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谈到了,儒家只有实体性伦理,没有主体性道德,这也意味着儒家精神是沉溺于自然之中的。1、家长制的国家原则由道德观,就由此产...
前面我们谈到了,儒家只有实体性伦理,没有主体性道德,这也意味着儒家精神是沉溺于自然之中的。
1、家长制的国家原则
由道德观,就由此产生了他对于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的理解。
在他看来,国家由低向高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然国家,他是从家长制的自然整体产生的,内部没有分裂,实体性的世界观,神权统治,统治者是高级僧侣,政教合一。
而中国就处于这个状态,是所谓家长制社会。
这个观点是启蒙运动之后,西方人对于中国的普遍看法,从孟德斯鸠到马克思都是这么认为。马克思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实际上就是对于这个观点的唯物主义版。
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大体上是正确的。
我们知道,按照儒家的设想,中国就应该是家国同构的社会,皇帝就是父亲,也就是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没有区分开。这种状态下的国家就是家长制的国家。
在这样的社会之中,个体是不能独立的,所以黑格尔认为东方国家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国家。
这种自然国家对应的就是自然精神还没有从自然之中觉醒,但是此时精神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所以这种精神就是一种实体性的精神。而儒家的天,就具有这样的状态。
在黑格尔看来,家庭与国家不同,在国家之中的家庭是得到了国家的规定,成为客观规定的东西。因此家庭成员同时也是国家成员。
而儒家的天就要承担的这样的任务,他赋予中国社会的家庭和家庭伦理以客观性,这表现出儒家对于父子夫妻兄弟等伦理关系有着明确的意识。所以儒家社会不同于氏族那种粗放的状态。
但是儒家的天又是空洞,抽象的本质,所以儒家产生的国家只能是自然国家。所以他认为,家族关系是中国体制的基础,皇帝具有君主的权力,但是他被界定为父亲,臣民如同孩子一样,是不能拥有独立和公民自由的。
所以在中国,人民都是从属的,依赖于皇帝的意志。所以在中国,是没有等级。
也就是说,无论是权贵还是一般的臣民,都要依附于皇帝之下,得不到客观的保障。所以中国没有严格的贵族制。
所以,既然国家被视为是个大家庭,臣民只是孩子,所以臣民没有独立能力,也不可能有自由。否认臣民有管理自己的能力。(成龙:中国人是要管的)
所以,为什么中国改朝换代那么血腥呢?其实通过黑格尔我们也可以知道。
就是中国的组织形式是家族的伦理精神,但是又事实上进入了国家阶段,所以这种对立,使得家族之外的关系不受到伦理精神的承认,没有客观的伦理意义,所以不承认每个人的利益,所以只能是期望一个大公无私的大家长来维护秩序。
但是同时,这些所谓的大家长,在大公无私的面具下,对于被统治者的剥削没有基本的制约。
所以,在中国,没有贵族制的情况下,也导致了民众的利益得不到客观的保障。这导致中国所有的斗争,都是打着替天行道,为人民说话的旗号,但是这个人民是,
在最一般的观念上叫做人民的那种没有规定性的抽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黑格尔对于印度的种姓制度比中国还要评价高一些。因为种姓制度至少有了一点分化。
而儒家精神完全崇拜的东西就是空洞,抽象的实体,这也导致他的社会组织形式也是空洞,抽象的。以至于帝国要压制家族之外的其他关系。
正因为如此,一切人对于皇帝来说只有奴役的平等,皇帝可以让乞丐一夜暴富,也可以让商人一贫如洗,社会没有办法阻止统治者这种任性。
这意味着,中国没有阶级,因为阶级是要按照经济因素划分的,但是中国是存在一个凌驾于所有“阶级”之上的任意妄为的势力。
2、奴隶般的平等
中国没有阶级分化,所以黑格尔说,中国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他说
在中国,除了皇帝的尊严之外没有严格意义的高贵等级...一切都是平等,只有有才能的人才能做官,官职都被最有才学受过最好教育的人占据这样的言论,是不是他在夸奖中国呢?当然不是。
这种平等难道不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吗?恰恰相反,黑格尔随即就说
既然在中国平等占优势,又没有任何自由,政府的形式必然是专制主义。在我们这里,人们只是在法律面前,在对个人财产的尊重面前才是平等.....但是在中华帝国,这种特殊利益是不被考虑的。换言之,中国的“平等”是什么平等呢?是奴役的平等。每个人都被奴隶,在这个意义上,那么中国确实是世界上最平等的社会。
在中国,既然所有人在皇帝面前都是平等的,所有人都是一样卑微的,中国的人人平等不过是大家在做奴隶方面都是平等罢了这样的见识,作为一个外国人来说,乃至于对于中国人自己,能够有这样的见识,也已经超过了大部分中国人呢?
这个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来看《秦始皇本纪》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所谓黔首,就是老百姓,之所以叫做黔首。这件事情是这样,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把所有人都更名为黔首。
这个意义是非常巨大。我们知道,强势民族征服了弱势民族,往往采取的政策是不平等的政策。比如说清朝的八旗制度,满人高于汉人。元朝的四等民。包括雅利安人征服原住民的达罗毗荼人,就出现了种姓制度。
但是秦始皇破天荒把原来的六国子民都更名为黔首,意思是你们都是一样。
这种平等正是秦始皇造成。但是这种平等,是可欲的吗?当然不是。因为在秦始皇看来,所有人都是他的奴隶,有什么好不平等呢?皇帝只不过拿一些受宠的奴才来统治那些不受宠的奴才。所以,黑格尔说,中国人是一种国家农奴制
3、停滞的历史
黑格尔有个说法,是很让中国人不开心,这就是中国没有历史。
要知道,中国和印度相比,中国的史学是浩浩荡荡,穷尽一生都读不完。可是印度完全没有历史,还是依靠中国的史书才能复盘自己的历史。
怎么能够说这样的国家没有历史呢?
在这里,黑格尔的意思是,中国的历史是停滞或者是循环的。这种观点并不稀奇,黑格尔之前的孟德斯鸠、亚当斯密都是这么说的。
中国的《三国演义》开篇也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那么,什么是循环呢?就是有限物的恶的无限生灭。
中国历史的停滞不是相对停滞,而是绝对停滞,因为其实,中国的一切在周秦之变时期已经给定了,后面只不过是修修补补而已。比如说,中国的版图,无论怎么变,秦帝国的范围基本上是不会丢掉的。中国的政治制度,更是百代都行秦制。
这个周秦之变影响深远,直到今天。
如果我们了解中国历史,显然这个论断会令人质疑,比如说佛教传入中国,促使理学的出现。科举制的出现,士人政治的出现等等。难道不是发展吗?
但是我们进一步思考,
佛教传入中国,改变了什么?其实什么也没有改变。佛教只不过沦为了道家的角色。佛教精密的论证,中国人学会了吗?没有,而是产生了禅宗的圆滑。
至于科举制,本来就是法家的产物,从商鞅变法开始,就力图说明,阶层的流动性。只不过这种阶层流动性,是建立在上面的奴隶的平等基础上。这些平民当官以后,比贵族压榨平民还狠。
那么,为什么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历史呢?
黑格尔认为,中国缺乏客观存在和主观运动的对峙,所以导致没有变化,是一种无休止的循环。
因为中国的精神是空洞的天,我们看不到任何自我意识的显现,以及看到自我意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对立,中国人的最高目标恰恰是要抛弃主观性,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
那么这与中国历史有什么关系呢?
要知道,要发展必须要有矛盾,就需要矛盾自身否定自身,不断推动历史前进。但是中国缺乏这样的矛盾,中国的世界观是一种混混沌沌的物我不分的状态。
并且,中国古代哲学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也不一样。就在于中国没有意识到辩证法是理性,是自身否定自身的,而不是外在的。
中国的矛盾陷入了坏的无限,是一种外在矛盾。也就是对立,差异出现事物之外,这恰恰是没有精神的说明。
儒家的世界观是一个空洞的天,这与那个最高点天子之下,所有人都在他之前,都是要被他否定的东西。所以中国之中,个体在自身之中没有主观自由。
中国没有意识到主观性或自我意识,导致中国的哲学追问都落入到了精神之外,所以无论怎么论证,最终总是试图回归到那个空洞的天之中(不管他叫理、气、心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并且,黑格尔敏锐地发现了周秦之变。
他在讨论周朝的时候,用的是奴隶制,而在秦以后,叫做农奴制。
区别在哪呢?
在周朝,农民没有人身自由,在战国后中国农民形式上拥有了一些自由。
所以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历史,严格说是,在秦以后没有历史。在秦之前,他还是承认中国有历史的发展,从野蛮的英雄时代(即伏羲氏)到奴隶制(周朝)到农奴制(秦以后)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黑格尔看来,中国的核心问题就是没有主观自由,或者没有自我意识。所以他只能从先进民族那里获得。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所崇拜的一切都是没有人格性,中国人只知道家族伦理原则,统治者也要压制个体意识,否认家族关系之外的一切关系。所以在中国那里,只有抽象的公、人民、天下、国家、民的父母等等。
这才是中国形成了循环式历史的原因。
因此儒家那一套,天人合一、天下一家、大公无私、民本主义,都是这样的体现,从根本上都在否认个体性,也正因为如此,在近代才容易与民粹主义合流,最终导致文革的道德乌托邦迷梦。
显然要打破这样的循环,就需要重建主观性和个体自由。使得主观性与客观性对立起来,只有在这种对立之中,才能产生能动的矛盾。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