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田忌赛马,一样以弱制强的故事官渡之战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大战。...
历史上有哪些 田忌赛马 一样以弱制强的故事
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大战。当时北方割据势力以袁绍最大,曹操次之,两大势力决战是势所必然的。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占地面积又大,但不得人心;曹操能用于对抗袁绍的军队仅三、四万,但比较得到百姓拥护,而且献帝在他手中,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年二月,袁绍遣谋士郭图、大将颜良直扑白马曹操所置东郡太守刘延,自己亲率大军驻屯黎阳。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引兵向延津,袁绍派兵增援。曹操见袁绍中计,立即亲率轻骑直趋白马,阵斩颜良,袁军大乱溃散。袁绍大怒,下令渡河追击曹操。在延津以南,曹操故意将辎重弃置路上,袁军纷纷抢夺。操乘机败袁军,诛袁军大将文丑。
曹操尽管在白马、延津取得局部胜利,但敌强我弱的态势仍未根本改变,于是决定诱敌深入,主动撤退到官渡,深沟高垒,固守阵地,以待有利时机。双方在官渡相持数月后,曹操出奇兵火烧乌巢,尽焚袁军粮草辎重,并趁机向袁军全力进攻,一举消灭袁军七万余,袁绍和儿子袁谭率亲兵八百余骑逃过黄河。此一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大战。当时北方割据势力以袁绍最大,曹操次之,两大势力决战是势所必然的。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占地面积又大,但不得人心;曹操能用于对抗袁绍的军队仅三、四万,但比较得到百姓拥护,而且献帝在他手中,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年二月,袁绍遣谋士郭图、大将颜良直扑白马曹操所置东郡太守刘延,自己亲率大军驻屯黎阳。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引兵向延津,袁绍派兵增援。曹操见袁绍中计,立即亲率轻骑直趋白马,阵斩颜良,袁军大乱溃散。袁绍大怒,下令渡河追击曹操。在延津以南,曹操故意将辎重弃置路上,袁军纷纷抢夺。操乘机败袁军,诛袁军大将文丑。
曹操尽管在白马、延津取得局部胜利,但敌强我弱的态势仍未根本改变,于是决定诱敌深入,主动撤退到官渡,深沟高垒,固守阵地,以待有利时机。双方在官渡相持数月后,曹操出奇兵火烧乌巢,尽焚袁军粮草辎重,并趁机向袁军全力进攻,一举消灭袁军七万余,袁绍和儿子袁谭率亲兵八百余骑逃过黄河。此一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大战。当时北方割据势力以袁绍最大,曹操次之,两大势力决战是势所必然的。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占地面积又大,但不得人心;曹操能用于对抗袁绍的军队仅三、四万,但比较得到百姓拥护,而且献帝在他手中,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年二月,袁绍遣谋士郭图、大将颜良直扑白马曹操所置东郡太守刘延,自己亲率大军驻屯黎阳。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引兵向延津,袁绍派兵增援。曹操见袁绍中计,立即亲率轻骑直趋白马,阵斩颜良,袁军大乱溃散。袁绍大怒,下令渡河追击曹操。在延津以南,曹操故意将辎重弃置路上,袁军纷纷抢夺。操乘机败袁军,诛袁军大将文丑。
曹操尽管在白马、延津取得局部胜利,但敌强我弱的态势仍未根本改变,于是决定诱敌深入,主动撤退到官渡,深沟高垒,固守阵地,以待有利时机。双方在官渡相持数月后,曹操出奇兵火烧乌巢,尽焚袁军粮草辎重,并趁机向袁军全力进攻,一举消灭袁军七万余,袁绍和儿子袁谭率亲兵八百余骑逃过黄河。此一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二:赤壁之战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
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八月,刘表病亡,曹军放慢进军速度,施加军威,欲不战而得荆州。时孙权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往观形势,拉拢刘备,团结刘表旧将,对付曹操。鲁肃在途中得知曹操进军荆州的消息,乃昼夜兼程赶向襄阳。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
九月,曹操至新野(今属河南)接受刘琮投降后,逼向荆州腹地。刘备为避曹军锐气,与诸葛亮、徐庶等率十余万军民仓促南撤,退向战略要地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并令关羽领万余水兵顺汉水、溯江水会师。刘备至当阳长坂(今当阳境),与鲁肃相见,接受其劝说,愿率军转东,向孙权靠近。时曹操已过襄阳,恐刘备先占江陵,亲率精骑5000,昼夜行300多里,追上刘备,将其击败,并获徐庶之母,迫徐庶来归。张飞率20骑断后,拆长坂桥,勒马横矛,令曹军疑惧,刘备方得脱险,东奔汉津(今钟祥境),恰遇关羽船队,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也领万余人接应。刘备军顺汉水至夏口,先遣诸葛亮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见孙权,共谋抗曹,自率军屯樊口(今湖北鄂州境)。
孙权见刘备新败,又慑于号称80万的曹军声威,对联刘举棋不定。诸葛亮与鲁肃、周瑜等精辟分析形势,指出曹军不过20余万,且有后方不安、远道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大战。当时北方割据势力以袁绍最大,曹操次之,两大势力决战是势所必然的。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占地面积又大,但不得人心;曹操能用于对抗袁绍的军队仅三、四万,但比较得到百姓拥护,而且献帝在他手中,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年二月,袁绍遣谋士郭图、大将颜良直扑白马曹操所置东郡太守刘延,自己亲率大军驻屯黎阳。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引兵向延津,袁绍派兵增援。曹操见袁绍中计,立即亲率轻骑直趋白马,阵斩颜良,袁军大乱溃散。袁绍大怒,下令渡河追击曹操。在延津以南,曹操故意将辎重弃置路上,袁军纷纷抢夺。操乘机败袁军,诛袁军大将文丑。
曹操尽管在白马、延津取得局部胜利,但敌强我弱的态势仍未根本改变,于是决定诱敌深入,主动撤退到官渡,深沟高垒,固守阵地,以待有利时机。双方在官渡相持数月后,曹操出奇兵火烧乌巢,尽焚袁军粮草辎重,并趁机向袁军全力进攻,一举消灭袁军七万余,袁绍和儿子袁谭率亲兵八百余骑逃过黄河。此一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二:赤壁之战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
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八月,刘表病亡,曹军放慢进军速度,施加军威,欲不战而得荆州。时孙权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往观形势,拉拢刘备,团结刘表旧将,对付曹操。鲁肃在途中得知曹操进军荆州的消息,乃昼夜兼程赶向襄阳。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
九月,曹操至新野(今属河南)接受刘琮投降后,逼向荆州腹地。刘备为避曹军锐气,与诸葛亮、徐庶等率十余万军民仓促南撤,退向战略要地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并令关羽领万余水兵顺汉水、溯江水会师。刘备至当阳长坂(今当阳境),与鲁肃相见,接受其劝说,愿率军转东,向孙权靠近。时曹操已过襄阳,恐刘备先占江陵,亲率精骑5000,昼夜行300多里,追上刘备,将其击败,并获徐庶之母,迫徐庶来归。张飞率20骑断后,拆长坂桥,勒马横矛,令曹军疑惧,刘备方得脱险,东奔汉津(今钟祥境),恰遇关羽船队,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也领万余人接应。刘备军顺汉水至夏口,先遣诸葛亮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见孙权,共谋抗曹,自率军屯樊口(今湖北鄂州境)。
孙权见刘备新败,又慑于号称80万的曹军声威,对联刘举棋不定。诸葛亮与鲁肃、周瑜等精辟分析形势,指出曹军不过20余万,且有后方不安、远道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一: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大战。当时北方割据势力以袁绍最大,曹操次之,两大势力决战是势所必然的。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占地面积又大,但不得人心;曹操能用于对抗袁绍的军队仅三、四万,但比较得到百姓拥护,而且献帝在他手中,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年二月,袁绍遣谋士郭图、大将颜良直扑白马曹操所置东郡太守刘延,自己亲率大军驻屯黎阳。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引兵向延津,袁绍派兵增援。曹操见袁绍中计,立即亲率轻骑直趋白马,阵斩颜良,袁军大乱溃散。袁绍大怒,下令渡河追击曹操。在延津以南,曹操故意将辎重弃置路上,袁军纷纷抢夺。操乘机败袁军,诛袁军大将文丑。
曹操尽管在白马、延津取得局部胜利,但敌强我弱的态势仍未根本改变,于是决定诱敌深入,主动撤退到官渡,深沟高垒,固守阵地,以待有利时机。双方在官渡相持数月后,曹操出奇兵火烧乌巢,尽焚袁军粮草辎重,并趁机向袁军全力进攻,一举消灭袁军七万余,袁绍和儿子袁谭率亲兵八百余骑逃过黄河。此一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二:赤壁之战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
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八月,刘表病亡,曹军放慢进军速度,施加军威,欲不战而得荆州。时孙权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往观形势,拉拢刘备,团结刘表旧将,对付曹操。鲁肃在途中得知曹操进军荆州的消息,乃昼夜兼程赶向襄阳。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
九月,曹操至新野(今属河南)接受刘琮投降后,逼向荆州腹地。刘备为避曹军锐气,与诸葛亮、徐庶等率十余万军民仓促南撤,退向战略要地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并令关羽领万余水兵顺汉水、溯江水会师。刘备至当阳长坂(今当阳境),与鲁肃相见,接受其劝说,愿率军转东,向孙权靠近。时曹操已过襄阳,恐刘备先占江陵,亲率精骑5000,昼夜行300多里,追上刘备,将其击败,并获徐庶之母,迫徐庶来归。张飞率20骑断后,拆长坂桥,勒马横矛,令曹军疑惧,刘备方得脱险,东奔汉津(今钟祥境),恰遇关羽船队,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也领万余人接应。刘备军顺汉水至夏口,先遣诸葛亮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见孙权,共谋抗曹,自率军屯樊口(今湖北鄂州境)。
孙权见刘备新败,又慑于号称80万的曹军声威,对联刘举棋不定。诸葛亮与鲁肃、周瑜等精辟分析形势,指出曹军不过20余万,且有后方不安、远道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三:淝水之战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公元383年8月,符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符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符坚骄狂地宣称:“以我百万大军,即使将马鞭扔到长江中,也足以让长江断流。”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名恒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10月18日,符坚之弟符融率秦前锋部队攻占了寿阳,俘虏晋军守将徐元喜。与此同时,秦军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今湖北郧县)。奉命率水军驰援寿阳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寿阳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等待与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苻融又率军攻打硖石。苻融部将梁成率兵5万进攻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截断淮河交通,阻断了胡彬的退路。胡彬困守硖石,粮草用尽,难以支撑,写信向谢石告急,但送信的晋兵被秦兵捉住,此信落在苻融手里。苻融立刻向苻坚报告了晋军兵少,粮草缺乏的情况,建议迅速起兵,以防晋军逃遁。苻坚得报,把大军留在项城,亲率8千骑兵疾趋寿阳。
符坚一到寿阳,立即派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降。 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情况。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挥军水陆并进,直抵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在八公山边扎下大营,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苻坚站在寿阳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布阵整齐,将士精锐。连八公山上的草木,他也感到类似人形,误认为是晋兵,颇为惊慌,对苻融说:“这是劲敌!怎能说他们是弱敌呢?”
由于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谢玄就派使者去见苻融,用激将法对他说:“将军率军深入晋地,却紧逼河岸布阵,这难道是想决战吗?如果你把阵地稍向后退,空出一块地方,让我军渡过淝水,双方一决胜负如何!”秦军诸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让军队稍向后退,待晋军半渡过河时,再以骑兵冲杀,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苻融对苻坚的计划也表示赞同,于是就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但秦兵士气低落,结果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朱序则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了!秦兵败了!”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竟相奔逃。苻融眼见大势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单枪匹马逃回烙阳。
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就告别走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他族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四 彭城之战在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鄗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全歼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 李愬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 吴玠、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厓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实在太多了,望楼主采纳哦!
查看全部9个回答
「天猫手机馆」,精选手机,全国联保,体验"购"实惠!
值得一看的vivo相关信息推荐
热销手机特惠,购手机靠谱!手机低价热卖,支持分期付款,7天无理由退换货!
杭州易宏广告有限公司广告
淘宝网迷你世界-做工精致,趣味性强,孩子成长好伙伴!
值得一看的淘宝特价网相关信息推荐
淘宝迷你世界-让孩子玩的更尽兴,以匠心态度成就美好用户体验!
杭州易宏广告有限公司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历史上有不少向前照吗这样以弱胜强的故事还有哪些故事和田忌赛马一样以弱胜强?
历史上有不少向前照吗这样以弱胜强的故事还有哪些故事和田忌赛马一样以弱胜强
6 浏览882021-05-15
历史上类似于田忌赛马这样的简单的以弱胜强的故事?
以少胜多的战争,最著名的就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了,孙刘联手,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208年,在平定北方之后,曹操率水陆八十万人马准备南征。经过一番商议,孙刘两家决定联手共同抵抗曹操。
98 浏览15102021-07-17
写十个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成语故事,如田忌赛马,还有哪些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出自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於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出兵伐晋,於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馀万前秦军.淝水之战发生在淝水之上,八公山之下.安徽寿县古城.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东晋时,谢石、谢玄败苻坚于淝水.前秦和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破釜沉舟、作壁上观:项羽 巨鹿之战 背水一战:韩信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赤壁之战 围魏救赵:孙膑 骄兵必败:曹操 官渡之战 卧薪尝胆,兔死狗烹:吴越争霸 暗度陈仓,四面楚歌,卷土重来,成败萧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十面埋伏,国士无双:楚汉争霸
20 浏览6022021-08-18
关于田忌赛马的故事五十字。
田忌喜欢赛马,可惜威王的每级马都比田忌厉害,最后输了。后来,好友孙膑就说有办法赢,让田忌再赛一场。田忌答应了。孙膑用下等对威王上等马,上等对中等,中等对下等,赢了威王。这时田忌佩服了。 田忌赛马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故事的主角是田忌、孙膑和齐威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事例。 扩展资料: 启示: 一是劣势中找到优势。世上不是没有好马,只是缺少伯乐;相信自己总有自己独到的优势所在。 二是学会取舍。什么都想得到,往往什么都得不到,舍掉小我成就大我是上策。 三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四是先谋后战。谋略在先事半功倍,焉有不胜之理。 五是在局部,从没有以弱胜强,实力永远是取胜的基础。 这个故事,可以转化成为一个数学问题,由于齐威王同等马的速度总是比田忌的快一些,接下来的速度都以一个数字表示。 齐威王上中下等马的速度分别为10、8、6。而田忌的上中下等马的速度分别为9、7、5。 想要获胜就只能赢下两场,在总体实力差的情况下,只有孙膑的方案才有可能获胜。蛋蛋也说过,上面的数字只是举个例子,那么如果出现齐威王连中等马都比田忌的上等马强,或者是下等马比田忌中等马强。 并不是找出一个必胜的方法,而是找到一个获胜的可能性。在一次比赛中,知道了自己的相同水平的马对赛不能获胜,就要转换思维,而取胜的关键,就在于对战方案的调配。所以在生活中,同样的事情吃过几次亏,而不懂得去改变方式的人,这样的亏会一只吃下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田忌赛马
47 浏览7742021-02-13
田忌赛马的故事运用了什么理论
田忌赛马的故事运用了什么理论? 1.以强对弱,牺牲局部,赢得全局. 2.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 3.在有双方参加的竞赛或斗争中,策略是很重要的.采用的策略适当,就有可能在似乎一定会失败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结果. 孙膑反败为胜的关键不是因为改变了方法而是因为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因为方法是更为具体化的操作性很强的方式、手段,就赛马来说,就是如何“策马扬鞭”的具体骑术.而策略是更高层次上的总体上的程序性、步骤性的东西,就赛马而言,是怎样从整体出发安排好赛马的对阵顺序的根本性问题.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大战。当时北方割据势力以袁绍最大,曹操次之,两大势力决战是势所必然的。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占地面积又大,但不得人心;曹操能用于对抗袁绍的军队仅三、四万,但比较得到百姓拥护,而且献帝在他手中,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年二月,袁绍遣谋士郭图、大将颜良直扑白马曹操所置东郡太守刘延,自己亲率大军驻屯黎阳。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引兵向延津,袁绍派兵增援。曹操见袁绍中计,立即亲率轻骑直趋白马,阵斩颜良,袁军大乱溃散。袁绍大怒,下令渡河追击曹操。在延津以南,曹操故意将辎重弃置路上,袁军纷纷抢夺。操乘机败袁军,诛袁军大将文丑。
曹操尽管在白马、延津取得局部胜利,但敌强我弱的态势仍未根本改变,于是决定诱敌深入,主动撤退到官渡,深沟高垒,固守阵地,以待有利时机。双方在官渡相持数月后,曹操出奇兵火烧乌巢,尽焚袁军粮草辎重,并趁机向袁军全力进攻,一举消灭袁军七万余,袁绍和儿子袁谭率亲兵八百余骑逃过黄河。此一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二:赤壁之战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
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八月,刘表病亡,曹军放慢进军速度,施加军威,欲不战而得荆州。时孙权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往观形势,拉拢刘备,团结刘表旧将,对付曹操。鲁肃在途中得知曹操进军荆州的消息,乃昼夜兼程赶向襄阳。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
九月,曹操至新野(今属河南)接受刘琮投降后,逼向荆州腹地。刘备为避曹军锐气,与诸葛亮、徐庶等率十余万军民仓促南撤,退向战略要地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并令关羽领万余水兵顺汉水、溯江水会师。刘备至当阳长坂(今当阳境),与鲁肃相见,接受其劝说,愿率军转东,向孙权靠近。时曹操已过襄阳,恐刘备先占江陵,亲率精骑5000,昼夜行300多里,追上刘备,将其击败,并获徐庶之母,迫徐庶来归。张飞率20骑断后,拆长坂桥,勒马横矛,令曹军疑惧,刘备方得脱险,东奔汉津(今钟祥境),恰遇关羽船队,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也领万余人接应。刘备军顺汉水至夏口,先遣诸葛亮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见孙权,共谋抗曹,自率军屯樊口(今湖北鄂州境)。
孙权见刘备新败,又慑于号称80万的曹军声威,对联刘举棋不定。诸葛亮与鲁肃、周瑜等精辟分析形势,指出曹军不过20余万,且有后方不安、远道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三:淝水之战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公元383年8月,符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符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符坚骄狂地宣称:“以我百万大军,即使将马鞭扔到长江中,也足以让长江断流。”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名恒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10月18日,符坚之弟符融率秦前锋部队攻占了寿阳,俘虏晋军守将徐元喜。与此同时,秦军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今湖北郧县)。奉命率水军驰援寿阳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寿阳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等待与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苻融又率军攻打硖石。苻融部将梁成率兵5万进攻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截断淮河交通,阻断了胡彬的退路。胡彬困守硖石,粮草用尽,难以支撑,写信向谢石告急,但送信的晋兵被秦兵捉住,此信落在苻融手里。苻融立刻向苻坚报告了晋军兵少,粮草缺乏的情况,建议迅速起兵,以防晋军逃遁。苻坚得报,把大军留在项城,亲率8千骑兵疾趋寿阳。
符坚一到寿阳,立即派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降。 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情况。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挥军水陆并进,直抵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在八公山边扎下大营,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苻坚站在寿阳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布阵整齐,将士精锐。连八公山上的草木,他也感到类似人形,误认为是晋兵,颇为惊慌,对苻融说:“这是劲敌!怎能说他们是弱敌呢?”
由于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谢玄就派使者去见苻融,用激将法对他说:“将军率军深入晋地,却紧逼河岸布阵,这难道是想决战吗?如果你把阵地稍向后退,空出一块地方,让我军渡过淝水,双方一决胜负如何!”秦军诸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让军队稍向后退,待晋军半渡过河时,再以骑兵冲杀,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苻融对苻坚的计划也表示赞同,于是就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但秦兵士气低落,结果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朱序则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了!秦兵败了!”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竟相奔逃。苻融眼见大势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单枪匹马逃回烙阳。
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就告别走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他族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四 彭城之战在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鄗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全歼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 李愬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 吴玠、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厓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实在太多了,望楼主采纳哦!
查看全部9个回答
「天猫手机馆」,精选手机,全国联保,体验"购"实惠!
值得一看的vivo相关信息推荐
热销手机特惠,购手机靠谱!手机低价热卖,支持分期付款,7天无理由退换货!
杭州易宏广告有限公司广告
淘宝网迷你世界-做工精致,趣味性强,孩子成长好伙伴!
值得一看的淘宝特价网相关信息推荐
淘宝迷你世界-让孩子玩的更尽兴,以匠心态度成就美好用户体验!
杭州易宏广告有限公司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历史上有不少向前照吗这样以弱胜强的故事还有哪些故事和田忌赛马一样以弱胜强?
历史上有不少向前照吗这样以弱胜强的故事还有哪些故事和田忌赛马一样以弱胜强
6 浏览882021-05-15
历史上类似于田忌赛马这样的简单的以弱胜强的故事?
以少胜多的战争,最著名的就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了,孙刘联手,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208年,在平定北方之后,曹操率水陆八十万人马准备南征。经过一番商议,孙刘两家决定联手共同抵抗曹操。
98 浏览15102021-07-17
写十个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成语故事,如田忌赛马,还有哪些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出自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於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出兵伐晋,於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馀万前秦军.淝水之战发生在淝水之上,八公山之下.安徽寿县古城.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东晋时,谢石、谢玄败苻坚于淝水.前秦和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破釜沉舟、作壁上观:项羽 巨鹿之战 背水一战:韩信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赤壁之战 围魏救赵:孙膑 骄兵必败:曹操 官渡之战 卧薪尝胆,兔死狗烹:吴越争霸 暗度陈仓,四面楚歌,卷土重来,成败萧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十面埋伏,国士无双:楚汉争霸
20 浏览6022021-08-18
关于田忌赛马的故事五十字。
田忌喜欢赛马,可惜威王的每级马都比田忌厉害,最后输了。后来,好友孙膑就说有办法赢,让田忌再赛一场。田忌答应了。孙膑用下等对威王上等马,上等对中等,中等对下等,赢了威王。这时田忌佩服了。 田忌赛马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故事的主角是田忌、孙膑和齐威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事例。 扩展资料: 启示: 一是劣势中找到优势。世上不是没有好马,只是缺少伯乐;相信自己总有自己独到的优势所在。 二是学会取舍。什么都想得到,往往什么都得不到,舍掉小我成就大我是上策。 三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四是先谋后战。谋略在先事半功倍,焉有不胜之理。 五是在局部,从没有以弱胜强,实力永远是取胜的基础。 这个故事,可以转化成为一个数学问题,由于齐威王同等马的速度总是比田忌的快一些,接下来的速度都以一个数字表示。 齐威王上中下等马的速度分别为10、8、6。而田忌的上中下等马的速度分别为9、7、5。 想要获胜就只能赢下两场,在总体实力差的情况下,只有孙膑的方案才有可能获胜。蛋蛋也说过,上面的数字只是举个例子,那么如果出现齐威王连中等马都比田忌的上等马强,或者是下等马比田忌中等马强。 并不是找出一个必胜的方法,而是找到一个获胜的可能性。在一次比赛中,知道了自己的相同水平的马对赛不能获胜,就要转换思维,而取胜的关键,就在于对战方案的调配。所以在生活中,同样的事情吃过几次亏,而不懂得去改变方式的人,这样的亏会一只吃下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田忌赛马
47 浏览7742021-02-13
田忌赛马的故事运用了什么理论
田忌赛马的故事运用了什么理论? 1.以强对弱,牺牲局部,赢得全局. 2.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 3.在有双方参加的竞赛或斗争中,策略是很重要的.采用的策略适当,就有可能在似乎一定会失败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结果. 孙膑反败为胜的关键不是因为改变了方法而是因为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因为方法是更为具体化的操作性很强的方式、手段,就赛马来说,就是如何“策马扬鞭”的具体骑术.而策略是更高层次上的总体上的程序性、步骤性的东西,就赛马而言,是怎样从整体出发安排好赛马的对阵顺序的根本性问题.
一: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大战。当时北方割据势力以袁绍最大,曹操次之,两大势力决战是势所必然的。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占地面积又大,但不得人心;曹操能用于对抗袁绍的军队仅三、四万,但比较得到百姓拥护,而且献帝在他手中,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年二月,袁绍遣谋士郭图、大将颜良直扑白马曹操所置东郡太守刘延,自己亲率大军驻屯黎阳。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引兵向延津,袁绍派兵增援。曹操见袁绍中计,立即亲率轻骑直趋白马,阵斩颜良,袁军大乱溃散。袁绍大怒,下令渡河追击曹操。在延津以南,曹操故意将辎重弃置路上,袁军纷纷抢夺。操乘机败袁军,诛袁军大将文丑。
曹操尽管在白马、延津取得局部胜利,但敌强我弱的态势仍未根本改变,于是决定诱敌深入,主动撤退到官渡,深沟高垒,固守阵地,以待有利时机。双方在官渡相持数月后,曹操出奇兵火烧乌巢,尽焚袁军粮草辎重,并趁机向袁军全力进攻,一举消灭袁军七万余,袁绍和儿子袁谭率亲兵八百余骑逃过黄河。此一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二:赤壁之战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
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八月,刘表病亡,曹军放慢进军速度,施加军威,欲不战而得荆州。时孙权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往观形势,拉拢刘备,团结刘表旧将,对付曹操。鲁肃在途中得知曹操进军荆州的消息,乃昼夜兼程赶向襄阳。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
九月,曹操至新野(今属河南)接受刘琮投降后,逼向荆州腹地。刘备为避曹军锐气,与诸葛亮、徐庶等率十余万军民仓促南撤,退向战略要地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并令关羽领万余水兵顺汉水、溯江水会师。刘备至当阳长坂(今当阳境),与鲁肃相见,接受其劝说,愿率军转东,向孙权靠近。时曹操已过襄阳,恐刘备先占江陵,亲率精骑5000,昼夜行300多里,追上刘备,将其击败,并获徐庶之母,迫徐庶来归。张飞率20骑断后,拆长坂桥,勒马横矛,令曹军疑惧,刘备方得脱险,东奔汉津(今钟祥境),恰遇关羽船队,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也领万余人接应。刘备军顺汉水至夏口,先遣诸葛亮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见孙权,共谋抗曹,自率军屯樊口(今湖北鄂州境)。
孙权见刘备新败,又慑于号称80万的曹军声威,对联刘举棋不定。诸葛亮与鲁肃、周瑜等精辟分析形势,指出曹军不过20余万,且有后方不安、远道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三:淝水之战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公元383年8月,符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符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符坚骄狂地宣称:“以我百万大军,即使将马鞭扔到长江中,也足以让长江断流。”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名恒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10月18日,符坚之弟符融率秦前锋部队攻占了寿阳,俘虏晋军守将徐元喜。与此同时,秦军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今湖北郧县)。奉命率水军驰援寿阳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寿阳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等待与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苻融又率军攻打硖石。苻融部将梁成率兵5万进攻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截断淮河交通,阻断了胡彬的退路。胡彬困守硖石,粮草用尽,难以支撑,写信向谢石告急,但送信的晋兵被秦兵捉住,此信落在苻融手里。苻融立刻向苻坚报告了晋军兵少,粮草缺乏的情况,建议迅速起兵,以防晋军逃遁。苻坚得报,把大军留在项城,亲率8千骑兵疾趋寿阳。
符坚一到寿阳,立即派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降。 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情况。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挥军水陆并进,直抵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在八公山边扎下大营,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苻坚站在寿阳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布阵整齐,将士精锐。连八公山上的草木,他也感到类似人形,误认为是晋兵,颇为惊慌,对苻融说:“这是劲敌!怎能说他们是弱敌呢?”
由于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谢玄就派使者去见苻融,用激将法对他说:“将军率军深入晋地,却紧逼河岸布阵,这难道是想决战吗?如果你把阵地稍向后退,空出一块地方,让我军渡过淝水,双方一决胜负如何!”秦军诸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让军队稍向后退,待晋军半渡过河时,再以骑兵冲杀,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苻融对苻坚的计划也表示赞同,于是就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但秦兵士气低落,结果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朱序则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了!秦兵败了!”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竟相奔逃。苻融眼见大势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单枪匹马逃回烙阳。
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就告别走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他族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四 彭城之战在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鄗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全歼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 李愬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 吴玠、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厓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水战,全歼
实在太多了,望楼主采纳哦!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大战。当时北方割据势力以袁绍最大,曹操次之,两大势力决战是势所必然的。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占地面积又大,但不得人心;曹操能用于对抗袁绍的军队仅三、四万,但比较得到百姓拥护,而且献帝在他手中,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年二月,袁绍遣谋士郭图、大将颜良直扑白马曹操所置东郡太守刘延,自己亲率大军驻屯黎阳。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引兵向延津,袁绍派兵增援。曹操见袁绍中计,立即亲率轻骑直趋白马,阵斩颜良,袁军大乱溃散。袁绍大怒,下令渡河追击曹操。在延津以南,曹操故意将辎重弃置路上,袁军纷纷抢夺。操乘机败袁军,诛袁军大将文丑。
曹操尽管在白马、延津取得局部胜利,但敌强我弱的态势仍未根本改变,于是决定诱敌深入,主动撤退到官渡,深沟高垒,固守阵地,以待有利时机。双方在官渡相持数月后,曹操出奇兵火烧乌巢,尽焚袁军粮草辎重,并趁机向袁军全力进攻,一举消灭袁军七万余,袁绍和儿子袁谭率亲兵八百余骑逃过黄河。此一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二:赤壁之战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
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八月,刘表病亡,曹军放慢进军速度,施加军威,欲不战而得荆州。时孙权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往观形势,拉拢刘备,团结刘表旧将,对付曹操。鲁肃在途中得知曹操进军荆州的消息,乃昼夜兼程赶向襄阳。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
九月,曹操至新野(今属河南)接受刘琮投降后,逼向荆州腹地。刘备为避曹军锐气,与诸葛亮、徐庶等率十余万军民仓促南撤,退向战略要地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并令关羽领万余水兵顺汉水、溯江水会师。刘备至当阳长坂(今当阳境),与鲁肃相见,接受其劝说,愿率军转东,向孙权靠近。时曹操已过襄阳,恐刘备先占江陵,亲率精骑5000,昼夜行300多里,追上刘备,将其击败,并获徐庶之母,迫徐庶来归。张飞率20骑断后,拆长坂桥,勒马横矛,令曹军疑惧,刘备方得脱险,东奔汉津(今钟祥境),恰遇关羽船队,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也领万余人接应。刘备军顺汉水至夏口,先遣诸葛亮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见孙权,共谋抗曹,自率军屯樊口(今湖北鄂州境)。
孙权见刘备新败,又慑于号称80万的曹军声威,对联刘举棋不定。诸葛亮与鲁肃、周瑜等精辟分析形势,指出曹军不过20余万,且有后方不安、远道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三:淝水之战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公元383年8月,符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符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符坚骄狂地宣称:“以我百万大军,即使将马鞭扔到长江中,也足以让长江断流。”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名恒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10月18日,符坚之弟符融率秦前锋部队攻占了寿阳,俘虏晋军守将徐元喜。与此同时,秦军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今湖北郧县)。奉命率水军驰援寿阳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寿阳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等待与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苻融又率军攻打硖石。苻融部将梁成率兵5万进攻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截断淮河交通,阻断了胡彬的退路。胡彬困守硖石,粮草用尽,难以支撑,写信向谢石告急,但送信的晋兵被秦兵捉住,此信落在苻融手里。苻融立刻向苻坚报告了晋军兵少,粮草缺乏的情况,建议迅速起兵,以防晋军逃遁。苻坚得报,把大军留在项城,亲率8千骑兵疾趋寿阳。
符坚一到寿阳,立即派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降。 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情况。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挥军水陆并进,直抵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在八公山边扎下大营,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苻坚站在寿阳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布阵整齐,将士精锐。连八公山上的草木,他也感到类似人形,误认为是晋兵,颇为惊慌,对苻融说:“这是劲敌!怎能说他们是弱敌呢?”
由于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谢玄就派使者去见苻融,用激将法对他说:“将军率军深入晋地,却紧逼河岸布阵,这难道是想决战吗?如果你把阵地稍向后退,空出一块地方,让我军渡过淝水,双方一决胜负如何!”秦军诸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让军队稍向后退,待晋军半渡过河时,再以骑兵冲杀,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苻融对苻坚的计划也表示赞同,于是就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但秦兵士气低落,结果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朱序则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了!秦兵败了!”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竟相奔逃。苻融眼见大势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单枪匹马逃回烙阳。
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就告别走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他族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四 彭城之战在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鄗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全歼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 李愬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 吴玠、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厓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水战,全歼
实在太多了,望楼主采纳哦!
加勒比海盗3中有人说杰克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到底是什么计划
比如,为什么贝克特要把罗盘扔给杰克n杰克为什么要把罗盘给威尔n还有后来他为什么支持开战n杰克知道女神要被释放吗nn杰克下的棋到底是什么,我有点转不过来QAQn具体计划到底是什么,从海盗大会上就开始看不懂了因为贝克特要杰克带他们去海盗大会的地址,那里是堡垒,易守难攻
杰克想要永远跟大海在一起,威尔要救他父亲所以罗盘能指向飞翔的荷兰号
他支持开战也是为了登上荷兰号,也知道女神会被释放
其实他就是想永生,然后和大海待在一起
但是后来威尔快死了,他又犹豫了,然后把船长的位子让给威尔当,救了他一命
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杰克想要永远跟大海在一起,威尔要救他父亲所以罗盘能指向飞翔的荷兰号
他支持开战也是为了登上荷兰号,也知道女神会被释放
其实他就是想永生,然后和大海待在一起
但是后来威尔快死了,他又犹豫了,然后把船长的位子让给威尔当,救了他一命
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中国历史上像曹冲称象的故事举不胜举,请试举一例!!
帮忙啊!!!孔融让梨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谢道韫
谢道韫身出名门,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那是响当当的字号。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他们两家在晋朝消亡之后仍是风光不减,直到梁武帝时大枭雄侯景向两族求婚被拒绝遂视此为平生恨事,最后造反时顺便将王谢两族彻底诛绝。王谢的数代风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刘禹锡的一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后人怀咏。
谢道韫还是个小MM的时候就相当了得。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不要小看这一赞,谢安何等样人,不说他在淝水之战中的镇定气度,也不说他权谋机变的高超政治手段或者是一心只想归隐的澹泊心态,只说后世的诗仙李太白向来眼高于顶,有着天子呼来不上来的狂气,然而他生平唯一服膺的人就是这个东山不出的谢安石。其时天下号称名士的何止千万,能得谢安一赞几乎可以藉此荣耀终身。另一则故事就更经典了,一次冬日谢氏家族聚会,正赶上大雪鹅毛般片片落下,谢安于温酒赏雪之余,雅兴大发,问在座的谢氏后辈,飘飘大雪何所似?谢道韫的堂哥谢明接口:“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位老兄空中撒盐何故,难道想人工降雪?:))。谢道韫马上微哂道:“未若柳絮因风起。”简单一句,谢道韫的诗情才气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谢安大声称善,夸奖道韫敏慧过人。
曹冲
曹操不但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还是一个成功的父亲。他的几个儿子,文功武略,各有卓越之处,而他最喜爱的,首推曹冲。古代所谓神童,以语言天赋突出的居多,曹冲却表现出解决问题的高超思维能力。曹冲七岁时以等量置换的办法称大象体重,不但震惊了当时之众,也流传千古,成为最经典的儿童智力启蒙故事之一。
还有一个典故:孙权曾送来一只漂亮的雉鸡。曹操想观赏雉鸡舞蹈,但使尽办法,这珍禽就是不鸣不舞,让人徒叹奈何。曹冲想出一个办法,让人制作一面大镜,摆在雉鸡面前。那雉鸡于镜中看到同类,起了争胜之心,当即舞将起来,这一下对镜成双,煞是好看。
有的故事,不但体现了曹冲的智慧,还表现了他宽厚仁慈的一面。一次,曹操坐骑的马鞍放在仓库中,不慎被老鼠咬坏。库吏大惊失色,自认必死。曹冲知道后,心生一计:他先用利刃将自己的单衣穿戳成鼠齿状,然后装成一脸愁色的样子去见父亲。曹操问他何事忧虑?曹冲说:“世俗以为鼠齿衣者,其主不利。今单衣见齿,是以忧戚。”曹操赶紧安慰爱子,说:“此妄言耳,无所苦也。”过了一会儿,库吏前来报道曹操那桩马鞍被鼠咬坏一事,曹操听后,笑着说:“连我儿子的单衣都被咬坏,何况马鞍乎?”根本没有追究的意思。据说,每当曹冲见到当刑者,总要上去寻问是否冤枉,是否处理过重?如是,他就要想方设法为之救命或减刑;每当见到那些勤奋而能干的官吏因小过或失误而触犯法律,他都要亲自到曹操那里说情,请求父王宽大。史书称曹冲“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故特见宠异”。——这种悲悯宽厚的气质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简直催人泪下。
可恨天道难测。上苍把智慧慷慨地赋予曹冲,却又残酷地掠走他的生命。建安十三年,年仅十三岁的曹冲突患大病而亡,据后人推断,可能是“绞肠痧”。曹冲的夭折,留给历史一道残缺的美丽,留给后人一份遗憾的叹息。
也许上天的深远用意,非我等凡胎肉眼所能看穿。
曹冲死后,曹操悲痛万分,曹丕来宽慰他,曹操说道:“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又是你们的大幸。”曹丕即位后,也经常对臣下说:“若使仓舒(曹冲之字)在,我亦无天下。”可见,曹冲之死,客观上为曹丕争夺王位扫除了最大障碍。
才高八斗的曹植,力能搏虎的曹彰,都在争当曹操继承人的交锋中郁郁而终。假使曹冲活着,以他的仁慈,在与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争斗中会是一个什么结局,又有谁能够预料呢?
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上。这个哲理味浓郁的小故事,让我们毫不犹豫地将王戎划在神童的圈子里。如果说曹冲的天分在于解决问题,那么王戎的天分则在于观察总结。
历史上的王戎是个很难下定义的人物,简直具有典型的性格分裂症状。《世说新语》里有关他的条款还有许多,摘列一二,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
1,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王戎在其侄子结婚时送过一件单衣,后来数次讨还)
2,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契书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王戎作司徒的时候富了起来,一到天黑就和老婆关起门来数钱)
3,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王戎家的李子树品种优良,卖的时候怕别人引进,先把核钻破)
4,王戎女适裴頠,贷钱数万。女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女儿出嫁借了他的钱,他就甩脸子看,女儿还了钱,马上眉开眼笑)
单从上面的记载来看,王戎的吝啬,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世说*俭啬第二十九》中记载了九条俭啬的故事,他一人就占了四条。但是在同一本《世说新语》里,他却另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1,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
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译:王戎、和峤都很孝,同时死了老母。和峤规规矩矩服丧,王戎虽然不遵守规矩路数守孝,却因为痛苦而消瘦得像只干干鸡了。)
2,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他作官的老爹有清官的名声,死后,下面的人送钱数百万表示怀念,王戎一概拒绝)
3,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魏明帝虐待老虎还招呼老百姓围观。老虎一声大吼,吓得众人屁滚尿流,七岁的王戎却镇定自若)
4,王戎丧儿,“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他死了儿子,哭得昏天黑地,天性流露)
5,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
者无预焉。”
(阮籍有酒,给小王戎喝)
6,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本条出自《晋书》——并非无殊能,只怕是不愿表现殊能,尽到本分就成了)
这几条描写的王戎,至情至性,临危不惧,见财不贪,实在无法把他和那个吝啬的王戎统一起来。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分析,王戎的吝啬极有可能是一种韬晦之计,作秀的成分很大。否则,依照嵇康阮籍等人的性子,如何肯和一个卑下贪婪的家伙混在一起号称“竹林七贤”呢?
王戎曾经带兵参加灭吴的战争,也算文功武略齐备,从234年生到305年没,活了七十一岁,最后死于“八王之乱”,位至左仆射,司徒。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能活到古稀之年,相当的不容易,这恐怕与他自污式的韬晦之计不无关系。
孔融
三字经有云: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懂得谦让之道,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注意,后来以他为楷模浇铸出来的成批作品,可没法跟这个始作俑者相提并论)。
有关孔融,还有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
孔融十岁,随父到洛阳,时李元礼有威名,登门者须隽才之士或有清誉,又或是中表亲戚,阁人始肯通传,孔融独自到李府,向门官言道:“我是李府君亲。” 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孔子)与君先人伯阳(老子)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这倒是很常见的事,不过却是对孔融的不以为然。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
这里用了一个歇后手法,意思说陈韪现在是“大未必佳”。陈韪遭此反击,大为尴尬,一时语塞。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话堵得名士张口结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实在令人赞叹。
但是孔融的神童段位,仅仅停留在辩捷的层次上。而这种没有智慧作后盾的辩才,除了得罪人之外,于人于己,实在没有更好的用途。孔融成人之后,先后担任过北海相,青州刺史,少府,大中大夫等职。在职期间,除了空发议论,作一些修复城墙重建学校的形象工程之外,基本没干过什么足以证明他有政治才能的事。
大凡能说会道而又不甘寂寞的人,对于干活的人总是指手画脚一百个不顺眼,孔融也没跳出这个窠臼。他依附于曹操的翼护下,得以在盗贼蜂起的军阀割据时代作着“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的香梦,但是对于曹操的政策却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如果说他劝阻曹操伐刘备是“兴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虽然迂腐但是还带着点为天下计的味道,那么他为讽刺曹丕纳甄氏而编造的“想当然”的故事,就纯粹属于徒逞口舌之利,完全是过把瘾就死的嬉皮士心态。
三国时代的统治者,对待知识分子通常有着惊人的耐性,但是曹操的耐性终于还是被逼到了极限。 公元208年,曹操把孔融满门抄斩。当时还有一个令人凄然的花絮:孔融被捕的时候,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专心地做着某种游戏。孔融还怀着一种侥幸心理问使者:“我好汉做事好汉当,能不能放过我的孩子?”没想到他儿子秉承了他的硬骨头精神和早慧特征,慢慢说道:“父亲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两个小孩子口中造出的。从这寥寥数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孩子在遗传了他的口才基因之外,还有着超乎他上的非凡见识。上Ю�访挥懈�饬礁鲂『⒁桓龀浞直硌莸幕�峋痛掖医�涠笊保�谷搜诰碣獬ぬ�ⅰ?
孔融除了作政论,还能诗,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把他与王粲等六人相提并论,故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诸葛恪
东吴君臣,一直保持着一种温切的关系。孙权就经常和大臣开玩笑。诸葛恪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诸葛瑾在座。诸葛瑾脸长,孙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众皆大笑。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满座之人,无不惊讶。权大喜,遂将驴赐之。又一日,大宴官僚,孙权命恪把盏。巡至张昭面前,昭不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谓恪曰:“汝能强子布饮乎?”恪领命,乃谓昭曰:“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钺,未尝言老。今临阵之日,先生在后;饮酒之日,先生在前:何谓不养老也?”昭无言可答,只得强饮。权因此爱之,故命辅太子。
年仅六岁,就懂得化解矛盾之道,诸葛恪可谓神童。但是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诸葛恪的聪明,也属于孔融式的小聪明,用来持节出使,游说劝谕,与人争锋于庙堂之上而不损国之威严,则绰绰有余;若用来辅佐君王,治国安邦,则嫌不足。孙权一双碧眼,有知人善用之誉,但是让诸葛恪这样一个人“辅太子”,真是大大的失策。
聪明人的身上,经常会被附会许多神奇怪异之事。《太平广记》曾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吴孙权时,永康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逐之。龟便言曰:“游不良时,为君所得。”人甚怪之,载出,欲上吴王。夜泊越里,缆舡于大桑树。宵中,树呼龟曰:“劳乎元绪,奚事尔耶?”龟曰:“我被拘絷,方见烹臞。虽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树曰:“诸葛元逊博识,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计从安出?”龟曰:“子明无多辞,祸将及尔。”树寂而止。既至,权命煮之,焚柴百车,语犹如故。诸葛恪曰:“然以老桑方熟。”献之人仍说龟树共言,权登使伐取,煮龟立烂。今烹龟犹多用桑薪,野人故呼龟为元绪也。——这里对于诸葛恪广闻博识的描写,就有些神乎其神的味道了。
小聪明的一大特点,就是急于表现一下自己的聪明。
孙权病故以后,9岁的孙亮即位,遗嘱时任大将军的诸葛恪和孙弘、孙峻等辅佐。孙弘仗着自己与王室的密切关系想独掌大权,策划除掉诸葛恪,不料孙峻站在诸葛恪一边,密报诸葛恪,诸葛恪闻信将孙弘诱到将军府,一刀拿下。
陆逊死后,诸葛恪替代了陆逊的丞相职务,军政大权一手把持。他一上台,就裁撤校官,豁免债务,减除杂税,深得民心。百姓由敬生爱,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太平广记》的那个故事,大概就是彼时留下的。每当外出,都有许多人挤在道路两旁,伸长脖子,希望一睹尊容,场面之狂热,媲美追星族。
在这种热烈追捧的气氛中头脑发热,也就不难理解了。
诸葛恪掌握大权后,没有去调和矛盾控制政局稳定人心,而是急不可耐地想要建立功勋。上台第二年,他就带兵在魏吴交界的巢湖东界修城筑堤,防魏进攻。这座大堤便是有名的东兴堤(今安徽巢县东北)。说来也巧,就在万事俱备之时,司马师率兵来攻。吴军以逸待劳,甫一交锋,就击溃魏军。这本是一次小胜,不足宣扬,可在追星族的眼里,这钟近乎未卜先知的本事更加证明了诸葛恪的神奇。
被胜利和崇拜灌晕了的诸葛恪再次征集了20万大军,围攻合肥。这一次却没那么幸运了,诸葛恪那种浅层次的智慧根本不足以决胜千里。战争拖延了四个月,吴军伤亡惨重,又瘟疫流播,败局已定。诸葛恪出于虚荣心理,对将军朱异都尉蔡林等人的劝告置若罔闻,仍然逼迫将士负病攻城,结果军心大乱,减员严重。
魏国反击,诸葛恪不敌,退至长江沿线。吴军连病带伤折损无数,幸存者也是怨声载道。诸葛恪还不服输准备再战,后来在孙亮一道接一道的退兵诏书催促下,才退兵回朝。
经过这次惨败,诸葛恪大失人心,朝野一片怨责之声,孙峻利用这个机会,杀死了诸葛恪取而代之,东吴政权从此陷入争权夺利的混乱之中。
应该说在三国的神童里面,诸葛恪是最有机会施展才华的一个。他自小便深受赏识,后来掌握了主宰一国的权力。但是,他的拙劣表现却令所有看好他的人大跌眼镜,最后他不但自己落得个身首异出的悲惨结局,还使东吴国力大伤朝政混乱直至灭亡,孙权泉下有知,一定要后悔得捶破棺材板。这种过早表现的聪明以及随之而生的心理扭曲,是诸葛恪人生悲剧的根源。肤浅的聪明,轻者杀身,重者误国,内中个情,发人深省。
何晏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
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世说新语》
三国神童经常在七岁的时候不约而同开始闪光,巧合的程度令人怀疑。何晏在普通读者里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一提起他祖父何进则无人不晓。如果说黄巾之乱是三国鼎立的导火索,那么国舅兼大将军的何进就算是分割天下的操刀人了。正是他在与十常侍的争斗中引进外援——董卓的野狼部队,在本就气息奄奄的汉王朝软肋上又捅了致命的一刀。
何进是屠夫出身,但是他的后人何晏却出落得唇红齿白面如傅粉身材修长清秀儒雅(越说越象一根水灵灵的绿豆芽),而且从小聪明伶俐。曹操自己的儿子虽然个个都很出色,见了何晏仍然很喜欢,一心想把他收为义子。没想到何晏人小心大,自己在地上画了个圈,标明是“何氏之家”——这份执著来自于一个七岁孩童,真让人赞叹。
关于何晏的皮肤白皙,还曾经有过一个典故:许多人认为何晏面如傅粉是因为学女人搽粉,魏明帝曹睿也曾好奇到设了一个局来验证此事。有一日天气闷热,曹睿急召何晏进宫。何晏满头大汗地赶来,却没什么事,曹睿只是准备了一碗热汤面给他喝。何晏一边吃一边用袖子擦汗,却仍然面容皎白毫无沟壑纵横的迹象,可见乃是出自天然。
但是何晏最终还是站在了曹氏利益集团的一边。他的母亲尹氏被曹操娶为九夫人,他自己娶了曹操的女儿金乡公主,被封为“驸马校尉”,据考证以驸马称呼公主女婿还是自他而始。这种裙带关系决定了他不可能从曹氏集团中摆脱出来,所以后来他成为曹爽属下的一个重要人物,官拜吏部尚书,在公元249年司马懿与曹爽的权利斗争中被杀。何晏的出生年代不祥,参考与他同期的曹丕曹植等人,死的时候应该已经六十上下。
专家提供: 回答者: 贺显华 - 高考历史
谢道韫身出名门,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那是响当当的字号。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他们两家在晋朝消亡之后仍是风光不减,直到梁武帝时大枭雄侯景向两族求婚被拒绝遂视此为平生恨事,最后造反时顺便将王谢两族彻底诛绝。王谢的数代风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刘禹锡的一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后人怀咏。
谢道韫还是个小MM的时候就相当了得。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不要小看这一赞,谢安何等样人,不说他在淝水之战中的镇定气度,也不说他权谋机变的高超政治手段或者是一心只想归隐的澹泊心态,只说后世的诗仙李太白向来眼高于顶,有着天子呼来不上来的狂气,然而他生平唯一服膺的人就是这个东山不出的谢安石。其时天下号称名士的何止千万,能得谢安一赞几乎可以藉此荣耀终身。另一则故事就更经典了,一次冬日谢氏家族聚会,正赶上大雪鹅毛般片片落下,谢安于温酒赏雪之余,雅兴大发,问在座的谢氏后辈,飘飘大雪何所似?谢道韫的堂哥谢明接口:“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位老兄空中撒盐何故,难道想人工降雪?:))。谢道韫马上微哂道:“未若柳絮因风起。”简单一句,谢道韫的诗情才气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谢安大声称善,夸奖道韫敏慧过人。
曹冲
曹操不但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还是一个成功的父亲。他的几个儿子,文功武略,各有卓越之处,而他最喜爱的,首推曹冲。古代所谓神童,以语言天赋突出的居多,曹冲却表现出解决问题的高超思维能力。曹冲七岁时以等量置换的办法称大象体重,不但震惊了当时之众,也流传千古,成为最经典的儿童智力启蒙故事之一。
还有一个典故:孙权曾送来一只漂亮的雉鸡。曹操想观赏雉鸡舞蹈,但使尽办法,这珍禽就是不鸣不舞,让人徒叹奈何。曹冲想出一个办法,让人制作一面大镜,摆在雉鸡面前。那雉鸡于镜中看到同类,起了争胜之心,当即舞将起来,这一下对镜成双,煞是好看。
有的故事,不但体现了曹冲的智慧,还表现了他宽厚仁慈的一面。一次,曹操坐骑的马鞍放在仓库中,不慎被老鼠咬坏。库吏大惊失色,自认必死。曹冲知道后,心生一计:他先用利刃将自己的单衣穿戳成鼠齿状,然后装成一脸愁色的样子去见父亲。曹操问他何事忧虑?曹冲说:“世俗以为鼠齿衣者,其主不利。今单衣见齿,是以忧戚。”曹操赶紧安慰爱子,说:“此妄言耳,无所苦也。”过了一会儿,库吏前来报道曹操那桩马鞍被鼠咬坏一事,曹操听后,笑着说:“连我儿子的单衣都被咬坏,何况马鞍乎?”根本没有追究的意思。据说,每当曹冲见到当刑者,总要上去寻问是否冤枉,是否处理过重?如是,他就要想方设法为之救命或减刑;每当见到那些勤奋而能干的官吏因小过或失误而触犯法律,他都要亲自到曹操那里说情,请求父王宽大。史书称曹冲“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故特见宠异”。——这种悲悯宽厚的气质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简直催人泪下。
可恨天道难测。上苍把智慧慷慨地赋予曹冲,却又残酷地掠走他的生命。建安十三年,年仅十三岁的曹冲突患大病而亡,据后人推断,可能是“绞肠痧”。曹冲的夭折,留给历史一道残缺的美丽,留给后人一份遗憾的叹息。
也许上天的深远用意,非我等凡胎肉眼所能看穿。
曹冲死后,曹操悲痛万分,曹丕来宽慰他,曹操说道:“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又是你们的大幸。”曹丕即位后,也经常对臣下说:“若使仓舒(曹冲之字)在,我亦无天下。”可见,曹冲之死,客观上为曹丕争夺王位扫除了最大障碍。
才高八斗的曹植,力能搏虎的曹彰,都在争当曹操继承人的交锋中郁郁而终。假使曹冲活着,以他的仁慈,在与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争斗中会是一个什么结局,又有谁能够预料呢?
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上。这个哲理味浓郁的小故事,让我们毫不犹豫地将王戎划在神童的圈子里。如果说曹冲的天分在于解决问题,那么王戎的天分则在于观察总结。
历史上的王戎是个很难下定义的人物,简直具有典型的性格分裂症状。《世说新语》里有关他的条款还有许多,摘列一二,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
1,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王戎在其侄子结婚时送过一件单衣,后来数次讨还)
2,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契书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王戎作司徒的时候富了起来,一到天黑就和老婆关起门来数钱)
3,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王戎家的李子树品种优良,卖的时候怕别人引进,先把核钻破)
4,王戎女适裴頠,贷钱数万。女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女儿出嫁借了他的钱,他就甩脸子看,女儿还了钱,马上眉开眼笑)
单从上面的记载来看,王戎的吝啬,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世说*俭啬第二十九》中记载了九条俭啬的故事,他一人就占了四条。但是在同一本《世说新语》里,他却另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1,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
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译:王戎、和峤都很孝,同时死了老母。和峤规规矩矩服丧,王戎虽然不遵守规矩路数守孝,却因为痛苦而消瘦得像只干干鸡了。)
2,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他作官的老爹有清官的名声,死后,下面的人送钱数百万表示怀念,王戎一概拒绝)
3,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魏明帝虐待老虎还招呼老百姓围观。老虎一声大吼,吓得众人屁滚尿流,七岁的王戎却镇定自若)
4,王戎丧儿,“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他死了儿子,哭得昏天黑地,天性流露)
5,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
者无预焉。”
(阮籍有酒,给小王戎喝)
6,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本条出自《晋书》——并非无殊能,只怕是不愿表现殊能,尽到本分就成了)
这几条描写的王戎,至情至性,临危不惧,见财不贪,实在无法把他和那个吝啬的王戎统一起来。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分析,王戎的吝啬极有可能是一种韬晦之计,作秀的成分很大。否则,依照嵇康阮籍等人的性子,如何肯和一个卑下贪婪的家伙混在一起号称“竹林七贤”呢?
王戎曾经带兵参加灭吴的战争,也算文功武略齐备,从234年生到305年没,活了七十一岁,最后死于“八王之乱”,位至左仆射,司徒。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能活到古稀之年,相当的不容易,这恐怕与他自污式的韬晦之计不无关系。
孔融
三字经有云: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懂得谦让之道,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注意,后来以他为楷模浇铸出来的成批作品,可没法跟这个始作俑者相提并论)。
有关孔融,还有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
孔融十岁,随父到洛阳,时李元礼有威名,登门者须隽才之士或有清誉,又或是中表亲戚,阁人始肯通传,孔融独自到李府,向门官言道:“我是李府君亲。” 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孔子)与君先人伯阳(老子)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这倒是很常见的事,不过却是对孔融的不以为然。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
这里用了一个歇后手法,意思说陈韪现在是“大未必佳”。陈韪遭此反击,大为尴尬,一时语塞。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话堵得名士张口结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实在令人赞叹。
但是孔融的神童段位,仅仅停留在辩捷的层次上。而这种没有智慧作后盾的辩才,除了得罪人之外,于人于己,实在没有更好的用途。孔融成人之后,先后担任过北海相,青州刺史,少府,大中大夫等职。在职期间,除了空发议论,作一些修复城墙重建学校的形象工程之外,基本没干过什么足以证明他有政治才能的事。
大凡能说会道而又不甘寂寞的人,对于干活的人总是指手画脚一百个不顺眼,孔融也没跳出这个窠臼。他依附于曹操的翼护下,得以在盗贼蜂起的军阀割据时代作着“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的香梦,但是对于曹操的政策却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如果说他劝阻曹操伐刘备是“兴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虽然迂腐但是还带着点为天下计的味道,那么他为讽刺曹丕纳甄氏而编造的“想当然”的故事,就纯粹属于徒逞口舌之利,完全是过把瘾就死的嬉皮士心态。
三国时代的统治者,对待知识分子通常有着惊人的耐性,但是曹操的耐性终于还是被逼到了极限。 公元208年,曹操把孔融满门抄斩。当时还有一个令人凄然的花絮:孔融被捕的时候,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专心地做着某种游戏。孔融还怀着一种侥幸心理问使者:“我好汉做事好汉当,能不能放过我的孩子?”没想到他儿子秉承了他的硬骨头精神和早慧特征,慢慢说道:“父亲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两个小孩子口中造出的。从这寥寥数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孩子在遗传了他的口才基因之外,还有着超乎他上的非凡见识。上Ю�访挥懈�饬礁鲂『⒁桓龀浞直硌莸幕�峋痛掖医�涠笊保�谷搜诰碣獬ぬ�ⅰ?
孔融除了作政论,还能诗,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把他与王粲等六人相提并论,故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诸葛恪
东吴君臣,一直保持着一种温切的关系。孙权就经常和大臣开玩笑。诸葛恪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诸葛瑾在座。诸葛瑾脸长,孙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众皆大笑。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满座之人,无不惊讶。权大喜,遂将驴赐之。又一日,大宴官僚,孙权命恪把盏。巡至张昭面前,昭不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谓恪曰:“汝能强子布饮乎?”恪领命,乃谓昭曰:“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钺,未尝言老。今临阵之日,先生在后;饮酒之日,先生在前:何谓不养老也?”昭无言可答,只得强饮。权因此爱之,故命辅太子。
年仅六岁,就懂得化解矛盾之道,诸葛恪可谓神童。但是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诸葛恪的聪明,也属于孔融式的小聪明,用来持节出使,游说劝谕,与人争锋于庙堂之上而不损国之威严,则绰绰有余;若用来辅佐君王,治国安邦,则嫌不足。孙权一双碧眼,有知人善用之誉,但是让诸葛恪这样一个人“辅太子”,真是大大的失策。
聪明人的身上,经常会被附会许多神奇怪异之事。《太平广记》曾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吴孙权时,永康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逐之。龟便言曰:“游不良时,为君所得。”人甚怪之,载出,欲上吴王。夜泊越里,缆舡于大桑树。宵中,树呼龟曰:“劳乎元绪,奚事尔耶?”龟曰:“我被拘絷,方见烹臞。虽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树曰:“诸葛元逊博识,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计从安出?”龟曰:“子明无多辞,祸将及尔。”树寂而止。既至,权命煮之,焚柴百车,语犹如故。诸葛恪曰:“然以老桑方熟。”献之人仍说龟树共言,权登使伐取,煮龟立烂。今烹龟犹多用桑薪,野人故呼龟为元绪也。——这里对于诸葛恪广闻博识的描写,就有些神乎其神的味道了。
小聪明的一大特点,就是急于表现一下自己的聪明。
孙权病故以后,9岁的孙亮即位,遗嘱时任大将军的诸葛恪和孙弘、孙峻等辅佐。孙弘仗着自己与王室的密切关系想独掌大权,策划除掉诸葛恪,不料孙峻站在诸葛恪一边,密报诸葛恪,诸葛恪闻信将孙弘诱到将军府,一刀拿下。
陆逊死后,诸葛恪替代了陆逊的丞相职务,军政大权一手把持。他一上台,就裁撤校官,豁免债务,减除杂税,深得民心。百姓由敬生爱,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太平广记》的那个故事,大概就是彼时留下的。每当外出,都有许多人挤在道路两旁,伸长脖子,希望一睹尊容,场面之狂热,媲美追星族。
在这种热烈追捧的气氛中头脑发热,也就不难理解了。
诸葛恪掌握大权后,没有去调和矛盾控制政局稳定人心,而是急不可耐地想要建立功勋。上台第二年,他就带兵在魏吴交界的巢湖东界修城筑堤,防魏进攻。这座大堤便是有名的东兴堤(今安徽巢县东北)。说来也巧,就在万事俱备之时,司马师率兵来攻。吴军以逸待劳,甫一交锋,就击溃魏军。这本是一次小胜,不足宣扬,可在追星族的眼里,这钟近乎未卜先知的本事更加证明了诸葛恪的神奇。
被胜利和崇拜灌晕了的诸葛恪再次征集了20万大军,围攻合肥。这一次却没那么幸运了,诸葛恪那种浅层次的智慧根本不足以决胜千里。战争拖延了四个月,吴军伤亡惨重,又瘟疫流播,败局已定。诸葛恪出于虚荣心理,对将军朱异都尉蔡林等人的劝告置若罔闻,仍然逼迫将士负病攻城,结果军心大乱,减员严重。
魏国反击,诸葛恪不敌,退至长江沿线。吴军连病带伤折损无数,幸存者也是怨声载道。诸葛恪还不服输准备再战,后来在孙亮一道接一道的退兵诏书催促下,才退兵回朝。
经过这次惨败,诸葛恪大失人心,朝野一片怨责之声,孙峻利用这个机会,杀死了诸葛恪取而代之,东吴政权从此陷入争权夺利的混乱之中。
应该说在三国的神童里面,诸葛恪是最有机会施展才华的一个。他自小便深受赏识,后来掌握了主宰一国的权力。但是,他的拙劣表现却令所有看好他的人大跌眼镜,最后他不但自己落得个身首异出的悲惨结局,还使东吴国力大伤朝政混乱直至灭亡,孙权泉下有知,一定要后悔得捶破棺材板。这种过早表现的聪明以及随之而生的心理扭曲,是诸葛恪人生悲剧的根源。肤浅的聪明,轻者杀身,重者误国,内中个情,发人深省。
何晏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
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世说新语》
三国神童经常在七岁的时候不约而同开始闪光,巧合的程度令人怀疑。何晏在普通读者里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一提起他祖父何进则无人不晓。如果说黄巾之乱是三国鼎立的导火索,那么国舅兼大将军的何进就算是分割天下的操刀人了。正是他在与十常侍的争斗中引进外援——董卓的野狼部队,在本就气息奄奄的汉王朝软肋上又捅了致命的一刀。
何进是屠夫出身,但是他的后人何晏却出落得唇红齿白面如傅粉身材修长清秀儒雅(越说越象一根水灵灵的绿豆芽),而且从小聪明伶俐。曹操自己的儿子虽然个个都很出色,见了何晏仍然很喜欢,一心想把他收为义子。没想到何晏人小心大,自己在地上画了个圈,标明是“何氏之家”——这份执著来自于一个七岁孩童,真让人赞叹。
关于何晏的皮肤白皙,还曾经有过一个典故:许多人认为何晏面如傅粉是因为学女人搽粉,魏明帝曹睿也曾好奇到设了一个局来验证此事。有一日天气闷热,曹睿急召何晏进宫。何晏满头大汗地赶来,却没什么事,曹睿只是准备了一碗热汤面给他喝。何晏一边吃一边用袖子擦汗,却仍然面容皎白毫无沟壑纵横的迹象,可见乃是出自天然。
但是何晏最终还是站在了曹氏利益集团的一边。他的母亲尹氏被曹操娶为九夫人,他自己娶了曹操的女儿金乡公主,被封为“驸马校尉”,据考证以驸马称呼公主女婿还是自他而始。这种裙带关系决定了他不可能从曹氏集团中摆脱出来,所以后来他成为曹爽属下的一个重要人物,官拜吏部尚书,在公元249年司马懿与曹爽的权利斗争中被杀。何晏的出生年代不祥,参考与他同期的曹丕曹植等人,死的时候应该已经六十上下。
专家提供: 回答者: 贺显华 - 高考历史
缇萦救父
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出身低微,在汉高祖在世的时候是个不得宠的妃子。她怕住在宫里受吕后的陷害,就请求跟着儿子住在代郡。住在代郡不像在皇宫里那么阔气,因此,娘儿俩多少知道一些老百姓的疾苦。
汉文帝即位不久,就下了一道诏书说:“一个人犯了法,定了罪也就是了。为什么要把他的父母妻儿也一起逮捕办罪呢?我不相信这种法令有什么好处,请你们商议一下改变的办法。”
大臣们一商量,按照汉文帝的意见,废除了一人犯法、全家连坐(连坐,就是被牵连一同办罪)的法令。
公元前167年,临淄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缇萦音tí yíng)。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病,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
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
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
“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汉文帝废除肉刑,看起来是件好事。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却是弊病不少。有些犯人被打上五百或三百板,就给打死了,这样一来,反而加重了刑罚。后来到了他的儿子汉景帝手里,才又把打板子的刑罚减轻了一些。
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出身低微,在汉高祖在世的时候是个不得宠的妃子。她怕住在宫里受吕后的陷害,就请求跟着儿子住在代郡。住在代郡不像在皇宫里那么阔气,因此,娘儿俩多少知道一些老百姓的疾苦。
汉文帝即位不久,就下了一道诏书说:“一个人犯了法,定了罪也就是了。为什么要把他的父母妻儿也一起逮捕办罪呢?我不相信这种法令有什么好处,请你们商议一下改变的办法。”
大臣们一商量,按照汉文帝的意见,废除了一人犯法、全家连坐(连坐,就是被牵连一同办罪)的法令。
公元前167年,临淄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缇萦音tí yíng)。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病,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
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
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
“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汉文帝废除肉刑,看起来是件好事。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却是弊病不少。有些犯人被打上五百或三百板,就给打死了,这样一来,反而加重了刑罚。后来到了他的儿子汉景帝手里,才又把打板子的刑罚减轻了一些。
少年儿童智慧故事.
楼上这些答案都是驴唇不对马嘴!
本文标题: 历史上有哪些当时看来没卵用的事,实际上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772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