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内容简介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内容简介有奖励写回答共7个回答小超◆244kmTA获得超过292个赞聊聊关注成为第5位粉...
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内容简介
有奖励写回答共7个回答
小超◆244km
TA获得超过292个赞
聊聊关注成为第5位粉丝
记者小灵通无意中登上了一艘开往未来市的气垫船,在船上结识了小虎子和小燕兄妹俩。
气垫船直接开上未来市的码头,小虎子的爸爸妈妈开着水滴形状、没有轮子的汽车来接他们。这种汽车与气垫船一样,靠喷气发动机喷出向下向后的两股气流推动汽车前进。它跑起来就象在地面上飘行,所以又叫飘行车。乘飘行车非常安全,它安有自动避撞和自动紧急刹车装置。
在小虎子家里,小虎子的曾祖父正和机器人铁蛋下棋。老人虽然曾在67岁、96岁、108岁时生过三次大病,但是依次换上了人造肺、人造肝脏、人造心脏以后,身体非常结实,凭借装在耳朵里的助听器、嵌在眼睛里的老花镜,他耳不聋眼不花。
小虎子家招待小灵通吃了一顿非常稀奇的中饭:人造大米饭的饭粒象珍珠;五香酱蛋有小西瓜那么大,里面全是蛋白没有蛋黄,原来它是将人造蛋白灌进椭圆形的塑料袋,再用开水煮熟的;清蒸肉丸由人造肉酱制成;萝卜炒黄瓜用的是蔬菜新品种“萝瓜”,它由萝卜与黄瓜杂交而成,上面长黄瓜,下面长萝卜。
晚上,小灵通出来散步,街道上没有路灯,但到处发出彩色的光芒。原来未来市许多房屋的墙壁涂上了夜光颜料,有的墙壁干脆采用夜光塑料,人们的衣服也由夜光染料染成。
未来市的上空挂着两个月亮,那弯弯的银钩月,是真正的月亮;而那明亮的圆月,是一盏小太阳灯,它装在一颗人造卫星上,这颗卫星始终停在未来市的上空。
第二天清晨,从香烟盒似的半导体电视电话机里,小灵通听到了当日“天气协商结果”。小虎子解释,在未来市。人们已经能够控制天气,飞机喷洒“消云剂”、“降雨剂”的方法简便易行。各个单位对天气的不同要求也可通过天气协商办公室协商解决。
小灵通又参观了人造粮食厂和农场。未来市的人们用二氧化碳和水做原料,在阳光和人造叶绿素的作用下生产人造淀粉,经成型机制成珍珠般的大米。他们还研制出植物生长刺激剂,使庄稼不仅长得高大,而且生长速度非常快。
几天以后,小灵通乘坐火箭离开了未来市。回到家,他一口气把自己在未来市的见闻写下来,成了这本书
气垫船直接开上未来市的码头,小虎子的爸爸妈妈开着水滴形状、没有轮子的汽车来接他们。这种汽车与气垫船一样,靠喷气发动机喷出向下向后的两股气流推动汽车前进。它跑起来就象在地面上飘行,所以又叫飘行车。乘飘行车非常安全,它安有自动避撞和自动紧急刹车装置。
在小虎子家里,小虎子的曾祖父正和机器人铁蛋下棋。老人虽然曾在67岁、96岁、108岁时生过三次大病,但是依次换上了人造肺、人造肝脏、人造心脏以后,身体非常结实,凭借装在耳朵里的助听器、嵌在眼睛里的老花镜,他耳不聋眼不花。
小虎子家招待小灵通吃了一顿非常稀奇的中饭:人造大米饭的饭粒象珍珠;五香酱蛋有小西瓜那么大,里面全是蛋白没有蛋黄,原来它是将人造蛋白灌进椭圆形的塑料袋,再用开水煮熟的;清蒸肉丸由人造肉酱制成;萝卜炒黄瓜用的是蔬菜新品种“萝瓜”,它由萝卜与黄瓜杂交而成,上面长黄瓜,下面长萝卜。
晚上,小灵通出来散步,街道上没有路灯,但到处发出彩色的光芒。原来未来市许多房屋的墙壁涂上了夜光颜料,有的墙壁干脆采用夜光塑料,人们的衣服也由夜光染料染成。
未来市的上空挂着两个月亮,那弯弯的银钩月,是真正的月亮;而那明亮的圆月,是一盏小太阳灯,它装在一颗人造卫星上,这颗卫星始终停在未来市的上空。
第二天清晨,从香烟盒似的半导体电视电话机里,小灵通听到了当日“天气协商结果”。小虎子解释,在未来市。人们已经能够控制天气,飞机喷洒“消云剂”、“降雨剂”的方法简便易行。各个单位对天气的不同要求也可通过天气协商办公室协商解决。
小灵通又参观了人造粮食厂和农场。未来市的人们用二氧化碳和水做原料,在阳光和人造叶绿素的作用下生产人造淀粉,经成型机制成珍珠般的大米。他们还研制出植物生长刺激剂,使庄稼不仅长得高大,而且生长速度非常快。
几天以后,小灵通乘坐火箭离开了未来市。回到家,他一口气把自己在未来市的见闻写下来,成了这本书。
记者小灵通无意中登上了一艘开往未来市的气垫船,在船上结识了小虎子和小燕兄妹俩。
气垫船直接开上未来市的码头,小虎子的爸爸妈妈开着水滴形状、没有轮子的汽车来接他们。这种汽车与气垫船一样,靠喷气发动机喷出向下向后的两股气流推动汽车前进。它跑起来就象在地面上飘行,所以又叫飘行车。乘飘行车非常安全,它安有自动避撞和自动紧急刹车装置。
在小虎子家里,小虎子的曾祖父正和机器人铁蛋下棋。老人虽然曾在67岁、96岁、108岁时生过三次大病,但是依次换上了人造肺、人造肝脏、人造心脏以后,身体非常结实,凭借装在耳朵里的助听器、嵌在眼睛里的老花镜,他耳不聋眼不花。
小虎子家招待小灵通吃了一顿非常稀奇的中饭:人造大米饭的饭粒象珍珠;五香酱蛋有小西瓜那么大,里面全是蛋白没有蛋黄,原来它是将人造蛋白灌进椭圆形的塑料袋,再用开水煮熟的;清蒸肉丸由人造肉酱制成;萝卜炒黄瓜用的是蔬菜新品种“萝瓜”,它由萝卜与黄瓜杂交而成,上面长黄瓜,下面长萝卜。
晚上,小灵通出来散步,街道上没有路灯,但到处发出彩色的光芒。原来未来市许多房屋的墙壁涂上了夜光颜料,有的墙壁干脆采用夜光塑料,人们的衣服也由夜光染料染成。
未来市的上空挂着两个月亮,那弯弯的银钩月,是真正的月亮;而那明亮的圆月,是一盏小太阳灯,它装在一颗人造卫星上,这颗卫星始终停在未来市的上空。
第二天清晨,从香烟盒似的半导体电视电话机里,小灵通听到了当日“天气协商结果”。小虎子解释,在未来市。人们已经能够控制天气,飞机喷洒“消云剂”、“降雨剂”的方法简便易行。各个单位对天气的不同要求也可通过天气协商办公室协商解决。
小灵通又参观了人造粮食厂和农场。未来市的人们用二氧化碳和水做原料,在阳光和人造叶绿素的作用下生产人造淀粉,经成型机制成珍珠般的大米。他们还研制出植物生长刺激剂,使庄稼不仅长得高大,而且生长速度非常快。
几天以后,小灵通乘坐火箭离开了未来市。回到家,他一口气把自己在未来市的见闻写下来,成了这本书。
草房子,小灵通漫游未来读后感
你听说过小灵通吗?他可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一共去了三次未来,让我们看看他看到了些什么吧。
第一次,他在未来市认识了小虎子,小虎子欢迎他,用飘行车接他,还送他一块电视手表。小灵通采访了大家,他在奇异“农厂”里看到了一个个犹如鸡蛋般大的葡萄,直径一米的西瓜……
他第二次准备去时,铁蛋——一个小虎家里的中级机器人,用一只大龙虾去接他,小灵通迫不及待地上了大龙虾,这个大龙虾是用透明的材料做成的。这个大龙虾叫“五用车”,它会飞,会游、会爬、会潜水,还会自己开车。这五项特点,连我都觉得它是一个神通广大的“大龙虾”。未来市的门用的是声音锁,只要主人说:“开门”,门马上就自动打开,不过,不是主人就不能开,这真是芝麻开门一样奇怪。小灵通还见到了前所未有的电子报纸,真吸引我的眼球。小灵通还见到了奇特的“全息电视”、激光电视……
在第三次去未来市时,小灵通看到了一片片绿树成阴,花朵争奇斗艳,真美。他看见了“直呼电话”,那就是只要呼叫对方的名字,就可以打电话了,里面还有迷你打印机,真好啊!他还去了大空餐厅、太空宾馆,看到了许多奇怪的东西。后来,他回到地球后,未来市更加发达了,换上了“虹膜锁”,还有立体照相机……
看了这些,你可能觉得这不算什么,因为未来很多的东西现在都已经有了嘛!是呀,《小灵通漫游未来》这本书是叶永烈爷爷在五十多年前写的,在写的时候,未来市里的东西可都还没有呢!但是现在,其中很多的东西都成了现实。它告诉我们:我们要有一颗畅想未来的心,未来是我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创造出来的。未来和今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今天的努力,就没有美好的未来。未来靠谁去创造?靠我们,靠我们双手去创造,只有今天做好了,未来才会无限美好。让我们一起劳动起来,共创美好的未来。
我喜欢《小灵通漫游未来》这本书,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大后争取去将书中的所有描述实现。
《草房子》记录了一个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每读完一个故事,我都会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的一切都散发着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灵。
故事中最撼动人心的莫过于秦大奶奶。她是书中最顽固的一个人,在油麻地生活了几十年,房子龟缩在小学的西北角,是学校的一个污点,学校花费了十几年也没能将她赶出校园。在当地人的眼中,她是个可恶的老婆子,总在学校里搞破坏。然而在一个春季,她冒险救了落水的乔乔。在油麻地人悉心照顾下,半个多月后才勉强下地。从此,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动离开校园、用拐杖赶走闯进校园的鸭子,用拐杖关她够不着的窗户……最后,她竟为了学校的一个南瓜,不慎落水而永远地离开了。感动之余,我不禁想;是什么使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是什么使她为了一个区区南瓜不顾眼前白花花的河水吧?是什么使她在垂暮之年发出人性光彩?是爱!是油麻地人的淳朴,是油麻地人对她纯真的爱。也是她那颗感恩的心。关爱、纯朴、感恩书写了秦奶奶完美的最后一笔。
书中最让我佩服的是书中的杜小康。他曾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长在高大阔气的红门里。一夜之间,他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学习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和父亲放鸭子,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但一直生活在蜜罐里的他,在苦难面前表现得分外勇敢和坚强,他没有放弃生活,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让每个人都看到了他坚韧之后的美丽与优雅。杜小康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告诉我们:苦难来临时,我们不能逃避,而要满怀希望,微笑面对。
《草房子》魔力般吸引着我,荡漾与整部作品的悲悯情怀,闪耀在每个主人公身上的人性美,使我不禁赞叹这极致的美。
《草房子》是一本永远值得我珍藏的书!
孩子写完小灵通漫游未来读后感家长想说什么
孩子写完小灵通漫游未来读后感家长想说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主要讲的是什么?
这部作品描述了小记者小灵通漫游未来市的种种见闻和感受,展示了科学技术某些方面的发展远景。
《小灵通漫游未来》是叶永烈写作的中篇科学幻想小说,于1978年8月出版。作者在这部前后长达四十年所写的作品中,塑造了眼明心亮的小记者小灵通的可爱形象。
作品通过小灵通三度漫游未来的种种见闻,多角度、全方位、生动有趣地展示了未来的美好景象。
扩展资料
人物形象
小灵通,是个眼明耳灵的小记者,他在未来市的许许多多新事物面前,显得幼稚、天真。小灵通的性格集中反映了一代少年儿童的典型特点:爱科学、爱幻想、聪明、幽默、好动、多才。
小虎子,未来市的兄妹俩之一,热情、有理想,由于生活环境迥异,似比小灵通懂的事更多一些。
小燕,未来市的兄妹俩之一,天真、活泼、可爱。
关联作品
1、同名连环画
根据小说改编的连环画《小灵通漫游未来》由杜建国、毛用坤绘制,1980年5月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发行。另有一版同样改编自小说的连环画《小灵通漫游未来》由蔡一鸣、丁纯一绘制,1980年7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电影剧本
由叶永烈、梁晓声、王云缦三人改编写成的电影剧本《小灵通漫游未来市》收入科学幻想电影剧本选《生死未卜》,于1980年8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3、系列小说
作者在1984年续写了《小灵通再游未来》。在2000年之前,作者又续写了《小灵通三游未来》,2000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灵通漫游未来
记者小灵通无意中登上了一艘开往未来市的气垫船,在船上结识了小虎子和小燕兄妹俩。
气垫船直接开上未来市的码头,小虎子的爸爸妈妈开着水滴形状、没有轮子的汽车来接他们。这种汽车与气垫船一样,靠喷气发动机喷出向下向后的两股气流推动汽车前进。它跑起来就象在地面上飘行,所以又叫飘行车。乘飘行车非常安全,它安有自动避撞和自动紧急刹车装置。
在小虎子家里,小虎子的曾祖父正和机器人铁蛋下棋。老人虽然曾在67岁、96岁、108岁时生过三次大病,但是依次换上了人造肺、人造肝脏、人造心脏以后,身体非常结实,凭借装在耳朵里的助听器、嵌在眼睛里的老花镜,他耳不聋眼不花。
小虎子家招待小灵通吃了一顿非常稀奇的中饭:人造大米饭的饭粒象珍珠;五香酱蛋有小西瓜那么大,里面全是蛋白没有蛋黄,原来它是将人造蛋白灌进椭圆形的塑料袋,再用开水煮熟的;清蒸肉丸由人造肉酱制成;萝卜炒黄瓜用的是蔬菜新品种“萝瓜”,它由萝卜与黄瓜杂交而成,上面长黄瓜,下面长萝卜。
晚上,小灵通出来散步,街道上没有路灯,但到处发出彩色的光芒。原来未来市许多房屋的墙壁涂上了夜光颜料,有的墙壁干脆采用夜光塑料,人们的衣服也由夜光染料染成。
未来市的上空挂着两个月亮,那弯弯的银钩月,是真正的月亮;而那明亮的圆月,是一盏小太阳灯,它装在一颗人造卫星上,这颗卫星始终停在未来市的上空。
第二天清晨,从香烟盒似的半导体电视电话机里,小灵通听到了当日“天气协商结果”。小虎子解释,在未来市。人们已经能够控制天气,飞机喷洒“消云剂”、“降雨剂”的方法简便易行。各个单位对天气的不同要求也可通过天气协商办公室协商解决。
小灵通又参观了人造粮食厂和农场。未来市的人们用二氧化碳和水做原料,在阳光和人造叶绿素的作用下生产人造淀粉,经成型机制成珍珠般的大米。他们还研制出植物生长刺激剂,使庄稼不仅长得高大,而且生长速度非常快。
几天以后,小灵通乘坐火箭离开了未来市。回到家,他一口气把自己在未来市的见闻写下来,成了这本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40年代,文学艺术基本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方向,1949年以后,文学开始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整体的一部分被纳入体制化轨道;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是中国科幻小说发展最为成熟、风格日渐稳定的时期,科幻尚未跳出凡尔纳式的科幻模式,仍是由乐观主义话语所构成的话语系统。
5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后,文学创作的主题开始向生产建设领域拓展。1958年的时候,国民经济“大跃进”运动在中国开展了。
作者经历
叶永烈小时候很喜欢看书,从11岁开始对写作有兴趣,他理科成绩不错,考入了化学系,大学期间看着学校图书馆的文学杂志自己也写一些,但投稿能刊登的很少,1959年他发现用文学笔法来写化学,投稿发表的比例较高,因此转到了写作科学小品方面。
1960年,20岁的叶永烈参与写作了第一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当时还是个大学生的他为写这套书遇到的知识不足问题翻阅了大量的书籍。
创作契机
由于《十万个为什么》都是每篇只有两千字左右的短篇科技小品文,叶永烈写完这套书之后觉得不满足,萌生了试着写长一点的小说的想法。
于1961年在收集了许多当时科学技术新成就编成的书稿《科学珍闻三百条》基础上,写成了这部作品,原名《小灵通的奇遇》取自对他影响很大的《木偶奇遇记》等童话,而主角被写成了他从高中起就很崇拜的记者。
形成过程
叶永烈花了一两个月时间写这本书,写完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因把未来描述得过好跟现实不合拍未能发表;1977年修改后,于1978年正式出版,书里大部分是1961年原稿的内容。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