对方都是栋梁之才,所以在向国君推荐人才的时候,他们往往又推荐自己的死敌。

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廉颇与蔺相如了。廉颇嫉恨蔺相如受到赵王的高规格待遇,蔺相如并没有因此而在赵王面前对廉颇进行中伤,反而对廉颇“退避三舍”,这并不是因为蔺相如要“以德报怨”,而是因为他不想因为他们两个之间的私人矛盾而影响到国家的利益。


而廉颇听说了蔺相如因为国家的原因才“畏惧”自己,他感到十分的羞愧,亲自登门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也不是廉颇要对蔺相如“以德报怨”,仅仅只是因为廉颇敬佩蔺相如这样大公无私的人而对自己为一己私利不顾国家利益的行为感到羞愧而已。

然而后人在流传的过程当中以讹传讹,把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渐渐的说成了“以德报怨”,以德报怨是孔子点名批评的恶劣思想,怎么可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呢?这都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人对孔子的污蔑啊!

儒家说过以德报怨的话,但这是后人对论语的断章取义。孔子的原话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所以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后人对孔子说的话进行断章取义,多半是为了禁锢人的思想,维护封建统治。
当然没有说过。孔子原话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说明孔子本人并不赞同以德报怨这种圣母型人格,这是别人问孔子的问题,孔子做出了反驳。
没有说过。原句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如果用恩惠回报怨恨,那用什么报答恩惠?后面接着的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在论语中提到过,但是不是孔子所支持的思想。如家说过以德报怨,但是儒家的思想并不全是孔子的思想。,所以说并不是诬陷,只是思想有差别罢了。

推崇儒家孔子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呢?你怎么看?

关于儒家的问题,我想换个角度看。

儒学传了两千多年,为历届封建皇帝所推崇,说明儒家学说对管理读书人绝对是一流的工具,不然不可能延续下来。

但从两千多的吃人历史看,儒学并不具备改造人的能力,展现的反而是束缚压抑人性的能力。

它把所有读书人捆绑在温良恭俭让上,按着天地君亲师的顺序挨个服从,只要对服从的对象稍有差池,就会被周围人道德绑架般的群起攻之,而不管真相如何,这是很可怕的。

历史上的秦始皇、曹操、袁世凯被唾骂,而诸葛亮、关羽被推崇基本是这个道理。但奇怪的是,杀人魔王项羽、无赖痞子刘邦和朱元璋却很少被唾骂。不得不说,儒学对于统治阶级来说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

有个成语叫大道至简,意思就是越高深的学问其实越容易阐述。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儒学搞得云山雾罩、扑朔迷离,就是为了掩饰它的唯一目的,“让你听话”。

我在想李鸿章为何水平不如袁世凯,或许李鸿章是大学士,袁世凯不过是个落第秀才也算是一个原因。袁世凯没有精神束缚,所以做事情就雷厉风行,老谋深算,让一群大儒赵尔巽、张謇、梁任公、康南海个个被他摆布。

有人说:儒家是中华文化,绝对不能丢。我想说儒家是中华文化,但中华文化还有墨家、法家、道家、阴阳家,为何这些都遗失了,难道不耐人寻味吗?

有件事不得不说,袁世凯为了当皇帝做过这样的一件事。他发布尊孔命令,声称孔子是“万世师表”,而儒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宣布儒学为中华正宗,用来诋毁共和这个舶来品。

袁世凯在祭孔令里这样说:“中国数千年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后来,袁世凯修改蔡元培的教育宗旨,把所有“修身”和“国文”课,以孔孟之言为指归,为帝制服务。

所以,在我看来,儒家不过一家之言,非人生之圭臬,它只是博大中华文化里的一个支脉而已。

纵观历史,儒家学说教育出的读书人,多半都是卑躬屈膝、明哲保身、心无同情、道貌岸然之辈。对上奴眉颜骨,对下心狠手辣,不提倡也罢。

是进步,因为儒家思想贯穿了整个中华文化,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历史的发展,同时没有盲目地推崇儒家思想,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这么看,你先把什么是“儒家”搞明白,再来谈论孔子,那时就会有底气了。现在,你的知识水平不足以谈论孔子。
推崇孔子肯定是进步。一个人只有懂得礼仪,懂得仁爱,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是进步。因为儒家思想是比较有内涵,如果能够继承发扬的话也是非常不错的。
本文标题: 拥护儒家和孔子的人。孔子认识你吗, 你认识孔子吗,连面都没有见过就誓死捍卫儒家孔子、孔子知道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587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紫袍不识蓑衣客,曾对君王十二旒是什么意思啊“中国5000年历史”这句话真的正确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