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在哪里?黄帝陵位于桥山,是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约一千米处,也即子午岭向东延伸的部分。传说黄帝去世以后人们将他的衣冠葬于此...
黄帝陵在哪里?
黄帝陵位于桥山,是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约一千米处,也即子午岭向东延伸的部分。传说黄帝去世以后人们将他的衣冠葬于此处,成了后世人们纪念的陵墓。
黄帝,炎帝的陵墓在哪里?
黄帝陵坐落在陕西省延安南部的黄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墓的所在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炎帝陵又名天使馆、天子坟,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原酃县)城西15公里的塘田乡鹿原坡,占地一平方公里。
炎帝陵又名天使馆、天子坟,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原酃县)城西15公里的塘田乡鹿原坡,占地一平方公里。
★★黄帝陵到底在哪里??★★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帝的陵园,它位于陕西省延安南部的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汉司马迁《史记》称:“黄帝崩,葬桥山。”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五千年前出生在中华大地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水河畔的沮源关降龙峡,时间是农历的二月初二。从此,就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吉祥之说。黄土高原,坦荡浑朴,博大雄沉,山丰土厚,土色呈黄。黄乃地之正色,象征着吉祥喜庆,为古人所崇尚之色,土乃五行之尊,万物之本,轩辕以土德称王。故轩辕号曰黄帝。古文献记载有三皇五帝,黄帝是三皇之一,又是五帝之首。在炎帝后期,黄帝于乱世起兵,以德号召天下,战败炎帝于阪泉,代炎帝为天子,后又战胜蚩尤于涿鹿之野,结束了远古战争,统一了中华民族,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中华文明时代从此开始了。历史上的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黄帝后裔,所以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黄帝共有四个妃嫔;正妃为西陵氏女,名螺母,《史记·王帝本纪》中说:“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螺祖,为黄帝正妃”。螺祖发明了种桑养蚕和抽丝,织丝为绸,缝绸做衣,后人称她为“先蚕娘娘”, 黄陵县城有螺祖养蚕遗址。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传说:彤鱼氏发明了烹调和筷子;方雷氏发明了梳子;嫫母发明了织机和盘线的木拐子,从此才有了布和衣服,后人称她为“先织娘娘”。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据历史文献记载,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有12个儿子被他赐姓,有2个儿子从了他的姓,有9个儿子被各封一国,黄帝的孙子颛顼,继承了帝位,号高阳氏;曾孙帝喾也得了天下,号高辛氏;尧帝是黄帝的玄孙,舜帝是黄帝的九代孙,夏禹为黄帝的11代孙,殷汤为黄帝的17代孙,而周文王姬发为黄帝的19代孙,黄 帝后裔子孙相承有1520年。
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有绿水环绕,群山环抱,古柏参天,有大路可通山顶直至陵前。山顶立一石碑,名为下马石,上有“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字样。古代凡祭陵者,均须在此下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题“黄帝陵”三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双”四字。再后面便是黄帝陵。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在桥山脚下,有轩辕庙一座,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轩辕庙院面积约10亩,院内有古柏14棵,右侧有一株古柏特别粗树枝像虬龙在空中盘绕,一部分树根露在地面上,叶子四季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巨大的绿伞,相传为轩辕氏所手植,距今5000多年。树旁有一碑楼,内嵌石碑一块,上写:“此柏高五十八市尺,下围三十一市尺,中围十九市尺,上围六市尺,为群柏之冠。相传是轩辕黄帝手植,距今约有五千余年。谚云:‘七楼八擤半,圪里圪瘩不上算,’即指此柏。”据说,不久前对此树重测了一次,下围已达到三十市尺,有人说,此柏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株,称为“柏树之王”。庙院里有历代重修轩辕庙的碑记和祭文石,共46通。庙院最后边是大殿,上悬“人文初祖”金字匾额,殿内正中置牌位,上书“轩辕黄帝之位”6字。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挂甲柏”。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据说全国共有黄帝陵七处,甘肃、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都有黄帝陵,但只有桥山的黄陵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国后,人民政府对保护黄帝陵十分重视,多次进行整修,并扩展道路,增建文物陈列室及服务设施。每年来此参观游览,上山拜谒黄帝陵的人越来越多。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五千年前出生在中华大地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水河畔的沮源关降龙峡,时间是农历的二月初二。从此,就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吉祥之说。黄土高原,坦荡浑朴,博大雄沉,山丰土厚,土色呈黄。黄乃地之正色,象征着吉祥喜庆,为古人所崇尚之色,土乃五行之尊,万物之本,轩辕以土德称王。故轩辕号曰黄帝。古文献记载有三皇五帝,黄帝是三皇之一,又是五帝之首。在炎帝后期,黄帝于乱世起兵,以德号召天下,战败炎帝于阪泉,代炎帝为天子,后又战胜蚩尤于涿鹿之野,结束了远古战争,统一了中华民族,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中华文明时代从此开始了。历史上的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黄帝后裔,所以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黄帝共有四个妃嫔;正妃为西陵氏女,名螺母,《史记·王帝本纪》中说:“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螺祖,为黄帝正妃”。螺祖发明了种桑养蚕和抽丝,织丝为绸,缝绸做衣,后人称她为“先蚕娘娘”, 黄陵县城有螺祖养蚕遗址。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传说:彤鱼氏发明了烹调和筷子;方雷氏发明了梳子;嫫母发明了织机和盘线的木拐子,从此才有了布和衣服,后人称她为“先织娘娘”。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据历史文献记载,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有12个儿子被他赐姓,有2个儿子从了他的姓,有9个儿子被各封一国,黄帝的孙子颛顼,继承了帝位,号高阳氏;曾孙帝喾也得了天下,号高辛氏;尧帝是黄帝的玄孙,舜帝是黄帝的九代孙,夏禹为黄帝的11代孙,殷汤为黄帝的17代孙,而周文王姬发为黄帝的19代孙,黄 帝后裔子孙相承有1520年。
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有绿水环绕,群山环抱,古柏参天,有大路可通山顶直至陵前。山顶立一石碑,名为下马石,上有“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字样。古代凡祭陵者,均须在此下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题“黄帝陵”三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双”四字。再后面便是黄帝陵。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在桥山脚下,有轩辕庙一座,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轩辕庙院面积约10亩,院内有古柏14棵,右侧有一株古柏特别粗树枝像虬龙在空中盘绕,一部分树根露在地面上,叶子四季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巨大的绿伞,相传为轩辕氏所手植,距今5000多年。树旁有一碑楼,内嵌石碑一块,上写:“此柏高五十八市尺,下围三十一市尺,中围十九市尺,上围六市尺,为群柏之冠。相传是轩辕黄帝手植,距今约有五千余年。谚云:‘七楼八擤半,圪里圪瘩不上算,’即指此柏。”据说,不久前对此树重测了一次,下围已达到三十市尺,有人说,此柏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株,称为“柏树之王”。庙院里有历代重修轩辕庙的碑记和祭文石,共46通。庙院最后边是大殿,上悬“人文初祖”金字匾额,殿内正中置牌位,上书“轩辕黄帝之位”6字。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挂甲柏”。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据说全国共有黄帝陵七处,甘肃、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都有黄帝陵,但只有桥山的黄陵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国后,人民政府对保护黄帝陵十分重视,多次进行整修,并扩展道路,增建文物陈列室及服务设施。每年来此参观游览,上山拜谒黄帝陵的人越来越多。
不敢告诉你
怕你知道了去盗墓
呵呵
怕你知道了去盗墓
呵呵
陕西黄帝陵
真正的黄帝陵在哪里
黄帝陵位于桥山,是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约一千米处,也即子午岭向东延伸的部分。传说黄帝去世以后人们将他的衣冠葬于此处,成了后世人们纪念的陵墓。
你好,真正的黄帝陵在陕西黄陵县的桥山。
天下第一陵。华夏第一陵。中华第一陵。
本文标题: 黄帝陵到底在哪里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423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