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颙死后,康熙还是想方设法帮曹寅补齐亏空。可是曹寅的儿子曹颙死了,而曹寅子嗣单薄,如何为曹家选一个继承人继续帮曹寅补亏空呢?考虑...
曹颙死后,康熙还是想方设法帮曹寅补齐亏空。可是曹寅的儿子曹颙死了,而曹寅子嗣单薄,如何为曹家选一个继承人继续帮曹寅补亏空呢?
考虑再三后,康熙亲自下令把曹頫(fu)过继给曹寅。曹頫原先是曹寅的侄子,过继完之后他就成了曹寅的儿子。康熙让曹頫继续担任江宁织造,于是曹頫成为曹家最后一任江宁织造的主事。
曹頫过继给曹寅为儿子,那么上一任江宁织造曹颙就是他的哥哥。他哥哥曹颙临死的时候留下一个孩子。
曹頫给康熙上奏说,“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
没过多久,这个孩子出生了。此时虽然曹家欠下了巨额亏空,但他们家仍然过着奢靡的生活,每天的开销依然很大。虽然负债累累,但这个刚出生的孩子依然享受着无比奢靡的富贵生活。
从此曹頫开始用心培养他的这个侄儿。
孩子出生一个月后,曹頫又一次给康熙上奏汇报南京的民情,“连日时雨叠沛,四野沾足”。这里面有一个沾字,正是曹頫为他侄儿取的名字。
这个沾字来自《诗经》“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曹頫想要让这个孩子记住我们曹家“世沾皇恩”,不要辜负朝廷。
再提醒一下,曹雪芹名字是曹沾,字梦阮,号雪芹。这个经常出现在考试题目当中,不知难倒了多少英雄好汉。
雪芹只是号,他的的名字叫曹沾!
“雪芹”这两个字则出自苏轼《东坡八首》之三:“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从给曹雪芹起名字上可以看出,曹頫这个人学问深厚。
的确,曹頫是当时一流的学者。
曹頫,字昂友。他这个名和字来源于《周易》,“仰(昂)以观於天文,俯(頫)以察於地理”。
提起曹頫,我便想起元代的书画大家赵孟頫,何止元代,他是整个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的书画大家。赵孟頫,字子昂。而曹頫,字昂友。这两人的名和字里各有一字相同,又同时都是文学大家。巧合?亦或是有意为之?妙哉。
真是人如其名,曹頫对得起他这个名字。
曹頫从小就对古文经典颇有钻研,长大后更是博学多才。当初他的伯父曹寅很欣赏他。除了曹寅欣赏他外,还有许多人欣赏他。就连日后做了皇帝的胤禛对他也赞叹有加。雍正说,曹頫给朕送上来的奏折与常人不同,曹頫写得非常有文采,他是一个“大通家”。
写奏折都写得特别有文采让皇上对其赞不绝口,曹頫的文笔真是绝了。
因为他的文笔如此之好,又亲身经历过家族的兴衰,有人一度认为《红楼梦》是他写的,并非曹雪芹写的。这是红学中的“非曹雪芹”的一种说法。
因为曹頫完全经历了从家族的鼎盛到家族的衰败全过程,所以当代一些红学的研究者认为,曹頫就是贾宝玉的原型。
所谓红学,就是研究《红楼梦》的学问。这门学问跨度很广,横跨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等许多个学科。像后来的著名人物蔡元培、王国维、胡适、张爱玲、林语堂等人都研究过这门学问。
曹頫学问很好,可惜的是他不善经营。原本就负债累累的曹家到了他手里,更加衰落。
看着曹家越来越衰败,他们的亏空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康熙很着急。他知道曹頫这个人文采了得,但让他自个儿经商赚钱可着实难为他了。为了早点让他们还清亏空,康熙让曹頫的舅舅李煦帮助曹家还债。康熙对曹頫说,“朕是看在你爸爸曹寅的面子上才对你们曹家格外照顾,你和你舅舅补齐亏空后一定不要再干违法的事情了,否则朕也救不了你们。”
李煦也是康熙的亲信,他正在担任苏州织造,同时他还管着两淮的盐运,这些都是肥差。李煦的妹妹是曹寅的老婆,所以李家和曹家关系密切。
李煦担任苏州织造,他也是一名皇商,几十年来在苏州捞了许多钱。一个曹家一个李家,仗着康熙的信任全都成了江南极其富贵的家族。
当然李煦这小子和曹寅一样,也欠了不少国库的债。不过他非常有经营头脑,康熙让他顺便帮一帮曹家还债。
康熙五十六年,李煦上报朝廷,他已经将所欠朝廷的亏空全部还清。康熙很高兴,终于了却了一块心病。“只要他们还完亏空,就能保住李家和曹家了。也不辜负朕这么多年来对他们两家的恩情。”
高兴之余,康熙加封李煦为户部右侍郎。
李煦兴高采烈地叩谢皇恩。
其实李煦并没有全部还清,他欺骗了康熙。到了康熙六十一年,李煦谎报还清亏空这件事让人告发,康熙大怒。
康熙下令内务府,“必须让李煦和曹頫在年底还清亏空,否则一定严加惩罚。”
这两家也真是的,欠国库那么多钱家里还天天花天酒地。曹寅活着的时候就一边还钱,还要一边供应家里人的花天酒地,这种过日子的方法就是一百年五百年以后也不可能还完亏空。
后来的曹颙和现在的曹頫除了没有老爹的经商头脑外,挣钱不行花钱的功夫一点也不比别人差,以至于现在的亏空越来越大。
康熙因为喜欢曹家和李家,天天包庇他们,天天替他们撒谎骗朝廷。可是大臣们都在看着他,他就算再喜欢这两家人,也不能一直帮着他们坑骗朝廷啊。
帮了他们这么多年,现在康熙的脸面实在是挂不住了,反正曹寅已经死了这么多年了,他对曹家的恩情已经够了。于是康熙勒令他们年底必须还清亏空。
可是还没到年底,康熙就驾崩了。康熙驾崩雍正上台,他们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雍正刚开始就对文武百官说,“朕不会像皇考一样宽容。”
听说胤禛当了皇帝之后,李煦和曹頫终日惴惴不安,他们比那些贪官还害怕。因为除了挪用银子外,他们还犯了一个大错。
光一个拖欠国库银子的罪名就够他们受的了,关键是他们之前还得罪过这位原先是雍亲王,现在是雍正皇帝的胤禛。
当年九王夺嫡的时候,李、曹两家和八爷党联系密切。这两家人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允禩身上,经常在给康熙的奏折中夸奖允禩。他们还借着在江南为皇帝经商捞了大笔的钱送到了允禩的王府上。
他们两家人和允禩走得近,这是朝廷上人尽皆知的事情。所以现在四爷胤禛当了皇帝他们当然惶恐万分。
雍正继位不久,向全国各个官员发了许多诏书,其中有一个诏书要求大家将之前在康熙朝写过的奏折全部上交。特别是那些有权利给康熙写密折的人,他们写的密折必须一本不少,全部交给朝廷。
雍正知道有很多人对他不服气,他想搜集这些官员和他爹的通信,扒一扒他们之间的聊天记录。看看究竟是哪些人对他有二心。
这种直接侵犯别人隐私的事情大家自然不会喜欢,所以大家对雍正的这一做法也很痛恨。
能给康熙写密折的人不多,但李煦和曹家的这些人一定有这个权力。因为他们在江南除了赚钱外,另一个重要的职务就是替皇帝秘密打听江南情报。
他们的工作很重要,康熙又对这两家人很信任,所以必定会给他们写密折的权力。雍正收回这些密折之后也一定会仔细查看里面的内容。
雍正仔细翻看着曹、李两家和康熙的聊天记录。他们之间的聊天内容很广,大抵是一些南京苏州等地官场上的事情,也有当地的收成情况,降水多少等等。大多数是这样的内容,但还是有少数让雍正敏感的内容。
这里面有不少关于皇子之间的事情。
特别是李煦的奏折,经常出现他夸赞八爷允禩的内容,还能看到他讽刺废太子允礽的话。甚至翻出不少李煦黑雍正的奏折。
翻出自己的黑料,以雍正这小暴脾气,这还了得?
雍正刚刚继位两个月,在雍正元年的正月里,雍正便下令严查李煦亏空的案子,丝毫不顾及老爹康熙多年对他们家的情分。随后李煦被抄家,全家两百多口人被押往北京。李煦后来又被发配到了东北,在发配地病死。
李煦被抄家后,雍正把李家的豪华别墅赏赐给了年羹尧。还允许年羹尧任意挑选李家的下人。
苏州织造李煦的辉煌就这样结束了,但江宁织造曹家还没有受到多大的惩罚。从雍正经常夸奖曹頫的文采好可以看出,他挺喜欢曹頫的,不想让曹家太难堪。雍正专门让怡亲王允祥处理曹家的亏空一案,想着再给曹頫几年期限,让他把亏空补齐。
可惜曹頫这个人的确没有经商头脑,亏空越补越多。没办法曹頫只能四处托人找关系,让他们在皇帝面前给自己求情。
真是不识时务,现在的皇帝可是雍正,曹頫跟他玩这一套儿,这不是找死嘛!
雍正知道后很生气,他特地写了封信严厉斥责曹頫,“你不要想那些歪门邪道。乱跑门路,交结他人,这样只能拖累自己。你以为给别人送点钱人家就会死心塌地帮你吗?这样只是瞎费心思力气买祸给自己受。你自己主意要拿定,安分守己,不要乱来。你要是在外面否坏了朕的名声,朕就要重重处分,到时候就是怡亲王也救不了你!”
以曹頫的才华,让他写几万字的文章,这一点儿都难不倒他。可是让他想办法补齐亏空,这可真是难如登天。
曹家世受皇恩,可是他们的好日子终究会到头的,大祸临头的这一天还是来了。
雍正五年,曹頫亲自押着给皇家采办的货物送往北京。曹頫可能这几年被逼债逼疯了,看着钱,不管是不是他的,干不干净,他都想要。他经过山东的时候,竟然仗着他皇差的身份,问当地的驿卒、马夫索要银两。
这不是乱搞黑恶势力嘛。还真以为自己仗着皇上撑腰没人敢管了?时代变了。山东巡抚就以勒索驿站的罪名向雍正告了一状。雍正看了这份折子后当即下令严查曹頫。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