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友人是怎样评价袁隆平的国际友人是怎样评价袁隆平的,回答正确多加分。1、日本方面的评价日本的《神奇的水稻的威胁》一书中称:“杂...
国际友人是怎样评价袁隆平的
国际友人是怎样评价袁隆平的,回答正确多加分。1、日本方面的评价
日本的《神奇的水稻的威胁》一书中称:“杂交水稻这一海外传奇给日本带来了风暴”,以致有人把杂交水稻比之为东方文明古国的中国继指南针、火药、纸张、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
2、美国方面
2007年4月27日,袁隆平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一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对袁隆平这样祝贺道:你能够成为我们中间的一员,我们无比荣幸!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021年4月14日,袁隆平在采访时发表了对转基因的看法。对于转基因大豆,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过安全检测的转基因作物,都是没有问题的。袁隆平表示,转基因是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扩展资料
中国对袁隆平的评价
1、新华网评价
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2、贾庆林评
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世界的骄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袁隆平院士故事集之——走向世界篇
七十八岁高龄的袁隆平今天下午从北京飞抵长沙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会议室,为迎接代表团做准备。他向亚洲友人介绍说,目前中国的超级杂交水稻发展水平,已实现了由农业部立项的超级稻二期计划,即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了十二吨,解决了日本和国际水稻研究所都没能完成的攻关任务。现在,国家农业部已立项启动第三期超级杂交稻计划,即争取到二0一0年,每公顷杂交稻产量要达到十三点五吨。
袁院士自豪地说,杂交稻目前在越南、印度、菲律宾、孟加拉和美国大面积种植,增产均在百分之三十以上。如果全世界有百分之五十的稻田种植杂交稻,那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四亿人口。
听完介绍后,考察团成员对袁院士为杂交水稻做出的贡献表示由衷的敬意。团长欧米德·阿里·哈马称,袁院士关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和中国取得的其它成就一样伟大,他的工作帮助了全世界人民,也为全世界的和平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哈马团长表示,伊拉克实现和平与稳定之后,将借鉴袁院士的经验发展杂交水稻。
袁隆平作为纯技术专家,肯那个外国的评价比国内还中肯
不但帮助炎黄子孙,还帮助了全世界的人民!!
你是咋样评价袁隆平的呢?
你们都怎么评价袁隆平的贡献呢?
实际上,从老百姓的角度看来,袁隆平的主要贡献并不在于“将大米的产量提高到了什么程度”,而在于“将大米的产量提高到了比小米高的程度,以使得大米大规模地取代小米进行种植”。我父母出生于1960年代中期,小米饭是他们共同的噩梦。我爸自不必说,农村人,1979年之前长期处于慢性饥饿状态,小米都得不到保障,长期徘徊在死亡线边缘的那种,具体可以参照《平凡的世界》里改革开放之前的场景。但我妈是县城人,作为工人阶级的家属,虽然也吃不太饱,但是断顿时不至于的。而她记忆最深的就是“小米饭喇嗓子”。
说白了,就是小米饭极其坚硬,吃的过程中会让人,尤其是小孩子稚嫩的消化道非常难受。因此,虽然我妈常常很饿,但在吃饭的时候还是非常不爱吃,几个粒儿几个粒儿地咽。这个时候,经历过日治时期、战争时期、三年饥荒以及一共农业生涯的我姥爷就会呵斥她:多好的小米饭!肉头儿的(形容小米饭的质感像肉一样美妙),现在的小孩子,真是福烧的。但这仍然改变不了我妈每吃一口小米饭都会嗓子疼这一事实。后来她与我爸相识,我爸也表示了这一点:虽然他每天都吃不饱,加上还要学习,饿得头晕眼花,但那种吃小米饭时的嗓子疼是极其清晰的。我妈吃上大米饭,是83年前后,在东北的家里;而我爸吃上大米饭,则是他84年去武汉上大学以后的事了。而他88年大学毕业,获得了大庆油田的正式雇佣,然后衣锦还乡,他的家乡还仍然没有普遍吃上大米。如此想来,即使考虑到袁隆平的贡献,科研成果的推广也仍然是一个缓慢并且关乎国力的过程。如此想来,东亚人民都有着相同的记忆。对30年代的日本少年来说,“去当兵可以吃大米”,就是绝大多数少年当兵最大的诱惑;而对于80年代的中国少年来说,“上大学可以吃大米”就是绝大多数少年读大学最大的诱惑。或许他们知道,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力的增长,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国家各行各业的人,不论高低贵贱,都吃得上这种珍贵的“银舍利”;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根本等不及那一天。他们一口小米饭都吃不下了。他们现在就要吃大米,立刻,马上。大米,是一种可以为之而死的信仰。
全国搞水稻育种的人里,觉得袁隆平过誉的人很多。各种“我们(所、院、团队……)在杂交稻育种方面贡献比袁隆平大多了”的言论可谓汗牛充栋,我可谓是从小听到大,甚至在乡土教材里也见过(乡土教材自然是为了突出本地另一个搞杂交水稻育种的大权威)。当然这个就涉及到本位主义,涉及到同行相轻,所以我就不一一照抄了。想看这种无聊口水仗、争功表、阴谋论的,可以移步
@图伦加利亚
这个集大成的答案:图伦加利亚:袁隆平是否被严重过誉?
在这里,我不站任何一方。
大联合、大协作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是资本主义的时代。每个学术权威都想利用自己的老板乃至行帮师傅身份把整个团队的研究成果占为己有,然后申请专利吃地租,甚至拿这个入股再去剥削广大劳动人民。对于其他权威的成果呢,当然是能抢则抢、能偷则偷,同时还要花大力气去保密,以防被别人再抢了偷了。这就是当前的现实,怎能怪过去互相协作的团队反目为仇、互相争功呢?不过我们这些利益不相关的人,就不要参加这种闹剧了吧。
不过,这些人今天表演的闹剧和对农民的剥削,也不能够抹杀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在1970年代为劳动人民作出的贡献。
抛开谁是杂交水稻首功这种问题,实际上杂交水稻本身也没有那么神奇的“喂饱中国人”特效。
首先袁隆平自己研发出来的杂交水稻品种,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都不到,怎么谈得上是“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飞凡:袁隆平是否被严重过誉?
其次,杂交水稻总的增产在全国所有粮食作物中的增产,又是很小的一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争论谁在杂交水稻育种方面的贡献大,本身就是无意义的一件事。粮食增产是全体农技人员的贡献,更是全体劳动人民的贡献,决不是一个人、一个研究方向、一个系统能够建立的功劳。
不过,无论如何,最高票答案
@Chris Tinman
给袁隆平哭穷就很搞笑了。
一个团队的领导人将整个团队的劳动果实窃为己有,然后再申请专利收地租,最后以这个“地契”入股垄断资本分享从全世界农业劳动者身上剥削来的超额利润,这种资本主义模式对农业和农业技术的发展是否有帮助,我们姑且不提。然而,袁隆平自己不是已经走上了这条路,成了亿万富翁么?
“隆平高科”上市袁隆平身价将上亿
2000年12月11日,隆平高科上市,袁隆平在其中占股5%(250万股)。
请问000998隆平高科的发行价为多少?谢谢
隆平高科发行价为27.98元,首日收盘价为40.37元。
袁隆平在2000年12月11日当天已经成为身价10亿元的亿万富翁,成为一个200多亿市值公司的大股东。哪里还需要在小本本上粘发票?为什么还要去奢求孟山都、先正达的董事职务?
魔稻祖师,稻法无极。
(2021·鄂州)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维护粮食安全一要坚守耕地数量,二要提高粮食产量。有人这样称赞中国的一位农业科学家“是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他是袁隆平。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