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大佬说中国有东罗马法统

发布时间: 2021-09-30 22:04:2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4

为什么说中国的罗马城?自5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罗马城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兴趣,进行了深入探讨,但至今仍众说纷坛,莫衷一...

为什么有大佬说中国有东罗马法统

为什么说中国的罗马城?

自5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罗马城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兴趣,进行了深入探讨,但至今仍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问题是由《汉书·陈汤传》引起的。《汉书·陈汤传》中记载,在公元前36年的秋天,由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率领的4万汉朝军队,分兵两路,在康居与匈奴郅支单于率领的军队短兵相接。书中写道:“望见年于城上立五彩幡帜,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余骑往来城下,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这“鱼鳞阵”三个字,引起了史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因为在我国的历史典籍中,关于“鱼鳞阵”的记载只此一处。学者们分析,要想把军队排列成“鱼鳞阵”,需要高度的组织训练并有相应的阵列条规来指导。这对于任何游牧部落或其他未开化的民族来说,都是难以做到的。尤其像匈奴这样的游牧部落,打仗只是靠勇敢的精神,从未经过什么严格训练。而这支训练有素、阵列周密的部队到底是哪里来的呢?有人分析它很可能是一支罗马军队。

1955年,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德伯斯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中国人在康居城见到的士兵列于城门两侧的阵列,是典型的罗马阵列——龟甲形攻城阵,这种阵列世界其他军队中都不曾有过。士兵使用的是长方形盾牌,盾牌的正面呈现圆凸状,手持盾牌的士兵并肩站在一起,这种景象若用一个典型的中国平面绘画者的眼光来看,跟鱼鳞很相似。后来他又以《古代中国的一座罗马古城》为题,撰文写道,当年甘延寿、陈汤在这次战争中斩郅支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共1500人,生擒145人,降虏千余人,并把这些人分配给了周围参战的15个小国。他说,生擒的145人就是布阵的“百余人”,他们见到郅支人兵败后,就停止了抵抗。他们被安置在一个特设的边境城镇中。这座中国境内的罗马城,直到公元746年之前一直存在着。

这支罗马军队是怎么来到东方的呢?澳大利亚历史学家戴维·哈瑞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研究,他得出了与德伯斯相近的结论。据他掌握的材料,在公元前60年,罗马的庞培因战功受到了元老院的奖励。可当他回到罗马时,发现自己在政治上已没有了地位,虽在表面上看他与恺撒和克拉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实际权力则掌握在后两人手中。公元前55年出任叙利亚总督的克拉苏,因缺乏为罗马人所敬重的军事上的建树,不顾手下人的反对,急不可耐地发动了对帕提亚的战争。公元前54年,他率领4万多人的大军,入侵帕提亚,双方在卡雷展开了激战。战斗开始后罗马人就处于劣势。帕提亚人以优势兵力,包围了罗马人,箭发如雨,罗马人为了抵御利箭的进攻,只好组成方阵,把盾牌立在周围。这是典型的罗马战术队形,即送锁盾龟甲形攻城阵。而帕提亚人却有办法破坏他们这种阵法,他们从盾牌的上方或下方射入利箭,造成了罗马人的大量伤亡。在这场战斗中,克拉苏死在了战场上,有1万多人丧生,1万多人被俘,有近四分之一的人逃到叙利亚。剩下的一小部分,由克拉苏的儿子率领,经过10多年的辗转迁移,最后成为北匈奴的附庸。公元前36年,汉军与匈奴一战之后,他们便在中国境内消失了。这就是这支罗马军队的来历。

但对上述说法也有不同的意见。1962年,华裔历史学家余英时在他的英文著作《汉代中外经济交通》中,对上述说法进行了驳斥。他认为,根据汉朝制度,设县至少要有几千人口,只有145名罗马军人是不可能设县的。而台湾秦汉史研究专家邢义田对上述两种意见不置可否,认为谁是谁非一时还很难确定。

戴维·哈瑞斯对此仍不死心,他于1989年底再次来华,寻找关于这一问题的材料。他与兰州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的关意权和在兰州大学任教的前苏联专家弗·维·瓦谢尼金合作,在一份公元前9年的地图的帮助下,确认了“罗马城”位于兰州西北约300千米的永昌镇附近,并准确地找到了这处废墟。但他找到的到底是不是罗马城,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东罗马为抢夺中国丝绸发动战争,最后是如何被两个印度和尚搞定的?

印度和尚是如何解决即将发生的战争?

两位和尚念经,形成的飓风将东罗马的军舰卷到了海底,东罗马军队从未见过如此阵仗,就向梁朝投降了。这其实只是小说里的情节,真实的故事肯定没有那么传奇,东罗马帝国为了抢夺丝绸,向波斯发动了战争。

中华民族的丝绸工艺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是领先的。在丝绸最初被发明的时间里,丝绸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特产。后来丝绸之路的开放,丝绸慢慢地传入了一些西方国家里。罗马对于丝绸十分地向往,他们想要知道生产丝绸是哪个国家,然后来进行掠夺。罗马人以为丝绸是在树上长出来的,他们对于丝绸一无所知。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中原动荡不安,梁武帝向民间征用了大量的商船用于军事中,这样能够携带出口商品的商船就减少了,同时因为战乱,丝绸产量减少,导致出口到东罗马的丝绸减少。丝绸少了,价格还变得更贵,很多罗马贵族都买不起丝绸。罗马人的丝绸是从波斯人的手里买来的,他们认为丝绸价格上涨是波斯人在作祟,所以就大手一挥,出兵波斯。当时他们两国为了中国的丝绸打了三年。

古代中国人把生产丝绸的技艺当作独家技术,是不外传的,但是最后还是被罗马人把养蚕等技术盗走了,从此罗马人也能自己生产丝绸,不需要依赖进口。至于东罗马有没有向中国发动战争,我认为是没有的,被两个和尚搞定的情节也只是在小说里出现。

我觉得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和尚他们非常善于拉拢人的心思,所以这个战争才能够被避免。
两个印度和尚也许是一个巧合,东罗马肯定是畏惧中国,所以才借此为由平息了这个想法
这个故事其实来自于冯梦龙《喻世明言》这本小说,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东罗马为抢夺中国丝绸而发动战争,但被两个印度和尚搞定是没有史实依据的。
我认为两个和尚肯定说了一些有道理的话,然后让东罗马觉得自己很丢人,才不打仗了。

有人说罗马帝国的灭亡和中国有关,是怎么一回事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罗幕洛被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废黜,宣告了罗马帝国的灭亡。也许是有感于罗马的伟大,或有感于罗马文化对西方社会的长期影响,对罗马帝国灭亡原因的探讨一直是世界史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从历史的表象看,导致罗马灭亡的直接原因是“蛮族”的入侵。但是,罗马和“蛮族”的战争由来已久,在罗马帝国强盛时期,“蛮族”根本无法和罗马相抗衡,它们的入侵大都被罗马击溃。因此,将灭亡的原因简单归结为“蛮族”的入侵是不合理,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罗马的灭亡必然是其内部因素造成的。

  随着罗马共和国的瓦解,帝国的建立,罗马的政体由共和制转为专制。统治者掌握了一切,公民丧失了各项政治权利,被排除在国家政治之外,由此带来了政府的腐败及公民意识的淡化。在共和国前期,罗马人把国家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以作为罗马公民而骄傲,为国家服务而自豪。因为那时他们认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有参与政治的机会,可以对政府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能得到法律保护,能从国家获得各种利益。执政官、元老院及其它官吏也较为勤俭,腐败现象少。但从共和国后期(此时共和国已名存实亡)开始,国家已完全成为君主及其官僚、军队的私有财产。绝对的权力使他们腐化堕落,肆意挥霍,想方设法搜刮人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或沦为地主庄园的农奴,或干脆发动起义反抗暴政。因而,人民与统治者存在严重的对立,对国家的兴亡无动于衷。一个丧失民心的政府难道还能维持吗?因此,即便“蛮族”不入侵,帝国也将在腐败中走向灭亡。

  罗马的专制制度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缺乏完善的继承法。当皇帝去世后,帝国常因没有明确的继承人而导致各军事集团间的战争。军队在帝国时期已完全成为皇帝的制造者,他们可以随意废黜、杀戮他们不喜欢的皇帝,推举符合其利益的人当皇帝,甚至公然拍卖皇位。各军事集团之间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长期战争不仅使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更严重地削弱和削耗了帝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此外,尽管罗马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但由于东部希腊文明区与西部拉丁文明区之间在经济文化上有较大差异,因而帝国始终存在分裂倾向。军事集团间的战争加速了帝国的分裂,并最终导致公元395年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这就使在对抗“蛮族”入侵时,东西帝国无法团结一致,造成战争的失败。

  罗马帝国后期奴隶制度的衰弱及劳动力不足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罗马的经济基础是建立在对奴隶剥削之上的。奴隶主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奴隶的劳动成果,便让其承担繁重的劳动,致使奴隶无法通过繁殖后代来扩充奴隶队伍。且罗马的奴隶主要来自扩张与掠夺,但随着扩张的停止,奴隶资源也就断绝了,奴隶主又不愿在生产技术革新,造成生产衰退,导致社会经济基础的崩溃。此外,政府对农民的压迫导致自耕农破产,农民为求生计大量逃亡,从而使兵源不足,无力抵抗“蛮族”入侵。
大汉击败匈奴,导致匈奴西迁,西迁的匈奴人不断袭击日耳曼人的西哥特部落,为躲避匈奴,西哥特部在罗马皇帝的默许下,渡过多瑙河进入巴尔干半岛。第二年,西哥特人不堪罗马人的压迫又起义反抗。此后继日耳曼的其他部落也相继涌入罗马帝国,比如:勃艮第人、法兰克人、东哥特人、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等。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约持续了2个世纪,他们与当地的奴隶、隶农起义一起,摧垮了罗马帝国,在罗马领土上建立了许多日耳曼人王国,其中,法兰克王国逐渐成为日耳曼诸王国中力量最强的国家。
本文标题: 为什么有大佬说中国有东罗马法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801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乃指盘上戏酱瓯老校曰:‘要校卒为者’其人以醋樽进之曰:‘此亦校卒为者也。’席人大噱。”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感觉欧洲历史很破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