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华夏文明历史悠久,最早形成于中原地区,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考古发现来看,城址是文明的标志。迄今为止,河南境内发现...
内容提要:华夏文明历史悠久,最早形成于中原地区,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考古发现来看,城址是文明的标志。迄今为止,河南境内发现的先秦城址已有 200 余座,为探索中原地区华夏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依据。华夏文明形成以后,经历了邦国—王国—帝国阶段。大体而言,邦国阶段相当于仰韶晚期与龙山时代,王国阶段相当于夏商周时代,春秋战国是文明的转型期,即从王国到帝国的过渡期。从秦王朝开始,华夏文明进入到帝国阶段。通过对河南境内先秦城址的剖析,可以窥见华夏文明在中原地区的发展演进轨迹:华夏早期文明为重瓣花朵式文明,仰韶晚期与龙山时代的城址,是华夏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随着万国林立、满天星斗的仰韶龙山时代文化被一枝独秀的夏文化取代,在二里头遗址建立了“月明星稀”式的中央之邦;河南境内发现的商、周时代城址说明,华夏文明体系基本建立,并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从无处不城的考古发现来看,春秋战国时代为中国城市发展的转型期,华夏文明从此开始由王国时期向帝国时期过渡。
中原是一个地域概念,系指我国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即今之河南省而言,具有天下之中或天地之中的含义。城 (Walled town or walled city )是历史文化的特殊产物,并以城墙为突出标志。它与村落一样,同为古代聚落的一种基本类型。《史记·五帝本纪》云: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汉书·沟洫志》说: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可见聚落的本义是指人类居住的地方,相当于英文中的 Settlement 一词,后来扩展为人类聚居的场所。村落也称村庄,是农村聚落的简称,成为长期生活、聚居、繁衍在一个边缘清楚的固定的农业人群所组成的空间单元,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宽广舞台 526 - 530 。城即城邑,村落与城邑的径迹,构成了人类社会结构的两翼。城与村都是自然物和社会关系在特定地域环境内的总和,都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相对而言,城比村更具有聚集的特征,是一定因素的聚集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城与古代文明的关系十分密切。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河南境内已经发现先秦城址 200 余处,这为探讨华夏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依据。
来源:马世之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