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扶苏继位了,后来的中国是怎样的呢?秦在商鞅变法以后,就变成了一架畸形的战争机器,根本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形态;老子出函谷关时就...
假如扶苏继位了,后来的中国是怎样的呢?
秦在商鞅变法以后,就变成了一架畸形的战争机器,根本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形态;老子出函谷关时就说过,坚不可久,锐不可守,虽然听起来像开车,但也有治国的道理在其中,盛极而衰,所在多有。就好像庞氏骗局,前期顺风顺水,只要资金链不断,大家都得益,但扩张到了一定限度终归是会出问题的,而秦的社会制度意味着一旦停止扩张就是注定要出问题的,不停下来国力民力又难以承受,最终必然崩溃,无非是两瓶毒药选哪个。这点商鞅解决不了,始皇帝解决不了,扶苏自然更解决不了。
换一个人就能挽救一个国家,这是英雄史观,和共产主义唯物史观是背道而驰的。如果固有体制不做根本性改革,谁继位秦朝都要灭亡。如果扶苏继位,做了根本性改革呢?我的看法,改革的阻力太大。因此,谁继位,秦朝都逃不过灭亡的命运。
秦的强大,肇始于变法。不知道大家在小时候有没有像我一样的疑问,既然变法就能图强,为什么只有秦而其他国家不搞改革呢?
当然后来知道了,战国时期,最早变法的是魏,后面除了秦,还有赵、楚、韩、齐。。就是说其实战国七雄基本上都做过变革旧法的尝试。这里面像韩、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魏甚至一度具有了一扫六合的潜力。他们不成功,或者说秦能成功的原因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自然一个国家的兴衰不可能只有一个原因,我们挑主要的说。
韩、魏,吃亏在地理位置。韩、魏居于天下正中,四战之地,可能有暂时的盟友,但天然缺乏稳固的、可以延伸的战略基地。这就意味着他们更容易遭受各个方向的攻击,而难以将全部力量集中到一个点上。战国七雄能并称,自然是因为他们初始具有相似的国力,要进行灭国战争,即使是后期的秦国也要倾全国之力,韩、魏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不能发动这样规模的战争-我听说国家的气运没有能天长地久的,强盛时如果不能抓住机会吞并邻国,等到衰落了就只能任人宰割。
楚虽然看起来地域广大,但是南方大沼,彼时还是蛮荒未开,经济、政治制度都没有建立起来,大家称楚为蛮夷并不是没有道理,受制于豪门大族和土著酋长,楚的中央集权程度是最低的,能统一调度的实力可想而知。即便如此,我一直觉得如果不是秦来结束这乱世,就一定是楚,它和秦一样,具有战略纵深,可开拓的大后方,政治制度和文化积累同样不怎么先进。可惜楚始终没有完成向“现代化”国家的彻底转变,直到灭亡国君都要受制于贵族。最终是秦而非楚一统天下,可能就是历史必然中的一点偶然。
齐就比较搞笑了。齐有渔盐之利,又有经商头脑,富甲天下,恩养稷下学宫,开一代文脉。但是士人或夸夸其谈,或声色犬马,百姓贪生畏死,得过且过,没人愿意从军打仗。战国后期齐军只能欺凌弱小,遇上势均力敌的对手通常是一触即溃,不能说和他的国民性格无关,而国民性格又来自其地的资源禀赋。如果说,秦人能靠军功吸引百姓参军的话,那么同样的赏赐,恐怕对齐人的诱惑还不够大。古代对于商人的歧视有一定道理,就跟犹太人一样,商人尤其是行商,普遍缺乏家国情怀,为了利益敢把枪卖给敌人;蝇营狗苟追利逐臭,个人品德也不入士人的眼,因此自古善于经商地域都不怎么出战士。远的比如希腊就打不过斯巴达,近的比如大阪师团战斗力相比于其他主力师团就比较低下。齐国之觞,即在于此,因此这样一个国家,即没有推行变法的氛围,也缺乏征战天下的动力,无论当权的君主又怎么样的雄心壮志。
如果大秦是扶苏继位,而不是胡亥,中国现在会怎样?
如果秦朝公子扶苏能顺利继承皇位,中国能否避免朝代更替?
说实话,假如公子扶苏能够顺利登上皇位,他不会比秦二世胡亥做得更好。
作为秦始皇的接班人来讲,公子扶苏有一个大缺点和一个大优点。
缺点是宅心仁厚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怎么宅心仁厚也成缺点了。下面看我细说:
宅心仁厚的公子扶苏在民间有非常大的民意基础,看上去很美好。但不要忘了秦朝正处于乱世,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天下仍然暗流涌动,山东六国贵族几百年的经营,让他们在在各地的势力盘根错节,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铲除的。所以,秦始皇没有待在皇宫里享受生活,而是巡视全国各地,镇压王气。期间还受到了刺杀!
假如公子扶苏继位,宅心仁厚的他一定会放松对六国旧地的管制,很容易就会引起当地贵族势力的反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江东地区的项羽家族,我曾经在其他回答里也说过,项羽家族来到江东后,很快就将当地牢牢控制住了,江东地区的秦朝官员已经被架空,相当于名存实亡。从陈胜吴广的起义后,短时间内就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来看,江东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所以,公子扶苏的怀柔政策,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很快会让他失去山东地区。
当然,公子扶苏也有他的优点作为皇长子,他得到了军、政两股势力的支持,如果有人反叛,可以迅速调动军队镇压,同时派出官员做后续的管理工作!
秦二世胡亥的特点胡亥可不是一无是处,他跟在秦始皇身边最长,就像上面所说,秦始皇出巡各地并不 是游山玩水,而胡亥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是深得秦始皇的真传!
胡亥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延续秦始皇的政策!秦始皇深知对人心统一的难度,远超过对天下的统一!所以,他在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的时候,还在做着另外一件事情: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比如修建秦直道,修建长城修建,骊山陵墓、阿房宫等。这些大规模建设,调动了数以百万计的青壮年男子,他们整日劳作,被消磨掉了大部分精力,根本无心反抗。秦始皇包吃包住,将这些壮劳力牢牢控制在手里,让他们没有机会反抗。
这正是商鞅驭民五术中的疲民之术!
同时这些人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秦始皇对这些人还进行了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让他们对秦朝产生认同感,这就是为什么章邯率领刑徒大军可以打败起义军,相反的例子就是商纣王的奴隶大军。可见秦始皇的政策产生的效果还不错!
不过,13年的时间过于短了,所以需要有人能够延续这一政策,最终完成对山东各国人民的改造。
这个人只有随同秦始皇巡游天下的胡亥能够做到,事实是胡亥继位后确实在执行秦始皇的政策。
可惜,胡亥的刻薄寡恩断送了这一切!胡亥在使用民力上比秦始皇过犹不及,比如他当皇帝后不再给刑徒提供粮食。
可见胡亥有胡亥的长处,公子扶苏有公子扶苏的短板。这么一对比就会发现,公子扶苏登上皇位之后,不见得比胡亥做得更好,秦朝一样会很快灭掉!
秦始皇去世,假如扶苏继位,大秦帝国的历史会如何发展?
假如扶苏继位,大秦帝国的历史会如何发展?让我假设的话,那么扶苏继位后虽然会改变秦朝的历史,但是依旧会有很大的可能败在宦官的手中。其实当初的秦朝是内部和外部都出了问题,扶苏固然可以缓解外部起义的问题,但是对于内部宦官与奸臣的问题,扶苏可能解决不了。
我承认扶苏上位会比胡亥好很多,他可能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保证人民的利益,抑制农民的起义。虽然是利国利民的政策,但是实际上却动了一些人的奶酪。对于改革总会有一些上层人士不愿意,因为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否则的话,也不会有赵高与李斯勾结,篡改遗诏让扶苏自杀。
因此改革虽然能缓解百姓的起义,但是也要应对那些贵族的反对。即使扶苏能够坚定地进行自己的改革,但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有些人在自己的利益被动后会铤而走险,心一狠估计会除去扶苏,然后扶持傀儡君王上台。
在我看来,扶苏是很仁善,是很孝顺,但是过于善良和愚孝是作为君王的大忌。一个君王可以对百姓仁善,但是对于那些敌人就不能讲究礼义廉耻。可以听从自己父皇的命令,但是也要动动脑子,觉得自己父皇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不能因为一份遗诏让他自杀就自杀,没有丝毫的判断力。也许会说扶苏之所以会遵循遗诏自杀也是为了天下百姓着想,但我认为只是为扶苏的愚忠找借口,他要真的为百姓着想,就要考虑自杀后,整个国家会面临什么,而不是一死了事。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