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皖南事变之前中共中央21日电的问题

发布时间: 2021-05-13 09:11:2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5

自笔者《皖南事变前后项英的表现,着实令人费解》一文发出后,有网友拿出1940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给叶挺、项英的指示电,来为项英...

关于皖南事变之前中共中央21日电的问题

自笔者《皖南事变前后项英的表现,着实令人费解》一文发出后,有网友拿出1940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给叶挺、项英的指示电,来为项英洗白,认为据此电报指示,可证明项英并非不遵守中央指示,而恰恰是遵守了中央“拖一两个月”的指示,才出现1月4日开始北移的行为。

先来看一下这封电报的原文:

“你们可以拖一个月至两个月(要开拔费,要停止江北进攻),但须认真准备北移,我们决心以皖南的让步换得对中间派的政治影响。”

你看,从电报发出的时间11月21日算,拖两个月,不就到了1941年的1月中下旬了吗?按这个时间期限,新四军皖南部队1月上旬就开始移动,这怎么能怪项英违抗中央指示呢?

最先持此看法的,曾明确说他根据的是1990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皖南事变》一书中的资料。没错,在该书第66页,就有这封电报,而且题目就是《中共中央关于可以拖一两个月但须认真准备北移给叶挺、项英的指示》。

该资料集中, 11月21日那封电报之后,就是12月26日中央给项、周、袁那封带了怒气的指责电。该电很有名,大凡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基本都知道,但为了科普,我还是将其择要列出:

“中央还在一年以前即将方针给了你们,即向北、向敌后发展,你们却始终借故不执行。”“全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有你们这样迟疑犹豫无办法无决心的。”“究竟你们主张的是什么,主张拖还是主张走,似此毫无定见,毫无方向,将来你们要吃大亏的。”

在该资料集中,有关中央给皖南新四军的指示,11月21日至12月26日之间,就没有其他电报了。这就难怪有些治史者为项英喊冤:你在一个多月前要我拖一两个月,这才一个月过几天,怎么就怪我拖了呢?

解开这个疑点,是不是可以从下面这两处着手:

第一,11月21日的电示,不是中央的主旨,而是对项英11月18日意见的迁就。

项英于11月18日亥时,曾致电毛、朱、周、叶(剑英)、胡(胡服,即刘少奇),电文中有:

“如依目前情况确定速移,则我们仍再交涉北移期限延长,无论如何弄点补充,并做各种实际之准备和布置;如认目前局势有拖下去之必要,也请指示,以作应付,盼急复。”

就是在项英这样的请示下,中央才有了21日同意拖一两个月的回复。但很快,这一回复便被后面接二连三的回复所覆盖、所否定。

第二,12月26日之前,延安的指示电,并非仅有11月21日的一次,而是多次。

《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皖南事变》中,不知是出版时受客观条件限制没能收集到更多资料,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中央在11月21日到12月26日之间有很多指示电未能被收录。举几例:

就在中央发出同意皖南拖一两个月的电报后的第二天,11月22日,因为苏北我军即将向韩德勤发起进攻(即曹甸战役),考虑到国民党军肯定要对皖南我军实施报复,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叶挺、项英、刘少奇,电文中有:

“皖南部队及军部以在动手解决韩德勤之前移至苏南为有利,准备情形如何?几天可以开完?盼告。”

电文中所说的动手解决韩德勤,定于11月底,那么也就是说,中央意图,是皖南新四军于11月底全部移苏南。时隔仅一天,情况有变,指示也就变了,也就没有再拖一两个月的说法了。

在接到中央21日同意拖一两个月的指示电后,叶、项于22日有一电给中央,电文很长,不全罗列了,只列其中重要的几句:

“因此,我们意见,极短期内无法开动。如估计有战斗情况发生,反不如暂留皖南为好。”

这显然是得寸进尺,在接到中央同意拖一两个月的回复后,居然又进一步提出留在皖南的意见。这当然是中央所不能允许的。

收到叶、项22日电后,中央于24日敬二时,以强硬口气回电:

“(一) 你们必须准备于12月底全部开动完毕。

“(二) 希夷率一部分须立即出发。

“(三) 一切问题须于20天内处理完毕。”

看到没有,这就不是征求意见的语气了,这也不是同意拖上一两个月了,而是命令了,而是必须限期北移的命令了。

电文中所说的敬二时,指的是24日凌晨两点。

就在上封电报发出后的当日申时,即24日下午的15~17点,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联名再次给叶、项发电,电文更短,口气更硬。电报全文是:

“立即开始分批移动,否则一有战斗发生,非战斗人员及资材势必被打散。”

11月30日,延安情报机构掌握了日本诱降蒋介石未能得逞,从而扶植汪精卫就任伪国民政府主席的动态,毛等中央领导人认为形势有转机,给叶、项并告周、叶、胡、陈的电报中,又显得乐观:

“日蒋决裂,日汪拉拢,大局从此有转机,蒋对我更加无办法,你们北移又让他一步,以大势判断,蒋、顾是不会为难你们的,现在开始分批移动,12月底移完不算太迟。”

乐观是乐观,但要求皖南新四军12底之前移动完毕的期限并没有改变,只是和22日要求的于解决韩德勤之前移动完毕又有不同而已。

就在中央发电表示乐观的第二天,陈毅、粟裕报经中央转皖南,提出:

“希夷去上饶以求得移皖北为最好,次则移苏南,如留皖南极不利。”

12月11日,鉴于桂系李品仙将172师由鄂东调到皖东,刘少奇电告中央并转皖南叶、项:

“江南部队如需北移,望从速北移为好。否则,皖东将更破坏不堪。”

12月13日,项英又向中央发电强调困难,意图缓移江北,最好不移江北。中央于14日回电:

“移动时间蒋限12月底移完,我们正交涉展期一个月,但你们仍须于本月内尽可能移毕。”

到12月26日之前,中央给皖南新四军还有多次电示,其中再没有拖字,而是一次比一次更加紧急而又严厉的督促。所有这些资料,都已经公开出版,有兴趣的不难找到,我就不再一一罗列了。

战争年代,形势一夕数变,决策与指示也就肯定要随着斗争形势的改变而改变,朝令夕改再正常不过。11月21日的电报,即使真的代表了中央的本意,那之后的多次电报也将其彻底否定了。如今网上有些人非要抱着21日的这一封电报死死不放,从而认定皖南事变的锅不应由项英背而应由延安背,合适吗?当过兵的,哪怕只当过列兵,也总该懂得后令压前令的道理吧?打个比方,假如某个团长,昨天命令某连于今日傍晚向西开进,但今天早晨又命令该连于今日傍晚向东开进,那么如果你是这个连的连长,到了傍晚你说你是该往东还是该往西?如果你仍然带连队向西开进,并以团长昨日的指令做依据,算不算违令?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只要是脑袋没让门挤过的都不会答错吧?

有些撰文者,因为提出问题比较早,那时的档案史料公开的还不多,或者虽然发文并不早,但局限于本人对史料的搜集,仅仅根据所能看到的中央11月21日给皖南的指示电,从而认定这个锅不该由项英来背,这情有可原。但在更多电文资料已经公开的今天,特别是在经人提示后,仍然视而不见地仅仅依据21日的电文得出结论,就是断章取义,就是别有用心了。

本文标题: 关于皖南事变之前中共中央21日电的问题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4054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从“联盟”到“加盟”,今日学堂比过去更强大!1月20日(今日名片:安倍,溥仪,王葆仁,费里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