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公众号:人才盘点talentreview)明史专家吴晗如果活得够长,能看到2006年的《明朝那些事儿》的流量,可能气得...
(首发于公众号:人才盘点talent review)
明史专家吴晗如果活得够长,能看到2006年的《明朝那些事儿》的流量,可能气得够呛。因为作者是年仅27岁的顺德海关职员当年明月……一个小伙子怎么能写出这样完整无误而精彩的明史小说?
吴晗不仅是明史专家,还做过北京市副市长,文革中被迫害而在狱中自杀身亡,甚为悲惨。但是,大家也要知道,定陵(万历皇帝的陵墓),是他和郭沫若主张开挖的,原因是他猜测里面可能有《永乐大典》,实际上压根儿就没有。挖掘定陵是一场悲剧,从此以后,国家再也没有随意去开挖好好的皇帝陵墓。
我第一次参观定陵时,只有十八岁。里面的地宫给我深刻的印象,皇帝好厉害哦,死了都那么豪华。我随着熙熙攘攘人群鱼贯而出,连这里埋葬是那一个皇帝都不知道。因为据说在坟墓里拍照不吉利,当时也没留下照片。
几十年后,我再次光临定陵,当年的印象还在,但是,脑中的景象一幅幅呈现是:帅气的小皇帝哥哥走路去地坛求雨,二十八年不上朝,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人在地宫,心却穿越到明朝万历年间,亲历实况电影。
我还是我,几十年间过去了,虽然还顽强的每天游泳1000米,每周踢一次足球,但毕竟脱离不了自然规律,生物肌体的确不如青葱岁月。
然而,现在脑子里拥有的历史知识,是我年轻时完全不可比拟。这些知识和由此产生的思想,给我旅游、生活、工作带来丰满而深刻的愉悦享受。
人们会迷上电子游戏,或追连续剧,也有沉浸于侦探或武侠小说不可自拔的。其中的原理是升级/积分、故事情节中的心理奖赏机制,或者说是多巴胺的持续分泌。但是没有很多人对历史书籍有这般的热枕,这是因为历史是真实的、非人为设计的,无法做到精彩友好的接触界面。像《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的热度,极为少见。然而,恰恰是它的真实性,历史的真正魅力让虚拟的小说、游戏无法相提并论,后者可以让你偶尔美食一餐,但前者可以给你人生长河的持续生活营养。
研读历史,如同欣赏一本浩大无尽的实景电影,精采无比。时而给你乐趣,时而给你悲叹,时而给你感悟……像是天上神来之笔,写下的一集集的神剧。现实中很多影视作品,正是出自于历史的真实事件。
历史不是单纯的故事剧。当你读到古希腊,你需要去了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思想;当你读到罗马共和时期,你就知道现在美国和英国的参议院、上议院的由来,到了戚继光的故事时,你可以比较他的战术和马其顿方阵的区别;图灵的悲惨经历,让你学习人工智能的由来,曾国蕃为什么被誉为圣人,也许你需要进一步研究儒家文化;知道欧州文艺复兴导致的工业革命,你可以思考为什么有人说明朝是近代中国衰败的开始……研读历史,自然而然需要跨学科获取知识,学会思考,博古通今、融汇管贯通之时,对当下的生活伦理、价值观、时事政治、科学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大幅提高。因此而派生的是对人生、工作、事业、家庭的掌控能力,乃至影响对国家和世界时事的判断和理解水平。
2021年特朗普访问中国时,有一段视频是特朗普和习主席在故宫里的,关于埃及8000年文明和中国5000年文化的对话。如果你知道这方面的历史,会闪现我们二里头遗址、殷墟遗址、夏朝究竟是否存在、中国是否只有3700年文化的背景知识。相反,如果你不了解,这是一段平平淡淡的对话。看同样的画面,历史会让内容更富有动感。
了解历史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旅游。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说:“旅行的一个危险是,我们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观光,而造成时机错误”。旅游最常去的地方是历史文物和古迹,如果具备所到之处的历史背景知识,所欣赏的不会仅是景物的外观外貌(拍照留念打卡),更是它蕴含丰富的故事。也就是说,拥有历史知识会使文物、景像变“活”了。
料想1969年去世吴晗不曾想象过,在当今的世界获取知识和文献是如此的便捷,人们的学习效率是这样的高效。不止是当年明月,现在抖音上有信手拈来的历史博主每天滔滔不绝,不亚于大知识分子,但他们也仅自称为“文化贩子”而已。
在上下班时地铁里拥挤的乘客中,在节日时城市广场涌动的人群里,我们的躯体如此相似,但内心所拥有的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诸多眼光目睹之处,投射回到心中和脑海的内容相去甚远,因为你有的历史知识和故事,人生更为精彩。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何不读史书,活在几千年,胜过活在当下,不是么?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