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历史沿革?青岛历史青岛市的辖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胶州市和平度市都发现了早期人类活动的遗址,之后进入奴隶社会时期,青岛属于东...
青岛的历史沿革?
青岛市的辖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胶州市和平度市都发现了早期人类活动的遗址,之后进入奴隶社会时期,青岛属于东夷族生活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已经进入有文字可考的时期,后到周代开始,青岛辖区开始分属不同的小国,直到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青岛地区才一并纳入齐国领地,这一时期,齐国非常强大,修筑了齐长城,开创了海运港口,建立水师。
公元前221年,秦一统中原,青岛归琅琊郡辖,秦始皇迁3万户人家至琅琊山下,秦末,田横五百壮士因不愿臣服于汉王朝,自刎于今田横岛。直至隋朝,现青岛的城阳区内设不其县城,政局较为平稳,只有三国时期,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严重影响了青岛的发展。隋唐时期,海运的发展,青岛地域的对外贸易地位逐渐重要,出现了重要的海港---板桥镇,此时崂山道教也逐渐全盛起来,之后宋金在此对峙,又一次严重影响了青岛的发展。元明清时期,统治者们逐渐意识到这里的重要位置,贸易、军事、经济得到发展,但相对来说还是较为缓慢。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
我马上要去青岛了,我想了解一下青岛的一些历史背景.
青岛历史
青岛市的辖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胶州市和平度市都发现了早期人类活动的遗址,之后进入奴隶社会时期,青岛属于东夷族生活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已经进入有文字可考的时期,后到周代开始,青岛辖区开始分属不同的小国,直到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青岛地区才一并纳入齐国领地,这一时期,齐国非常强大,修筑了齐长城,开创了海运港口,建立水师。
公元前221年,秦一统中原,青岛归琅琊郡辖,秦始皇迁3万户人家至琅琊山下,秦末,田横五百壮士因不愿臣服于汉王朝,自刎于今田横岛。直至隋朝,现青岛的城阳区内设不其县城,政局较为平稳,只有三国时期,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严重影响了青岛的发展。隋唐时期,海运的发展,青岛地域的对外贸易地位逐渐重要,出现了重要的海港---板桥镇,此时崂山道教也逐渐全盛起来,之后宋金在此对峙,又一次严重影响了青岛的发展。元明清时期,统治者们逐渐意识到这里的重要位置,贸易、军事、经济得到发展,但相对来说还是较为缓慢。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
本视频介绍了崂山白云洞在抗战时期的故事的历史沿革
青岛历史背景
青岛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青岛市的辖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胶州市和平度市都发现了早期人类活动的遗址,之后进入奴隶社会时期,青岛属于东夷族生活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已经进入有文字可考的时期,后到周代开始,青岛辖区开始分属不同的小国,直到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青岛地区才一并纳入齐国领地,这一时期,齐国非常强大,修筑了齐长城,开创了海运港口,建立水师。
公元前221年,秦一统中原,青岛归琅琊郡辖,秦始皇迁3万户人家至琅琊山下,秦末,田横五百壮士因不愿臣服于汉王朝,自刎于今田横岛。直至隋朝,现青岛的城阳区内设不其县城,政局较为平稳,只有三国时期,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严重影响了青岛的发展。隋唐时期,海运的发展,青岛地域的对外贸易地位逐渐重要,出现了重要的海港---板桥镇,此时崂山道教也逐渐全盛起来,之后宋金在此对峙,又一次严重影响了青岛的发展。元明清时期,统治者们逐渐意识到这里的重要位置,贸易、军事、经济得到发展,但相对来说还是较为缓慢。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
我马上要去青岛了,我想了解一下青岛的一些历史背景.
青岛历史
青岛市的辖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胶州市和平度市都发现了早期人类活动的遗址,之后进入奴隶社会时期,青岛属于东夷族生活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已经进入有文字可考的时期,后到周代开始,青岛辖区开始分属不同的小国,直到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青岛地区才一并纳入齐国领地,这一时期,齐国非常强大,修筑了齐长城,开创了海运港口,建立水师。
公元前221年,秦一统中原,青岛归琅琊郡辖,秦始皇迁3万户人家至琅琊山下,秦末,田横五百壮士因不愿臣服于汉王朝,自刎于今田横岛。直至隋朝,现青岛的城阳区内设不其县城,政局较为平稳,只有三国时期,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严重影响了青岛的发展。隋唐时期,海运的发展,青岛地域的对外贸易地位逐渐重要,出现了重要的海港---板桥镇,此时崂山道教也逐渐全盛起来,之后宋金在此对峙,又一次严重影响了青岛的发展。元明清时期,统治者们逐渐意识到这里的重要位置,贸易、军事、经济得到发展,但相对来说还是较为缓慢。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
青岛的历史
怎么办呢?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调登州总兵章高元移驻青岛口,标志着青岛市建制的开始。青岛设置后,清军即在此修筑炮台,至今仍留有青岛山炮台遗址。
“一战”结束后,1919年英、美、法等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将青岛的主权和山东的权益一概交给日本,于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为纪念该运动,青岛修建了五四广场,该广场现已成为了青岛的新标志。
1922年12月,中日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件》,同年12月10日,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正式收回青岛主权。抗战胜利后,青岛被国民党政府接管并成为我国的海军基地,现已建成为海军博物馆。
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
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
唐朝时青岛属于河南道管辖。
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小镇,昔称胶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在胶澳设防,是为青岛建置的开始。
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强占青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月,日本侵占青岛,取代德国对青岛进行军事殖民统治。 1919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便是以“收回青岛”为起因。
今市南区东部在明朝时候建立了军事城堡浮山所,驻军加上商户,形成一个小型的市镇。青岛湾一带成了大的渔货码头,被称之为“青岛口”。明代万历七年(1579年),即墨县令许铤曾遍察即墨四方海域及乡土,主持过《即墨县志》,坐落于青岛湾畔的一座小岛“青岛”,亦被许铤所提及。在许铤编撰的《地方事宜议·海防》中,有关青岛之名有这样一段记述:“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你可以试下
青岛的历史文化
(1)青岛,山东省地级市,国家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简称青,旧称“胶澳”,别称“琴岛”、“岛城”。青岛是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新一线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是国际性港口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幸福宜居城市, 被誉为“东方瑞士”。
(2)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胶东半岛东部,濒临黄海,隔海与朝鲜半岛相望,地处中日韩自贸区的前沿地带; 东北与烟台毗邻,西与潍坊相连,西南与日照接壤; 青岛因地理位置优越继而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青岛因“一港一路”而兴,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航空港,是实施海上丝绸之路、履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枢纽型城市。
(3)青岛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国海滨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也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青岛作为世界啤酒之城、世界帆船之都,是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核心区域龙头城市。截至2021年,青岛总面积11282平方公里,辖7个区,代管3个县级市,有1个国家级新区(青西新区),总人口920.4万。2021年,青岛地区生产总值10011.29亿元,增长7.9%,人均GDP达到109407元。
(4)青岛拥有道教名山崂山、栈桥、五四广场、八大关、青岛奥帆中心等著名景点。老舍、闻一多、洪深、沈从文等名人曾在青岛讲学;驻有山东大学(青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院校。
东周 时期建立了当时 山东 地区第二大市镇-- 即墨 。
秦始皇 统一 中国 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 胶南 市的 琅琊台 。秦代 徐福 曾率船队由 琅琊山 起航东渡 朝鲜 、 日本 。
汉武帝 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 胶州 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
唐朝 时青岛属于河南道管辖。
清朝 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小镇,昔称 胶澳 。
1891年6月14日(清 光绪 十七年),清政府在胶澳设防,是为青岛建置的开始。
1897年11月, 德国 以“ 巨野教案 ”为借口派兵强占青岛。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爆发,11月,日本侵占青岛,取代德国对青岛进行军事殖民统治。
1919年, 中国近代史 上著名的“ 五四运动 ”便是以“收回青岛”为起因。
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青岛,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
1929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
1930年,改称青岛市。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
1945年9月, 国民党 政府接收青岛,仍为 特别市 。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
1986年青岛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相当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
1994年被列为全国15个 副省级城市 之一。
2008年青岛举办”奥帆赛“,并被誉为”帆船之都“。
法显崂山登岸 东晋名僧 法显 去 尼泊尔 、 印度 、 斯里兰卡 求取佛经,历时13年。乘商船返国途中遇飓风,于东晋义熙八年(412)漂泊到崂山南岸登陆,被长广郡太守 李嶷 接至不其县城。法显居不其县城期间,翻译了不少佛经,对佛教在青岛地区的传播有一定影响。
宋金海战 南宋 绍兴 三十一年(1161),金主 完颜亮 率兵4路进攻 南宋 ,其中一路为水军,由工部尚书 苏保衡 任水军都统制,益都尹完颜郑家奴为副都统制,率战船600余艘、军士7万余人,由胶西(今青岛胶州市)海港出发。驶出胶州湾后,主帅驻泊在 灵山卫 附近的唐岛,船队则绵延海上数里。南宋朝廷命李保为浙西路副总管,率仅有的100余艘战船,于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从江阴出发,北上迎战。
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
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
唐朝时青岛属于河南道管辖。
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小镇,昔称胶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在胶澳设防,是为青岛建置的开始。
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强占青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月,日本侵占青岛,取代德国对青岛进行军事殖民统治。 1919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便是以“收回青岛”为起因。
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青岛,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
1929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
1930年,改称青岛市。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
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
1986年青岛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相当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
1994年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2008年青岛举办”奥帆赛“,并被誉为”帆船之都“。
法显崂山登岸:
东晋名僧法显去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求取佛经,历时13年。乘商船返国途中遇飓风,于东晋义熙八年(412)漂泊到崂山南岸登陆,被长广郡太守李嶷接至不其县城。法显居不其县城期间,翻译了不少佛经,对佛教在青岛地区的传播有一定影响。
宋金海战: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兵4路进攻南宋,其中一路为水军,由工部尚书苏保衡任水军都统制,益都尹完颜郑家奴为副都统制,率战船600余艘、军士7万余人,由胶西(今青岛胶州市)海港出发。驶出胶州湾后,主帅驻泊在灵山卫附近的唐岛,船队则绵延海上数里。南宋朝廷命李保为浙西路副总管,率仅有的100余艘战船,于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从江阴出发,北上迎战。
青即战役:
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山东军区为配合解放军向江南进军,决定解放青岛,并成立了青(岛)即(墨)前线指挥部,许世友任总指挥。5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32军和胶东军区、滨海军区及地方武装部队发起了青即围攻战,经过20多天的战斗,连续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三道防线,1949年 6月2日午12时青岛全部解放。由于解放军攻势迅猛,使青岛解放时水电未断,电讯通畅,港口设备和工厂企业完存无损,生产和社会秩序很快得以恢复。青岛解放的当天,青岛市军管会根据山东军区的命令,正式挂牌成立,并发布第一号布告:在青岛实行军事管制。青岛市人民政府也于当日成立,马保三就任新青岛第一任市长。晚上8点30分,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