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冉有跟子贡打听老师的意向,要不要辅佐卫君?
咱们之前讲过,孔子对于这位卫君虽然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但是也已经看出来,他是无意于推行“仁政”的。但是,毕竟卫君对孔子不薄,鲁国给什么待遇,卫君就给什么待遇。孔子在鲁国是大司寇摄相事,已经是位极人臣了,卫国能给到这么高的待遇,可以说无以复加了。所以弟子们怀疑老师会考虑留下来。
子贡说,我帮你问问。
怎么问呢?
当然不能直来直去的问,孔子这个地位,问人家要不要在这就业,这不合适。子贡可是言辞科的,所以咱学学人家怎么问。
他问老师,伯夷叔齐您怎么看?
这二位我们之前讲过,孔子对他们推崇备至,说他们是先贤。
子贡又问,他们心中会有怨恨吗?
孔子自然也是明白人,也没多废话,而是直截了当的告诉子贡,他们追求的是仁的价值观,他们的行为符合自己的价值观,这有什么可怨的?
这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与价值观比起来,功利根本不值一提,坚持仁的价值观才是最大的满足,无怨无悔。
于是子贡告诉冉有,说老师不会辅佐卫君。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