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日本海军的第五次补充造舰计划中,两艘,大型航空母舰的建造代号是什么?大凤号和信浓号。1944年11月19日,“信浓”号竣工,...
在旧日本海军的第五次补充造舰计划中,两艘 大型航空母舰的建造代号是什么?
大凤号和信浓号。1944年11月19日,“信浓”号竣工,“信浓”号原本是二战日本海军“大和”级战列舰的第三号舰,在中途岛海战后的航母增势计划中被列为航母改造舰。“大凤”号 ,于1941年7月开工建造 ,1944年3月下水。
没有这种事情呢,我感觉您的问题应该是不够准确的。
b站过来的选801.802
代号分别是801和802
二战时日本海军与英国海军实力对比,谁更强?
英国强一些
这里引用伊藤正德在《联合舰队的覆灭》里的一段话:
“联合舰队是一支居世界第三位的海军力量,其雄伟而潇洒的战列舰则是世界第一流的巨舰,用‘威容’这两个字来形容这一支舰队,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先给结论吧,二战旧日本帝国海军(下简称IJN)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的实力都未超过英国皇家海军(下简称RN),除去在部分装备上的优势之外,基本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落后。
题主提的这个问题限制在了二战期间两支海上力量的比较,题主给出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方面,还有一些方面我自认为比较重要,因此一起讨论。
文中的一些缩写:
BB:战列舰 BC:战列巡洋舰 CV:航空母舰 CVE:护航航母 CL:轻型巡洋舰 DD:驱逐舰 SS:攻击潜艇
战争物资
首先可能题主有一点误解的地方在于,海军航空兵以及航空母舰成为远洋海军的中坚力量成为共识,是在中途岛海战之后。
在二战开始之前,大概是从1860年甲午战争之后的某个时间一直到中途岛,远洋海军的中坚力量是战列舰或者战列巡洋舰以及相当于这两级的旧式战舰是海军的中坚力量,而所谓的「主力舰」指的就是这两级战舰。
所以在战争开始的初期,应当以这两种舰只的性能和数量来判断,后期需要考虑航空母舰,但因为篇幅所限(懒),战巡以及以下的辅助舰只就不列出了。
由于两次海军条约的限制,英美日三国主力舰吨位比例为5:5:3,所以日本单方面撕毁条约之前没有比较的意义,IJN力量最强是在中途岛海战前夕(这一点不证明,有问题欢迎评论),之后所有有关IJN的分析都是在这个时间。
这里为了方便,我将按照生产时间或者吨位相接近的排序将的日英战列舰对比列出。
1941-IJN-大和级
共两艘,9门460mm主炮,满载排水量约73000吨,最高航速27节
1939-RN-英王乔治五世级
共五艘(一艘1941年战沉),10门356mm主炮,满载排水量约50000吨,最高航速29节
-
由于RN包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新下水的只有1944年的前卫号战列舰在内的全部战列舰都是条约战列舰,所以无法像日本那样制造出违背条约的战舰,后期因为资源没有被用在战列舰上,所以这一档其实应该是空缺的,大和级的实力无疑要比乔治五世级强,不过如果按照田忌赛马的思路,KGV对长门以下的战舰还是很轻松的,而且KGV的防护要好一些。
-
1920-IJN-长门级
共两艘,8门410mm主炮,满载排水量约40000吨,最高航速25节
1925-RN-纳尔逊级
共两艘,9门406mm主炮,满载排水量约38000吨,最高航速23节
-
纳尔逊级赶上了条约,为了保证九门406mm主炮,在装甲和航速上做出了妥协,长门在各方面都均衡一些,这两级战列舰个人觉得应当是长门略好,但差距有限。
-
1915-IJN-伊势级
共两艘,12门356mm主炮,满载排水量约36000吨,最高航速23节
1914-RN-复仇级
共五艘(一艘1939年沉没),8门381mm主炮,满载排水量约35000吨,最高航速22节
-
都不是很优秀的战列舰,伊势级虽然在扶桑级基础上改进,但仍有部分残留问题,而且356mm主炮技术源自金刚级,性能不如英制381mm主炮,复仇级的防御较弱,最高航速也较低。
-
1915-IJN-扶桑级
共两艘,12门356mm主炮,满载排水量38000吨,最高航速24节
1912-RN-伊丽莎白女王级
共五艘(一艘战沉),8门381mm主炮,满载排水量36000吨,最高航速24节
-
扶桑级是日本第一级自行设计制造的战列舰,各种问题很多,6坐主炮分去太多吨位,个人认为不如战功彪炳、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考验的女王级,尤其是火力,战列舰确认的最远命中也是女王打出来的。
-
1912-IJN-金刚级战巡
共四艘,8门356mm主炮,满载排水量约30000吨,最高航速30节
1916-RN-声望级战巡
共两艘(一艘战沉),8门381mm主炮,满载排水量约36000吨,最高航速32节
-
金刚实际上还是战巡,而且是大部分是英国的技术,改装后才有日本的特点,防护较为薄弱。
-
大体上1942年战列舰日英比例是8:15,如果只看1912-1945年生产战列舰,是日英8:18,这就是国力的差距。
之后IJN就只有重型巡洋舰这个级别的战舰,RN还有战力较低的旧式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和铁公爵级战列舰(因为国力问题,RN淘汰舰船速度相对来说快一些),部分的战巡在海军条约签署之后被解体,海军上将舰级战列巡洋舰因为日德兰的缘故胡德号之后的建造也被取消,但还是有部分数量的战巡,如果考虑到日本没有德国那样浪费吨位防护,英制战巡可能还有点用。之后重型巡洋舰上英国的郡级和约克级与日本的最上级和妙高级相比不差很多,但英国有大量的巡洋舰和驱逐舰,考虑到在战列舰数量和平均质量的不足(能打的就长门级和大和级,长门和大和实际上还不会轻易出来,英国没有战列舰要最后用这么死板的规矩),英国的实力要好不少。
BC以下的战舰,IJN和RN不是一个思路,IJN的思路简单说就是一切以对舰攻击为第一目标,主要武器是鱼雷,RN主要是考虑舰队作战,这点主要是因为RN已经打了400多年的海战,对于各个级别的舰只有自己的理解,比如同样是驱逐舰,英国的驱逐舰更能做好驱逐舰的本职工作,比如防空、护航、反潜,至于攻击大型战舰,RN有足够的战列舰和战巡,不用驱逐舰,DD做本职工作就好,IJN就不行,等到后面不太成功的秋月级加强防空也太迟了。
然后是航空母舰,在中途岛前夕,IJN的航母是这样的:
正规空母:
赤城,满载排水量40000吨,最高航速31.5节,载机标准66架、备用25架
加贺,满载排水量44000吨,最高航速28节,载机标准72架、备用18架
翔鹤级(两艘),满载排水量32000吨,最高航速34节,载机标准72架、备用12架
飞龙,满载排水量22000吨,最高航速34节,载机标准57架、备用16架
苍龙,满载排水量20000吨,最高航速34节,载机标准57架、备用16架
轻空母:
龙骧,满载排水量14000吨,最高航速28节,载机标准36架,备用12架
凤翔,满载排水量11000吨,最高航速25节,载机标准15架、备用6架
瑞凤,满载排水量13000吨,最高航速28节,载机标准27架、备用3架
千岁级(两艘),满载排水量14000吨,最高航速29节,载机标准27架、备用3架
飞鹰级(两艘),满载排水量约24000-28000吨,最高航速26节,载机标准约48-53
-
云龙级和其他改装的航母这里就不列出了,当时还未下水。
-
RN(1942年6月)
百眼巨人,满载排水量16000吨,最高航速21节,载机标准18-22
光荣级(三艘,战沉),满载排水量22000吨,最高航速32节,载机标准32-48
竞技神号(战沉),满载排水量13000吨,最高航速25节,载机标准16-20
鹰号,标准排水量22000吨,最高航速24节,载机标准25-30
皇家方舟号(战沉),满载排水量28000吨,最高航速30节,载机标准60-72
光辉级(四艘),标准排水量23000吨,最高航速31节,载机标准36-57
-
在1942年因为和德国海军,主要是潜艇部队的作战使得RN的CV损失较为惨重,尤其是皇家方舟(91)被潜艇击沉,所以在航母数量和舰载机的质量上IJN领先。
但德国始终没造出可以参战的CV,相反是英国的反潜技术有大幅度进步,整个大西洋几乎没有航母舰队的战斗,打狗用棍,杀人用枪,地中海海域狭窄,大西洋海况不好,对大型舰船航行性能要求较高,也限制了载机数量。
-
1942-1945年英国又制造了包括8艘巨人级(满载排水量18000吨,最高航速25节,载机标准最高52架)轻型航母,2艘怨仇级(满载排水量33000吨,最高航速33节,载机标准最高81架)舰队航母在内的11艘航母,1942年的主力是光辉级,相对来说载机较少,但设计时较为看重防护性,后来怨仇级是英国二战时最好的航母,基本保持了光荣级的防护,航速和载机数量都有长足的进步。
日本方面只制造出了包括1艘大凤级正规航母和3艘云龙级轻空母在内的5艘航母,改装了信浓在内的6艘空母,还有2艘航空战列舰,制造比是日:英为5:11,这里可以看出战争后期日本的艰难(即使忽视美国对英国援助的复仇者级和博格级,接近40艘的CVE),英国虽然国力大不如前,但在整个二战期间拥有的航母数量仅次于美国,而在整个战争期间,工业基础和资源上日本从未处在领先地位。
英国海军在战前,有69艘潜艇,大型潜艇27艘、中型潜艇30艘、小型潜艇12艘。分布在本土、远东、地中海三个地区。战争期间共击沉运 输商船360多艘,计96万吨,击沉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护卫舰28艘,击沉德国和意大利潜艇40多艘。战争中,英国共建成各种类型潜艇165艘(不包括 微型潜艇),损失潜艇76艘,伤亡880多人。
日本潜艇部队在太 平洋战争发动前期,有巡洋潜艇23艘,大型潜艇20艘,中型潜艇16艘和布雷潜艇4艘,共计63艘。整个二战期间,日本共建成各型潜艇129艘。日本潜艇 破坏海上交通线、攻击运输船只的规模较小:二战期间,共击沉同盟国和中立国的商船147艘、计约77万吨,战绩约为德国的1/18。其破交作战平均成绩每 艘潜艇击沉0.89艘,0.4万吨,远低于德、美。
1942年之时RN的航母的确相对来说不如IJN,日本当时对应美国的战法是渐减迎击(二战的时候IJN在没绝望之前几乎不可能让大和和武藏打头阵,日本当时战舰的使用方法是钦定的《海战要务令》,海军没人敢动大战舰,而且用起来也太麻烦,这是IJN用战列舰的最大特色),如果用一样的战术,那么前期很有可能是空母舰队的对战,只从空母装备来说IJN有优势,空母密集编队的时候空中力量比同等级英国海军力量更强大,当时RNFAA/RNAS的主力战斗机是旧管鼻燕,海飓风和海火,喷火和零战第一次遭遇把零战当成德系厚重结实的战机,没想到零战是个为了机动和航程不要命的(客观的说,没有德国技术和材料援助,日本的零战,九七舰攻,九九舰爆,潜艇和大和的VH装甲都造不出来,英国基本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技术,这就是基础工业和科技的差距),美国参战后提供了F4U和F6F等飞机,性能不累述,鱼雷机除了老式剑鱼和梭鱼之外,后期大量列装TBF和SBD,但这个时候就没太多比较的意义了。
英国的开始使用航母的时间比日本要早,1940年的塔兰托夜袭意大利控制地中海,皇家方舟号攻击俾斯麦,地中海护航的时候炸沉了德国的CL,但之后发展速度较慢,主要是当时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对手并没有很强大的航母舰队,主要是反潜作战和舰队炮战,而且也确实需要补充战列舰,至于日本,因为一直在准备开战,又不能造战列舰,所以好好的发展了一段时间的航母。
结合后期因为的大和级和超大和级,英国的眼光比日本要更加务实,或者就是所谓的思维更柔软一些,RN对大舰巨炮的念想比IJN小, 1944年的拼凑出来的前卫号就是例子,单纯是旧版本战列舰的优化设计,很经济,加强了火控,紧要的资源放在了航母上,而等到日本彻底认识到航母重要性的时候航母也都没了。
IJN战时就死死抱着舰队决战和渐减迎击,南云丢了赤城能活,但战列舰可是日本君主的船,人在船在,沉了也一起去死,雾岛被击沉之后全部战列舰就基本不参与一线活动,等到最后只剩下战列舰也没太大用处了。
兵员部分比较这里说两点,第一是军官,皇家海军学院和其他海军院校每年培养出的军官数量比海军兵学校更多,培养海军军官比较费钱,日本海军预算大部分给了舰队,而且人事没有IJN按照排名和资历那么死板,IJN沉一艘基本少一个舰长,这个真的损失挺大。第二是潜在兵员,英国的海员数量远远大于日本,战时动员的速度更快,质量更高。
英国在许多的方面上都是日本人的老师。这一部分还需要考虑英国有技术上(主要是雷达,计算机和冶金)和情报上的优势,英国在当时有世界顶尖的谍报机构和密码破译专家,日本的实际情况不太好说,很可能已经破译了英美的加密系统,但表现出来的是对于密码和情报的不重视。
战争思想
这点是IJN的完败,RN的战斗生涯到1942年已经400年了,海权这种东西英国已经很彻底的认识了,而IJN在这方面表现的很稚嫩,首先是前期压根不重视补给护航和基地,没有「保护航路」这个概念,运输船损失惨重,后期运输船沉的太多,大量橡胶矿石原油囤积在原产地也送不出去。而英国对海上通道则相当在意,日本攻击英国,要走马六甲海峡,绕斯里兰卡,过苏伊士运河,穿过地中海(有兴趣可以看看这些有多少在英国控制之下)过直布罗陀海峡才能到英国,不然只能绕非洲大陆或者走北冰洋,这些地方没有一个航道完全被日本控制,日本甚至很长时间都不重视东南亚输送资源的航道,而英国在殖民时代就开始控制这些重要航道,长途奔袭也有足够的殖民地落脚点可以补给。
日本则是绝对弱势,长途奔袭第一个问题就是燃料和补给,到英国的路比去珍珠港更不好走,真的打起来皇家空军能否让IJN活着过苏伊士运河走出地中海都是问题。
这一点也反映在舰队驱逐舰的设计上,阳炎级和部族级完全是两个极端。
其次是海权并不是军事上的占领,而是以控制一定海域在政治经济上的攫取更大的利益,IJN海战之中,对海权的认识只停留在军事的打击和占领上,没有进一步利用,而终大东亚战争,日本当政的军人也始终不知道自己战斗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到什么地步可以停止,山本的想法是依靠前期胜利,进行和谈,结束战争,但以当时的条件,海军基本可以忽略的国民政府都不投降,英国几乎可以说不可能投降。
英国在日德兰战巡大量被击沉后就放弃了大吨位战巡,光荣级机库容量不够也在后续改进,RN并没有拘泥于过去的经验和自说自话的想法,这一点上IJN反而不如RN,渐减迎击是秋山真之的遗留物,已经过时,但没人去主动推翻,大和1941年下水,但下水便被时代抛弃。加强对运输舰的护航也开始太晚,IJN海军战略战术和战斗方式的落后可以说是多方面的。
英国和日本最大的不同是英国能承受的损失更大,内部没有显著矛盾,战术战略上比日本更成熟务实,IJN在中途岛损失航母之后到战后也没有缓过来,而RN则没有,开战之前就已经损失了四艘航母,但一样该打的接着打,该造的造,日子苦我们就忍着,在忍耐上,英国军人比美国军人做得好多了。
日本那边,第一是军政分离,不能在正确的时候做该做的事情,这一点断送了不少军人的生命,第二是,日本的陆军和海军,矛盾太大,用大西泷治郎的话说,「帝国海军用主要力量和帝国陆军作战,用一部分力量和美国作战」,裕仁本人也承认这一点,英国几乎是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第三点是太过于执着一些没有意义的东西,比如舰队决战,比如潜艇是奇袭兵器,比如死守过时的《海战要务令》,比如政治正确……
IJN海军战略战术和战斗方式的改进同样是缓慢的,1942年英国和日本在锡兰打过一次海战,结果是英国破译了密码,英国3CV+5BB对阵日本6CV+4BC,IJN优势大的结果是赤城差点被击沉,英国损失一艘旧式航母和一艘重巡但守住锡兰,这一战里面先是英国破译了日军密电,日军侦查不利,舰爆和舰攻更换兵装速度慢而且当时CV极易被攻击,随后是防空网被双翼机突破,如果英国的剑鱼速度快一些,投弹准一些(IJN的航舰一直在轰炸中国内地,经验丰富),这场战役基本就是几个月后中途岛的翻版,而以后中途岛海战这些问题一个不落的又出现了,飞得更快的美国海航就结结实实地把日本二十多年屯下来的CV送到了海底,而IJN没有吸收一点教训,这场海战虽然英国损失了两艘大型舰艇,但守住了锡兰,保住了印度洋水道和珍贵的橡胶产地,可以说是军令部和参本在战略上的失误,这类的失误在IJN和USN的时候还有更多。
1944年苏里高战列舰夜间炮战还在用照明弹指引方向,不重视保密工作一直持续到了战争结束,日本在战争中最大的软肋就是有大量极易被攻击的给养运输线,偏偏陆军和海军一个比一个更不重视。英国为了守住马耳他动用了1BB+2CV+12CL还有附带的40+DD和SS去护送运输船队 ,皇家方舟(91)在被击沉前一直在地中海为船队提供护航,这事情IJN不可能干出来,IJN护送的最高待遇是驱逐舰战队,旗舰是巡洋舰。
其他不大不小的也目前还有日本不重视防护,过于依赖运气等,指挥结构和人事安排的问题,就不展开了。
- -
大体上到这个地步也能看得出来,日本(依靠德国得到的)先进技术和质量更高的航母可以在战争初期取得一定优势,但是日本缺乏一条通往英伦半岛的航路,并且这里面的最短航路始终在英国控制下,走马六甲和好望角发动像珍珠港那样的偷袭是不可能的,很难出现全歼某舰队的主力力量,即使考虑RN舰队防空比IJN优秀(陀螺仪,炮瞄雷达,可变时信管等的应用和更有效的防空火力)RN在战争初期可能会损失一定的航母,但在战争后期,日本狭长的补给线会严重的拖累IJN,而英国所具有的补充兵员和军官以及战舰的能力要强于日本,一战二战英国的战列舰和航母没少损失,但最后该赢的还是赢了。
英国和美国二战对日本的思路大体上都是切断补给线,这个思路无疑是正确的,而RN的整体战争思维,比如为了保证补给损失主力舰也是可以接受这点上无疑比IJN要正确和务实,对错误和过时的事物和经验的抛弃与改进也很快。战争到后期的时候日本经济实际上已经被自己的军队拖垮,越往后期RN的优势就越大。
IJN在二战的生动表现为我们证明了前期一两场战斗的胜利不能代表战争的总体走向,这点恐怕是需要谨记的。
RN在二战之中使用航母的次数很多,前期对德国和意大利可以说不胜枚举,但是在太平洋区域的活动要等到皇家海军太平洋舰队成立之后,之前RN在远东地区都是一支地区防御性力量,题主如果有兴趣可以英国太平洋舰队为关键词去搜索。
这里引用伊藤正德在《联合舰队的覆灭》里的一段话:
“联合舰队是一支居世界第三位的海军力量,其雄伟而潇洒的战列舰则是世界第一流的巨舰,用‘威容’这两个字来形容这一支舰队,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先给结论吧,二战旧日本帝国海军(下简称IJN)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的实力都未超过英国皇家海军(下简称RN),除去在部分装备上的优势之外,基本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落后。
题主提的这个问题限制在了二战期间两支海上力量的比较,题主给出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方面,还有一些方面我自认为比较重要,因此一起讨论。
文中的一些缩写:
BB:战列舰 BC:战列巡洋舰 CV:航空母舰 CVE:护航航母 CL:轻型巡洋舰 DD:驱逐舰 SS:攻击潜艇
战争物资
首先可能题主有一点误解的地方在于,海军航空兵以及航空母舰成为远洋海军的中坚力量成为共识,是在中途岛海战之后。
在二战开始之前,大概是从1860年甲午战争之后的某个时间一直到中途岛,远洋海军的中坚力量是战列舰或者战列巡洋舰以及相当于这两级的旧式战舰是海军的中坚力量,而所谓的「主力舰」指的就是这两级战舰。
所以在战争开始的初期,应当以这两种舰只的性能和数量来判断,后期需要考虑航空母舰,但因为篇幅所限(懒),战巡以及以下的辅助舰只就不列出了。
由于两次海军条约的限制,英美日三国主力舰吨位比例为5:5:3,所以日本单方面撕毁条约之前没有比较的意义,IJN力量最强是在中途岛海战前夕(这一点不证明,有问题欢迎评论),之后所有有关IJN的分析都是在这个时间。
这里为了方便,我将按照生产时间或者吨位相接近的排序将的日英战列舰对比列出。
1941-IJN-大和级
共两艘,9门460mm主炮,满载排水量约73000吨,最高航速27节
1939-RN-英王乔治五世级
共五艘(一艘1941年战沉),10门356mm主炮,满载排水量约50000吨,最高航速29节
-
由于RN包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新下水的只有1944年的前卫号战列舰在内的全部战列舰都是条约战列舰,所以无法像日本那样制造出违背条约的战舰,后期因为资源没有被用在战列舰上,所以这一档其实应该是空缺的,大和级的实力无疑要比乔治五世级强,不过如果按照田忌赛马的思路,KGV对长门以下的战舰还是很轻松的,而且KGV的防护要好一些。
-
1920-IJN-长门级
共两艘,8门410mm主炮,满载排水量约40000吨,最高航速25节
1925-RN-纳尔逊级
共两艘,9门406mm主炮,满载排水量约38000吨,最高航速23节
-
纳尔逊级赶上了条约,为了保证九门406mm主炮,在装甲和航速上做出了妥协,长门在各方面都均衡一些,这两级战列舰个人觉得应当是长门略好,但差距有限。
-
1915-IJN-伊势级
共两艘,12门356mm主炮,满载排水量约36000吨,最高航速23节
1914-RN-复仇级
共五艘(一艘1939年沉没),8门381mm主炮,满载排水量约35000吨,最高航速22节
-
都不是很优秀的战列舰,伊势级虽然在扶桑级基础上改进,但仍有部分残留问题,而且356mm主炮技术源自金刚级,性能不如英制381mm主炮,复仇级的防御较弱,最高航速也较低。
-
1915-IJN-扶桑级
共两艘,12门356mm主炮,满载排水量38000吨,最高航速24节
1912-RN-伊丽莎白女王级
共五艘(一艘战沉),8门381mm主炮,满载排水量36000吨,最高航速24节
-
扶桑级是日本第一级自行设计制造的战列舰,各种问题很多,6坐主炮分去太多吨位,个人认为不如战功彪炳、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考验的女王级,尤其是火力,战列舰确认的最远命中也是女王打出来的。
-
1912-IJN-金刚级战巡
共四艘,8门356mm主炮,满载排水量约30000吨,最高航速30节
1916-RN-声望级战巡
共两艘(一艘战沉),8门381mm主炮,满载排水量约36000吨,最高航速32节
-
金刚实际上还是战巡,而且是大部分是英国的技术,改装后才有日本的特点,防护较为薄弱。
-
大体上1942年战列舰日英比例是8:15,如果只看1912-1945年生产战列舰,是日英8:18,这就是国力的差距。
之后IJN就只有重型巡洋舰这个级别的战舰,RN还有战力较低的旧式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和铁公爵级战列舰(因为国力问题,RN淘汰舰船速度相对来说快一些),部分的战巡在海军条约签署之后被解体,海军上将舰级战列巡洋舰因为日德兰的缘故胡德号之后的建造也被取消,但还是有部分数量的战巡,如果考虑到日本没有德国那样浪费吨位防护,英制战巡可能还有点用。之后重型巡洋舰上英国的郡级和约克级与日本的最上级和妙高级相比不差很多,但英国有大量的巡洋舰和驱逐舰,考虑到在战列舰数量和平均质量的不足(能打的就长门级和大和级,长门和大和实际上还不会轻易出来,英国没有战列舰要最后用这么死板的规矩),英国的实力要好不少。
BC以下的战舰,IJN和RN不是一个思路,IJN的思路简单说就是一切以对舰攻击为第一目标,主要武器是鱼雷,RN主要是考虑舰队作战,这点主要是因为RN已经打了400多年的海战,对于各个级别的舰只有自己的理解,比如同样是驱逐舰,英国的驱逐舰更能做好驱逐舰的本职工作,比如防空、护航、反潜,至于攻击大型战舰,RN有足够的战列舰和战巡,不用驱逐舰,DD做本职工作就好,IJN就不行,等到后面不太成功的秋月级加强防空也太迟了。
然后是航空母舰,在中途岛前夕,IJN的航母是这样的:
正规空母:
赤城,满载排水量40000吨,最高航速31.5节,载机标准66架、备用25架
加贺,满载排水量44000吨,最高航速28节,载机标准72架、备用18架
翔鹤级(两艘),满载排水量32000吨,最高航速34节,载机标准72架、备用12架
飞龙,满载排水量22000吨,最高航速34节,载机标准57架、备用16架
苍龙,满载排水量20000吨,最高航速34节,载机标准57架、备用16架
轻空母:
龙骧,满载排水量14000吨,最高航速28节,载机标准36架,备用12架
凤翔,满载排水量11000吨,最高航速25节,载机标准15架、备用6架
瑞凤,满载排水量13000吨,最高航速28节,载机标准27架、备用3架
千岁级(两艘),满载排水量14000吨,最高航速29节,载机标准27架、备用3架
飞鹰级(两艘),满载排水量约24000-28000吨,最高航速26节,载机标准约48-53
-
云龙级和其他改装的航母这里就不列出了,当时还未下水。
-
RN(1942年6月)
百眼巨人,满载排水量16000吨,最高航速21节,载机标准18-22
光荣级(三艘,战沉),满载排水量22000吨,最高航速32节,载机标准32-48
竞技神号(战沉),满载排水量13000吨,最高航速25节,载机标准16-20
鹰号,标准排水量22000吨,最高航速24节,载机标准25-30
皇家方舟号(战沉),满载排水量28000吨,最高航速30节,载机标准60-72
光辉级(四艘),标准排水量23000吨,最高航速31节,载机标准36-57
-
在1942年因为和德国海军,主要是潜艇部队的作战使得RN的CV损失较为惨重,尤其是皇家方舟(91)被潜艇击沉,所以在航母数量和舰载机的质量上IJN领先。
但德国始终没造出可以参战的CV,相反是英国的反潜技术有大幅度进步,整个大西洋几乎没有航母舰队的战斗,打狗用棍,杀人用枪,地中海海域狭窄,大西洋海况不好,对大型舰船航行性能要求较高,也限制了载机数量。
-
1942-1945年英国又制造了包括8艘巨人级(满载排水量18000吨,最高航速25节,载机标准最高52架)轻型航母,2艘怨仇级(满载排水量33000吨,最高航速33节,载机标准最高81架)舰队航母在内的11艘航母,1942年的主力是光辉级,相对来说载机较少,但设计时较为看重防护性,后来怨仇级是英国二战时最好的航母,基本保持了光荣级的防护,航速和载机数量都有长足的进步。
日本方面只制造出了包括1艘大凤级正规航母和3艘云龙级轻空母在内的5艘航母,改装了信浓在内的6艘空母,还有2艘航空战列舰,制造比是日:英为5:11,这里可以看出战争后期日本的艰难(即使忽视美国对英国援助的复仇者级和博格级,接近40艘的CVE),英国虽然国力大不如前,但在整个二战期间拥有的航母数量仅次于美国,而在整个战争期间,工业基础和资源上日本从未处在领先地位。
英国海军在战前,有69艘潜艇,大型潜艇27艘、中型潜艇30艘、小型潜艇12艘。分布在本土、远东、地中海三个地区。战争期间共击沉运 输商船360多艘,计96万吨,击沉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护卫舰28艘,击沉德国和意大利潜艇40多艘。战争中,英国共建成各种类型潜艇165艘(不包括 微型潜艇),损失潜艇76艘,伤亡880多人。
日本潜艇部队在太 平洋战争发动前期,有巡洋潜艇23艘,大型潜艇20艘,中型潜艇16艘和布雷潜艇4艘,共计63艘。整个二战期间,日本共建成各型潜艇129艘。日本潜艇 破坏海上交通线、攻击运输船只的规模较小:二战期间,共击沉同盟国和中立国的商船147艘、计约77万吨,战绩约为德国的1/18。其破交作战平均成绩每 艘潜艇击沉0.89艘,0.4万吨,远低于德、美。
1942年之时RN的航母的确相对来说不如IJN,日本当时对应美国的战法是渐减迎击(二战的时候IJN在没绝望之前几乎不可能让大和和武藏打头阵,日本当时战舰的使用方法是钦定的《海战要务令》,海军没人敢动大战舰,而且用起来也太麻烦,这是IJN用战列舰的最大特色),如果用一样的战术,那么前期很有可能是空母舰队的对战,只从空母装备来说IJN有优势,空母密集编队的时候空中力量比同等级英国海军力量更强大,当时RNFAA/RNAS的主力战斗机是旧管鼻燕,海飓风和海火,喷火和零战第一次遭遇把零战当成德系厚重结实的战机,没想到零战是个为了机动和航程不要命的(客观的说,没有德国技术和材料援助,日本的零战,九七舰攻,九九舰爆,潜艇和大和的VH装甲都造不出来,英国基本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技术,这就是基础工业和科技的差距),美国参战后提供了F4U和F6F等飞机,性能不累述,鱼雷机除了老式剑鱼和梭鱼之外,后期大量列装TBF和SBD,但这个时候就没太多比较的意义了。
英国的开始使用航母的时间比日本要早,1940年的塔兰托夜袭意大利控制地中海,皇家方舟号攻击俾斯麦,地中海护航的时候炸沉了德国的CL,但之后发展速度较慢,主要是当时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对手并没有很强大的航母舰队,主要是反潜作战和舰队炮战,而且也确实需要补充战列舰,至于日本,因为一直在准备开战,又不能造战列舰,所以好好的发展了一段时间的航母。
结合后期因为的大和级和超大和级,英国的眼光比日本要更加务实,或者就是所谓的思维更柔软一些,RN对大舰巨炮的念想比IJN小, 1944年的拼凑出来的前卫号就是例子,单纯是旧版本战列舰的优化设计,很经济,加强了火控,紧要的资源放在了航母上,而等到日本彻底认识到航母重要性的时候航母也都没了。
IJN战时就死死抱着舰队决战和渐减迎击,南云丢了赤城能活,但战列舰可是日本君主的船,人在船在,沉了也一起去死,雾岛被击沉之后全部战列舰就基本不参与一线活动,等到最后只剩下战列舰也没太大用处了。
兵员部分比较这里说两点,第一是军官,皇家海军学院和其他海军院校每年培养出的军官数量比海军兵学校更多,培养海军军官比较费钱,日本海军预算大部分给了舰队,而且人事没有IJN按照排名和资历那么死板,IJN沉一艘基本少一个舰长,这个真的损失挺大。第二是潜在兵员,英国的海员数量远远大于日本,战时动员的速度更快,质量更高。
英国在许多的方面上都是日本人的老师。这一部分还需要考虑英国有技术上(主要是雷达,计算机和冶金)和情报上的优势,英国在当时有世界顶尖的谍报机构和密码破译专家,日本的实际情况不太好说,很可能已经破译了英美的加密系统,但表现出来的是对于密码和情报的不重视。
战争思想
这点是IJN的完败,RN的战斗生涯到1942年已经400年了,海权这种东西英国已经很彻底的认识了,而IJN在这方面表现的很稚嫩,首先是前期压根不重视补给护航和基地,没有「保护航路」这个概念,运输船损失惨重,后期运输船沉的太多,大量橡胶矿石原油囤积在原产地也送不出去。而英国对海上通道则相当在意,日本攻击英国,要走马六甲海峡,绕斯里兰卡,过苏伊士运河,穿过地中海(有兴趣可以看看这些有多少在英国控制之下)过直布罗陀海峡才能到英国,不然只能绕非洲大陆或者走北冰洋,这些地方没有一个航道完全被日本控制,日本甚至很长时间都不重视东南亚输送资源的航道,而英国在殖民时代就开始控制这些重要航道,长途奔袭也有足够的殖民地落脚点可以补给。
日本则是绝对弱势,长途奔袭第一个问题就是燃料和补给,到英国的路比去珍珠港更不好走,真的打起来皇家空军能否让IJN活着过苏伊士运河走出地中海都是问题。
这一点也反映在舰队驱逐舰的设计上,阳炎级和部族级完全是两个极端。
其次是海权并不是军事上的占领,而是以控制一定海域在政治经济上的攫取更大的利益,IJN海战之中,对海权的认识只停留在军事的打击和占领上,没有进一步利用,而终大东亚战争,日本当政的军人也始终不知道自己战斗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到什么地步可以停止,山本的想法是依靠前期胜利,进行和谈,结束战争,但以当时的条件,海军基本可以忽略的国民政府都不投降,英国几乎可以说不可能投降。
英国在日德兰战巡大量被击沉后就放弃了大吨位战巡,光荣级机库容量不够也在后续改进,RN并没有拘泥于过去的经验和自说自话的想法,这一点上IJN反而不如RN,渐减迎击是秋山真之的遗留物,已经过时,但没人去主动推翻,大和1941年下水,但下水便被时代抛弃。加强对运输舰的护航也开始太晚,IJN海军战略战术和战斗方式的落后可以说是多方面的。
英国和日本最大的不同是英国能承受的损失更大,内部没有显著矛盾,战术战略上比日本更成熟务实,IJN在中途岛损失航母之后到战后也没有缓过来,而RN则没有,开战之前就已经损失了四艘航母,但一样该打的接着打,该造的造,日子苦我们就忍着,在忍耐上,英国军人比美国军人做得好多了。
日本那边,第一是军政分离,不能在正确的时候做该做的事情,这一点断送了不少军人的生命,第二是,日本的陆军和海军,矛盾太大,用大西泷治郎的话说,「帝国海军用主要力量和帝国陆军作战,用一部分力量和美国作战」,裕仁本人也承认这一点,英国几乎是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第三点是太过于执着一些没有意义的东西,比如舰队决战,比如潜艇是奇袭兵器,比如死守过时的《海战要务令》,比如政治正确……
IJN海军战略战术和战斗方式的改进同样是缓慢的,1942年英国和日本在锡兰打过一次海战,结果是英国破译了密码,英国3CV+5BB对阵日本6CV+4BC,IJN优势大的结果是赤城差点被击沉,英国损失一艘旧式航母和一艘重巡但守住锡兰,这一战里面先是英国破译了日军密电,日军侦查不利,舰爆和舰攻更换兵装速度慢而且当时CV极易被攻击,随后是防空网被双翼机突破,如果英国的剑鱼速度快一些,投弹准一些(IJN的航舰一直在轰炸中国内地,经验丰富),这场战役基本就是几个月后中途岛的翻版,而以后中途岛海战这些问题一个不落的又出现了,飞得更快的美国海航就结结实实地把日本二十多年屯下来的CV送到了海底,而IJN没有吸收一点教训,这场海战虽然英国损失了两艘大型舰艇,但守住了锡兰,保住了印度洋水道和珍贵的橡胶产地,可以说是军令部和参本在战略上的失误,这类的失误在IJN和USN的时候还有更多。
1944年苏里高战列舰夜间炮战还在用照明弹指引方向,不重视保密工作一直持续到了战争结束,日本在战争中最大的软肋就是有大量极易被攻击的给养运输线,偏偏陆军和海军一个比一个更不重视。英国为了守住马耳他动用了1BB+2CV+12CL还有附带的40+DD和SS去护送运输船队 ,皇家方舟(91)在被击沉前一直在地中海为船队提供护航,这事情IJN不可能干出来,IJN护送的最高待遇是驱逐舰战队,旗舰是巡洋舰。
其他不大不小的也目前还有日本不重视防护,过于依赖运气等,指挥结构和人事安排的问题,就不展开了。
- -
大体上到这个地步也能看得出来,日本(依靠德国得到的)先进技术和质量更高的航母可以在战争初期取得一定优势,但是日本缺乏一条通往英伦半岛的航路,并且这里面的最短航路始终在英国控制下,走马六甲和好望角发动像珍珠港那样的偷袭是不可能的,很难出现全歼某舰队的主力力量,即使考虑RN舰队防空比IJN优秀(陀螺仪,炮瞄雷达,可变时信管等的应用和更有效的防空火力)RN在战争初期可能会损失一定的航母,但在战争后期,日本狭长的补给线会严重的拖累IJN,而英国所具有的补充兵员和军官以及战舰的能力要强于日本,一战二战英国的战列舰和航母没少损失,但最后该赢的还是赢了。
英国和美国二战对日本的思路大体上都是切断补给线,这个思路无疑是正确的,而RN的整体战争思维,比如为了保证补给损失主力舰也是可以接受这点上无疑比IJN要正确和务实,对错误和过时的事物和经验的抛弃与改进也很快。战争到后期的时候日本经济实际上已经被自己的军队拖垮,越往后期RN的优势就越大。
IJN在二战的生动表现为我们证明了前期一两场战斗的胜利不能代表战争的总体走向,这点恐怕是需要谨记的。
RN在二战之中使用航母的次数很多,前期对德国和意大利可以说不胜枚举,但是在太平洋区域的活动要等到皇家海军太平洋舰队成立之后,之前RN在远东地区都是一支地区防御性力量,题主如果有兴趣可以英国太平洋舰队为关键词去搜索。
很明显是英国。
日本在当时也就一中等强国,论工业产量只有美国1/9,拿到现在进行类比的话连巴西都不如。拿来和英国这种前世界首强对比,真的是想太多。日本无论是装备技术,还是工业能力,均全部落后,而且还没战略资源。
日本人二战时候连能用的雷达都没有,海战都靠人肉眼瞄的,航母和海航战机都没什么装甲,薄的跟纸一样,他这个样子也就欺负下连山炮都没有的中国。日本人偷袭珍珠港也是学的皇家海军的抛石机行动,当时英国舰队包围聚歼了法国投降后不愿意离开欧洲的法国舰队。
二战英国海军没什么表现,纯粹是因为他的海军实在太强了。德国和意大利一参战就被立即全面封锁。法国投降后,摇摆不定的舰队也被英国几乎全歼。接下来的事英国海军只要做做日常就行了,工业产能主要用来生产飞机、坦克了。
如果对手是日本,英国肯定就不会造那么多坦克了。虽然账面上看,二战英国海军可能不如日本,实际上无论装备、战术水平、行动能力都根本不是日本可以比的。
日本在当时也就一中等强国,论工业产量只有美国1/9,拿到现在进行类比的话连巴西都不如。拿来和英国这种前世界首强对比,真的是想太多。日本无论是装备技术,还是工业能力,均全部落后,而且还没战略资源。
日本人二战时候连能用的雷达都没有,海战都靠人肉眼瞄的,航母和海航战机都没什么装甲,薄的跟纸一样,他这个样子也就欺负下连山炮都没有的中国。日本人偷袭珍珠港也是学的皇家海军的抛石机行动,当时英国舰队包围聚歼了法国投降后不愿意离开欧洲的法国舰队。
二战英国海军没什么表现,纯粹是因为他的海军实在太强了。德国和意大利一参战就被立即全面封锁。法国投降后,摇摆不定的舰队也被英国几乎全歼。接下来的事英国海军只要做做日常就行了,工业产能主要用来生产飞机、坦克了。
如果对手是日本,英国肯定就不会造那么多坦克了。虽然账面上看,二战英国海军可能不如日本,实际上无论装备、战术水平、行动能力都根本不是日本可以比的。
英国的更强,因为英国比日本发达
日本海军 因为日本海军在二战前期曾一度最强 美国都是二战进行过程中才开始反超日本的
日本海军
二战时日本海军有23艘航母,为什么还打不赢美国
日本的工业能力不行。截止1945年8月15日为止美国一共建造150艘航母(不包括在建)。其中大型舰队航空母舰27艘,轻型航母11艘,护航航母117艘,共155艘(含在建)。列克星敦级2艘,突击者级1艘,约克城级航母3艘,中途岛级2艘,埃塞克斯级22艘,独立级轻型航母9艘,塞班级轻型航母2艘,护航航母就不列举了。
看看:155:23,而且老美在44年之后就放慢了建造速度,怎么比?更别说质量差异了
再说舰载机,航母只是一个运载工具,起决定作用的是飞机和飞行员,飞机是美国强,飞行员是美国多,素质是美国强。
看看:155:23,而且老美在44年之后就放慢了建造速度,怎么比?更别说质量差异了
再说舰载机,航母只是一个运载工具,起决定作用的是飞机和飞行员,飞机是美国强,飞行员是美国多,素质是美国强。
美国更凶狠
截止1945年8月15日为止一共建造150艘(不包括在建)。其中大型舰队航空母舰27艘,轻型航母11艘,护航航母117艘,共155艘(含在建)。列克星敦级2艘,突击者级1艘,约克城级航母3艘,中途岛级2艘,埃塞克斯级22艘,独立级轻型航母9艘,塞班级轻型航母2艘,护航航母就不列举了。
看看:155:23,而且老美在44年之后就放慢了建造速度,怎么比?
更别说质量差异了
再说舰载机,航母只是一个运载工具,起决定作用的是飞机和飞行员,飞机是美国强,飞行员是美国多,素质是美国强
日本有胜算吗?
截止1945年8月15日为止一共建造150艘(不包括在建)。其中大型舰队航空母舰27艘,轻型航母11艘,护航航母117艘,共155艘(含在建)。列克星敦级2艘,突击者级1艘,约克城级航母3艘,中途岛级2艘,埃塞克斯级22艘,独立级轻型航母9艘,塞班级轻型航母2艘,护航航母就不列举了。
看看:155:23,而且老美在44年之后就放慢了建造速度,怎么比?
更别说质量差异了
再说舰载机,航母只是一个运载工具,起决定作用的是飞机和飞行员,飞机是美国强,飞行员是美国多,素质是美国强
日本有胜算吗?
因为美帝全部下水的各类型航母多达147艘。。。。。。而且质量也比日本强,怎么打?
飞机不行啊。而且美国航母跟下饺子似的造,再来两个日本也扛不住啊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以下几点:
1、战略失误,错误地挑战美国的海上实力,为自己树立了一个表面上不太强大,但实则扮猪吃虎的变态对手。
2、密码被破译,被美军单项透明,暴露了军事机密,并且被美军利用,设下圈套,既中途岛海战,导致日本赤城加贺苍龙飞龙四大精锐航母系数嗝屁,从盛到衰。
3、日本的航母技术有问题,除了少数重型航母以外,很多航母都是从巡洋舰驱逐舰改过来的,甚至出现过结构问题,其战斗力不能跟专用的重型航母相提并论。
4、日本的工业能力问题。日本的工业能力让它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七拼八凑,搞出这么些航母,然后很狂妄地叫嚣,日本工业天下无敌,日本海军天下无敌,但它在亚洲当时的各种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里,的确算厉害的,但可惜——它的工业能力只能算矮子当中的高子,美国在仅仅两年时间,就狂造了一百多艘航母……相当于星际争霸里面,日本玩家双兵营暴兵,然后很狂妄地冲到美国大本营才发现,人家十六兵营在暴兵……
5、士兵素质问题。太平洋战场到了中后期,日本老资格的飞行员,船员基本上死伤殆尽,而后面替换的都是些菜鸟飞行员,所以其航母舰载机战斗力江河日下,被马里亚拉猎火鸡,打成孙子也就不奇怪了
6、损管及维护能力问题。日本二战航母的损管能力不高,很多时候都是被击伤后不能及时有效地抢修,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最后沉没,而美国则恰好相反,仅一中途岛海战的约克城号航母为例,它之前就被日军击伤过,但及时的损管,让其居然没沉,而是坚持回到港口,后来本来预计要一个月才能修好,结果美国的维修人员为了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全部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加班加点,仅仅几天时间就修复一新,投入到中途岛海战中,成为击溃日军精锐航母特混舰队的关键力量。而在此战中约克城号再次被重创,但美军的损管技术,再次让其免于沉没,而歪斜着半浮在海上,当然最终因为实在难以驶回港口,美军让其自行沉没。所以从这一点上看,美军对战损军舰的抢修技术,完全碾压日本,所以双方航母中弹后,往往出现不一样的结局。
7、武士道精神荼毒下的愚昧。日本士兵被灌输了所谓武士道精神,实则是一种类似于自我催眠的精神鸦片,一方面赢的时候似乎勇敢到疯狂,但一方面快要输的时候又用自杀来逃避罪责,其实就是一种赌徒心理——输不起,正是这种心理,导致发生多起日本航母被击沉时,日军船员没有及时逃生,还在听船长训话,于是乎一船笨蛋全都喂了鱼虾,美国知道这情况后,既惊讶又高兴,因为日本有经验的士兵越来越少了。
8、战场决策问题。日本舰队指挥官经常出现战场决策错误,而相反地美军指挥官则一般比较冷静(虽然也有逗比,但整体而言,比日本好太多),直接导致战场态势的反转,比如中途岛海战,日军初期是占绝对优势,但后来指挥官因为出现新情况,不停命令舰载机一会儿换航弹,一会儿又换鱼雷,导致严重贻误战机。
9、技术落后。日本海军,尤其是舰载机技术,在太平洋战场初期,是有优势的,但可惜,日军的零式战机很大程度上是耍了滑头才获得如此机动性的,以至于美国摸透其技术后恍然大悟,于是地狱猫战机应运而生,更先进,更灵活,更强大,而日军自身航空能力有限,零式已经是其技术跟耍小聪明的最好产物,所以一直没有后续机型,结果,在地狱猫面前,零式无论火力,防护,灵活性都全面落了下风,加上熟练的飞行员已经太少,都是些菜鸟驾驶,被美军战机碾压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就是技术的落后。
10、猪队友。还是以中途岛为例,日军舰队就被猪队友反潜驱逐舰岚号给坑了,本来美军一只轰炸机机群已经丢失了目标,找不到北了,正要返航,居然发现了单刷的岚号(这货为了追一艘美军潜艇,脱离舰队太远,返航时正好被美军迷航的轰炸机部队发现),于是一路尾随,岚号就这样稀里糊涂当了带路党,暴露了自己的航母舰队,被美军轰炸机群一顿狂轰滥炸,损失惨重,这也是扭转战局的一个关键因素。至于雪风时雨等三大祥瑞战舰就不提了。
所以日军在诸多因素之下,航母损失比美军惨重是理所当然的。
1、战略失误,错误地挑战美国的海上实力,为自己树立了一个表面上不太强大,但实则扮猪吃虎的变态对手。
2、密码被破译,被美军单项透明,暴露了军事机密,并且被美军利用,设下圈套,既中途岛海战,导致日本赤城加贺苍龙飞龙四大精锐航母系数嗝屁,从盛到衰。
3、日本的航母技术有问题,除了少数重型航母以外,很多航母都是从巡洋舰驱逐舰改过来的,甚至出现过结构问题,其战斗力不能跟专用的重型航母相提并论。
4、日本的工业能力问题。日本的工业能力让它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七拼八凑,搞出这么些航母,然后很狂妄地叫嚣,日本工业天下无敌,日本海军天下无敌,但它在亚洲当时的各种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里,的确算厉害的,但可惜——它的工业能力只能算矮子当中的高子,美国在仅仅两年时间,就狂造了一百多艘航母……相当于星际争霸里面,日本玩家双兵营暴兵,然后很狂妄地冲到美国大本营才发现,人家十六兵营在暴兵……
5、士兵素质问题。太平洋战场到了中后期,日本老资格的飞行员,船员基本上死伤殆尽,而后面替换的都是些菜鸟飞行员,所以其航母舰载机战斗力江河日下,被马里亚拉猎火鸡,打成孙子也就不奇怪了
6、损管及维护能力问题。日本二战航母的损管能力不高,很多时候都是被击伤后不能及时有效地抢修,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最后沉没,而美国则恰好相反,仅一中途岛海战的约克城号航母为例,它之前就被日军击伤过,但及时的损管,让其居然没沉,而是坚持回到港口,后来本来预计要一个月才能修好,结果美国的维修人员为了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全部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加班加点,仅仅几天时间就修复一新,投入到中途岛海战中,成为击溃日军精锐航母特混舰队的关键力量。而在此战中约克城号再次被重创,但美军的损管技术,再次让其免于沉没,而歪斜着半浮在海上,当然最终因为实在难以驶回港口,美军让其自行沉没。所以从这一点上看,美军对战损军舰的抢修技术,完全碾压日本,所以双方航母中弹后,往往出现不一样的结局。
7、武士道精神荼毒下的愚昧。日本士兵被灌输了所谓武士道精神,实则是一种类似于自我催眠的精神鸦片,一方面赢的时候似乎勇敢到疯狂,但一方面快要输的时候又用自杀来逃避罪责,其实就是一种赌徒心理——输不起,正是这种心理,导致发生多起日本航母被击沉时,日军船员没有及时逃生,还在听船长训话,于是乎一船笨蛋全都喂了鱼虾,美国知道这情况后,既惊讶又高兴,因为日本有经验的士兵越来越少了。
8、战场决策问题。日本舰队指挥官经常出现战场决策错误,而相反地美军指挥官则一般比较冷静(虽然也有逗比,但整体而言,比日本好太多),直接导致战场态势的反转,比如中途岛海战,日军初期是占绝对优势,但后来指挥官因为出现新情况,不停命令舰载机一会儿换航弹,一会儿又换鱼雷,导致严重贻误战机。
9、技术落后。日本海军,尤其是舰载机技术,在太平洋战场初期,是有优势的,但可惜,日军的零式战机很大程度上是耍了滑头才获得如此机动性的,以至于美国摸透其技术后恍然大悟,于是地狱猫战机应运而生,更先进,更灵活,更强大,而日军自身航空能力有限,零式已经是其技术跟耍小聪明的最好产物,所以一直没有后续机型,结果,在地狱猫面前,零式无论火力,防护,灵活性都全面落了下风,加上熟练的飞行员已经太少,都是些菜鸟驾驶,被美军战机碾压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就是技术的落后。
10、猪队友。还是以中途岛为例,日军舰队就被猪队友反潜驱逐舰岚号给坑了,本来美军一只轰炸机机群已经丢失了目标,找不到北了,正要返航,居然发现了单刷的岚号(这货为了追一艘美军潜艇,脱离舰队太远,返航时正好被美军迷航的轰炸机部队发现),于是一路尾随,岚号就这样稀里糊涂当了带路党,暴露了自己的航母舰队,被美军轰炸机群一顿狂轰滥炸,损失惨重,这也是扭转战局的一个关键因素。至于雪风时雨等三大祥瑞战舰就不提了。
所以日军在诸多因素之下,航母损失比美军惨重是理所当然的。
本文标题: 舊日本海軍在二戰時將資源傾斜向大力發展航母的話,可否有望擊敗美國海軍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579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