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孩问「人为什么活着」,该如何回答?孩子问这个问题是大都是因为好奇,我们可以以孩子的角度来回答。比如说人多才会热闹活着是为了...
如果小孩问「人为什么活着」,该如何回答?
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所有的事情都未知,对生命乃至自身存在的意义进行思考,无疑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很重要。如果我儿子问我这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我想我会告诉他,妈妈需要你,有你在我才是一个妈妈,这个家需要你,这个美丽的世界也需要你。希望他明白自己的存在,对我们以及更多的人都很重要。孩子问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借立功、立德、立言回答,孩子那么小肯定也会不懂而且不会满意家长搬硬套的答案。我们应该说的简单化。对于男孩,我相信比树立人生目标、锻炼个人能力更优先的,应是培养责任感。
如果你的孩子问你,人为什么活着,如果孩子只是没事问着玩儿,你就可以相对轻松地给出一个答案,比如就为了天天开心,就为了跟大家一起开心地生活,将来做一些事情能够帮助更多的人……类似这样的答案都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比较开心的、光明的未来、前途的问题。简简单单,孩子也快快乐乐的接受了这个问题。
科学家培根曾说过:“好奇是孩子智慧的嫩芽。”“提问则是孩子求知欲发达的标志。”孩子好奇,喜欢提问题。他们常常会向我们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许多问题都会把我们搞的头昏脑胀,不知所措。我们一定要善待孩子的提问。
不能用大人的眼光看孩子,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他们只是把不懂得东西弄懂而已,正确正面的深入简出的回答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有很深的意义。孩子也会觉得你很棒,对学习也会产生兴趣,如果你真的不知道,就跟孩子一起成长跟学习吧。
当孩子问你为什么要去上班时,你该如何回答?
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可不可以不要去,在家陪我?
事实上,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问到。家长的回答其实非常重要,决定了孩子日后的格局。
当孩子这么问,你是怎么回答的?
01
这孩子,我不上班赚钱,你吃什么穿什么!
当孩子问到为什么要上班,家长首先的反应肯定是想笑;而如果孩子为了获得陪伴而哭闹,家长就免不了会生气,很有可能就会吼孩子:
我不上班,钱从哪里来,你的零食玩具从天上掉下来啊!
你吃的穿的都是大风刮来的啊,我不上班赚钱这些通通都没有!
这样的回答给孩子的直观理解就是:上班就是为了赚钱!赚钱就是为了吃喝!
我从来不忌讳跟孩子谈钱,但这种过分强调金钱的方式不仅不能给孩子正确的财商启蒙,反而有可能影响孩子对钱的看法以及择业观。
上班可以赚钱没错,但除了赚钱之外,我们也不应该忽略职业本身带给一个人的意义。而这,正是我们需要一并告诉孩子的。
如果孩子从小接受“上班就是为了赚钱”这样的教育,那么他以后选择工作的时候会怎么样?
这个工作我不喜欢,但是待遇好呀,我可以接受;很羡慕同学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但是梦想饿死人,我还是老老实实上班吧;甚至是为了钱铤而走险??
人这一辈子,工作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如果不能享受工作的乐趣,那么他的生活也一定是黯淡无光的。千万富翁也好,亿万富翁也罢,钱再多也不会快乐!
02
妈妈上班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
闺蜜上学的时候就十分节俭,举个例子:
那个时候初中的女孩子都到了爱美的年纪,周末纷纷结伴去逛那种小饰品店,买一个两个心爱的发卡,几乎谁都不会空手而归。虽然大家都没钱,但胜在便宜,也能承受得起。
唯一的例外就是闺蜜。每次我都喊上她一起,看得出来她也很喜欢那些精美的小玩意儿,但就是从来不买。
我发现她几乎每次都会去看一个粉红色的蝴蝶结发卡,就自作主张帮她拿到了收银台。现在,我仍然记得当她知道那个发卡要3块钱的时候,脸憋得通红的样子。
后来她告诉我,之所以不敢乱花一分钱,都源于她的妈妈。
闺蜜妈妈是那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中年妇女,会为了1毛钱跟菜场老板讨价还价半天,也会趁着超市促销囤上三年都用不完的卫生纸。
正是在妈妈“我上班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的浸染下,闺蜜从小就不敢乱花钱,必须的花费也是能省则省,生怕加重爸妈的负担。
“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这句话,无形之中就给孩子套上了枷锁:妈妈是为了你才忍受这些辛苦的。直接结果就是让孩子背负上不该有的压力,而且还会产生深深的愧疚感。
于是,孩子也学会了忍受,假装很懂事,遇到不开心不愿意分享,慢慢就形成了“讨好型”人格,一辈子都处在压抑中,很难获得快乐!
05
妈妈也不想上班,但是要给你买玩具啊!
当我们这么对孩子说时,我们传递给孩子最初的职业观就是,上班只是谋生的手段,而且妈妈其实也不喜欢工作,但是为了赚钱没办法!
龙应台曾经告诉儿子: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教育好一个孩子并不仅仅只是成绩好、上名校这么简单,正确的择业观同样也能影响孩子一生。
我们一面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做贡献,一面又给孩子传递“工作是不快乐的,工作是无奈之举”这样的观念,孩子不成才就对了!
所以,当孩子问你“妈妈,你为什么要上班”时,记得这样告诉他:
“宝贝,妈妈也不舍得跟你分开,想每天都跟你在一起。
但是妈妈也喜欢工作呀,因为工作可以帮助其他人,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这样妈妈也会很满足很开心。
妈妈去工作赚钱还能给你买很多玩具和好吃的哦~”
记住,你要给孩子传递的是这样的职业观: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足够大的格局。
如果小孩问「人为什么活着」,该如何回答
当孩子问起“妈妈,什么是死亡”的问题时,应该怎样回答呢?
癌症,曾几何时这是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字眼。
一旦被这个阴影包围,伴随而来的就是“死亡”“化疗”“生不如死”“倾家荡产”等字眼。而如果患者是孩子呢?作为人生刚刚开始的孩子来说,我们该如何和孩子说死亡呢?或者如何教育孩子正确面对死亡呢呢?
我们先来看两个故事。
19岁女孩患癌7年花百万,她说我凭什么活该去死要讲的第一个故事,主人公叫做李明馨,19岁女孩,患癌7年,花费超200万。12岁那年,她的人生不再圆满
河北廊坊的19岁女孩李明馨,至今都记得12岁那年发生的事情。
那一天天很蓝,太阳很温和,她像平常一样去照相馆照了一组艺术照。照片上的她甜甜的笑着,李明馨的家庭其实并不好,从小爸爸就和妈妈离婚了,现在她和妈妈以及继父的生活也称得上是无忧无虑。而且她也很聪明,从小到大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如果没有什么变故的话,她的人生轨迹将会是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收获一份爱情→成就美满人生。但是人生就是这样,在她如花的年纪右小腿突然肿胀,检查结果是恶性肿瘤。
从此她的人生驶向了另一个方向。
她的诉求很卑微,但是活下去真的很难
从此李明馨开始了不断的求医之路。
从一开始的化疗治疗,到后来的不得已截肢,再到后来的癌细胞转移,小小年纪的她的经历可谓是百味丛生。而随着治疗的不断深入,金钱的花费也是越来越多,因为治疗,李明馨的妈妈又离婚了,并且变卖了房子,借遍了能够借到的所有人。这时候,有亲友朋友们开始劝说她要不放弃治疗吧!
这其实是很多癌症患者都要面对的两难问题,目前癌症晚期的治疗,只能是最大限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不是治愈。既然无法治愈,那为了多活几年而带来的倾家荡产显然有点不值得。如果说的再直白一点,患了癌症的人迟早是要走的,但是在世的这段时间却会将亲人们拖进地狱。
李明馨说“我知道,这个病死亡率很高,但我不想放弃挣扎。癌症不是我能选择的,我凭什么放弃活着的希望,凭什么活该去死?”;两个凭什么道出了她的诉求,也说出了她对生的渴望,作为一个人来说,活下去只是最基本的诉求,但是在这个背景下却又是那样的难以实现。
生命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想起了那道很著名的难题:
一辆疾驰的火车,面前的两条岔道上,一边有5个孩子在那里玩耍,而另外一边有一个工人在那里工作。在列车停不下来的前提下,您是选择哪边呢?
大家的讨论很多,给出的理由也很多,但是有一点大家都是承认的,那就是“生命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就想李明馨的妈妈一样,作为事情的当事人,她在那里砸锅卖铁一心只想把女儿治好,或者是让女儿多活几天,对她而言,有女儿在身边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钱财真的不算什么。
李明馨还说:“我热心公益,成绩优秀,如果我治好了,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将比捐献遗体多一百倍。”言语间满满的是对生的渴望。
绝症的来袭我们无法预知,但是在选择救或者不救这件事情上,还是以患者自己,以及为之买单人的意见为主,不管是放弃还是坚持,都是他们自己对生命的的选择。
在这件事情上,无关道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是谁都有活下去的权利。对于一个患了癌症的孩子,可以放弃也可以努力,但是没有谁是活该去死的。
她18岁患白血病,历经辗转终获新生第二个故事是知乎上一个患白血病女孩的。
她18岁那年被病魔侵袭
她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参加完了今年的高考,就感觉身体不适被送进了医院。
当时就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个只有十万分之三几率的病症来到了这个女孩身上。接着就是一系列的治疗。骨穿、输液......一个人一生中都难以经历的治疗,这个女孩在短短的几天内就全都经历过了。人瘦的不成样子,全身都酸疼,全身没力气,这一切,对于一个18岁的孩子来说,真的还是太沉重了。
特别是爸爸和她说了真实情况后,她更是万念俱灰,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动力。
在她绝望的时候,周围人给了她继续下去的勇气
这时候是周围人给了她继续下去的勇气。
先是在水滴筹上面,很多未曾谋面的好心人都献上了自己的一份心意,大家纷纷留言安慰她,鼓励她。还有很多人为她转发去寻求更多的帮助。这些陌生人,不仅仅解决了这个家庭的燃眉之急,还用自己热心的举动,给了她坚持下去的信心。
接着很多的朋友同学都过来看她,给她讲学校的故事,并且宽慰她没什么的,白血病现在早就不是不治之症了,只要积极地配合治疗,并且心存善念的话,等到配型相合的骨髓就可以彻底治愈了。
正是这些人的帮助,让她的心态有了很大的变化,从绝望害怕不安到接受平静。虽然患上了白血病是很倒霉的一件事,但幸运的是有这么多的人都在后面支持她鼓励她,这不也是一种活下去的希望吗?
她说:“我不知道病能不能看好,可我觉得活一天就珍惜一天,不要害怕,要勇敢。”
历经辗转终于获得了新生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终于有好消息传来:
中华骨髓库那位与她全相合的供者同意了捐献骨髓,这对于她来说简直就是生的希望啊!而且看着那位供者给她的留言,更是满满的期望,满满的鼓励。她说“在此之前我做了个梦,梦到有人愿意给我捐献了,我在看单子上的密密麻麻的数据。没想到,梦成真了,也许是因为大家对我的祝福感动上天了吧。那位素不相识的志愿者叔叔,真的非常感谢您,是您让我近期灰暗的生活变得明朗了起来。一切都在变好,不是吗?”
一个生命因为一个善举而得到了延续,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只要有梦想,一切都在变好的。
关于死亡,爸爸妈妈应该回答好的3个问题在很多爸爸妈妈的心中,死亡就像是性一样,是丑陋的是不好拿在台面上和孩子讲的。每当孩子问起来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会以“你还小不知道”,“爷爷出远门去了”,“奶奶到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连电话都接不通的地方”之类的话语来搪塞他们。
爸爸妈妈觉得不让孩子知道,就是在保护他们。实际上呢?逃避的态度并不会让身处其中的孩子感到好受,反而会因为懵懂导致一些悲剧性的后果。比如因为好奇而尝试死亡的味道,比如因为压力而产生轻生的念头,比如因为难以宣泄导致心理留下了阴影,这其实都是死亡教育缺失的后果。
而正确的死亡教育,则是要求爸爸妈妈回答好这3个问题:
妈妈,什么是死?
懵懂的时候,孩子会有类似的疑问,“妈妈,什么是死啊?”
记得开心爸爸小的时候,曾经问过开心奶奶类似的问题,当时开心奶奶随口回答了一句“死就是睡着了”。结果呢?年幼的开心爸爸一度紧张无比,自己不敢睡觉,也不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睡觉,生怕他们一睡着就起不来,就死去了。
其实在回答的时候,爸爸妈妈完全可以直截了当的告诉孩子,死就是再也睁不开眼睛了,再也不能呼吸了,再也不能吃饭了,再也不能和别人说话了......用这些孩子自己能够感受到的行为来形容死亡,他们就更能够感同身受,更容易理解。也就不会因为爸爸妈妈一些隐晦的说法,而让孩子小小年纪就担惊受怕了。
妈妈,你什么时候死?
有位妈妈说她的女儿有一天突然间问了她这样一个问题:“妈妈,你什么时候死呢?”刚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位妈妈简直无法接受,自己一个人每天照顾女儿,最终却换来了一句“你什么时候死”的回复,真的是太让人伤心了。
其实对于小一些的孩子来说,他们问出这个问题并不像是我们想的那样,一方面呢,在他们心中死亡就像是玩具没电了一样,只要换了电池就能够满血复活的过程;另外一方面呢,则是表现出了对爸爸妈妈的依恋,他们害怕哪一天爸爸妈妈不在了,自己就没有依靠了。
所以回答孩子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很简单,当初是这样给那位妈妈建议的:“妈妈还可以活很长很长的时间,还可以陪伴宝宝很长很长的时间。等宝宝长大了不害怕了,妈妈才会死的。”一句话就可以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当然也可以补充一句:“就算是妈妈死了,还有爸爸,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都会像妈妈一样爱着宝宝的”。
妈妈,我们为什么会死啊?
当孩子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正是给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最好时机。
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孩子,生与死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就像是一年四季一样,正是这样不断的轮回,才有了更加精彩的世界。而且死亡并不代表终结,它还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之中。
爸爸妈妈可以用身边宠物死亡的例子,来告诉孩子生命的消失是自然的规律,不仅仅是宠物,我们人类也是这样,所以更需要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去追求更多更好的东西。
爸爸妈妈也可以用绘本的方式来给孩子讲清楚死亡的客观必然性。比如动画片《寻梦环游记》,比如一些口碑不错的有关死亡教育的绘本《伊娃和丽萨》、《爷爷变成了幽灵》、《外婆,再见》等书。
通过这些形象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死亡观念,这样长大以后的他们,才能够更加心态平和的来看待死亡,看待生命。其实这一切,对于爸爸妈妈们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最后其实,对孩子来说,死亡教育和知识教育是同样重要的。
只有当孩子们明白了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是亲人不在,宠物死去,小草枯萎一样,这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总是会发生的以后,再面对类似事情的时候,才会获得足够的心理免疫力。像上面开心爸爸讲的两个故事一样,如果孩子之前就有了足够的死亡教育,就算是面对死亡,她们也能够有着更加积极地心态,有着更加豁达的想法。
而这也正是我们需要给孩子死亡教育的初心所在。
当孩子问自己问题,自己回答不上来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可爱的小天使,他们从出生到慢慢长大,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都有很多的好奇,对世界一直充满着热情。由于好奇,就想迫切的知道答案,问身边的爸爸妈妈和其他的亲人们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都是奇奇怪怪的。飞机是怎么飞起来的呀?我是从哪儿出生的呀?爸爸妈妈结婚叫我了吗?他们的小脑袋瓜里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会追着大人问清楚,有的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但是有的问题,家长自身是不知道如何回答的,家长们可以选择上网搜寻或者看书,去寻找其中的奥秘。
当自己无法回答孩子的问题时,就需要借助查询工具了。当然,也要告诉孩子一个真实的道理:妈妈也有不知道的问题,我们可以一起找找答案,或者,等你慢慢长大就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所以你要好好吃饭,长大之后去探索奥秘哦!这时孩子也会很开心,愿意参与进来,去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家长毕竟不是天才,这个世界的问题千奇百怪,而且也有好多无法回答的问题,家长可以选择编一个小的童话故事来进行回答,孩子也是会去倾听的。
一个孩子慢慢成长的故事是很长的,他们总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成长。起初会依赖于父母,但是如果父母选择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时,也可以获得很多惊喜,可以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家长没有办法答出来问题没关系,但是绝对不要欺骗孩子,但是如果是善意的谎言,我觉得是可以被认同的。还有千万不能打压孩子的好奇心,不要因为没时间或者不知道而去扼杀孩子的提问心情,要让孩子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回答孩子问题时,最重要的是先要听一下孩子的猜测。
路途漫漫,我们也总会迷茫和好奇,更何况是可爱的小天使们。所以要善于提出问题,更要善于发现未来的美好。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