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了中西方观念的差异,你就更看清了世界各国的关系

发布时间: 2021-07-27 20:26:2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5

中西方的观念差异比较大,先看以下几点:1.“尊”的含义“尊”,是崇高的意思。但是在中国,有另外一层意思,即酒罐子。2.“爵”的含...

理解了中西方观念的差异,你就更看清了世界各国的关系

中西方的观念差异比较大,先看以下几点:

1.“尊”的含义

“尊”,是崇高的意思。但是在中国,有另外一层意思,即酒罐子。

2.“爵”的含义

“爵”代表了地位,中西方一样。但是我们多了一层意思,即酒杯子。

3.“鼎”的含义

“鼎”是锅,但是在中国这个鼎,非常重要。鼎代表了政权。“问鼎中原”,意思是想夺取政权。

4.“宰”的含义

“宰”相当于西方国家的“总理”,西方的总理是主管国家行政事务的,而在中国古代,“宰”是中国最大的官。是分配食物的,慢慢叫做宰相,再发展下去就变成了总理,即我们现在最大的官。因此,总理的前身是宰相,宰相的前身是“宰”。宰在远古时代非常重要。比如,打了一头野猪,有猪头、猪尾、前腿、后腿和内脏,分配起来很麻烦,这时就要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分配,这个人就是“宰”。

5.“等级”的含义

西方——兄弟姐妹、等级平等

在西方,不管基督教,还是天主教,都普遍认为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所以大家都是平等的。比如,教堂里要布施,每个人把手放进袋子里,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捐钱,大家都是平等的。

中国——尊卑有序、等级分明

中国讲伦理,尊卑有序,等级分明。比如某一个公司给海啸受灾地区捐款,总经理捐献1000元钱,部门经理就不能捐1500元钱,必须按等级捐。所以我们讲级别,不能够讲平等。

中国人的血缘关系

1.血缘关系

在泛饮食的关系下,又产生了中华民族的一种血缘关系,即我们中国人的等级观。

君臣、父子、兄弟、夫妻;上下、大小、尊卑、贵贱,都有等级,他们是不能平等相处的。所以传统文化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2.泛血缘关系

血缘关系,又会延伸到泛血缘的关系。兄弟、父子是一家人,有血缘关系,但如果不是一家人,我们就会讲究泛血缘关系。比如,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我们把祖国称为母亲;刘关张三结义成了铁哥们;我们称单位为兄弟单位;邻居叫友好睦邻等等。我们把这些都泛血缘化了。即使是泛血缘化了,骨子里面还是不平等的。比如,刘关张三结义,但刘备是皇帝,就不能乱了等级。所以我们的泛血缘关系是把知道的东西都跟血缘关联在一起,这跟我们的饮食文化和泛食文化有关。

3.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由于泛食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哲学上的两个不同体系:

中国——群体至上

中国的哲学认为,先有群体,后有个人。我们经常说,你是谁不重要,我是谁也不重要,我们首先是一个群体,然后看你在这个群体里扮演的角色。

西方——个体至上

西方哲学认为,先有个体,后有群体。他们经常说,你是你,他是他,我是我,我们加起来形成了一个团队。

4.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社会结构体系、观念体系、文化体系等很多方面。中国人首先要搞清楚一个群体,然后再看个体在这个群体里边的定位是什么。所以我们中国人称呼别人的时候,都是称呼这个人在这个群体里面的定位,而这个人的名字并不重要。比如:

圣上、本官、卑职

皇帝是一国之君,被尊称为圣上,至于这个皇帝的名字是什么,你不用讲,只要知道他是皇帝就行了。人当了官,要说本官。他的属下就自称卑职。

张处长、李乡长、王过磅

张处长、李乡长就是根据他们“处长”、“乡长”的定位而得出的称呼。王过磅就是指这个人姓王,是个“过磅”的。

“羞耻文化”与“内疚文化”

人有两种感觉,一种叫羞耻感,另一种叫内疚感。

羞耻感和内疚感的定义

什么是羞耻感

羞耻感是指,当别人对你的自尊心造成严重伤害的时候,你所感受的那种感觉。

什么是内疚感

内疚感是指,自己觉得做错了某件事情,因此对别人产生的一种负罪和责任感。

重羞耻轻内疚

1.羞耻感和内疚感的比较

羞耻感和内疚感,中国人更在乎羞耻感。我们整个民族对羞耻感极度敏感,而对内疚感却并不敏感。所以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重羞耻轻内疚的民族。

2.看不起和对不起的比较

看不起和对不起,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比如,走路不小心,踩了别人一脚,应该说声“对不起”,那是很小的一件事情;如果是“看不起”,却能引起极大的愤怒。

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

项羽兵败乌江,当时他完全可以跑掉,因为小船都已经准备好了,只要摆渡过去,就可以上岸。但他并没有跑,因为他无颜见江东父老,用项羽当时的一段话讲,“藉(项羽的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而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意思是说项羽当年带江东父老,八千人渡江而西去打仗,打到现在居然只剩他一个回来。即使他现在渡船回去,江东父老可怜他,还称他为王,但是他已经没有脸去见江东父老了。于是他选择了自杀。由此可见,中国人重羞耻,把面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李陵与苏武的故事

汉将李陵和苏武是同时代的两个人。苏武是民族英雄,誓死不投降匈奴,最后被迫去放羊。李陵因为最后投降了匈奴,中国人觉得特没面子,所以他不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李陵也成了千古罪人。《李陵答苏武书》是一篇很有名的文章。是李陵投降以后,写给苏武的一封信。在这封信里面,他讲到了他当时的处境和投降的背景。“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裹万里之粮,率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胡强之域”,先帝给他五千个步兵到绝域去,带着走万里路所需之粮,率师步行,出天汉之外,入胡强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师,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当时对阵的形势是以五千个步兵,对对方的十万大军,以疲乏之师对对方新调来的马队。“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把敌人的战旗抢了过来,连他的元帅都杀了。“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打到最后只剩下不到一百个人,“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振臂一呼,所有的创病战士都起来了,再去拼杀。“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退。”正当匈奴军队想要撤退时,却出了叛徒。“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他只剩几十个人了,最后一打,必然失败。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子孙,打仗打到这种程度,我们这个民族至今没有原谅他,因为他的投降使我们觉得很没面子。汉武帝最后将他家满门抄斩。

3.重羞耻的结果

重羞耻的结果有两个方面:

小吃大,就好象孩子吃娘奶,天公地道,不会产生内疚。

负本群体是可耻的,负外群体,则不可耻。

中国的厕所有一个现象,就是很多公共厕所不干净。原因之一就是上公共厕所的人们,是一个杂体,而不是一个群体,人们没什么内疚可言,所以就不会有意识地去维护它的卫生。同样,有些人对在公众场所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等行为也不会感到内疚。

中国人的尊卑等级

为什么会重羞耻轻内疚的现象呢?这要从我们中国人的尊卑等级的角度谈起。

1.尊卑等级的表现

中国人以长者为尊。嫂子虽然是平辈,但我们中国讲究“长嫂为母”,这就又拉开了级别。

人当了官,就称之为长官。长官的意见,称之为高见;长官写的字,称之为墨宝。与此相对,长官的属下,自称卑职。卑职的意见,称之为愚见;卑职写的字,称之为涂鸦。

南方人称北方人为“北佬”,北方人称南方人为“南蛮子”,中国人称外国人为“洋鬼子”。

2.尊卑等级的影响

产生尊卑等级之后,由于大家的不平等,很容易产生羞耻感,却很难产生内疚感。

为尊、为上、为大者,有权去羞辱为卑、为下、为小者。比如由于男尊女卑的观念,丈夫要求妻子端茶倒水。

在中国,判刑不是最可怕的,最怕的是游街示众。

中国有这样的谚语: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好男不跟女斗;好人不去见官,觉得打官司很没有面子。

两种文化的作用

1.羞耻文化的作用

一个民族连羞耻感都没有,那是很可怕的事情。人们知耻才能近乎勇,因此它能产生被动的推力。

2.内疚文化的作用

内疚文化可以度己及人,顾全大局,它产生的是主动的推力。我们做事情的时候,都要去想,如果做了这件事情,对企业、对社会、对同事们会有怎样的影响。如果是好的影响、正面的影响就去做;如果是负面的影响,就不做,否则就会感到内疚。

本文标题: 理解了中西方观念的差异,你就更看清了世界各国的关系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086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快讯:乔宝忠同志成为大国工匠传承示范工程代表性传承人快讯:张德玉同志成为大国工匠传承示范工程代表性传承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