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调兵最多只能几万人,而明朝一调军队就是几十万人?第一,民族不同。清(后金)在入关前,仅仅在东北一隅之地,人口数量很少,八...
为何清朝调兵最多只能几万人,而明朝一调军队就是几十万人?
第一,民族不同。清(后金)在入关前,仅仅在东北一隅之地,人口数量很少,八旗制度实际上是因为人口不足,而把所有人编入一个制度中,实际上就是全民皆兵。而明朝统治着广袤的领土,尤其是控制着南方富庶地区,人口总量巅峰时期突破一亿,在古代战争中,人口代表着兵源和财源,明比清掌握了更多的资源,调动军队当然在数量上更有优势。
第二,事实上,在明末时,明朝随着财政恶化,军队调动也没有明朝前中期那么强大了,萨尔浒之战,松山之战时,明朝能调动的主力不过十几万人,这比起朱棣远征蒙古,朱祁镇亲征瓦剌所率领的几十万大军相比,小巫见大巫了。其实,战争的本质是实力的较量,在明末前,明和清的实力对比上,明朝还是占据很大优势的,即便是松山战败,明朝在关外仅剩宁远一城时,大明在各地依然保留数十万大军,但是,由于财政恶化,明朝负担不起调动军队的军费,因此一直到明朝灭亡,崇祯上吊,那几十万军队也没能入京勤王。而清朝此时仍在关外,其财政状况远不如病入膏肓的大明,虽然靠着八旗制度可以调动军队,但仍无法承担庞大军队的军费问题。
第三,军队制度问题。清采取八旗制度,八旗的兵叫“兵”,而入关后,建立了绿营等,兵叫“勇”,八旗制度下,各旗军队归大大小小的旗主管辖,即便是皇帝,也只能调动直属于自己的上三旗军队(看雍正王朝里,旗主逼宫那一段,就是因为关外旗主王爷拥有一套独立于朝廷的军事体系,这是他们敢于逼宫的底气),因此,在八旗制度下,清朝很难像明朝一样,轻易的调动地方军队,而且清朝前期以骑兵为主,后期增加了火器营,这些都不适合大兵团作战。当然,随着清朝入关问鼎中原后,也开始尝试大兵团作战,比如康熙西征准格尔,乾隆平定大小金川时,动用的军队数量就很庞大。
第四,事实上,一直到清朝灭亡,清廷都不会完全信任汉人,因此,汉人在清廷内一直很难获得军权,汉兵也一直受到压制。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军队数量主要是靠人口数量支撑,乾隆时代,全国人口接近4亿,但是,满人也就堪堪过百万,而汉人有几亿,但是清廷惧怕汉人反叛,因此军队依然以满蒙为主,因为满蒙人口数量的原因,很难组建出和汉人一样的庞大军团,这是由于人口不足所导致的。
第二,事实上,在明末时,明朝随着财政恶化,军队调动也没有明朝前中期那么强大了,萨尔浒之战,松山之战时,明朝能调动的主力不过十几万人,这比起朱棣远征蒙古,朱祁镇亲征瓦剌所率领的几十万大军相比,小巫见大巫了。其实,战争的本质是实力的较量,在明末前,明和清的实力对比上,明朝还是占据很大优势的,即便是松山战败,明朝在关外仅剩宁远一城时,大明在各地依然保留数十万大军,但是,由于财政恶化,明朝负担不起调动军队的军费,因此一直到明朝灭亡,崇祯上吊,那几十万军队也没能入京勤王。而清朝此时仍在关外,其财政状况远不如病入膏肓的大明,虽然靠着八旗制度可以调动军队,但仍无法承担庞大军队的军费问题。
第三,军队制度问题。清采取八旗制度,八旗的兵叫“兵”,而入关后,建立了绿营等,兵叫“勇”,八旗制度下,各旗军队归大大小小的旗主管辖,即便是皇帝,也只能调动直属于自己的上三旗军队(看雍正王朝里,旗主逼宫那一段,就是因为关外旗主王爷拥有一套独立于朝廷的军事体系,这是他们敢于逼宫的底气),因此,在八旗制度下,清朝很难像明朝一样,轻易的调动地方军队,而且清朝前期以骑兵为主,后期增加了火器营,这些都不适合大兵团作战。当然,随着清朝入关问鼎中原后,也开始尝试大兵团作战,比如康熙西征准格尔,乾隆平定大小金川时,动用的军队数量就很庞大。
第四,事实上,一直到清朝灭亡,清廷都不会完全信任汉人,因此,汉人在清廷内一直很难获得军权,汉兵也一直受到压制。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军队数量主要是靠人口数量支撑,乾隆时代,全国人口接近4亿,但是,满人也就堪堪过百万,而汉人有几亿,但是清廷惧怕汉人反叛,因此军队依然以满蒙为主,因为满蒙人口数量的原因,很难组建出和汉人一样的庞大军团,这是由于人口不足所导致的。
因为清朝时期对军队掌控非常严格,设立了很多措施,所以能调动的部队比较少。
这是因为两个朝代的军事构成,不同清朝使用了八旗绿营的制度,所以只能调集部分军队。
因为在清朝的时候打仗的数量减少了很多,那么征兵的数量就会极大的减少,所以兵的数量也很少。
为什么清朝调兵最多几万,而不像明朝一调军队就是几十万呢?
首先,清朝常备军总兵力长期维持在60万至80万人,只相当于明朝鼎盛时期200万左右的三分之一左右,基数小决定了清军每次调兵规模都不可能太大。其次,明朝之所以保持庞大兵力,一个重要原因是北方边境防御需要驻守重兵集团(九边总兵力长年维持在40万至60万,正统年间甚至超过百万),到了帝国中后期北方边患、东南沿海倭寇蜂起,明军不维持一支规模惊人的常备军也不行啊。
在清朝前期,他们根本不敢调动绿营的汉军。那时尽管绿营汉军已经占到了清朝军队的大多数,但主要任务是地方驻军,而不是战略部队。即便在三藩之乱前期,面对实力超强的三藩叛军,康熙还是首先考虑调派满将率领八旗应战。不过,他们表现不佳,战局胶着,导致康熙不得不调用汉将汉兵投入战斗。
明军出征,自备行装。清军是公费办理行装,1个绿营兵6两白银,1个骑兵10两白银,另外给予口粮。绿营兵如果出省打仗,1000人一个月的赏金,薪饷和盐菜银就有7000两。因此,清军待遇比明军好,特别是出征的时候。而八旗军则待遇更高,就不说了。明军作战除了朱元璋,朱棣时代。基本都是内线作战,土木堡战役都没有出河北,而出动大军比较多的历次西南土司战争,明军主要兵源也都是附近地区其他土司部队。
而清朝在西北战争中,万里馈粮,后勤运输距离过长,能支撑几万部队的消耗就压力很大了。战争中,战略部署、动员机制、后勤供给都会直接体现到兵力数量上,所以关于兵力数量要具体分析,不要一锅粥。
在清朝前期,他们根本不敢调动绿营的汉军。那时尽管绿营汉军已经占到了清朝军队的大多数,但主要任务是地方驻军,而不是战略部队。即便在三藩之乱前期,面对实力超强的三藩叛军,康熙还是首先考虑调派满将率领八旗应战。不过,他们表现不佳,战局胶着,导致康熙不得不调用汉将汉兵投入战斗。
明军出征,自备行装。清军是公费办理行装,1个绿营兵6两白银,1个骑兵10两白银,另外给予口粮。绿营兵如果出省打仗,1000人一个月的赏金,薪饷和盐菜银就有7000两。因此,清军待遇比明军好,特别是出征的时候。而八旗军则待遇更高,就不说了。明军作战除了朱元璋,朱棣时代。基本都是内线作战,土木堡战役都没有出河北,而出动大军比较多的历次西南土司战争,明军主要兵源也都是附近地区其他土司部队。
而清朝在西北战争中,万里馈粮,后勤运输距离过长,能支撑几万部队的消耗就压力很大了。战争中,战略部署、动员机制、后勤供给都会直接体现到兵力数量上,所以关于兵力数量要具体分析,不要一锅粥。
清朝调病最多几百,而不想变成一条军队,有几十万业已成熟的霸气冰本身就很少。
因为在清朝末年,皇帝的权利已经非常小了,并且各地也有起义,所以说能调用军队已经不多。
因为明清两代的兵数统计方法是不一样的,在清朝实行的统计方法更加公正客观,而明朝的统计方法存在着一定水分。
因为清朝对于权力的集中这一块特别的慎重,他们一般都不会调许多的军队,以免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这当中作乱。
为什么清朝调兵最多几万,而不像明朝一调军队就是几
1、清朝兵力到入关后很久,一直就是5万人!怎么可能调兵几十万!!另外,清朝出兵,一个牛录士兵分3种披甲人、旗丁、包衣。披甲人是精兵;旗丁是普通兵,包衣负责辅助工作(运输、挖沟、蚁附攻城),是不算在士兵之内的。
2、明朝后期历次战争,都是10万人左右。没有太多的!因为财政跟不上。
萨尔许之战,明朝11万。号称47万。
锦州之战,明朝13万。
2、明朝后期历次战争,都是10万人左右。没有太多的!因为财政跟不上。
萨尔许之战,明朝11万。号称47万。
锦州之战,明朝13万。
本文标题: 为什么清朝中期喜欢从各地调兵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024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