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课代表不算作班干,可体育委员却可以称为委员,晋为班干序列,缘从何起?其实,体育委员和其他课代表不是一个系统的,体育委员...
一般来说,课代表不算作班干,可体育委员却可以称为委员,晋为班干序列,缘从何起?
其实,体育委员和其他课代表不是一个系统的,体育委员在法理上属于党务系统,其正式头衔是:少先队/共青团xx学校大队xx班中队队委会体育委员。与之同列的是中队长、团支书、宣传委员等职务。
由于少先队和共青团都是党的外围组织,体育委员属于广义上的党务系统干部。其理论上的职责是在党的外围组织覆盖范围内,组织群众进行爱国健身,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是党的基层群众工作的一部分,和教育系统内的体育课是没有关系的。
而课代表这个职务,属于早年“学校自治”制度下的残余。新中国成立以后,对教育系统的改造,早期延续了民国时代“学校自治”、“教授治校”的理念和体系。课代表这个职务,是作为某门课程的选修学生,与校委会(这个校委会不是校党委,而是一个民间自治机构性质的校务委员会,有点像小区的业主委员会的性质,一般和教授委员会重合)进行沟通的中介。理论上,是受选修该课程的全体学生推举和委托,代表学生利益与校方沟通的这么一个学生代表。
这套系统真正发挥作用,不是在中小学,而主要是在大学。中小学的课代表制度,其设立初衷是帮助中小学生学习和适应这套自治系统,实际意义并不大。
在党和政府逐步对教育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这套系统实际上是被逐步取消了。但正因为这套系统在中小学过去从未真正发生过作用,所以在这个改造过程中,反而被忽略掉而得以保留了下来。最后在实践中,逐渐演变成任课老师管理学生的辅佐性角色。
因为这是两套平行的体系,所以体育委员和体育课代表其实是两个毫不相干的职务。但由于在新的教育体系中,两者的功能性在实践中高度重合(少先队早就失去了其设立初衷,队委不再对队辅导员负责,而是对班主任负责,和课代表一样,都成了老师管理学生的助手),通常由同一个人来担任,也就逐渐被混淆了。
“干部“这个词,源于日本对法语中cadre的意译,本意是骨骼的意思。因符合马克思主义中的“先锋队”理论而被广泛使用。先锋队理论,即党员和党的外围组织成员,应当在小共同体中,发挥凝结核作用,对一般群众进行鼓动和领导。这个词传入中国后,因文化差异而被形象地解释为:党员犹如一棵树上的树干,而群众则是枝叶。干部的反义词是群众。随着党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党员的范围迅速扩充,不是每个党员都需要承担这种义务了。习惯上,仅将承担党务和进行群众工作的党团员称之为干部,以区别于一般党团员。体育委员作为共青团或少先队基层组织的委员会成员,承担着体育方面的党务职能,所以也被称之为“班干部”。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准确地说法应该是“中队干部”或“团支部干部”。
此外,由于干部是个党务术语,所以无党派和民主党派身份的行政系统领导人,是不能被称为“干部”的。
不过呢,其发展历史却没有能解释,为何既然体育委员与体育课代表职能如今已高度重合,却一直不被降秩,反而长期保持高课代表一等的存在呢?
与这个问题相似的,是许多地方的班干序列中为什么存在“组织委员”这一职位。组织委员自然也是党务系统的延续,可却是完全的虚职,因为班级人事全权掌握在班主任的手里,班级党务系统的老大团支书也事实上无权过问班级团务,组织委员的设置似乎是多此一举了。
开始正题。体育委员的存续、组织委员的存在,其实说明了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一个区域内的组织秩序和利益分配格局是非常难改变的。
具体是什么利益呢?事实上,中小学班干部的本质还是一套行政班子,而非政府架构,因此几乎不存在任何独立的政治主导权和驱动力,就使得班主任必须许以班干的荣誉头衔作为薪资,才能敦促他们干活。可荣誉是具有时效性的,会随着时间减损,比如我刚选上学习委员很开心,但一个月后就很可能不在乎了。另一方面,荣誉很多时候并不足以完全赎买班干的付出,比如劳动委员只是个低层班干,却要肩负起每天最晚走巡查卫生的职责,吃力不讨好。可整套行政班子往往还是能长期保证一定的效率,行政成本 – 荣誉薪资的剩余价值(由于信息不对称,学生几乎难以发现这点),就是班主任的利益所在。
班主任想要继续从学生行政班子身上剥削剩余价值,维护自身利益,以减少自己的工作量(比如亲自去收作业、巡视自习课、监督值日等),维持班干部群体的合法性就是非常必要的。比如班主任会定期召开班干会议,让班干们在众目睽睽之下昂首挺胸走进辅导室,就是在通过老师与班干间的紧密联系,来为他们的合法性背书。
重点来了。除了对上之外,要维持合法性,班干部的组成人员也是很重要的。举个例子,如果班干里只有女生,那怎样让男生服气呢?如果班干里只有那些品学兼优的尖子,那怎样让调皮捣蛋的差生遵守约束呢?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优等生通常并不会占满整个班干的名额,譬如体育委员之位就几乎很少留给那些学习好的,而是优先授予班上的体育爱好者和身强力壮者(无论男女);组织委员也几乎不会任命班上的尖子或一呼百应者,而通常给与那些低调、文静、乖巧的平凡人。班干中,优等生自然是占多数的,可班主任还是得安插入班上各个群体的代表,通过统战的招数,使得班干部保有一定的多样性,以增进班干的合法性,让他们能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所以,即使组织委员是完全无用的职位,老师却仍不会主动撤销它;即使体育委员和体育课代表职能已高度重合,也却仍不会被降级为课代表(除了这个职位,还有更名正言顺地统战荷尔蒙爆棚的学生的借口嘛)。
班主任的利益与之高度相关,自然是更乐于维护班干架构的现状,而非去做组织架构上的调整了。
本篇部分内容出自几年前同名问题下某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467804?answer_deleted_redirect=true,现在连人带问题都已经被消失了,我将保存下来的内容做一些修改和整理后放在这里,算是魂归故里吧。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