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当中指出的一条出路。那是第一个提出这个观点的并不是毛泽东。在中国政治中带上枪杆子的第一个...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当中指出的一条出路。那是第一个提出这个观点的并不是毛泽东。
在中国政治中带上枪杆子的第一个人是袁世凯。
袁世凯把枪杆子运用的非常熟练。大清王朝末年,清政府知道袁世凯特别不好控制,就把他撤职,让他回家。但是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不得不把袁世凯请回来,让他镇压辛亥革命。清朝倒台后,辛亥革命也不得不接纳袁世凯,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让出来,让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这一系列事件发生的原因,就是袁世凯的枪杆子的确实非常厉害。
在袁世凯之后,能够把枪杆子运用到炉火纯青的是蒋介石。
在孙中山的时代,他通过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筹款、组织革命团体进行革命。
但是蒋介石掌权后,却通过一次次事变,“中山舰事件”,“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次又一次屠杀共产党人,从一个并不大的参谋人员变成国民党的党魁,、校长,蒋委员长和中国独裁者,这就是蒋介石。
蒋介石跟共产党人翻脸,屠杀并围剿共产党人,每次电报都是“立决“、”斩立决”,通过这一系列的事件,教会了共产党人枪杆子的重要性。
毛泽东认识到枪杆子的重要性也是有一个过程的。
1919年之前的毛泽东,还是相信无政府主义,而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
1919年后,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他亲自撰文写道:
第一,我们承认强权者都是人,都是我们的同类,滥用强权是他们不自觉的谬误,是旧社会、旧思想传染他们,贻害他们。
第二,用强权打倒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不但自相矛盾,而且毫无效率。
可以看出,青年的毛泽东对暴力革命是不以为然的,他倡导呼声革命、面包革命、无血革命。
那么毛泽东的思想经历了这么大的转折,到底是因为什么?国民党一步步教会了共产党人怎么认识枪杆子?
1926年,毛泽东开始讲,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
毛泽东从呼声革命到暴力革命的转变的这个过程,也是对共产党付出巨大代价的一个过程。
1926年的“三二〇中山舰事件”,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对共产党人一次次围追堵截,共产党人一忍再忍,但是受到的伤害却变本加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陈独秀曾十分悲痛的说,我们一年多的忍耐迁就,不但是一场幻想,而且变成了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的代价。
而此时,毛泽东描述自己“心境苍凉,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这种无奈使共产党人对枪杆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直到“八七会议”,中国共产党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这才找到一条真正的道路。
毛泽东说:从前我们骂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就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事运动。蒋介石、唐生智都是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怪,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比如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湖南这次失败可以说完全由于书生主观错误,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毛泽东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就来源他这句话: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中国共产党人思想一步步成熟,终于找到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可是究竟应该怎样武装割据?怎样夺取城市?就是通过枪杆子。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