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和狍子是一种动物吗?现在这种动物是不能猎杀了,受保护了,在我们无锡的山里还有点,不多了,追问:,你知道怎么能买到吗?回答:,...
獐子和狍子是一种动物吗?
追问:
你知道怎么能买到吗?
回答:
这都是几年前的事了 现在我也不清楚 不好意思
獐子是种什么动物,有图吗
谢谢rnrnrn不知道能吃否,好吃否麻烦你不要这样来骗分,误导网友。
獐可以被食用。但建议还是少吃为妙,这种非人工饲养的动物,携带致病菌的几率很大。
有种动物叫獐子还是章子?
最简单的分辨方法就是在字上面,有关动物的话,字的偏旁就是反犬旁,所以,应该是獐子。
獐子是什么动物?
原麝(学名:Moschus moschiferus),俗称香獐子,是麝科、麝属的动物。原麝头小、眼大,耳长而直立,尾短,四肢细长,后肢长于前肢,雌雄均无角,全身暗褐色。
原麝常单独活动,一般晨昏活动较为频繁,极善跳跃,视、听觉发达,有较为固定的活动、觅食路线,食性很广,每年10月至翌年1月发情,6-7月份产子,每胎1-2头,多在针阔混交林、针叶落叶林、针叶混交林、疏林灌丛地带的悬崖峭壁和岩石山地生境中栖居,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蒙古、俄罗斯联邦。
原麝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21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扩展资料:
麝栖居于山林。多在拂晓或黄昏后活动,听觉、嗅觉均发达,白昼静卧灌丛下。
或僻静阴暗处。食量小,吃菊科、蔷薇科植物的嫩枝叶、地衣、苔藓等,特别喜食松或杉树上的松萝。营独居生活,颇警觉。行动敏捷,喜攀登悬崖,常居高以避敌害。喜跳跃,能平地起跳2米的高度。雄麝利用发达的尾腺将分泌物涂抹在树桩、岩石上标记领域。在领域内活动常循一定路线,卧处和便溺均有固定场所。栖息在某一领域的麝不肯轻易离开,即使被迫逃走,也往往重返故地。夏末上高山避暑,每年垂直性迁徙约两个月,然后重返旧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獐子
百度百科-麝属
是偶蹄目、鹿科的哺乳动物,是一种小型的鹿,比麝略大,体长91-103厘米,尾长6-7厘米,体重14-17千克。两性都无角,雄獐上犬齿发达,突出口外成獠牙。无额腺,眶下腺小。耳相对较大,尾极短,被臀部的毛遮盖。毛粗而脆。幼獐毛被有线色斑点,纵行排列。
栖息于河岸、湖边、湖中心草滩、海滩芦苇或茅草丛生的环境,也生活在低丘和海岛林缘草灌丛处。独居或成双活动,最多3-5只在一起。行动时常为窜跳式,迅速。生性胆小,两耳直立,感觉灵敏,善于隐藏,也善游泳,人难以近身。
雄性是领地性很强的动物,会用尿液和粪便来标记自己的领地。主食杂草嫩叶,多汁而嫩的植物树根、树叶等。
扩展资料
獐为小型鹿,体重约15千克,体长约1米,肩高与臀高大致相等。雌雄均不具角。雄兽上犬齿发达,突出口外。耳基部有两条软骨质的脊突,顶端稍尖。
四肢壮而有力,蹄粗钝。尾短。在鼠蹊部有鼠蹊腺1对。毛粗而长,体侧及腰部之冬毛长达40毫米,呈波状弯曲。体背及体侧颜色一致,为棕黄色。耳背棕色,耳内侧灰白色,下颏和喉上部白色。腹部中央和鼠蹊部淡黄。四肢棕黄。
獐四肢粗壮发达,肩高略低于臀高,尾甚短,几乎被臀部的毛所遮盖。体毛多棕黄色、灰黄色、浓密粗长,体侧及腰部的冬毛长达30多毫米。无额腺,眶下腺小。耳相对较大,尾极短,被臀部的毛遮盖。毛粗而脆。
獐子指原麝,俗称香獐子,是麝科、麝属的动物。
原麝头小、眼大,耳长而直立,尾短,四肢细长,后肢长于前肢,雌雄均无角,全身暗褐色。
原麝常单独活动,一般晨昏活动较为频繁,极善跳跃,视、听觉发达,有较为固定的活动、觅食路线,食性很广,每年10月至翌年1月发情,6-7月份产子,每胎1-2头,多在针阔混交林、针叶落叶林、针叶混交林、疏林灌丛地带的悬崖峭壁和岩石山地生境中栖居,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蒙古、俄罗斯联邦。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原麝常单独活动,或雌兽与子兽组成家族活动,一般晨昏活动较为频繁。夏季多在石砬子、河谷附近的陡峭山崖活动;冬季喜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栖息。原麝为山地动物,能轻快敏捷地在险峻的悬岩峭壁上活动,在密林中也常行于倒木上,并有攀登斜树的习性,极善跳跃。
原麝有较为固定的活动、觅食路线通向栖息地,活动范围亦较为固定。雌雄个体均具发达的尾脂腺,在其经常来往的路线上,将其腺体分泌物主动摩擦于固定的木桩、岩石或树干的突出处,以标定领域界线,通常只在标定的领域内活动,对栖息地留恋性强。
原麝,又名香獐子,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小型偶蹄类食草动物。麝以森林和森林灌丛为主要栖息地,原麝主要分布在海拔600至1000米以上人迹罕至的针阔混交林带。属于中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中文名称】:原麝
【拉丁学名】:Moschus moschiferus
【英文名】:Siberian Musk Deer
【商品名】:麝香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
【濒危等级】:渐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生态环境】:亚寒带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生活习性
原麝一般雌雄分居,营独居生活,而雌兽常与幼麝在一起,以晨昏活动频繁,有相对固定的巡行,觅食路线,通常只在标定的范围内活动。在雄麝卧栖处,常留有浓郁的麝香味,视觉与听觉灵敏,性怯懦,为植物食性,原麝所食的植物种类十分广泛,包括低等的地衣、苔藓和数百种高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冬季食物较少时还啃食树皮。
原麝的性情孤独,胆怯而机警,常年生活在山地的阔叶林、灌木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有时随季节的不同作垂性的迁移。
原麝的食量很小,每天只吃1000克左右的食物,但所食的植物种类却很广泛,包括低等的地衣、苔藓和数百种高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冬季食物较少时还啃食树皮。饮水在山间小溪或小河边,冬季封冻后,还常常舔食积雪。
每只原麝的居住和取食的区域范围一般在10—15公顷左右,随山体高低、植被疏密、种群大小、地势走向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多在各自的居住地段内,沿着一定的路线行走、采食,还有固定的排泄粪便的场所和遮盖粪便的习惯。它还常用尾脂腺分泌的油脂,涂抹在树桩上,既作为划定领域的标记,又作为彼此联络的信息。
原麝雄兽平时的神态是精神抖擞,威风凛凛,雌兽则较温和腼腆,洒脱可爱。它很少发出叫声,即使出现敌害或发生异常现象,也只是从鼻孔里发出短促的喷气声,以表示自己的不满和抗议。当然,在它们不幸被捕获时,也会拼命地大叫。有趣的是,它在逃脱追捕之后的几天之内,往往还会回到该地,人们对这种固执的怀恋故土的情感,称之为“舍命不舍山”。
形状: 形状像鹿而小,后肢明显长于前肢,雌雄头上均无角;四肢趾端的蹄窄而尖,侧蹄特别长;全身褐色,密被波形中空的硬毛,只有头部和四肢被软毛。耳长直立,上部圆形。眼较大,吻端裸露。尾短。
目前只有吉林左家特产所有养殖基地 可是咱东北现在需求量不算太大.现在市场有点饱和,并不是特别赚钱. 你没技术养不好的 你要先学技术在买种 种太贵了 死一只就不得
动物 獐 的简介!
獐 的简介!中文别名:河麂、牙獐、土麝、香獐
拉丁文学名:Hydropotes inermis
英文名:chinese river deer
分 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鹿科 Cervidae
属: 獐属 Hydropotes
种: 獐 H. inermis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严禁猎捕。
小型鹿科动物之一种,被认为是最原始的鹿科动物,原产地在中国东部和朝鲜半岛,1870年代被引入英国。比麝略大。《本草纲目》说注:“獐无香,有香者麝也,俗称土麝,呼为香獐”。
外形特征
獐、无角,体重约15-20(雄15、雌20)kg,体长约1M。四肢粗壮发达,肩高略低于臀高,尾甚短,几乎被臀部的毛所遮盖。体毛多棕黄色、灰黄色、浓密粗长,体侧及腰部的冬毛长达30多mm。无额腺,眶下腺小。耳相对较大,尾极短,被臀部的毛遮盖。毛粗而脆。幼獐毛被有线色斑点,纵行排列。
体长0.78~1.00米;肩高0.45~0.55米;毛粗硬,体侧和臀部毛长约4厘米;背和体侧毛色沙黄,毛尖黑色 ,头顶灰褐至红褐色,颏、喉、嘴周围和腹毛白色;幼獐背部有白斑和白纹;上犬齿发达,雄兽的尤其长而大(约5厘米),略弯,呈獠牙状,露于口外,雌雄均有腹股沟腺(鼠鼷腺)。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长江沿岸以及朝鲜。
文献记载的地点有:江苏省的镇江、苏州、无锡;上海市及奉贤县;浙江省的桐庐、宁波;安徽省的泗县芜湖;湖北省的宜昌,广济;湖南省岳阳。80年代的分布范围处于24o~34oN及东经110oE以东范围内。南至广东乳源、仁化、乐昌、连县,广西的桂林,福建的宁德、晋江和浦田,北至江苏盐城及滨海地区、安徽蚌埠;西至湖南,湖北;东至浙江舟山诸岛(盛和林等,1975、1985、1992)。广西天峨和南丹县,上林和武宣县也有分布,其分布区向西推进到106.5oE,23oN (Cao et al. 1993)。但谷地的獐现已呈隔离点状或小片状分布。
生活环境
獐生活于山地草坡灌丛、草坡中,不上高山,喜欢在河岸、湖边等潮湿地或沼泽地的芦苇中生活。栖息于河岸、湖边、湖中心草滩、海滩芦苇或茅草丛生的环境,也生活在低丘和海岛林缘草灌丛处。它们选择附近有水的草滩或稀疏灌丛生境。善游泳,能在岛屿与岛屿和岛屿与沙滩间迁移。在山丘、岛屿,獐虽能在灌丛栖息,但更多选择草丛。在舟山,凡灌木茂密的生境多麂而无獐,茅草山坡或稀疏林区多獐而无麂。在鄱阳湖草洲獐选择较矮的苔草丛者占79.3%,较高的芒草丛为20.7%。
《本草纲目》曰:秋冬居深山、春夏居泽。
生活习性
不结大群,居或成双活动,最多3~5只在一起。行动时常为窜跳式,迅速。獐生性胆小,两耳直立,感觉灵敏,善于隐藏,也善游泳,人难以近身。獐喜食植物,主食杂草嫩叶,多汁而嫩的植物树根、树叶等。受惊扰时狂奔如兔。以芦苇、杂草及其他植物性食物为食。
种群现状
约在一百年前,上海市郊奉贤还常有獐活动,但随着农田的扩展,獐已绝迹。獐的密度随不同生境有很大差别,1986年舟山的嵩山岛4.3只/ km2,摘箬山6.5只/km2。江西鄱阳湖的吉山1987年11月调查有獐4.5-5.0只/ km2,这些獐在水位正常时集中在草洲,在草洲最好的生境处用驱赶法统计,在0.21 km2内赶出18只,合75只/km2。 1988年5月,在同一地点用同样的方法调查0.1 km2,发现3只成年獐和6只出生不久的幼獐,即越冬獐为30只/ km2,幼獐为60只/km2,表明越冬成年獐明显减少,同时说明獐在草洲上能相对密集,当然草稀和光裸的沙洲就很少有獐(盛和林,1992)。现在,獐数量较多的地区有:江苏洪泽湖地区和盐城以南的滨海地区,估计分别有300-500和500-1000只;浙江舟山群岛,据全岛总捕獐量650-850只(盛和林等,1984),估计尚有1500只左右,分散在以舟山岛为主的数十个岛屿上 (盛和林1981,及近年的进一步调查); 江西鄱阳湖地区,曾是獐数量最多的地区,1987年11月,在一个草滩上的调查,在40公顷范围发现19只,推测整个鄱阳湖区有獐2000-3000只。但1988年作者再次调查时,已难发现有獐,据称已被居民捕杀,湖区现有獐也不过1000只左右。安徽滁县林场于1982年调查时大约在200只,1993年调查,数量已有明显增长,包括皇甫山自然保护区在内估计有500只左右。如果能切实保护,那里的数量可望再度上升。全国总数量估计约在1-3万只(Sheng et al., 1993)。由于獐的繁殖力高,在不受干扰的情况可每年有50%左右的增长率(盛和林等,1984)。
致危因素 生境改变及过度捕猎是导致獐数量下降,以至在一些地区绝迹的主要原因,江、湖沿岸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又是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主战场。原来多高草丛和芦苇的湿地,大部被垦为农田;残留芦苇,在冬季全部割尽,破坏了獐的栖息环境和隐蔽场所,加上农民为吃其肉而过量捕猎,其主要栖息地在平原、江湖岸边、海滩或低丘林缘,易被人追捕杀绝。如鄱阳湖吉山草州,1987年11月3日查时有獐百万余只,1988年冬季几乎全部捕尽,1989年后已很难发现有獐。獐在许多分布区内消失。 饲养情况 1987年华东师范大学开始獐的饲养研究,1989年3只雌獐各产仔3只,全部成活。同年9月运往上海长兴岛,现已在长兴岛建立了近万头的种群(盛和林,1990)。
现有保护措施 已列为国家 II 级保护动物。在獐分布区内,已有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麋鹿保护区,安徽皇甫山自然保护区,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等。但包括保护区内也未受到真正的保护,因其繁殖力较高,只要环境不被破坏,当前并不存在绝灭的危险。如在舟山星罗棋布岛屿间和鄱阳湖草滩间有较充分的回旋余地,能在岛屿间作数公里的游泳,逃避猎民的追捕。
保护措施建议 1、獐分布区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是栖息环境的改变,因此首要任务是保护现有獐栖息地生境免遭破坏; 2、江西鄱阳湖(可结合鸟类保护区)及江苏大丰海滨(可结合候鸟自然保护区) ,作为禁猎保护区。獐及其他动物和鸟类在上述保护区内的偷猎现象仍然相当严重,应予严格制止; 3、严禁在獐产仔期(5-6月)使用猎犬捕杀幼獐取其未消化的奶块(民间用于制药)。在舟山及大丰等地,每年被捕幼獐不计其数,应予关注。
生长繁殖
獐每年繁殖一次,11月至翌年1月左右交配,高峰期在12月,翌年5月底至7月底产仔,每胎1-3仔,偶有4仔。妊娠期168-170天,1龄獐平均2.17仔,成年獐平均2.73仔。
獐又名河麂、牙獐,被认为是最原始的鹿科动物,原产地在中国东部和朝鲜半岛,1870年代被引入英国,其特色为具有獠牙
近危 (IUCN 2.3)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鹿科 Cervidae
亚科: 空齿鹿亚科 Odocoileinae
属: 獐属 Hydropotes
种: 獐 H. inermis
中文别名:河麂、牙獐、土麝、香獐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鹿科 Cervidae
属: 獐属 Hydropotes
种: 獐 H. inermis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严禁猎捕。
小型鹿科动物之一种,被认为是最原始的鹿科动物,原产地在中国东部和朝鲜半岛,1870年代被引入英国。比麝略大。《本草纲目》说注:“獐无香,有香者麝也,俗称土麝,呼为香獐”。
[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獐、无角,体重约15-20(雄15、雌20)kg,体长约1M。四肢粗壮发达,肩高略低于臀高,尾甚短,几乎被臀部的毛所遮盖。体毛多棕黄色、灰黄色、浓密粗长,体侧及腰部的冬毛长达30多mm。无额腺,眶下腺小。耳相对较大,尾极短,被臀部的毛遮盖。毛粗而脆。幼獐毛被有线色斑点,纵行排列。
体长0.78~1.00米;肩高0.45~0.55米;毛粗硬,体侧和臀部毛长约4厘米;背和体侧毛色沙黄,毛尖黑色 ,头顶灰褐至红褐色,颏、喉、嘴周围和腹毛白色;幼獐背部有白斑和白纹;上犬齿发达,雄兽的尤其长而大(约5厘米),略弯,呈獠牙状,露于口外,雌雄均有腹股沟腺(鼠鼷腺)。
中文名: 獐
中文别名:河麂、牙獐、土麝、香獐
拉丁文学名:Hydropotes inermis
英文名:chinese river deer
分 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鹿科 Cervidae
属: 獐属 Hydropotes
种: 獐 H. inermis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严禁猎捕。
小型鹿科动物之一种,被认为是最原始的鹿科动物,原产地在中国东部和朝鲜半岛,1870年代被引入英国。比麝略大。《本草纲目》说注:“獐无香,有香者麝也,俗称土麝,呼为香獐”。
[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獐、无角,体重约15-20(雄15、雌20)kg,体长约1M。四肢粗壮发达,肩高略低于臀高,尾甚短,几乎被臀部的毛所遮盖。体毛多棕黄色、灰黄色、浓密粗长,体侧及腰部的冬毛长达30多mm。无额腺,眶下腺小。耳相对较大,尾极短,被臀部的毛遮盖。毛粗而脆。幼獐毛被有线色斑点,纵行排列。
体长0.78~1.00米;肩高0.45~0.55米;毛粗硬,体侧和臀部毛长约4厘米;背和体侧毛色沙黄,毛尖黑色 ,头顶灰褐至红褐色,颏、喉、嘴周围和腹毛白色;幼獐背部有白斑和白纹;上犬齿发达,雄兽的尤其长而大(约5厘米),略弯,呈獠牙状,露于口外,雌雄均有腹股沟腺(鼠鼷腺)。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长江沿岸以及朝鲜。
文献记载的地点有:江苏省的镇江、苏州、无锡;上海市及奉贤县;浙江省的桐庐、宁波;安徽省的泗县芜湖;湖北省的宜昌,广济;湖南省岳阳。80年代的分布范围处于24o~34oN及东经110oE以东范围内。南至广东乳源、仁化、乐昌、连县,广西的桂林,福建的宁德、晋江和浦田,北至江苏盐城及滨海地区、安徽蚌埠;西至湖南,湖北;东至浙江舟山诸岛(盛和林等,1975、1985、1992)。广西天峨和南丹县,上林和武宣县也有分布,其分布区向西推进到106.5oE,23oN (Cao et al. 1993)。但谷地的獐现已呈隔离点状或小片状分布。
[编辑本段]生活环境
獐生活于山地草坡灌丛、草坡中,不上高山,喜欢在河岸、湖边等潮湿地或沼泽地的芦苇中生活。栖息于河岸、湖边、湖中心草滩、海滩芦苇或茅草丛生的环境,也生活在低丘和海岛林缘草灌丛处。它们选择附近有水的草滩或稀疏灌丛生境。善游泳,能在岛屿与岛屿和岛屿与沙滩间迁移。在山丘、岛屿,獐虽能在灌丛栖息,但更多选择草丛。在舟山,凡灌木茂密的生境多麂而无獐,茅草山坡或稀疏林区多獐而无麂。在鄱阳湖草洲獐选择较矮的苔草丛者占79.3%,较高的芒草丛为20.7%。
《本草纲目》曰:秋冬居深山、春夏居泽。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不结大群,居或成双活动,最多3~5只在一起。行动时常为窜跳式,迅速。獐生性胆小,两耳直立,感觉灵敏,善于隐藏,也善游泳,人难以近身。獐喜食植物,主食杂草嫩叶,多汁而嫩的植物树根、树叶等。受惊扰时狂奔如兔。以芦苇、杂草及其他植物性食物为食。
[编辑本段]种群现状
约在一百年前,上海市郊奉贤还常有獐活动,但随着农田的扩展,獐已绝迹。獐的密度随不同生境有很大差别,1986年舟山的嵩山岛4.3只/ km2,摘箬山6.5只/km2。江西鄱阳湖的吉山1987年11月调查有獐4.5-5.0只/ km2,这些獐在水位正常时集中在草洲,在草洲最好的生境处用驱赶法统计,在0.21 km2内赶出18只,合75只/km2。 1988年5月,在同一地点用同样的方法调查0.1 km2,发现3只成年獐和6只出生不久的幼獐,即越冬獐为30只/ km2,幼獐为60只/km2,表明越冬成年獐明显减少,同时说明獐在草洲上能相对密集,当然草稀和光裸的沙洲就很少有獐(盛和林,1992)。现在,獐数量较多的地区有:江苏洪泽湖地区和盐城以南的滨海地区,估计分别有300-500和500-1000只;浙江舟山群岛,据全岛总捕獐量650-850只(盛和林等,1984),估计尚有1500只左右,分散在以舟山岛为主的数十个岛屿上 (盛和林1981,及近年的进一步调查); 江西鄱阳湖地区,曾是獐数量最多的地区,1987年11月,在一个草滩上的调查,在40公顷范围发现19只,推测整个鄱阳湖区有獐2000-3000只。但1988年作者再次调查时,已难发现有獐,据称已被居民捕杀,湖区现有獐也不过1000只左右。安徽滁县林场于1982年调查时大约在200只,1993年调查,数量已有明显增长,包括皇甫山自然保护区在内估计有500只左右。如果能切实保护,那里的数量可望再度上升。全国总数量估计约在1-3万只(Sheng et al., 1993)。由于獐的繁殖力高,在不受干扰的情况可每年有50%左右的增长率(盛和林等,1984)。
致危因素 生境改变及过度捕猎是导致獐数量下降,以至在一些地区绝迹的主要原因,江、湖沿岸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又是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主战场。原来多高草丛和芦苇的湿地,大部被垦为农田;残留芦苇,在冬季全部割尽,破坏了獐的栖息环境和隐蔽场所,加上农民为吃其肉而过量捕猎,其主要栖息地在平原、江湖岸边、海滩或低丘林缘,易被人追捕杀绝。如鄱阳湖吉山草州,1987年11月3日查时有獐百万余只,1988年冬季几乎全部捕尽,1989年后已很难发现有獐。獐在许多分布区内消失。 饲养情况 1987年华东师范大学开始獐的饲养研究,1989年3只雌獐各产仔3只,全部成活。同年9月运往上海长兴岛,现已在长兴岛建立了近万头的种群(盛和林,1990)。
现有保护措施 已列为国家 II 级保护动物。在獐分布区内,已有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麋鹿保护区,安徽皇甫山自然保护区,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等。但包括保护区内也未受到真正的保护,因其繁殖力较高,只要环境不被破坏,当前并不存在绝灭的危险。如在舟山星罗棋布岛屿间和鄱阳湖草滩间有较充分的回旋余地,能在岛屿间作数公里的游泳,逃避猎民的追捕。
保护措施建议 1、獐分布区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是栖息环境的改变,因此首要任务是保护现有獐栖息地生境免遭破坏; 2、江西鄱阳湖(可结合鸟类保护区)及江苏大丰海滨(可结合候鸟自然保护区) ,作为禁猎保护区。獐及其他动物和鸟类在上述保护区内的偷猎现象仍然相当严重,应予严格制止; 3、严禁在獐产仔期(5-6月)使用猎犬捕杀幼獐取其未消化的奶块(民间用于制药)。在舟山及大丰等地,每年被捕幼獐不计其数,应予关注。
[编辑本段]生长繁殖
獐每年繁殖一次,11月至翌年1月左右交配,高峰期在12月,翌年5月底至7月底产仔,每胎1-3仔,偶有4仔。妊娠期168-170天,1龄獐平均2.17仔,成年獐平均2.73仔。
中文名: 獐
中文别名:河麂、牙獐、土麝、香獐
拉丁文学名:Hydropotes inermis
英文名:chinese river deer
分 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鹿科 Cervidae
属: 獐属 Hydropotes
种: 獐 H. inermis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严禁猎捕。
小型鹿科动物之一种,被认为是最原始的鹿科动物,原产地在中国东部和朝鲜半岛,1870年代被引入英国。比麝略大。《本草纲目》说注:“獐无香,有香者麝也,俗称土麝,呼为香獐”。[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獐、无角,体重约15-20(雄15、雌20)kg,体长约1M。四肢粗壮发达,肩高略低于臀高,尾甚短,几乎被臀部的毛所遮盖。体毛多棕黄色、灰黄色、浓密粗长,体侧及腰部的冬毛长达30多mm。无额腺,眶下腺小。耳相对较大,尾极短,被臀部的毛遮盖。毛粗而脆。幼獐毛被有线色斑点,纵行排列。
体长0.78~1.00米;肩高0.45~0.55米;毛粗硬,体侧和臀部毛长约4厘米;背和体侧毛色沙黄,毛尖黑色 ,头顶灰褐至红褐色,颏、喉、嘴周围和腹毛白色;幼獐背部有白斑和白纹;上犬齿发达,雄兽的尤其长而大(约5厘米),略弯,呈獠牙状,露于口外,雌雄均有腹股沟腺(鼠鼷腺)。[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长江沿岸以及朝鲜。
文献记载的地点有:江苏省的镇江、苏州、无锡;上海市及奉贤县;浙江省的桐庐、宁波;安徽省的泗县芜湖;湖北省的宜昌,广济;湖南省岳阳。80年代的分布范围处于24o~34oN及东经110oE以东范围内。南至广东乳源、仁化、乐昌、连县,广西的桂林,福建的宁德、晋江和浦田,北至江苏盐城及滨海地区、安徽蚌埠;西至湖南,湖北;东至浙江舟山诸岛(盛和林等,1975、1985、1992)。广西天峨和南丹县,上林和武宣县也有分布,其分布区向西推进到106.5oE,23oN (Cao et al. 1993)。但谷地的獐现已呈隔离点状或小片状分布。[编辑本段]生活环境
獐生活于山地草坡灌丛、草坡中,不上高山,喜欢在河岸、湖边等潮湿地或沼泽地的芦苇中生活。栖息于河岸、湖边、湖中心草滩、海滩芦苇或茅草丛生的环境,也生活在低丘和海岛林缘草灌丛处。它们选择附近有水的草滩或稀疏灌丛生境。善游泳,能在岛屿与岛屿和岛屿与沙滩间迁移。在山丘、岛屿,獐虽能在灌丛栖息,但更多选择草丛。在舟山,凡灌木茂密的生境多麂而无獐,茅草山坡或稀疏林区多獐而无麂。在鄱阳湖草洲獐选择较矮的苔草丛者占79.3%,较高的芒草丛为20.7%。
《本草纲目》曰:秋冬居深山、春夏居泽。[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不结大群,居或成双活动,最多3~5只在一起。行动时常为窜跳式,迅速。獐生性胆小,两耳直立,感觉灵敏,善于隐藏,也善游泳,人难以近身。獐喜食植物,主食杂草嫩叶,多汁而嫩的植物树根、树叶等。受惊扰时狂奔如兔。以芦苇、杂草及其他植物性食物为食。[编辑本段]种群现状
约在一百年前,上海市郊奉贤还常有獐活动,但随着农田的扩展,獐已绝迹。獐的密度随不同生境有很大差别,1986年舟山的嵩山岛4.3只/ km2,摘箬山6.5只/km2。江西鄱阳湖的吉山1987年11月调查有獐4.5-5.0只/ km2,这些獐在水位正常时集中在草洲,在草洲最好的生境处用驱赶法统计,在0.21 km2内赶出18只,合75只/km2。 1988年5月,在同一地点用同样的方法调查0.1 km2,发现3只成年獐和6只出生不久的幼獐,即越冬獐为30只/ km2,幼獐为60只/km2,表明越冬成年獐明显减少,同时说明獐在草洲上能相对密集,当然草稀和光裸的沙洲就很少有獐(盛和林,1992)。现在,獐数量较多的地区有:江苏洪泽湖地区和盐城以南的滨海地区,估计分别有300-500和500-1000只;浙江舟山群岛,据全岛总捕獐量650-850只(盛和林等,1984),估计尚有1500只左右,分散在以舟山岛为主的数十个岛屿上 (盛和林1981,及近年的进一步调查); 江西鄱阳湖地区,曾是獐数量最多的地区,1987年11月,在一个草滩上的调查,在40公顷范围发现19只,推测整个鄱阳湖区有獐2000-3000只。但1988年作者再次调查时,已难发现有獐,据称已被居民捕杀,湖区现有獐也不过1000只左右。安徽滁县林场于1982年调查时大约在200只,1993年调查,数量已有明显增长,包括皇甫山自然保护区在内估计有500只左右。如果能切实保护,那里的数量可望再度上升。全国总数量估计约在1-3万只(Sheng et al., 1993)。由于獐的繁殖力高,在不受干扰的情况可每年有50%左右的增长率(盛和林等,1984)。
致危因素 生境改变及过度捕猎是导致獐数量下降,以至在一些地区绝迹的主要原因,江、湖沿岸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又是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主战场。原来多高草丛和芦苇的湿地,大部被垦为农田;残留芦苇,在冬季全部割尽,破坏了獐的栖息环境和隐蔽场所,加上农民为吃其肉而过量捕猎,其主要栖息地在平原、江湖岸边、海滩或低丘林缘,易被人追捕杀绝。如鄱阳湖吉山草州,1987年11月3日查时有獐百万余只,1988年冬季几乎全部捕尽,1989年后已很难发现有獐。獐在许多分布区内消失。 饲养情况 1987年华东师范大学开始獐的饲养研究,1989年3只雌獐各产仔3只,全部成活。同年9月运往上海长兴岛,现已在长兴岛建立了近万头的种群(盛和林,1990)。
现有保护措施 已列为国家 II 级保护动物。在獐分布区内,已有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麋鹿保护区,安徽皇甫山自然保护区,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等。但包括保护区内也未受到真正的保护,因其繁殖力较高,只要环境不被破坏,当前并不存在绝灭的危险。如在舟山星罗棋布岛屿间和鄱阳湖草滩间有较充分的回旋余地,能在岛屿间作数公里的游泳,逃避猎民的追捕。
保护措施建议 1、獐分布区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是栖息环境的改变,因此首要任务是保护现有獐栖息地生境免遭破坏; 2、江西鄱阳湖(可结合鸟类保护区)及江苏大丰海滨(可结合候鸟自然保护区) ,作为禁猎保护区。獐及其他动物和鸟类在上述保护区内的偷猎现象仍然相当严重,应予严格制止; 3、严禁在獐产仔期(5-6月)使用猎犬捕杀幼獐取其未消化的奶块(民间用于制药)。在舟山及大丰等地,每年被捕幼獐不计其数,应予关注。
中文别名:河麂、牙獐、土麝、香獐
分 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鹿科 Cervidae
属: 獐属 Hydropotes
种: 獐 H. inermis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严禁猎捕。
獐、无角,体重约15-20(雄15、雌20)kg,体长约1M。四肢粗壮发达,肩高略低于臀高,尾甚短,几乎被臀部的毛所遮盖。体毛多棕黄色、灰黄色、浓密粗长,体侧及腰部的冬毛长达30多mm。无额腺,眶下腺小。耳相对较大,尾极短,被臀部的毛遮盖。毛粗而脆。幼獐毛被有线色斑点,纵行排列。
体长0.78~1.00米;肩高0.45~0.55米;毛粗硬,体侧和臀部毛长约4厘米;背和体侧毛色沙黄,毛尖黑色 ,头顶灰褐至红褐色,颏、喉、嘴周围和腹毛白色;幼獐背部有白斑和白纹;上犬齿发达,雄兽的尤其长而大(约5厘米),略弯,呈獠牙状,露于口外,雌雄均有腹股沟腺(鼠鼷腺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