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无用的军师?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谋士始终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本文里提到的十个人物虽不十分有名,但都曾对中国的历史进程...
历史上有哪些无用的军师?
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谋士始终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本文里提到的十个人物虽不十分有名,但都曾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过一系列影响,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均是具有满腹韬略、远见卓识的人才,曾怀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但也有少部分人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或人品原因,而最终沦为历史的罪人。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君主的欲望和野心被极大地激发,战争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政治斗争的升级产物。在战争中,成千上万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而造成这样的局面,与历史上的那些谋士是难以分开的。
中行说。据《史记》记载,中行说这个人来自西汉文帝朝的后宫,最初只是一名宦官。文帝对匈奴执行和亲政策时,中行说被朝廷逼迫随和亲队伍去了塞北大漠。习惯了宫廷安逸生活的中行说当然不愿去塞北啃沙子,临行前放出一句狠话:如果你们非要我去漠北,那日后我必为汉朝之患!中行说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到了匈奴之后,他马上投降了对方,受到了大单于的重用。在老上单于、军臣单于、伊稚斜单于三代匈奴单于统治时期,中行说成为了整个匈奴王庭的智囊,他进献的方略深刻地影响了三代匈奴单于的对汉政策,促使西汉方面付出了大量的财物,由于匈奴骑兵屡屡南下侵扰汉朝边郡,给汉朝北方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这些无疑都拜中行说所赐。
李儒。东汉末期,西凉军阀董卓借“十常侍之乱”,带兵进入洛阳控制了朝廷,并迎立献帝继位。在迎立新君、对抗十八路诸侯、西迁长安的过程中,军师李儒在其中发挥了重大的影响。当时董卓身边文有李儒、李肃,武有吕布、华雄等人,堪称东汉末期最强大的军阀势力。十八路诸侯战争结束后,李儒建议董卓放弃洛阳,将长安作为日后称霸,并继续控制皇帝的根据地。残暴的董卓听从了李儒的建议,将曾经繁华壮丽的洛阳宫殿焚毁一空,成为中国建筑史上被焚毁的建筑中,最为惨痛的记录之一。
许攸。官渡之战中,许攸投曹事件成为整场战争的重大转折点。曹操手下并不缺能人和谋士,但谋士许攸在这个节骨眼出现在曹军大营,其意义无异于为曹操送来了十万斛军粮。许攸的投奔对于曹操来说有两个意义:一是安定了本来处在动摇边缘的曹军军心;二是向曹操暴露了袁绍军外强中干、统治中心内部离心离德、分崩离析的事实。袁绍固然败于自身的优柔寡断、政令不一,但袁绍手下众军师七嘴八舌、各行其是的状态也使袁军的行动屡屡出现混乱。因此袁绍败亡的结局已经注定。袁绍的众多谋士都堪称是老实人,田丰在狱中仍然惦记着前线的战事,而沮授被俘后至死仍然拒不投曹。同他们相比,许攸见风使舵、圆滑玲珑的本性显露无疑。官渡之战后,许攸仍以功臣自居,他的救世主的姿态,自然成了断送性命的原因。许褚杀死许攸后,从曹操处理此事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其实已经讨厌这个人许久了。
孙秀。“八王之乱”中,晋朝宗室司马伦乘乱进入洛阳,杀死贾后,在孙秀的帮助下控制了整个朝廷。司马伦篡位后,自知自己的威望远不足以压服众王,便在孙秀的建议下大行收买人心的活动。只要肯于投奔新皇帝的人,无论阿猫阿狗,全部可以获得官职。一时间,整个洛阳城成了官员们的天下,因为新任官员太多,以至于用作官员帽子装饰的貂尾不足,而用狗尾来代替。这样的主仆组合自然无法长久,司马伦在洛阳的好日子很快到了头。在本文这十个军师当中,孙秀是名副其实的“狗头军师”,他进献的计策大多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能为长远大局考虑。然而在同为短视的司马伦看来,孙秀则为不可多得的人才了。
张宾。历史上著名的“右侯”便是这位阁下了。东晋十六国时期,给人当了三次奴隶的羯族人石勒建立了后赵王朝。在建国过程中,张宾被石勒发现,成为后赵初期最主要的开国功臣之一,在后赵对东晋等国的战争中立有奇功。在十六国时期,很多少数民族贵族趁着西晋“八王之乱”,纷纷建立政权。这些政权大多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尤其对汉人很是轻视。然而在张宾身上,后赵君臣都很尊重这位汉人智囊,可见张宾当时在后赵的地位。因为有张宾的存在,后赵政权很快在中国北方站稳了脚跟,并成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中势力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张宾去世后,石勒非常悲伤,连连对别人说:“我失去了我的右侯。”在十六国众多政权中,后赵国堪称一个嗜血好战的国家,对汉族人民实行野蛮的民族压迫政策。石勒死后,太祖石虎等后代君主对外实行侵略战争,对内实行横征暴敛、残酷压迫人民。很多百姓经受不住朝廷的压榨,纷纷逃亡或自杀,连虎狼也成群地在大白天出来吃人。张宾大概没有想到,由他费劲心血辅佐的政权,竟会成为一个庞大的人间地狱。
钱凤。西晋王朝灭亡以后,晋朝宗室司马睿取得南方士家大族的支持,在建康建立了东晋政权。在东晋政权建立过程中,王导、王敦兄弟俩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同为同族兄弟,但王导、王敦二人却性格大异。王导基本上忠于东晋朝廷,但一贯性格桀骜不驯的王敦却对司马睿不以为然,并逐渐萌生了取而代之的野心。王敦的军师钱凤极力鼓动主子,谋划对司马家取而代之。最终,王敦不顾王导劝诫,举起了反叛东晋王朝的大旗。在平叛战争中,由于最高统治者司马睿对王氏叛军的犹豫妥协,导致晋军屡次丧失战机,连连失利。这桩轰轰烈烈的反叛战争,最后竟然在司马氏的妥协下不了了之。司马睿在忍气吞声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而王氏之乱则一直持续到成帝朝方才结束,将原本繁荣安静的江南搅成了一锅粥。
颜竣。颜竣是南朝刘宋孝武帝刘骏手下的幕僚。刘骏本为文帝刘义隆第三子,按正常情况轮不到他继位。太子刘劭杀死刘义隆发动政变后,刘骏成为了刘劭首要的攻击目标。一贯性格懦弱的刘骏很害怕,在这个节骨眼上,刘骏身边的幕僚颜竣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一面以游辞稳定了刘骏的情绪,一面建议其主子联络朝中沈庆之等名将作为内援。在平叛战争中,刘骏因为身体多病,不能指挥战斗,颜竣于是就同刘骏坐进马车里,将刘骏放在他的大腿上,所有政令、谋略、文书大多出自颜竣之手,而外人居然不知是颜竣所为。然而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刘骏当上皇帝以后,找了个借口便杀死了这位当初的恩人。这个薄情寡义的皇帝不仅在他在位时将朝政搞得一塌糊涂,其子刘子业继位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荒淫无道的皇帝之一。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颜竣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当然是显而易见的。
景延光。五代时期的后晋之所以出名,大概就因为石敬瑭那个著名的绰号“儿皇帝”。但石敬瑭虽然无耻,到底还对自身实力有自知之明。从军事实力上来讲,契丹绝对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即使是到了北宋建国初期,太祖太宗两朝曾先后与契丹军交锋,均处于下风。太宗皇帝赵光义还在高粱河之战中差点落入敌手。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赵匡胤才有了以金钱赎回燕云十六州的想法。可见当时契丹军队的勇猛善战。石敬瑭死后,其侄石重贵继位。大臣景延光此时逐渐步入后晋的权力中心,开始对石重贵的外交方针施加影响力。景延光认为,后晋王朝虽是由沙陀族建立,但也属于中原政权,岂可以向蕃邦称臣?他建议皇帝在对契丹的国书称呼中去掉“臣”而改称“孙”。实际上石重贵对朝廷的奴颜屈膝也早有不满,这时两人正好一拍即合。后晋的“出格”做法惹恼了北方的契丹主子,耶律阿保机大怒之下率领军队一举灭掉了后晋。这个结局虽早在意料之中,但只凭一勇之气、以卵击石的景延光却只能沦为历史的笑柄。
姚广孝。姚广孝的传奇之处并不在于他是僧人出身。而在于他内心那颗悸动不停的野心。然而和燕王朱棣不同的是,他的野心并非是天下,而是强烈地想要实现他的个人价值。在反叛的过程中,朱棣曾经几次犹豫过、动摇过,但是姚广孝的决绝和坚持,成为了增强朱棣信心和决心的最大来源。从北京到南京的这段路并不算太远,但是对朱棣来说却是用一具具双方士兵的尸体铺就而成的。在整个靖难之役中,双方数十万士兵战死沙场,无数的百姓遭到战火的蹂躏。刚刚恢复体力的明帝国再次陷入战乱的苦难之中。不可否认的是,姚广孝是促成这场战争最强有力的始作俑者。功成之后的姚广孝很聪明,他既不要钱,也不要权,而是隐身于红尘俗世之外,好像这场巨大的政治军事风浪从未刮过他的衣角。当然,姚广孝有他的理由,同建文帝比起来,朱棣好像更加适合做明帝国的统治者。在朱棣巨大的背影后面,姚广孝笑得很坦然。但那些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百姓,却未必笑得出来了。
宁完我。宁完我是清初少数几个以汉人身份得到重用的大臣,历事过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可谓是三朝老臣。同洪承畴、吴三桂等人不同的是,宁完我的投清带有很大的主动性。宁完我精通文史,素有才能,因为得不到重用,遂北上投奔了努尔哈赤。在制定清廷官制朝服、商讨伐明策略、科举取士方面,他的众多建议都得到统治者的采纳,在奠定清初的政治、军事制度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清朝入关后,宁完我作为精通文史的官吏,曾主持编修过《明史》、《太宗实录》,并翻译过《三国志》等史书。然而,作为一个事奉满族政权的汉人官吏,宁完我的诸多行径无疑成为历史争论的一个焦点。宁完我于1665年病逝,被清朝统治者谥为“文毅”。这位曾历任清朝议政大臣、大学士、太子太傅的汉人重臣,死后虽然颇尽荣宠之事,但伴他一起葬入坟墓的除了荣华,还必将是世人和后来者对他一生绵绵不绝的质疑和争论。
中行说。据《史记》记载,中行说这个人来自西汉文帝朝的后宫,最初只是一名宦官。文帝对匈奴执行和亲政策时,中行说被朝廷逼迫随和亲队伍去了塞北大漠。习惯了宫廷安逸生活的中行说当然不愿去塞北啃沙子,临行前放出一句狠话:如果你们非要我去漠北,那日后我必为汉朝之患!中行说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到了匈奴之后,他马上投降了对方,受到了大单于的重用。在老上单于、军臣单于、伊稚斜单于三代匈奴单于统治时期,中行说成为了整个匈奴王庭的智囊,他进献的方略深刻地影响了三代匈奴单于的对汉政策,促使西汉方面付出了大量的财物,由于匈奴骑兵屡屡南下侵扰汉朝边郡,给汉朝北方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这些无疑都拜中行说所赐。
李儒。东汉末期,西凉军阀董卓借“十常侍之乱”,带兵进入洛阳控制了朝廷,并迎立献帝继位。在迎立新君、对抗十八路诸侯、西迁长安的过程中,军师李儒在其中发挥了重大的影响。当时董卓身边文有李儒、李肃,武有吕布、华雄等人,堪称东汉末期最强大的军阀势力。十八路诸侯战争结束后,李儒建议董卓放弃洛阳,将长安作为日后称霸,并继续控制皇帝的根据地。残暴的董卓听从了李儒的建议,将曾经繁华壮丽的洛阳宫殿焚毁一空,成为中国建筑史上被焚毁的建筑中,最为惨痛的记录之一。
许攸。官渡之战中,许攸投曹事件成为整场战争的重大转折点。曹操手下并不缺能人和谋士,但谋士许攸在这个节骨眼出现在曹军大营,其意义无异于为曹操送来了十万斛军粮。许攸的投奔对于曹操来说有两个意义:一是安定了本来处在动摇边缘的曹军军心;二是向曹操暴露了袁绍军外强中干、统治中心内部离心离德、分崩离析的事实。袁绍固然败于自身的优柔寡断、政令不一,但袁绍手下众军师七嘴八舌、各行其是的状态也使袁军的行动屡屡出现混乱。因此袁绍败亡的结局已经注定。袁绍的众多谋士都堪称是老实人,田丰在狱中仍然惦记着前线的战事,而沮授被俘后至死仍然拒不投曹。同他们相比,许攸见风使舵、圆滑玲珑的本性显露无疑。官渡之战后,许攸仍以功臣自居,他的救世主的姿态,自然成了断送性命的原因。许褚杀死许攸后,从曹操处理此事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其实已经讨厌这个人许久了。
孙秀。“八王之乱”中,晋朝宗室司马伦乘乱进入洛阳,杀死贾后,在孙秀的帮助下控制了整个朝廷。司马伦篡位后,自知自己的威望远不足以压服众王,便在孙秀的建议下大行收买人心的活动。只要肯于投奔新皇帝的人,无论阿猫阿狗,全部可以获得官职。一时间,整个洛阳城成了官员们的天下,因为新任官员太多,以至于用作官员帽子装饰的貂尾不足,而用狗尾来代替。这样的主仆组合自然无法长久,司马伦在洛阳的好日子很快到了头。在本文这十个军师当中,孙秀是名副其实的“狗头军师”,他进献的计策大多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能为长远大局考虑。然而在同为短视的司马伦看来,孙秀则为不可多得的人才了。
张宾。历史上著名的“右侯”便是这位阁下了。东晋十六国时期,给人当了三次奴隶的羯族人石勒建立了后赵王朝。在建国过程中,张宾被石勒发现,成为后赵初期最主要的开国功臣之一,在后赵对东晋等国的战争中立有奇功。在十六国时期,很多少数民族贵族趁着西晋“八王之乱”,纷纷建立政权。这些政权大多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尤其对汉人很是轻视。然而在张宾身上,后赵君臣都很尊重这位汉人智囊,可见张宾当时在后赵的地位。因为有张宾的存在,后赵政权很快在中国北方站稳了脚跟,并成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中势力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张宾去世后,石勒非常悲伤,连连对别人说:“我失去了我的右侯。”在十六国众多政权中,后赵国堪称一个嗜血好战的国家,对汉族人民实行野蛮的民族压迫政策。石勒死后,太祖石虎等后代君主对外实行侵略战争,对内实行横征暴敛、残酷压迫人民。很多百姓经受不住朝廷的压榨,纷纷逃亡或自杀,连虎狼也成群地在大白天出来吃人。张宾大概没有想到,由他费劲心血辅佐的政权,竟会成为一个庞大的人间地狱。
钱凤。西晋王朝灭亡以后,晋朝宗室司马睿取得南方士家大族的支持,在建康建立了东晋政权。在东晋政权建立过程中,王导、王敦兄弟俩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同为同族兄弟,但王导、王敦二人却性格大异。王导基本上忠于东晋朝廷,但一贯性格桀骜不驯的王敦却对司马睿不以为然,并逐渐萌生了取而代之的野心。王敦的军师钱凤极力鼓动主子,谋划对司马家取而代之。最终,王敦不顾王导劝诫,举起了反叛东晋王朝的大旗。在平叛战争中,由于最高统治者司马睿对王氏叛军的犹豫妥协,导致晋军屡次丧失战机,连连失利。这桩轰轰烈烈的反叛战争,最后竟然在司马氏的妥协下不了了之。司马睿在忍气吞声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而王氏之乱则一直持续到成帝朝方才结束,将原本繁荣安静的江南搅成了一锅粥。
颜竣。颜竣是南朝刘宋孝武帝刘骏手下的幕僚。刘骏本为文帝刘义隆第三子,按正常情况轮不到他继位。太子刘劭杀死刘义隆发动政变后,刘骏成为了刘劭首要的攻击目标。一贯性格懦弱的刘骏很害怕,在这个节骨眼上,刘骏身边的幕僚颜竣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一面以游辞稳定了刘骏的情绪,一面建议其主子联络朝中沈庆之等名将作为内援。在平叛战争中,刘骏因为身体多病,不能指挥战斗,颜竣于是就同刘骏坐进马车里,将刘骏放在他的大腿上,所有政令、谋略、文书大多出自颜竣之手,而外人居然不知是颜竣所为。然而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刘骏当上皇帝以后,找了个借口便杀死了这位当初的恩人。这个薄情寡义的皇帝不仅在他在位时将朝政搞得一塌糊涂,其子刘子业继位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荒淫无道的皇帝之一。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颜竣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当然是显而易见的。
景延光。五代时期的后晋之所以出名,大概就因为石敬瑭那个著名的绰号“儿皇帝”。但石敬瑭虽然无耻,到底还对自身实力有自知之明。从军事实力上来讲,契丹绝对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即使是到了北宋建国初期,太祖太宗两朝曾先后与契丹军交锋,均处于下风。太宗皇帝赵光义还在高粱河之战中差点落入敌手。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赵匡胤才有了以金钱赎回燕云十六州的想法。可见当时契丹军队的勇猛善战。石敬瑭死后,其侄石重贵继位。大臣景延光此时逐渐步入后晋的权力中心,开始对石重贵的外交方针施加影响力。景延光认为,后晋王朝虽是由沙陀族建立,但也属于中原政权,岂可以向蕃邦称臣?他建议皇帝在对契丹的国书称呼中去掉“臣”而改称“孙”。实际上石重贵对朝廷的奴颜屈膝也早有不满,这时两人正好一拍即合。后晋的“出格”做法惹恼了北方的契丹主子,耶律阿保机大怒之下率领军队一举灭掉了后晋。这个结局虽早在意料之中,但只凭一勇之气、以卵击石的景延光却只能沦为历史的笑柄。
姚广孝。姚广孝的传奇之处并不在于他是僧人出身。而在于他内心那颗悸动不停的野心。然而和燕王朱棣不同的是,他的野心并非是天下,而是强烈地想要实现他的个人价值。在反叛的过程中,朱棣曾经几次犹豫过、动摇过,但是姚广孝的决绝和坚持,成为了增强朱棣信心和决心的最大来源。从北京到南京的这段路并不算太远,但是对朱棣来说却是用一具具双方士兵的尸体铺就而成的。在整个靖难之役中,双方数十万士兵战死沙场,无数的百姓遭到战火的蹂躏。刚刚恢复体力的明帝国再次陷入战乱的苦难之中。不可否认的是,姚广孝是促成这场战争最强有力的始作俑者。功成之后的姚广孝很聪明,他既不要钱,也不要权,而是隐身于红尘俗世之外,好像这场巨大的政治军事风浪从未刮过他的衣角。当然,姚广孝有他的理由,同建文帝比起来,朱棣好像更加适合做明帝国的统治者。在朱棣巨大的背影后面,姚广孝笑得很坦然。但那些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百姓,却未必笑得出来了。
宁完我。宁完我是清初少数几个以汉人身份得到重用的大臣,历事过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可谓是三朝老臣。同洪承畴、吴三桂等人不同的是,宁完我的投清带有很大的主动性。宁完我精通文史,素有才能,因为得不到重用,遂北上投奔了努尔哈赤。在制定清廷官制朝服、商讨伐明策略、科举取士方面,他的众多建议都得到统治者的采纳,在奠定清初的政治、军事制度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清朝入关后,宁完我作为精通文史的官吏,曾主持编修过《明史》、《太宗实录》,并翻译过《三国志》等史书。然而,作为一个事奉满族政权的汉人官吏,宁完我的诸多行径无疑成为历史争论的一个焦点。宁完我于1665年病逝,被清朝统治者谥为“文毅”。这位曾历任清朝议政大臣、大学士、太子太傅的汉人重臣,死后虽然颇尽荣宠之事,但伴他一起葬入坟墓的除了荣华,还必将是世人和后来者对他一生绵绵不绝的质疑和争论。
李士实因为参与了宁王宸濠的叛乱而伏诛。明七乐生《三教偶拈·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载:“李士实繇翰林官,至侍郎致仕,与濠为儿女亲家。士实颇有权术,以姜子牙诸葛孔明自负。濠用为谋主。”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十五岁的太子朱厚照即位,年号正德。年少皇帝玩世不恭,荒淫怪诞,太监刘瑾等经常以“狗马鹰犬、歌舞角抵以娱帝”。为此朱宸濠认为正德皇帝昏庸无能,便产生了篡位的野心,暗地里用重金笼络各方名士,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最后举兵谋反。在这次“暴动”中,李士实担任着丞相、太师、军师之职,地位仅次于朱宸濠,实为二号人物。这当然成为了朝廷的重要惩罚对象。《明史·列传·王守仁》: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士实、养正及降贼按察使杨璋等皆就擒。
为什么古代的军师叫“狗头军师”?
比喻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又不高明的人。也比喻专门出坏主意的人。并非所有军事叫做狗头的 比如诸葛亮 来源清·张南庄《何典》第十回:“次日,又宣众鬼入朝,论功行赏;便封活死人为蓬头大将,地里鬼为狗头军师。” 这个是较早的文献记载,实际在更早的评书中经常用到 最早的来源是民间----当然这个无法判定某一个人先说的,很可能是评书演员 拼音gǒu tóu jūn shī释义比喻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又不高明的人。也比喻专门出坏主意的人。来源清·张南庄《何典》第十回:“次日,又宣众鬼入朝,论功行赏;便封活死人为蓬头大将,地里鬼为狗头军师。”示例还不是他用狗头军师自作主张自讨好,敲锣放炮的硬出头! ★洪深《香稻米》第三幕
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使两条铜链。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 千年狗头军师之典范:智多星吴用 莫道河东狮子吼,家中自有贤娇娘。 千年狗头军师之典范:智多星吴用 夫“狗头军师”者,泛指刁钻促狭、好出馊主意之人也。这一类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代表人物如曹操手下谋士蒋干,正是他误听人言,导致曹操斩了自家水军大将蔡瑁张允,自毁长城,从而赤壁一战,元气大伤。 很多人喜欢拿《水浒》中的智多星吴用和《三国》中的卧龙诸葛亮相比,认为这两人不论是出身还是经历,都存在太多的相同点:一样隐居乱世、一样才高八斗、一样辅佐明主、一样殚精竭虑、一样死而后已。而且后世很多插画、图片,将两人的外形装束绘制得如同克隆人一般,包括昔时在小学生群体中广为流行的小浣熊方便面,里面附送的《水浒》人物英雄榜,吴用的造型估计连诸葛亮自己也甘拜下风,活脱脱一个“超级模仿秀”。 很多人都对吴用这个角色赋予相当多的好感,认为他机智、敏锐、忠诚,生为梁山兄弟谋福利,死为带头大哥作邻居,忠义双全,千古文人典范! 然而我一直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蹩脚的狗头军师,仅此而已! 吴用在发迹前,在郓城县东溪村当一名名不见经传的乡村私塾老师,和村长晁盖是发小,从小一起玩泥巴长大的朋友。小说中借吴用自己寻思“晁盖我是自幼结交,但有些事,便和我相议计较。他的亲眷相识,我都知道。”由此可见,晁吴二人关系相当铁杆。 刘唐将梁中书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即将过境的好消息告诉了晁盖,晁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好朋友吴用,而吴用早已对菲薄的小学老师薪水表示强烈的不满,有这么个发家致富的好机会放在面前,又焉能错过?晁盖尚在为人手问题发呆,吴用脑筋一转,已经想到了三名候补委员,即石碣村的阮氏三雄。而事情的发展也和吴用预料的一样,对于面临即将下岗困境的阮家兄弟,来历不正的巨额财富具有无比的诱惑力。
本文标题: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狗头军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4858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