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明末清初的白文选

发布时间: 2021-08-15 05:58:2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5

明末清初的汉奸都有那些吴三桂、洪承畴、郑芝龙、尚可喜、范文程、耿精忠、孔有德、祖大寿、祖可法等。1、吴三桂吴三桂(1612年6月...

如何评价明末清初的白文选

明末清初的汉奸都有那些

吴三桂、洪承畴、郑芝龙、尚可喜、范文程、耿精忠、孔有德、祖大寿、祖可法等。

1、吴三桂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人,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

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

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

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

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在衡阳病逝。追谥为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

2、洪承畴

洪承畴(1593.10.16—1665.04.03),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中立功,升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崇祯十二年(1639年)转任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清朝。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随清兵入关,此后开始被清廷起用,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列内院佐理机务,翌年赴江南任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

洪承畴宣导儒家学术,曾针对顺治皇帝迎达赖喇嘛提出意见,为满汉的合流打下基础。洪承畴也建议清廷采纳许多明朝的典章制度,献计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纳,加以推行,完善清王朝的国家机器。

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承畴建议满洲统治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淡化满汉之间的差异。

顺治十年(1653年)受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总督军务兼理粮饷。顺治十六年(1659年)督清军攻占云南后回北京。顺治十八年(1661年)自请致仕。康熙四年(1665年)逝世,谥文襄。

3、郑芝龙

郑芝龙(1604年4月16日-1661年11月24日)祖籍光州(今河南固始),字飞黄(一说字飞龙),原名一官,天主教名尼古拉,福建泉州南安石井镇(今福建泉州南安石井)人。

明末清初东南沿海台湾及日本等地第一大海盗,最大的海商兼军事集团首领,先后归附明清两朝为官。

郑芝龙以东南沿海为基地活跃舞台的海商兼海盗(随朝廷政策的变化身份随变),以其经营的武装海商集团著称,发迹于日本平户,为明郑势力的开始。

郑芝龙在离开日本到台湾建立新的根据地,不仅建立了一支实力强大的私人海军,而且效仿明朝在台湾设官建置,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割据政权。

明政府无力剿灭郑芝龙便转而招安,1628年,郑芝龙受到明廷招抚,官至都督同知。不久清军入关,郑芝龙于1646年降清后被软禁北京,清朝利用郑芝龙多次招降其子郑成功不成,遂于1655年入狱,于1661年11月24日被杀。

4、尚可喜

尚可喜(1604年——1676年),字元吉,号震阳,祖籍山西洪洞,后至河北衡水,明万历四年(1576年)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

尚可喜戎马一生,身经百战,转战数万里,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清代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康熙年间,晋封为平南亲王。

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二十九日,平南王尚可喜在广州薨逝,享年七十三岁。康熙皇帝赐谥曰敬。

5、范文程

范文程(1597年—1666年),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今沈阳)人。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

清太宗时期,他深受倚赖, 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

康熙五年(1666年),范文程去世,终年70岁。康熙亲撰祭文,赐葬于怀柔县之红螺山。康熙皇帝亲笔书写“元辅高风”四个字,作为对他的最高评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奸

明末清初十大汉奸,这些汉奸,历史上都很有名,某种程度上,他们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虽然他们也遗臭万年。
1. 吴三桂 他排第一应该没有太大争议。满清入关,闯军兵败,背明投清,绞死桂王,一手帮满清打倒了两大强敌。其人文武双全,野心勃勃,在那个混乱年代,野心没有错。可惜的是野心太小了,若真有夺取天下之心,也不会成为汉奸。可气的是后来,举兵造反,还没有和鞑虏一决雌雄之心。初期本来占优,却没有直搞黄龙,确想划江而治,被康熙缓过气来,最后成就了康熙那个麻子的武功。你要成功了,也许还能勉强脱掉汉奸两个字。可惜,所谓狡兔死,走狗烹,最后兔皮都被人挂起来作成袄子。
  
  2. 范文程 满清汉臣第一人。说句实话,这些当汉奸的为了后来名声好听点,就一力撺掇主子去争天下,果然汉奸的彻底。
  
  3. 孙之獬 秦淮八艳顾媚的老公,本来算不上太出名。不过这家伙干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倡言剃发留辫,为后世的清宫戏作出巨大贡献,从此举国一片猪尾巴,直到二百年后孙大炮“驱逐靼奴,恢复中华”
   前脑剃光,后脑留辫,本是流行于满族的习俗。为使汉人臣服,清朝统治者将其强加于汉族。但最早奏请对汉族剃发的,倒是身为汉人的明朝降臣孙之獬。  
   孙之獬,山东淄川人,明朝天启年间进士,官至侍讲。清军入关后,就他俯首乞降。清世祖为收揽人心,接纳并让他当了礼部侍郎,时世祖因天下未定,允许明朝的降臣上朝时仍穿明朝服侍,只是满、汉大臣各站一班。
    孙之獬求宠心切,有心“标异而示亲”。一日上朝时他变得焕然一新,不但剃了发,留了辫还改穿了满族官吏的服装。当大臣们步入朝堂站班时,他大大咧咧地走进了满族大臣的行列。满族大臣都自谓高人一等,哪能容忍属下的汉臣孙之獬与之同班?七嘴八舌又你推我拉把他逐出班外,汉臣见状,多有掩面窃笑者。孙之獬自讨没趣,悻悻然走回汉班,汉臣恨他过于逢迎求宠,一个紧挨一个毫不松动,不让他入班。
    徘徊于两班之间的孙之獬进退不得,狼狈万状。恼羞成怒之下,向清世祖上了一道奏章,奏章中说:“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之从汉旧,而非汉旧之从陛下,难言平定,难言臣服也。”
    清世祖本有此意,顺手推舟准孙之獬所奏下达了剃发令。剃发严重伤害了汉人的感情,他们纷起抗争,悲壮激烈的反剃发斗争风起云涌。
    大明崇祯十八年秋,山东爆发了谢迁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时孙之獬正巧衣锦还乡在家省亲。农民军攻入淄川,将其活捉,五花大绑示众街市,宣布其献媚清廷首创剃发残害同胞的罪行,然后斩首市曹,将其头颅钻洞数个,以稻草插于其中,为孙贼"复发".暴尸于通衢大街。消息传处,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咸云罪有应得。
  
  4. 洪承筹 康熙的祖母真的值得一个汉奸?
  5. 施琅 为私怨一手攻破汉人最后片土地。从此华夏亡天下也。
  6. 孙得功 投降靼子的第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将,导致明失十数城。关外从此溃败,满清取得攻势地位。
  7. 赵良栋 韦小宝的结义兄弟,击败吴三桂,从此清庭坐稳了江山。华夏再没有机会。
  8. 左梦庚
  9. 孔有德
  10.尚可喜
  备选的还有
  11.耿精忠
  12.钱谦益
  13.周培公
  14.王进宝
  15.孙思克
  16.张勇
  17.李良栋
吴三桂,洪承畴
我不大了解这段历史,但就我个人而言吴三桂及其后之流不足排前,排在前面的应数明未灭崇祯未死就已投奔清廷之鼠辈。哎,华夏这片土地啊,历史上还真不缺汉奸、卖国之辈。结果那些个汉奸还锦衣玉食活得好好的,着实可恨,着实可恨呐!
吴三桂

明末清初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评价李逵“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请根据水浒的

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语。

只如写李逵,岂不段段都是妙绝文字,却不知正为段段都在宋江事后,故便妙不可言。盖作者只是痛恨宋江奸诈,故处处紧接出一段李逵朴诚来,做个形击。

其意思自在显宋江之恶,却不料反成李逵之妙也。此譬如刺枪,本要杀人,反使出一身家数。

近世不知何人,不晓此意,却节出李逵事来,另作一册,题曰"寿张文集",可谓咬人屎撅,不是好狗。

写李逵色色绝倒,真是化工肖物之笔。他都不必具论;只如逵还有兄李达,便定然排行第二也,他却偏要一生自叫李大,直等急切中移名换姓时,反称作李二,谓之乖觉。试想他肚里,是何等没分晓。

任是真正大豪杰好汉子,也还有时将银子买得他心肯。独有李逵,便银子也买他不得,须要等他自肯,真又是一样人~

如何评价《典籍里的中国》第二期《天工开物》?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期《天工开物》,却一度引发热议,原因就是其中生活在明末清初宋应星,晚年的发型变成了清朝的辫子。。。老实说,TF老Boys之一的李光洁演得还真不错,但宋应星三分之二的人生时光在明朝度过,《天工开物》也是明末成书,而且晚年也拒不仕清,结果直接给人整个辫子头,虽然历史上晚年的宋应星应该梳辫子了,但这种节目既然想表达宋应星的伟大,至少该尊重一下这位明朝遗老吧,真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从《天工开物》去了解,清朝对中华文明的摧残到底有多严重
宋应星出生的那一年,恰好是万历十五年。57年之后,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殉国而亡,不久清军入关。明朝中晚期,城市发展充分,出现了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但是另一方面却是政治僵化,土地兼并严重,这固然有自由的氛围,但是明清易代,一切“近代化”也就戛然而止,清朝让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形态大踏步后退。

从《天工开物》去了解,清朝对中华文明的摧残到底有多严重
《天工开物》这本科技著作,其中记载的大量的明朝科技成果,比如煤矿开采过程中如何排除瓦斯的技术,再比如锌矿冶炼技术,蚕种杂交技术,提花织布机等等,尤其是锌矿冶炼,在当时的世界是只有明朝的中国人才掌握的技术。这本书现在应该说非常有名,中学的课本里就有对这本书和他的作者介绍。可是述说完这本书的经历之后,我相信每一位中国人都会感到辛酸。

从《天工开物》去了解,清朝对中华文明的摧残到底有多严重
我非常喜欢这一档综艺节目,这个节目通过多元化的角度用视觉体验向我们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全貌,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是天工开物,它讲述了古代中国的所有起源是怎么形成的。
第一期播出之后,我和很多朋友都在猜测第二集会播出什么。我猜应该是《诗经》,“诗书”嘛!也有人猜是《论语》。待到播出之际赫然发现,居然是《天工开物》!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期天工开物,我觉得这一期演的还是挺好的。
推测这个节目播完第一期后节目组没有立刻拍第二期,而是等待了一下观察观众和网民反映后做了调整后再拍的。所以第一期中很多被诟病的点(晚年伏生的手非常白净细腻、提到的《尚书》原文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句等等)在这一期中都有所改进。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

清初三大思想家,即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他们在明末清初社会激烈变革之际,提出了许多人本主义论点,比如反对君主专制,提高商人地位,重实践、轻理论的实用主义。他们的思想,在后来君主集权严重的清朝并没有多少发展,但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思想家继承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植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关系中资本主义的新因素,在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形势下,开创了新思潮、新学风,特点如下:

①反对宋明理学,提倡唯物主义思想

宋明理学的哲学思想是唯心主义的。王夫之痛斥陆王心学是误国之学、亡国之学,认为“陆子静出而宋亡”(《张子正蒙注·乾称篇》上),王守仁为“祸烈于蛇龙猛兽”(《老子衍·序》)。他否定了“理本气末”、“理在气先”的谬论,肯定了“理在气中”、“理即气之理”(《思问录·内篇》)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把被程朱颠倒了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他反对理学家坐而论道,空谈心性的恶劣风气,提出“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同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黄宗羲也反对理学家的空谈,倾向于唯物主义思想。

②反对封建专制主义

黄宗羲在政治专著《明夷待访录》中提出“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敲剥天下之骨髓”的君主是人民的“寇仇”与“独夫”,宣布“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否定了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主张通过学校和实行法治来监督君权。这种学校具有面对天子直言“政有缺失”,“公其是非”的职能,类似于近代的代议机构。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从而实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理想。王夫之的“不以天下私一人”的“均天下”主张,顾炎武的以“众治”代“独治”,扩大郡县守令职权的主张,都与黄氏的思想是相通的。

③反对浮夸空谈的,讲求经世致用

顾炎武痛斥王阳明学派“置四海之穷困不言,而终讲危微精一之说”(《亭林文集》卷3,《与友人论学书》),致使社稷倾覆。他认为治学就是求治道,强调“多学而识,行必有果”,学以致用。他注重实地调查,提倡独创,反对盲从和剽窃,开辟了清代治学方法和学术门类新途径,为考据学派宗师。王夫之、黄宗羲也都力主学以“救世”救民。

④倡导均田说与“工商皆本”说

黄宗羲以恢复井田制为口号,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的主张。王夫之、顾炎武也反对土地兼并,力主自占自耕与均田。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与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相对立,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与普通地主的要求与愿望。
一、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王夫之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应当是从事农业的老百姓都有份。二、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黄宗羲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三、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经世致用的主要思想一、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王夫之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应当是从事农业的老百姓都有份.二、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黄宗羲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三、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白文选的历史评价

徐鼒:白文选以反首茇舍之从,冀出其君于坎窞;使二臣者赍敕至军,消息可通,拯援及早,厮养之御一乘入于鲁师、市人之呼法章保于莒邑,则黎侯之寓卫不赴式微,而楚昭之入随终以复国。又何至君有青衣之辱、臣烦丹穴之求哉!习坎入坎,失道凶也。小人之祸国,可忍言欤!
赵尔巽:邦家新造,师行所至,逆者诛,顺者庸。虽其人叛故国,贼旧君,苟为利於我,固不能不以为功也。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明末清初的白文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318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马鞍上写字是怎么分正反面的明朝真的像《明史》写的那样不堪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