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间最痴情的皇帝,不爱江山爱美人来源:澎湃在挚爱的董鄂妃去世后,在决定剃发为僧前,24岁的顺治皇帝向禅僧问道说:“上古以来...
300年间最痴情的皇帝,不爱江山爱美人
来源:澎湃
在挚爱的董鄂妃去世后,在决定剃发为僧前,24岁的顺治皇帝向禅僧问道说:
“上古以来,只有如来佛祖舍弃王位而成正果,达摩祖师也是舍弃王子的宝位而成禅祖,朕想效仿他们,你觉得怎么样?”
临死前四个月,顺治又向禅师玉林通琇说:
“朕常于佛前发愿: 早生净土,回入娑婆,正因出家,早明心地,为(佛教)临济正宗, 始满朕愿。”
对此玉林通琇回答说:
“皇上不妨以帝王之身,行菩萨修行之事。又何必拘束于一瓢一衲、穷岩枯壑、出家为僧的修行呢?”
顺治很怅然,只能回答说:
“和尚所言极当, 恐朕未能若此耳!”
再后来,越接近生命的终点,顺治对于皈依表现得越是虔诚:
“朕实不幸,堕帝王家,今期速脱,愿似师兄,振兴(佛教)临济(宗)祖道, 足矣!”
后来,禅师玉林通琇的弟子䒢溪森(行森和尚)私下为顺治皇帝剃发,并奉顺治帝遗诏为顺治举行了火化仪式。在回忆这些皇家往事时,康熙十六年(1677年),行森在临死前留下的佛偈中说:
“今朝收拾去了,妙妙。人人道你大清国里度天子,金銮殿上说禅道。呵呵,总是一场好笑。”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即使贵为君王,生命也不过只是一场风尘往事。
▲顺治皇帝:1638-1661年。
1
6岁那年,爱新觉罗·福临迎来了生命的转折点。
这是明朝亡国的前一年,明朝崇祯十六年。八月初九日(1643年9月21日)夜,白天还在处理政务的52岁的皇太极,夜里突然猝死,由于生前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也没有交代由谁继位,这随即在清廷内部引起了一系列混乱。
当时,围绕满清皇位的继承,皇太极的长子、时年35岁的豪格,与皇太极的弟弟、时年32岁的多尔衮展开了激烈争夺,最终双方在剑拔弩张中各自妥协,改而推举皇太极的第九子、当时年仅6岁(虚岁)的福临继承皇位,以方便各方均衡皇权,而在权力争夺中,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则成为摄政王。
在懵里懵懂中,6岁的福临果真福临,在权力漩涡中意外登上皇位,定第二年年号为顺治,是为顺治皇帝(福临生卒年为1638—1661年,在位期间为1643-1661年)。
然而此后回忆身世,顺治帝却说:“朕实在不幸,出生在帝王家。”以亿万人艳羡的九五至尊,却痛苦于自己出身帝王家,顺治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6岁的福临继承皇位,也在清代史、满洲史上开启了一个幼童继承皇位的先例,此后,8岁的康熙、6岁的同治、4岁的光绪和3岁的宣统也继承了皇位,在满清入关后的十位皇帝中占了整整五位,由于幼童继位,这也使得皇权的实际控制者“摄政王”得以名正言顺存在,而从入关后的首位摄政王多尔衮算起,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生父、摄政王载沣为止,清朝最终也“以摄政始,以摄政终。”
顺治帝登基的第二年,中原大地风云突变。明朝崇祯十七年、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农民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尽,建国276年的明朝灭亡。
随后四月初九日,摄政王多尔衮统率清兵进军关内,并击败李自成,在五月初二进驻北京,短短两个多月,中华大地风云变幻。
多尔衮在统兵进入内地后,逐步排挤了共同摄政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开始独掌大权,随后又诬陷逼死最大的政治对手、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并在豪格死后强行霸占豪格的妻子为王妃,经过几年谋划,多尔衮最终独揽皇权,成为清廷里名副其实的摄政王。
▲多尔衮:1612-1650年。
2
对于多尔衮,童年早熟的顺治帝懂得“隐忍”二字的力量。
在父亲努尔哈赤和皇兄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无疑是清廷逐鹿中原最大的功臣,在挥兵进入北京后,多尔衮又继续追击李自成等农民军和南明的抵抗势力,俨然成为大清国里真正的君主,当时,为了自己办公方便,多尔衮甚至将顺治皇帝的印玺全部搬到自己的王府里发号施令,而对于多尔衮,王公大臣们则要“列班跪送”,多尔衮自己“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以皇帝的排场仪仗显赫出入,并将自己的命令直接称为“下旨”。
当时,多尔衮自封为“皇叔父摄政王”,后来又自封为“皇父摄政王”,对此,当时待在皇宫中的西方传教士回忆说:
“上上下下都怕他,据说就是达官显贵往往也不能直接同他说话,要趁他外出守候在路旁,借便谒见。”,当时,“满洲诸臣皆跪”、“大权在握,关内关外咸知有摄政王一人。”
对于多尔衮,当时清廷“臣工或尊之为‘上’,与皇帝无别;若摄政王有言,则称‘王上曰’;凡有赏赐则曰‘钦赐出自圣恩’”。
不仅如此,在清宫诡秘的往事中,多尔衮还疑似霸占了皇太极的妻子、顺治帝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孝庄皇太后本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是与清代皇室世代联姻的蒙古科尔沁部落贵族女子,1643年皇太极去世时,孝庄皇太后年仅30岁,鉴于夫死子幼的无奈局面,清宫中一直有“太后下嫁”多尔衮的秘闻,尽管没有实际证据坐实,但孝庄皇太后在明亡清兴的鼎革之际,与多尔衮暧昧不清的关系,也成为了顺治帝一生挥之不去的心头之痛。
他无法理解母亲对他苦心孤诣的保护,更需要暗中隐忍骄横跋扈的摄政王多尔衮,对于一位骤登帝位的儿童来说,这份心中的痛苦无法溢于言表,于是,他只有将痛苦发泄在别人身上。
后来,年幼却善于隐忍的顺治后来回忆说:“睿王(多尔衮)摄政,朕只有拱手让政做下祭祀而已,当时天下国家之事,朕事先往往不知道,事后也没有人向朕详细禀告。”
一个6岁登基的孩童,从此永远告别了正常人的生活,被困锁于皇宫内院之中,终生值守着帝王的清规戒律和繁文缛节,这让原本活泼好动的顺治帝逐渐变得暴躁不安,当时,尽管与母亲孝庄皇太后住得仅有几墙之隔,但在从顺治六岁到十四岁亲政的7年多时间里,顺治每隔几个月才被允许与母亲见上一面,这对于处在童年的顺治帝来说,是一种心灵的巨大伤害,由于缺少父爱和母爱,顺治从小就和自己的乳母李氏生活在一起,也因此,顺治将“竭尽心力、多方保护诱掖”的乳母视为亲生母亲,感情十分深厚,与自己的亲生母亲反而有着感情隔阂。
▲顺治与母亲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从小就一直疏远。
对于母亲“太后下嫁”的苦衷,年少的顺治无法理解,而对于骄横跋扈的多尔衮,顺治又不敢在他面前表现怨气,于是只好经常将怒火发泄到身边的侍卫身上,禅僧木陈道忞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入宫时,还经常见到顺治帝“不时鞭扑左右”,可见由于童年的压抑造成的性格暴躁,是顺治多年难改的毛病。
在这种童年早熟的漫长隐忍中,顺治逐渐形成了孤僻古怪、“火烈急暴”的性格。对此,因为帮顺治的母亲治好了病、而被顺治尊称为“玛法”(满语“爷爷”的意思)的德意志传教士汤若望回忆说:
“他心内会忽然间起一种狂妄的计划,而以一种青年人们的固执心肠,坚决施行。如果没有一位警告的人乘时刚强地加以谏止时,一件小小的事情也会激起他的暴怒来,竟致使他的举动如同一位发疯发狂的人一般……一个有这样的权威、这样性格的青年,自然会做出极令人可怕的祸害,因为谁是敢来向这位火烈急暴的青年人加以谏正的?他略一暗示,就足以把进谏者的性命毁灭了。”
3
足以毁灭别人的力量,也足以毁灭自己。
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多尔衮在狩猎时骑马坠伤,一个月后,年仅39岁的多尔衮死于北京古北口外喀喇城。
当时,实岁仅12岁、虚岁13岁的顺治帝表现得极为隐忍,他先是身着缟服、假装率领王公大臣一直到北京东直门外五里地迎接多尔衮的灵柩,还下诏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并按照帝王的礼仪为多尔衮发丧,以此稳住多尔衮的心腹和朝中局势。
多尔衮死后一个月,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十二日,逐步控制朝中局势的顺治宣布正式亲政,随后,先是被多尔衮压制多年的政敌纷纷出来翻案,揭发多尔衮的大逆之罪,顺治则借此机会彻底清算多尔衮及其余党。
耶稣会士卫匡国在《鞑靼战记》中记载道:多尔衮死后被毁挖坟墓,掘出尸体,用棍子打,以鞭子抽,砍掉脑袋,暴尸示众。而多尔衮的哥哥、和硕亲王阿济格则以“谋乱”罪名被处死,多尔衮的党羽何洛会等人还被凌迟处死。
但顺治帝对于多尔衮并不解恨,一直到多尔衮死后十年,当时彭长庚等人上疏颂扬多尔衮率兵入鼎中原的功绩,请求恢复多尔衮的爵号,对此顺治仍然大发雷霆,下令将彭长庚等人流放宁古塔,可见他仇恨多尔衮之深。
此后,顺治的儿子康熙、孙子雍正都不敢为多尔衮翻案,一直到顺治的曾孙乾隆时期,乾隆皇帝才给多尔衮平反说:
“定鼎之初,王(多尔衮)实统众入关,肃清京辇,檄定中原,前劳未可尽泯。”
但乾隆又特别指出多尔衮生前“摄政有年,威服自尊”,尽管如此,乾隆仍然下令为多尔衮平反,复还多尔衮睿亲王的封号,并将其配享太庙,按照亲王的规格修复陵墓。
生命荣哀更替、繁华即逝,但顺治帝来不及感触。
多尔衮生前,虽然指挥清兵平定中原大部,但由于严令剃发,推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等民.族高压政策,因此南明和张献忠大西军余部、李自成大顺军余部,以及郑成功的部队仍然在坚持作战,1651年顺治帝亲政后,明朝剩余的抵抗力量先是在桂林击败清军,迫使定南王孔有德自杀;随后义军又在衡州斩杀清军敬谨亲王尼堪,史称“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面对反清义军的汹涌运动,以14岁虚岁开始亲政的顺治也表现出了自己的不凡才干,他先是命令明朝降将洪承畴经略五省,随后攻陷湖广,招降了南明永历政权的秦王孙可望部,又进军云南、攻陷昆明,大抵平定了南明永历帝的抵抗义军。
▲顺治的书法。
此外,顺治又下令取消了多尔衮此前向直隶、山西、湖广等十几个省加征的土地和人丁银,免除各省加派银250万两,并决定永远不向江南征收橘子,赦免山东临清烧制城砖长途运输的劳役之苦,对于明朝末期由于加派“三饷”导致天下骚乱,顺治帝经常以此为训进行克制。
为了真正平定天下,顺治帝还下令取消从多尔衮摄政时期开始兴起的满人“跑马圈地”运动,并训告满人说:“农民全赖土地为生,圈占田地,就断了他们的生路。”
▲顺治帝亲绘的钟馗像。
鉴于明朝宦官乱政的历史教训,雍正帝还命令禁止宦官干政,并规定宦官品级最高不能超过四品,并且禁止宦官结交满、汉官员,为此顺治帝还下令在紫禁城中竖立铁牌禁止宦官干政,“特立铁牌,世世遵守。”
清廷进入中原后,也开始贪污腐化,对此,顺治帝在亲政的十年间(1651-1661年)还严惩贪官污吏,并先后惩处了以漕运总督吴惟华为首的“一总督、八巡抚”,使得清廷的吏风大有好转。
经过近十年的治理,这位从虚岁14岁开始亲政的少年天子,最终以一系列高明手腕清算政敌巩固权力,对外又大抵平定南方,并且联合蒙古,治理西藏,最终继多尔衮后,成功在中原站稳了跟脚,为后续的康雍乾之治奠定了基础。
而与之对比,南明内部权力纷争、昏聩不堪的福王、唐王、鲁王、桂王政权,以及大西军、大顺军余部则各自争斗不休,以致最终被清军一一击破。
4
在多尔衮执政时期,为了防止顺治帝学习聪明,当时多尔衮以强调满人“国语骑射”为名,多次禁止顺治帝学习汉文。
多尔衮死后,14岁的顺治帝开始以顽强的毅力攻读汉文典籍,他在每天处理政务之余,持续苦读9年,甚至一度因为读书过度以致吐血,对此顺治帝自述回忆说:
“发奋读书,每晨牌至午,理军国大事外,即读至晚。然顽心尚在,多不能记。逮五更起读,天宇空明,始能背诵。计前后诸书,读了九年,曾经呕血。”
在长年累月的学习下,起先对汉文茫然无知的顺治帝不仅逐渐通晓汉文,而且书法、绘画也日益精进,给后世留下了不少书画作品。
▲顺治帝亲绘的《墨竹图》。
但在治理江山之外,婚姻始终是顺治帝生命中的大问题。
起初,多尔衮出于满人与蒙古部落世代联姻、抗击汉人的需要,特地为顺治帝订婚、聘娶了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博尔济吉特氏,这位博尔济吉特氏,同时也是顺治帝的母亲孝庄皇太后的亲侄女和顺治帝的亲表妹,多尔衮死后两年,出于对多尔衮指配婚姻的憎恶,顺治帝宣布废除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后名衔,降格为静妃。
为了继续维持与蒙古部落的联盟关系,同时也巩固自己的皇太后位置,顺治帝的母亲孝庄皇太后无奈之下,又为顺治帝续娶了蒙古科尔沁部落贝勒淖尔济的两个女儿,而淖尔济,正是孝庄皇太后的侄儿。
但顺治帝不仅反感多尔衮,也反感母亲对自己婚姻的干涉,对于母亲为自己指定皇后和贵妃的行为,与母亲从小就关系疏远、感情不和的顺治帝选择的是刻意疏远,以致孝庄皇太后的两位侄孙女终身都无法亲近顺治,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守了一辈子活寡。
但对另一位女子,顺治帝却爱得死去活来。
当时,清宫中有命妇轮流进宫侍奉后妃的制度,顺治的同父异母弟弟博穆博果尔的妻子董鄂氏也一度奉命进宫,尽管已经拥有16位妃嫔,但顺治帝却被这位弟媳深深吸引,“婚外情”的消息传开后,顺治的弟弟博穆博果尔大怒,于是愤怒地训斥自己的妻子董鄂氏,为了替自己的情人出头,顺治帝则狠狠地扇了弟弟博穆博果尔一个耳光。
跟皇帝哥哥翻脸后,顺治十三年(1656年)七月初三,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在忧愤中被迫自杀。
博穆博果尔死后仅仅27天,迫不及待的顺治就宣布将董鄂氏迎娶进宫,并册封为贤妃,不久又晋封为皇贵妃。董鄂妃进宫后第二年的十月,董鄂妃为顺治生了一个皇子,但不幸刚出生三个月就夭折。
尽管如此,顺治帝还是将董鄂妃视为国色天香、红粉知己,并将自己的另外16位皇后、妃嫔统统抛下,专宠董鄂妃一人,枕上春梦仅仅三年后,年仅22岁的董鄂妃就不幸病逝,为此,痴情的顺治帝竟然痛不欲生,当时在皇宫中的传教士汤若望回忆说:
“(顺治)寻死觅活,不顾一切,人们不得不昼夜看守着他,使他不得自杀。”
▲剧照:顺治与董鄂妃。
5
董鄂妃的去世,也是顺治帝生命倒计时的开始。
当时,董鄂妃去世于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而顺治帝则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去世,前后相隔仅有四个多月。
佳人的逝世,也让顺治帝万念俱灰。
此前,顺治十四年(1657年),20岁的顺治帝第一次在北京城内的海会寺,会见了禅僧憨璞聪,这也在无意中打开了顺治帝的佛缘。尽管满人笃信藏.传.佛.教,但顺治帝却深深为禅宗所吸引,他先后在北京召见了名僧玉林琇、木陈道忞、䒢溪森等人,并且请玉林琇给他起法名,还特别嘱咐“要用丑些字样”。
玉林琇进献字样后,顺治自己选了“痴”字,并取法名“行痴”,法号“痴道人”,在和尚们面前,顺治帝甚至自称弟子,或称呼其他僧人为师兄弟。对此,玉林琇则颂扬顺治是“佛心天子”。
早在董鄂妃去世之后,顺治帝就有了剃度出家的想法,有一次他对僧人木陈道忞说:
“朕想前身一定是僧人,所以一到佛寺,见僧家窗明几净,就不愿再回宫里。要不是怕皇太后挂念,我就要出家了!”
对于这位从6岁就在懵懂中被拥立为帝,长期偏处深宫的青年皇帝来说,他内心的孤独,似乎只有佛法才能慰藉。
董鄂妃去世后,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顺治先后38次到高僧禅舍,相访论禅,彻夜交谈,沉迷于佛的世界。顺治帝甚至还命令玉林琇的弟子䒢溪森和尚为自己净发,要放弃皇位孑身修行。
与多次舍身入佛的梁武帝,和在年轻时被迫当过和尚的明太祖朱元璋相比,他执着于佛法,其心也最为柔弱动人。
䒢溪森在劝阻无奈之下,只好为顺治帝剃发。孝庄皇太后看情不对,随即立马召来䒢溪森的师父玉林琇,当听到弟子䒢溪森竟然为当今皇帝剃发后,为了警戒弟子同时也劝诫顺治帝,玉林琇立即命人架起柴堆,准备烧死䒢溪森,为了保护䒢溪森,万般无奈的顺治帝只好表示放弃出家,回到皇宫里。
回到皇宫后不久,从小陪伴顺治长大、被顺治视为母亲一般的乳母李氏去世,这也彻底击垮了顺治的最后一根精神支柱。
不久,顺治帝感染了天花,在感知到自己即将不起后,因为思念董鄂妃而骨瘦如柴的顺治帝决定立下遗诏,随后他召来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口述遗诏,最终耗时一天一夜写完,而临死前,他也给自己下了一道罪己诏。
在经历爱子夭折、宠妃死亡、出家不成、乳母病故后,加上天花的侵袭,顺治帝的身体彻底垮了,在罪己诏中,他以佛教徒的呕心沥血,剖析自己的14大罪过,并指出自己未能孝敬母后、“永违膝下”,又奢靡浪费、“是朕之罪”。
临死前,他最终指定没有出过天花的皇三子玄烨继承帝位,并且遗诏让为自己剃发的䒢溪森和尚来主持自己的火化仪式。
对于自己遗嘱火化,顺治留言说:
“祖制火浴,朕今留心禅理,须得秉炬法语。”
而在为顺治帝主持火化仪式后,䒢溪森回忆说,他当时在紫禁城后面的景山寿皇殿负责点火仪式,临点火前,䒢溪森高声大喊道:
“释迦涅槃,人天齐悟。先帝火化,更进一步。寿皇殿前,官马大路。”
然后,䒢溪森上前,“遂进炬”。
▲为顺治帝主持剃发和火化仪式的䒢溪森(行森和尚,1614-1677)画像。
顺治帝火化后,有关顺治帝假死出家“逃禅”的传说越传越广,甚至演化出后来康熙皇帝上五台山寻找父亲的故事,而史料,则为我们留下了真实的细节。
就在顺治皇帝死后,清廷中书舍人张宸在《杂记》中,记录了孝庄皇太后在儿子顺治出殡时,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欲绝:
“……仰见皇太后黑素袍,御(紫禁城)干清门台基上,南面,扶石栏立,哭极哀。”
似乎很少人注意到,这位30岁就丧夫、48岁丧子的蒙古女人,日后将以怎样的坚强,支撑起一个王朝的未来,此后,孝庄将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辅佐当时年仅7岁的孙子康熙巩固帝位,成就康熙王朝。
只是没有人会再记得,顺治在临终前几个月所说的:“朕实不幸,堕帝王家。”
幸与不幸,即使是帝王,也难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