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有五虎上将,有诸葛亮的辅助,为什么没有实现匡扶汉室统一天下的梦想?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总觉得刘备很厉害,因为刘备表面上像刘邦一...
刘备有五虎上将,有诸葛亮的辅助,为什么没有实现匡扶汉室统一天下的梦想?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总觉得刘备很厉害,因为刘备表面上像刘邦一样无能,实际上却能有很多天下奇才的跟随,比如武有五虎上将,这可是三国演义中除了吕布之外最厉害的五员大将,再比如文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这可是三国演义中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谋士,但最终刘备仍然没有统一天下,总感觉刘备挺可惜的。
长大后了解到历史,才明白三国演义不是历史,想要了解历史,就得看史书,看着那一篇篇枯燥无味的文言文,才明白,统一天下是何其艰难,原来刘备没有五虎上将,但三国唯二的万人敌关羽和张飞归属刘备,誓死不离,原来诸葛亮对于刘备,也不是想象中那样亲密,原来庞统那么早就战死沙场,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刘备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刘备一、时势刘备不能统一天下的第一个原因是时势,刘备没有在正确的时间里做出正确的事,错过了抢地盘搞发展的最好时机。东汉末年,自从何进被杀之后,乱世就真正开始了,袁绍、袁术等人杀尽宦官,却不想军阀董卓进京控制朝廷,开启了董卓乱政的年代,接着就是以袁绍为首的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在当时的环境下,只要攻打董卓就是政治正确,只要反对董卓就能获取名声,所以袁绍、袁术、曹操开始崛起。
之后整个天下就陷入混乱和争抢地盘的黄金期,从公元189年到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前,是抢地盘的黄金期,曹操从中原的兖州开始发家,袁绍从河北的冀州开始强大,袁术从江淮的淮南开始起家,孙策从江西渡江打遍江东无敌手而立业,无主之地或者主弱之地全部被抢,而刘备在一轮地盘争夺战中,一无所获,不仅分寸未取,反而四处逃亡。
公元190年:抢地盘最好的时期刘备并非没有机会,至少他曾经拥有过徐州之地,作为天下十三州之一的徐州,特产丰富,人口众多,当年陶谦就是依靠徐州壮大的,徐州同时也是曹操的垂涎之地,陶谦在去世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可是刘备领徐州不过短短一两年,就被吕布轻松夺取,而且几乎是兵不血刃,这就是刘备的失败,对天下大势把握的失败。
刘备的徐州在当时是孤立没有政治同盟的,刘备想要长久占据徐州,唯一的方法就是在政治联盟其他势力,想想看,当时曹操如此厉害,都要依附于袁绍才能生存,刘备何德何能,能独自占据徐州呢?丢失徐州是刘备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错失了12年的黄金发展期
直到赤壁之战后,刘备才再次有了自己的地盘,可天下的地盘已经被抢完,刘备想要发展壮大,就得对现存的势力动手,可是,能活到现在的,又有几个是软柿子?错失发展的黄金期是刘备不能统一天下的第一个原因,也称为时势原因。
刘备、曹操、孙权二、人才正史中的刘备没有五虎上将,早期刘备打天下创业时只有关羽和张飞两个万人敌,虽说少了点,但是关羽和张飞两个人至少抵得上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五个人,谁让关羽和张飞是三国时期公认的万人敌呢?
这也是刘备早期创业尽管不断打败仗,但是从来也没有诸侯看不起刘备的原因,因为刘备确实能打仗,虽然败,总能提前发现危机,提前解决。光有关羽和张飞是不行的,打天下需要一系列的各行各业的人才,除了武将之外,刘备还有什么?就算是诸葛亮和庞统这样的战略人才,那也是公元207年之后刘备才得到的,可这个时候曹操已经有数十倍于刘备的人才,巨大的人才差距刘备如何才能成功呢?
刘备、关羽、张飞看看刘邦的创业就知道,谋略有张良,后勤有萧何,打仗有韩信,说客有郦食其,等等一系列的人才,各行各业的都有,刘备有什么?除了关羽、张飞、诸葛亮还有什么?看看人家曹操,光是顶级谋士就有5个人,中级谋士和低级谋士不计其数,就算是武将,曹氏、夏侯氏再加上五子良将以及及非五子良将,比起刘备来多了几十倍都不止了。
现在说科技以人为本,古人成就大业同样是以人为本的,没有人才,刘备如何统一,不说曹操,光是孙权手中的人才也是数倍于刘备,人才在早期的乱世和争抢地盘的混乱中已经站队投靠了,而刘备却没有在这一轮的人才争夺战中取胜,所以刘备没有机会统一天下。
三、出身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刘备所建立的蜀汉政权,是一群屌丝和没有背景的人建立的,和曹操、孙权的组成是完全不同的,曹操是以宗族和士族为基础建立的政权,曹氏、夏侯氏是宗族,荀彧、荀攸、陈群、钟繇、司马懿是士族,这些人都是有权有势有钱有人的大家族,正因为有着巨大的资源,所以曹操能够统一北方,是有原因的。
刘备与诸葛亮再看孙权集团,同样是军阀集团和士族组成的政权,比如周瑜、程普、黄盖这样早期跟随孙策的武将,和后来加入孙权政权的朱、张、顾、陆吴郡四大家族,这些人都是在地方上占据领导地位的大家族,所以割据一方相对来说容易些。
而刘备有什么?刘备本人出身没落皇族,这还是说得好听一点,实际上就是穷苦的以织席贩履为生的普通人,家里没有背景,没有钱财,没有人脉,没有资源,只能靠个人魅力与软实力到处拉投资,搞赞助,就连刘备首次起兵,也是靠商人张世平和苏双资助的钱财起家的。
刘备称帝关羽是流落他乡的底层百姓,张飞也是普通百姓,能有什么资源呢?跟随刘备打天下,除了一身武艺,别的啥也没有了,诸葛亮同样是没落士族,3岁丧母8岁丧父,17岁时连唯一带他的叔叔也去世了,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生存下去。
其他的像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孙乾、简雍这样人,不是低层百姓出身,就是没落士族出身,之所以没有豪族愿意投靠刘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刘备的出身太低了,豪族们是看不上刘备的,在当时也讲门当户对,没有豪族支持的刘备只能率领一批屌丝打天下,所以刘备打天下是最难的,远远比曹操和孙权难得多,同时这也是刘备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之一。
为何孙刘联盟很脆弱?刘备和孙权两人谁的问题?
能够成为东汉末年的一方豪强,他们都有杰出之处,不能用普通人的标准去衡量。刘备显得不大方,是局势让他大方不起来;孙权显得爱计较,那也有不得不计较的理由。
其次,孙刘联盟的脆弱和刘备及孙权的性情如何并没有太大关系。就算他们都大方豁达,双方该崩还得崩,该打还得打。除非有一方向另一方俯首称臣,否则孙刘联盟都维持不下去。
之所以会有这个联盟,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曹操。只有阻挡住曹操南下的兵锋,孙权和刘备才能有喘息之际,否则两人都要玩完。当时情势危急,双方不得不同心协力,这才有了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有兵80万,实际上是20多万,但这也远远多于5万的孙刘联军。联军中又以东吴军居多,善于水战。曹操的北方士卒不谙水性,晕船严重,在船上站都站不稳了更别说打仗,于是曹操将船只首尾相连,稳如平地,正好方便了联军的火攻。
此战是曹操起兵以来最大的失败,他担心北方大本营有失,无奈之下退回北方休养生息。
曹操这一走,孙权和刘备暂时就没有了强敌,各自默默发展,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但这个时候,孙权已经对刘备很不爽了。因为瓜分战果的时候,出力最大的东吴只分到了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刘备则趁机占有了长江以南的南郡、以及荆州南部的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而曹操保住了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和长江以北的江夏郡。
这叫孙权怎么开心得起来?后来南郡还被刘备借走了,而且一借不还!他越想越生气,以武力讨要,联盟就此出现裂痕。
等孙权趁襄樊之战夺了荆州、杀了关羽,联盟基本已经破裂了。虽然多年后迫于曹魏的压力,再次联合。但彼此都知道对方打着什么主意,再也不能精诚合作。
那么,如果刘备不借南郡,或者孙权不执着于荆州,双方就能合作无间吗?不可能。
刘备的人生目标很明确:匡扶汉室,一统天下。“匡扶汉室”有可能只是口号,“一统天下”可没水分。这就注定了他和孙权不能两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孙权有个外号叫“孙十万”,打哪里都是十万大军,但东吴防御还行,主动出击的很少有胜战。可是,不能因为他打不了胜战就怀疑他的志向呀,人家孙权还是很有雄心壮志的,当然也容不下刘备。
总之,刘备和孙权都想当老大,所以他们之间必然爆发战争,最终只能是主从关系而不是联盟关系。
俗话说的民心者得天下,为啥刘备得人心不得天下?大神们帮帮忙
请问三国曹操谋士郭嘉的详细资料
郭嘉初投袁绍,袁绍对其非常恭敬。郭嘉住数十日后,对袁绍谋士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还说:“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二人却说:“袁氏有恩德于天下,人多归之,且今最强,去将何之”(《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郭嘉知二人还没发现到袁绍的短处,不再多言,遂离绍而去。
起初,颍川名士戏志才为曹操谋士,曹操对他甚为器重。无奈戏志才早逝,曹操便写信给谋士荀彧,书中说:“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颖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见信后,向曹操推荐了郭嘉。曹操召见郭嘉,与其共论天下大事,高兴地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会见后,郭嘉也非常高兴地说:“真吾主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曹操遂任郭嘉为司空军祭酒,时为建安元年(196年)。自此,郭嘉以多谋善断而深得曹操倚用。
同年,吕布以辕门射戟的方式解救了刘备,刘备不久便又得兵万余人,引起吕布妒恨,率兵攻打刘备。刘备逃走,归降曹操,曹操待其甚厚,让刘备豫州牧。有人对曹操说:“备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曹操问郭嘉该当如何,郭嘉说:“有是。然公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杖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也。如此,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也,不可不察。”曹操含笑而说:“君得之矣”(《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于是给刘备增兵增粮,派其至沛(今江苏沛县),收集散兵以对付吕布。
建安二年(197年),袁绍休书与曹操,辞语骄慢。曹操大怒,对荀彧、郭嘉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二人回答说:“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故羽虽强,终为所禽。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得策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也;绍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不为虚美,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也。”曹操笑着说:“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郭嘉又说:“绍方北击公孙瓒,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荀彧说:“不先取吕布,河北未易图也。”曹操操说:“然。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西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荀彧说:“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腾最强。彼见山东之争,必备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侍中、尚书仆射钟繇有智谋,若属以西事,公无忧矣”(《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曹操于是上表封钟繇为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钟繇至长安,移书写信给韩遂、马腾等,二人遂各遣子入京为人质。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征讨吕布。吕布败退固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曹军久攻不克,将士疲惫,曹操想罢兵撤退。郭嘉与荀攸指出:“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三国志·魏书·荀攸传》)。曹操点头称是,于是,曹军乃引沂水、泗水灌城。经月余,吕布更加困迫。十二月,吕布部将侯成、宋宪、魏续等叛变,引曹军攻入下邳,吕布被围在白门楼,被迫投降。曹操下令诛杀吕布、陈宫、高顺等,传首许都,凯旋班师。此役,曹操歼灭了劲敌吕布,为扫灭袁绍等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东)后,独掌军政大权,总揽朝政,皇帝成为傀儡。车骑将军董承接受皇帝衣带诏,与刘备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服等,密谋除掉曹操。刘备恐曹操猜忌,欲伺机脱离曹操控制,趁右将军袁术溃败,主动请求跟大将朱灵前去截击。郭嘉、程昱、董昭等闻后,都说:“备不可遣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曹操后悔,立即派人去追,已然不及。后袁术南逃寿春(今安徽寿县),朱灵班师回朝。十二月,刘备乘曹操部署对袁绍作战之时,袭斩徐州(治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刺史车胄,又击败曹操派去讨伐的司马长史刘岱军,据有徐州、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等地,背叛曹操,响应袁绍。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车骑将军董承等企图刺杀曹操的计划泄露,董承、王服、种辑皆被屠灭三族,唯参与密谋的刘备侥幸逃脱,且势力越来越大。曹操欲亲自征讨刘备,部将们担心袁绍从背后攻击,都进言说:“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曹操则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郭嘉也认为:“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三》)。曹操为剪除后患,遂亲率大军东征刘备。冀州别驾田丰劝说袁绍,乘机袭击曹操后方,袁绍却以幼子重病为由不肯出兵。刘备惊悉曹操军将至,亲率数十骑出城观察,果然望见曹军旌旗,只得仓猝应战,被曹军击溃,刘备妻子被俘。曹操接着攻陷下邳,迫降刘备部将关羽,又进击依附刘备的昌稀等,将其击破。刘备逃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投奔袁绍,逐渐收集溃散的残兵败将,成为袁绍大举攻曹的力量。此战,曹操迅速击溃刘备,避免了在官渡之战中两面作战的局面。
自兴平二年(195年)起,孙策从袁术处借兵,渡江征讨江东(参见孙策平江东之战),至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已尽得江东之地,成为割据一方的豪强。此时孙策闻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欲率军渡江北袭许昌。曹军皆惊,唯郭嘉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孙策果被郭嘉言中,后为刺客所杀。
同年,郭嘉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建安七年(201年)5月,袁绍因军败愤愧呕血而亡,少子袁尚继大将军及冀州牧位,令长子袁谭率少数兵力防守黎阳。九月,曹军渡黄河攻黎阳,谭请增兵,尚恐谭兵多后夺其权,遂自率军来援,与曹军相持于黎阳。
建安八年(203年)二月,曹军发起总攻,大战于黎阳城下,袁军战败,袁尚、袁谭弃城逃邺,曹军占领黎阳。四月,曹操进军邺城,为充实军粮,抢收小麦。袁军乘机发起反击,曹军小挫。曹操本拟重新组织攻城。郭嘉认为:“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曹操纳其计。五月,撤军返许昌(今河南许昌东),留部将贾信屯兵黎阳,监视袁军。
建安九年(203年),袁尚、袁谭果然发起内讧,袁谭为袁尚所败,派辛毗向曹操乞降。曹操遂以支援袁谭为名,攻打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七月,袁尚军溃散逃往中山(今河北定州),辎重尽为曹军所获。邺城守军闻汛瓦解。十月,袁尚势力基本上为曹操所消灭。
在曹操围攻邺城时,原已归降曹操的袁谭,又背叛曹操,乘机攻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间等地,并进攻逃至中山(今河北定州)的袁尚,迫使袁尚再逃故安(今河北易县东固安),投奔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刺史袁熙。袁谭收袁尚残部,驻扎龙凑(今山东平原东南)。曹操在击垮袁尚后,按各个击破的方针,以袁谭背盟为借口,出兵进攻袁谭。建安十年(204年)正月,曹操进攻南皮,大破袁军,占领南皮,袁谭出逃,被曹军追上杀死。袁谭所属各郡、县尽归顺曹操。郭嘉对曹操说:“多辟青、冀、幽、并名士以为掾属,使人心归附”(《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曹操为安抚地方,采纳了郭嘉的建议,稳定了统治。冀州平定,郭嘉因攻被封为洧阳亭侯。
时辽西少数民族乌桓部落乘中原战乱,掳迁汉族边民10余万户。曹操取冀州,杀袁谭后,袁熙、袁尚逃往乌桓,二者联结,不断侵扰边境。曹操为统一北方,于建安十二年(207年)秋,开始远征乌桓的作战。刘备闻讯,立即赶往荆州,劝刘表趁曹操北征乌桓之机夺取许都(今河南许昌东),迎献帝,兴汉室。曹操甚为担心,诸将皆说:“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唯郭嘉认为:“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惧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曹操听罢,茅塞顿开,遂立即挥师北上,进至易(今河北雄县西北)时,郭嘉又献策说:“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曹操依计而行,亲率轻骑兵,昼夜兼程,疾速行军。在白狼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东境白鹿山)歼灭乌桓主力和袁尚、袁熙残余势力,斩蹋顿及名王以下10余人,俘虏20余万人(参见白狼山之战)。袁尚、袁熙投奔辽东郡太守公孙康。曹操再次采纳谋士郭嘉之计,没有继续追击,而是坐观局势,声言等待公孙康把二袁首级送来。九月,曹操从柳城撤军,不久,果然公孙康伏杀袁尚、袁熙及辽东单于速濮丸。
至此,曹操逐袁术、败张绣、灭吕布、破袁绍、击刘备,又北征乌桓(参见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国北方只剩荆州刘氏。
郭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曹操说:“难奉孝为能知孤意”(《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在北征途中,郭嘉染病,回师不久逝世,年仅38岁。曹操哀痛不已,对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三国志·郭嘉传》)!乃表告天下:“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于是上表谥郭嘉为贞侯,其子郭奕嗣。
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慨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当初,陈群责怪郭嘉不治行检,多次在朝中控诉郭嘉,郭嘉却神色自若。曹操则更加重用郭嘉,而陈群能持正,曹操也很高兴。
点评:郭嘉身为谋士,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壮志未踌,实为可惜。
三国志评曰: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曹操表郭嘉「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岑彭既没,爵及支庶。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淑:大都指女人的善、美 BY国语日报字典),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余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擒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桓,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於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方将表显,短命早终。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连毒恨这个字眼都出现了,可见其心目中的重要性)丧失奇佐。宜追增嘉封,并前千户,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
曹操因为痛失军师而频频书信给荀彧,追思郭嘉:「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白话来说就是郭嘉是少数能够完全理解、谅解曹操的贤内助),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於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因为郭嘉不能去南方,所以主公平天下都是往北方平的,真疼军师呀)。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
投明主
郭嘉出生于汉灵帝年间,活动于东汉少帝、献帝时期。在他的青少年时代,东汉王朝的统治日趋腐朽,外戚和宦官交替执政,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郭嘉,胸怀大志,他勤习韬略,结交有志之士,决心成就一番事业。最初,郭嘉投靠拥有冀州、并州、青州、雄据河北的袁绍。袁绍接纳他后,委任他为司空祭酒(官名)。后来看到袁绍乃庸碌之辈,难成大事,就果断地辞去了袁绍任命的职务,辗转回家到家乡。
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割据兖州、豫州一带的曹操,发布“唯才是举令”,广泛地招贤纳士。在他的高级谋士戏志才去世后,他对当时任侍中、尚书令的荀彧(音yù)说:“自志才死后,没有可以与我共同商谈国家大事之人”,并要求荀 为他推荐人才。荀彧就把郭嘉推荐给曹操。郭嘉与曹操两人初次见面,就纵论天下大势,探讨国家兴亡,畅谈治国用兵之道,十分投机默契。曹操就十分高兴地对众人说:“能使我成就天下大业的,必定是此人!”郭嘉对曹操的政治思想、军事韬略也很佩服,兴奋地对人说:“他才是我能够追随辅佐的真正主人啊!”曹操上表汉献帝,任命郭嘉为司空军祭酒(官名),郭嘉成为曹操的高级幕僚。
收刘备
建安元年(196年),割据徐州一带的刘备,被吕布袭击后,兵败无处藏身,率残部投奔曹操。曹操帐下的将佐谋士纷纷劝说曹操,要趁机除掉刘备,他们还强调指出:刘备乃天下枭雄,素有大志,如不及早除掉,日后必将成为心腹大患。曹操也犹豫不决,就征求郭嘉的意见。郭嘉说:“刘备胸怀雄才大略,志在天下,深得民心,关羽、张飞乃天下名将,与刘备情深义重,生死相随。因此刘备肯定不会甘心久居人下。主公您以诛国贼,匡扶汉室为宗旨仗义起兵,志在为天下百姓除残灭暴,大张旗鼓地招贤纳士,广罗人才。现在闻名天下的枭雄刘备,因无路可走才来投奔主公,主公如果要杀掉他,肯定会落下一个杀害英雄贤达、难以容人的坏名声。这样以来,天下的英雄豪杰、贤达之士谁还会再来为您效力呢?为了除去一个可能会对自己的将来不利的人,而因此断绝了天下英雄归顺效命的希望,这中间的利害关系,轻重缓急,主公您不能不深思熟虑啊!”郭嘉的一番话,打消了曹操的疑虑,他收留并厚待刘备,上表朝廷,任命刘备为豫州牧,并拨出3000士卒归刘备指挥,供应他充足的军粮,还让刘备收留被打散的军队。
灭吕布
郭嘉非常善于分析天下形势,利用对方的矛盾,制订正确的战略战术来战胜对方。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在政治上,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在经济上,采纳枣祗的建议,实行屯田制,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然而,当时曹操却同时面对:黄河以北的袁绍、以徐州为中心的吕布、荆州的刘表和淮南的袁术,四面受敌。郭嘉在详细分析了各方面形势的情况下,建议曹操,要充分利用袁绍攻打幽州的公孙瓒,连年兴兵;刘表坐守荆州不思进取;袁术僭号称帝,众叛亲离的大好时机,首先剪除割据于徐州一带的吕布势力。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于198年出兵徐州,攻打吕布。曹军三战三胜,但吕布的军队在下邳一带顽强抵抗。由于曹军远道作战,相持经月后,士卒疲惫,军需供应也有困难,曹操就想撤兵北归。郭嘉劝曹操:吕布同项羽一样有勇无谋,如今他每战必败,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如果不趁机消灭他,一旦袁绍消灭公孙瓒后来支援吕布,会给主公的霸业,酿成无穷的后患。然后又献计曹操,决沂水、泗水灌城,终于攻克了吕布的根据地徐州,吕布被诛,吕布割据势力土崩瓦解,黄淮地区(指黄河、淮河之间)纳入了曹操的势力范围。
击刘备
曹操统一黄淮地区后,袁术在淮南无法立足,打算到河北投靠袁绍,袁绍也打算南下进攻曹操,二袁一旦会合,会成为一支不小的力量。于是曹操派刘备截击袁术。郭嘉得知这个消息后,就劝曹操说:刘备在许都,好像龙困沙滩,虎落平阳一样,尽在您的掌握之中,千万不能放刘备出许都。曹操听了郭嘉的话幡然醒悟,赶快派兵去追赶刘备,可惜为时已晚。刘备在199年冬击败袁术后,重新占领徐州,势力也迅速膨胀,与袁绍结成同盟,共同对付曹操。又联络一些许都的汉朝老臣,密谋除曹。后来,事情泄露,曹操准备进攻刘备。而众将与谋 士纷纷劝他攻打袁绍。郭嘉对曹操说:“袁绍为人处事,生性多疑。他看我军出兵攻打徐州刘备,必然会犹豫不决,他不可能迅速出兵断我军的后路。现在刘备刚刚占领徐州,趁他还没有站稳脚跟时,迅速出兵,刘备必败无疑。”曹操采纳郭嘉的建议,迅速出兵东征刘备。刘备连战连败,逃往青州,从而解除了曹操与袁绍决战的东顾之忧。
作者: 阿瞒¢曹操 2006-12-16 04:31 回复此发言
--------------------------------------------------------------------------------
2 曹操的谋士郭嘉
战袁绍
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袁绍始终是一大障碍。曹操想消灭兵多将广、实力雄厚的袁绍,却总是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在郭嘉给曹操所提的众多建议中,也始终把袁绍作为直接或间接的打击对象。在二人初次会晤,曹操询问对付袁绍的策略时郭嘉就说:“自古以来,成败兴亡,并非全在军队。以项羽和刘邦来说,军队强弱的对比十分悬殊,可刘邦运用计谋,以弱克强,最终消灭了项羽。袁绍虽拥有数州之地,百万军队,貌似强大,但以我看来,他割据一方,不顾百姓渴望天下安定的愿望,征伐无度,逆天而行,再加上他生性多疑,遇事优柔寡断,虽然他有仿效周公礼贤下士之心,却不懂知人善任的重要。身边被小人环绕,是非不分,赏罚不明,内部矛盾重重;而主公您奉天子以令诸侯,顺应天下民心,致力于统一天下。纪律严明,上下一致,用人不疑,唯才是举,赏罚分明又精于用兵。因此,袁绍虽强盛一时,却难有作为。主公您现在虽然兵少力薄,却最终会以弱胜强,消灭袁绍。”郭嘉细致入微的分析,深得曹操的赞同。在后来的几年里,郭嘉献计曹操收刘备、灭吕布、战袁术、击刘备,都是以稳固后方,剪除袁绍的盟友、羽翼,打击袁绍为最终目的。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袁绍率其精锐兵力10万进攻官渡,曹操带兵3万应战。曹军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袁绍狼狈地逃往冀州,不久死去。
袁绍死后,曹操出兵河北,攻打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二袁数战皆败,曹军节节胜利,诸 将请求乘胜消灭二袁,郭嘉却劝曹操及时撤兵。其理由是:袁绍溺爱幼子,又不愿废长立幼,迟迟没有立嗣。现在袁绍已死,他的两个儿子定会为继承大业而相互争斗。如果我军现在就攻打二人,他们就会团结一致来对抗我军,我军恐怕一时难以取胜。不如我军暂时撤围班师,佯装南下远征刘表,等他二人斗得精疲力尽时,再回师进攻二袁,这样就可以一举消灭他们。曹军撤离后不久,大军就南下荆襄,做出远征刘表的势态。果然不出郭嘉所料,曹军刚到西平附近,袁氏兄弟就为争夺地位而大打出手。袁谭被袁尚击败,困守平原,走投无路,派辛毗向曹操请降。曹操立即带兵回师北上,打败袁尚。204年,又镇压了降而复叛的袁谭,驱逐了袁氏在河北的势力。袁尚、袁熙(袁绍的另一个儿子)率残部逃往乌桓。为了巩固曹操在河北的统治,郭嘉又建议曹操大量征用河北的地主名流到许州供职,实行减免赋税的政策来收揽民心,使河北逐渐成为曹操统一北方的稳固后方。郭嘉也因在平定袁氏战争中的卓越贡献,被封为洧阳亭侯。
征乌桓
袁尚、袁熙逃到乌桓后,经常伙同乌桓来侵扰北方边境,袁氏在河北的残余势力也时常发动叛乱,配合袁氏兄弟的行动。曹操有心进攻乌桓,彻底消灭袁氏兄弟来消除隐患。但众人都认为:大军一旦远征乌桓,刘表刘备会乘机出兵进攻许都。郭嘉对曹操说:“主公虽然威名震天下,但乌桓以为他们地处偏远,山川险要,交通不便,肯定想不到我们会去攻打他们,因此不会预先防范。我们乘其不备,一定会消灭他们。何况从前袁绍在河北时,对他们十分宽厚,袁氏兄弟才会逃往乌桓。由于袁氏兄弟决不甘心放弃河北,他们会借口为袁绍报仇而鼓动乌桓大举进犯。河北的军民是迫于无奈而服从于您,与盘踞河北几十年的袁氏父子相比,您对河北军民的仁惠远比不上袁氏。如果现在不彻底消灭袁氏余孽,一旦他们借助乌桓的力量大举进犯,而河北忠于袁氏的旧部又纷纷响应,那河北就不是主公您的了。至于说刘表,重用刘备实属迫不得已,刘备不会对他尽心尽力,所以不必为他们偷袭而担心。”于是曹操就下定决心,在建安十二年(207年),率大军远征乌桓。由于路途遥远道路崎岖,大军行进十分困难,到易州时,曹操就打算撤兵。郭嘉对曹操说:“兵贵神速,我军因粮草辎重太多而无法快速前进,一旦被乌桓探得消息,那就无法收到奇袭的效果。不如留下粮草辎重,率轻骑日夜兼程迅速出塞,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收到奇袭的效果。”曹操就令郭嘉在易州养病,大军抛下辎重,率轻骑直捣乌桓都城——柳城。乌桓王及袁氏兄弟猝不及防,仓促应战,被曹军打得落花流水,乌桓王蹋顿及其酋长等多人被杀,袁氏兄弟落荒而逃,远奔辽东。后来他们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所杀,曹操终于消灭了袁氏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
在曹操征讨乌桓回到易州时,郭嘉已去世数日,曹操悲伤不已。郭嘉自建安元年(196年)跟随曹操,“自在军旅,十有余年”,和曹操“行同乘骑,坐共幄席,东禽(古同擒)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士之卒,逾越险塞,荡定乌丸”,曹操上表汉献帝,赠郭嘉谥号为“贞侯”,并让他的儿子郭奕承袭侯位。后人吟诗赞誉道:“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诗文充分表达了人们对郭嘉绝世才华的仰慕和对他中年夭亡的惋惜之情
郭嘉初投袁绍,袁绍对其非常恭敬。郭嘉住数十日后,对袁绍谋士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还说:“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二人却说:“袁氏有恩德于天下,人多归之,且今最强,去将何之”(《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郭嘉知二人还没发现到袁绍的短处,不再多言,遂离绍而去。
与刘秀相比,刘备不能匡扶汉室,统一天下的根本原因是( )
A.刘备无雄才大略rnB.刘备无人才辅佐rnC.刘备没有利用农民起义rnD.三国时南北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 所以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 三国时期中国的经济中心还是在北方. 虽然三国时期吴蜀对南方有所开发,但和处在中国经济中心的魏国比起来经济实力相差悬殊.
三国人口。
蜀汉刘禅炎兴元年(236年):蜀汉940,000人
曹魏曹奂景元元年(236年):曹魏4,432,881人
东吴孙皓天纪四年(280年):东吴2,300,000人
在古代, 人口从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 你从人口的差异上就可以看出当时三个国家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整个国力的差异了. 战争表面拼的是战斗力和兵力, 但根本上要靠国力作支撑. 没有强大的国力作支撑,是不可能统一天下的!
我觉得这道题没有很好的选项,相对而言C更加合适一点。
我觉得与刘秀相比,刘备不能匡扶汉室最大的原因在于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刘秀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一方是王莽“新”政权,另一方是反对者,其中包括绿林、赤眉以及西汉宗室等等。后者是导致社会动荡的主动因素,他们的目标是推翻“新”政权。至于刘秀要匡扶汉室,与社会的主要趋势并不冲突。
刘备时期社会动荡的主流是黄巾军起义及其造成大大小小的起义以及军阀割据,他们的目的也就是社会的趋势是推翻汉王朝,这明显与刘备的意图对立。所以刘备不能成功。
可以说刘秀与社会前进的方向没有悖逆,所以他可以浑水摸鱼,最后成功,但是刘备明显的是在与整个社会作对(尽管刘备本身是想建立自己的王朝,可是他的口号确实是与社会的大风气相反的。)
因为两次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都是农民起义,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C也正确。可是我觉得刘备即便是利用了农民起义也不会成功。因为他唯一的政治资本就是匡扶汉室的大旗,可是这个东西明显的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肯定的,感觉这个问题像是高中历史
对于历史题,阶级矛盾,经济基础,民族,时代,局限性什么的都是关键词,答案基本上就是他们
如果抛开题目,那真的是三国人才太多了,刘秀那个时候能人相对少点,后赵的石勒曾经说过:朕若遇汉高祖,当北面事之,与韩(信)、彭(越)比肩。若遇光武,当并驱中原。
刘备的名声没得说,自己打仗也是很强的,曹操手下的夏侯敦和曹仁都败过,可惜一遇曹操就不行,被打的到处跑,最后去了益州做土皇帝。可惜了
蜀国势力太弱了,云南贵州那时尚未开化,失去荆州以后,只靠四川一地根本不能和魏国抗衡。吴国的情况也差不多,东南沿海地区还很落后。两国人口加一起比魏国还少很多。
就算刘备暂时统一,他也必须与士族妥协,接着就是政治迅速腐败,再就是分裂,其轨迹不可能和西晋不同。
送楼主一句话:形势比人强。
如果目光停留在暂时统一,那D是对的
自古以来.除了明朝的特殊情况.都是北方同意南方.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