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里有哪些细思恐极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是一位最理想的朝臣,忠心,能隐忍,还会主动为主分忧,更难得的是,体恤下属,...
《大明王朝1566》里有哪些细思恐极
大明王朝1566中哪些人物是虚构
我想齐大柱大概是虚构的吧大明王朝1566中,有哪些情节是不符合史实的?
《大明王朝1566》是著名导演张黎拍的一部电视剧,虽然早年在电视上播了几集便匆匆下架,但由于本身的制作精良,口碑高居不下,这些年还是能够吸引很多人去观看,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并不是完全遵循史实,很多地方有影视化加工的痕迹,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不符合史实的情节:
1、首先是剧中一个重要人物张居正的名讳出错,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但是《大明王朝1566》中变成了字太岳;
2、《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宪有一本《全唐诗》,实际上该书是清朝才出版的,所以胡宗宪不可能拥有该书;
3、为了剧情更好的承接和合理性,编剧让张居正进入内阁的时间提前了很多;
4、《大明王朝1566》中有个情节,下人因为海瑞是回族,给他送饭时没有放猪肉,但实际上海瑞并不是回族;
5、极度美化了严嵩的门生胡宗宪,这也是该剧为很多人诟病的一点,胡宗宪确实是抗倭名将,但他也是弄权贪污的严党一员,在剧中却被描写成了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一身正气,过于美化和标签化了;
6、剧中一个很重要的篇章是改稻为桑,也就是官府强行将农民的稻田征收,改造桑树,这一事件造成了百姓对官府的怨恨,以及加剧了朝廷上不同党派之间的斗争,给整个剧情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实际上改稻为桑并不是嘉靖年间发生的,而是朱元璋下令推行此事,而且由于政策上较为优惠,推行的很顺利;
7、《大明王朝1566》中经常出现裕王和内阁几人在裕王府商讨与严嵩抗争的事宜,将裕王府作为了一个基地,更衬托了裕王虚心求教、深谋远虑、大智若愚的形象,然而在历史中,裕王只是一个碌碌无为、没什么作为的皇帝罢了。
《大明王朝1566》,有哪些细思恐极却又颇有受益的细节
细思恐极却有颇有受益的地方应该有两处,一处是贵公子高翰文被四个无赖太监脱光了衣服拦着不肯走,要留下与芸娘有不轨的证据;一处是吕芳终于回乡养老,去看望冯保,对冯保说即便他得了势,自己也回不来了。
一 破碎的高翰文 美好的贵公子
高翰文是个雅人,诗文好,通音律,理学上也有研究,世家子弟,颇有翩翩浊世公子的味道,因为他的文艺,所以他总会去相信一些美好的事情终会发生。这样的人,是最不适合混官场的。
他拥有政治理想,想着致君尧舜,否则他也不会提出“以改兼赈 两难自解”,那时候的浙江,明眼人都能看出实际是严党和清流的战场,这种烂摊子,胡宗宪想跑都来不及,他却想着去以学识本领为朝分忧,简直幼稚,他身在官场,身居翰林,搞的是理论研究,想着理论应用于实际,但却不明白为官的道理,这一点上,他倒是可以跟赵贞吉好好学学。
所以高翰文一到浙江,就被沈一石拿住栽了个大跟头。沈一石之所以能拿住高翰文,不过是沈一石的骨子里,也是一个文艺青年,他太了解这种人的性格弱点。“雅人会因为清高而不合污,却不会因为清高而拒雅致”,所以沈一石给高翰文安排的,是当时文艺青年(也是自己)的终极梦想,绝版广陵散、抚琴的清雅女子,她同样热爱音律,并且颇有造诣,而且,曲高和寡,大龄(实际也不算大,二十岁)未嫁。
与音结缘,因艺生情,斯文元气,于斯两全,沈一石的文艺气质先让高翰文不再那么提防,芸娘的出现又让高翰文一时情迷,最终四个太监推门而入,告诉他芸娘是杨金水杨公公的对食,这简直是一场梦碎,甚至那些太监们自己把自己脱光拦着高翰文不让走,一个雅人,一瞬之间,从高雅梦一下子跌入了阴沉黑暗的现实。就在高翰文被拿住的当口,他气愤之下说的都是,“以后不要再弹广陵散,嵇公在天之灵,会雷殛了你们!”
这个情节实在也让我这个文艺青年忍不住要跺脚哀叹,为什么刘和平老师要对我们文艺青年这么狠心!我们相信美好,错了吗!但是更深的感触却是,果然如果真文艺,就不要入官场。官场,并不是一个仅仅靠学识、专业技能和好品味就能舒服生活的地方。
但高翰文的这一次堕入黑暗,以及他后来的表现,令我也深深的喜欢上了他。首先,他陷入了沈一石下的套儿,却没有被绊住,他最后超越了与芸娘的那一点黄泥掉在裤裆里的事儿,并没有担心自己的声名,这充分说明,他不是一个那么在意浮名的人,他心地纯正;其次,最后的他看出了芸娘妓女身份背后的善良,冒着“纳妓为妻”的风险,给了芸娘妻子的名分,为此,他的家人将他逐出家门,他也丢了官,但那一点明媒娶妻的坚持,展示了一个男子对爱人应有的担当。
但高翰文的故事也是一个恐怖故事,一个爱文艺的人,要面临的世道,是多么险恶,那些美好的背后,竟然都是肮脏的阴谋。
二 位极人臣的最好归宿
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是一位最理想的朝臣,忠心,能隐忍,还会主动为主分忧,更难得的是,体恤下属,为人宽厚。他是个太监,却待芸娘与高翰文十分宽厚。他对芸娘说,“我们这样的人,有时候真希望别人般配。”
这得是多宽厚的性格与善良、大度,才能说得出这样的话。真因为如此,吕芳才可以在任何时候,都胸有波澜而面若平湖。
但伴君如伴虎,即便如此,吕芳也几次被嘉靖下放,监修吉壤,提前告老,这背后的考量,吕芳以一颗忠心,在慢慢靠近皇帝的想法,而他最终的进退,也是每一步步都在苦心孤诣,并不敢有丝毫松懈。
他被告老还乡,嘉靖送他一张护命符,他拿来解救冯保。他对冯保来说,一直都是仕业恩师。冯保说,等我上位那一天,我接您老回来。他是这么说的:
这句话,真是听者心凉。是啊,到了那个时候,冯保得了势,即便是自己的老师,他又怎么可能让他在自己之外,另组势力,到时候即便老师不想,但一旦入了官场,有些事,又怎么可能由得了自己?再况且,新王即位,难免对前朝有一些改革,这位前朝旧人,在这其间,又如何让别人顾虑周全?
一个人,把官场看得这么清楚,却还保有一颗善心,实在难得。而细想下来,这身居高位,一不小心就是登高跌重,怎么可能不细思极恐?他把嘉靖给的护命符给冯保,也不过是保一个隆庆登基后自己的周全。
所以,当他们驶出京城,他让装疯的杨金水去把身子洗一洗,那杨金水挂着满脸溪水的恸哭,多么令人悲悯。当官,哪是那么容易的事;今朝得势,你哪知明朝的性命还有的没的。在官场,真的是一件多么压抑的事情。如果没有那“存天理 灭人欲”的理学,这生命,怎么可能愿意去接受这样的阉割与摧残。
但我还是会对官场中的那些心存改变思想的人由衷敬重,这些付出,如果不是因为那崇高的理想,又是因为什么?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