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05年,不可一世的尼布甲尼撒二世登上巴比倫的王座,帶著大軍席捲了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將帝國推向鼎盛的巔峰。世上已沒人能...
公元前605年,不可一世的尼布甲尼撒二世登上巴比倫的王座,帶著大軍席捲了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將帝國推向鼎盛的巔峰。
世上已沒人能阻擋這位君王,但他卻獨獨被一物困擾 —— 這甚至不是一個實物,而是個虛幻 —— 是一個夢。
帝國的巫師們都希望能為國王解夢立功,但巴比倫王說:“我不告訴你們我做了甚麼夢,你們若真是先知,本應當能算出我所作的夢,否則我會懷疑你們解夢也不過是信口雌黃而已。”
大帝的睿智令那些長期在宮廷裡偷厄拐騙、濫竽充數的巫師們面面相覷,平時吹牛可以,真要猜的話又有誰能讀心?
那麼,巴比倫王的夢究竟如何,有沒有能為他解夢?今天我們來看《Daniel·列國紀》:
巴比倫的巫師和術士們無能為力,君王愈發認定這群人是神棍,認為世界上無真先知,就下令要把儒士們通通殺光。猶太王子丹尼爾也因此被捕,但他不慌不忙稟報說:“告訴大王,他的夢一般人是不敢直言的。”
王好奇丹尼爾所說的話,就把丹尼爾喚來,說:“你若直言可信,我必不降罪與你。”於是,丹尼爾娓娓道來:
大王見到了一個神像,頂天立地又熠熠生輝,好不威風。他的頭是黃金的,胸部和雙臂是白銀的,腹部是青銅的,腳卻是泥塑的……天上飛來一塊石頭,砸在這泥塑的雙足上,石像瞬間崩塌。管他什麼金銀銅鐵,全部粉碎成渣。神像殘骸化作石山,逶迤地橫跨綿延在大地上……
王聽完,又驚又喜,因為他的夢境確實如此。尼布甲尼撒明白這位猶太王子確實是位先知,便請他為自己解夢,丹尼爾便開口說道:
如大王所見,巨人像的頭是黃金造的。
北滅亞述,南掃埃及,向西將巴勒斯坦諸國推進了大海,在世界中心的巴比倫,建立了黃金般閃閃發光的王朝。
帝國的首都巴格達城(位於今伊拉克共和國中部)則是世界上最顯赫的都會,人口是耶路撒冷的50倍。這裡的建築宏偉,雕像巨大,外墻鋪滿奪目的湛藍瓷磚,宮殿彩繪雄獅、公牛和巨龍的圖案。最震撼人心的,是被尼布甲尼撒王續建起來的通天塔,這個原本承載人類返回樂園希冀的天梯,如今已經成為君王專屬的空中花園。
要建通天塔,需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持,這些財富和奴隸都可以從敗軍之國擄過來。以色列人就這樣被迫告別了故土,來到巴比倫城。
空中花園是一個巨大的四角錐體建築,長寬各數百米,縱向分成7層,一層高百米。每層平臺就是一個花園,由拱頂石柱支撐著,臺階並鋪上石板、蘆草、瀝青、硬磚及鉛板等材料,眼前只有盛開的鮮花和翠綠的樹木,而不見四周的平地,無數高聳入雲的樹林甚至給整個都城帶來了蔭蔽。
這高聳入雲的建築,拔地而起,卻是無數的奴隸用血與汗一點一滴澆灌而成。
好不容易獲得休憩時,以色列人和其他亡國奴一起,坐在幼發拉底河岸邊,看著楊柳依依。有人戲謔道:“喂,渡河而來的人,何不唱首你們的民謠來給大家助興?”
渡河而來 —— 希伯來 —— 已經有多久沒有人這樣稱呼自己,猶太遺民向西南望去,忽而淚流滿面,如今我們身在外鄉異域,怎能再謳唱上主的歌曲。故國已覆滅,當初的以色列家族如今只剩下這猶太一家,我們還稱甚麽希伯來?叫猶太人就夠了。
現在故都耶路撒冷又是哪般模樣?
正如先知耶肋米亞(Jeremiah)所言:黃金變得暗淡無光,聖殿的石頭都散亂在街頭,耶路撒冷原比純金尊貴,現在竟被看作瓦器。嬰兒乾渴,幼童飢餓,昔日飽享山珍海味的人今日竟餓死街頭,一向衣飾華麗的人而今卻滿身糞土。昔日的聖城如翩翩少年比雪還潔白,而今他的容貌比炭還黑,皮包骨頭,枯瘦如柴,在街上已辨認不出。
如大王所見,巨人像的胸膛是白銀造的。
白銀不如黃金,米底王國也當然比不過巴比倫。當初因著亞述帝國的入侵,雅利安各部被擠壓到東方一隅,方才形成這一東方小國,如今如何能與擊破尼尼微的巴比倫相比?
那就當是一個東方小國的方志傳奇來聽。米底王夢見女兒撒尿,尿液化作金黃色的滾滾洪流奔騰而來。
先知們告訴國王,這預示著從公主下身而出的要毀滅這個國度。米底王擔憂預言中的會是外孫篡位,就把公主嫁去弱小的鄰邦安善王國。
米底公主的兒子,即安善王子居魯士(Cyrus)。
老米底王的詭夢仍在繼續,這次他夢見的是女兒大腿根部長出一枝藤蔓,日益茂盛,蜿蜒到他的身上,最終將他覆蓋。
必須將外孫除掉。米底王派出大將軍去殺安善王子,但王子逃到了牧羊人那裡。
任務失敗,米底王懲罰了將軍,將他的兒子剁成肉餅,命令將軍烹食。這對將軍來說,絕對是今世最難忘的一頓飯。
後來,居魯士成為了安善王,在那位米底大將軍的幫助下,他率安善的軍隊吞併了米底王國,正如外公的夢一樣。這個統一的米底和安善,便是波斯帝國。
巴格達湛藍色的城門終有一天會為居魯士打開,成為他的帝都,猶太人會稱呼他作“救世主”。
這位救世主會遣送他們回鄉,讓他們敬拜自己的神明,支持他們重建神明的殿宇。
世事總會一波三折,那時候的猶太故土已是帝國邊陲的化外之地,定居著各色血統的移民,回歸的猶太人被這些混居者阻擋,因為後者認為自己才是這片土地的主人。猶太人向國王求援,但此時國王卻自身難保。
居魯士戰死,小王子岡比西斯(Cambyses)繼位,承繼父親未完成的偉業,帶兵南下意欲征服埃及,留守巴比倫城的王兄卻自立為王。在岡比西斯準備班師回朝時,卻在巴勒斯坦神秘死亡,他手下的七支大軍,擁立了大流士(Darius)為新王,殺回了帝都。
猶太人的聖殿工程,直到波斯內戰結束後才得以恢復。在波斯新王大流士的授意下,末代猶太王的孫子和末代祭司的兒子一起回到了耶路撒冷。
異族居民們想要一同重建聖殿,將來同受恩澤,但被猶太人拒絕。在猶太人看來,這是純粹的猶太教會的聖殿,應當由純種猶太血統的人來修築,而混血人種則是污穢的。
惱羞成怒的異民們便上述國王,好讓下令停止這項工程。先知哈蓋(Haggai)鼓勵重建聖殿者,他說:“這殿將來的榮耀,必大於先前。”波折之後,聖殿終於完成,猶太人歡慶此日,並將這個日子定為一個節日,成為民族永恆的紀念。
前490年,波斯帝國征討雅典邦國,在馬拉松鎩羽而歸,埋下了帝國覆滅的禍根。
待到波斯王位傳到阿爾塔薛西斯(Artaxerxes)手上時,工部大臣是一個猶太人,名叫乃赫米雅(Nehemiah)。他向國王進諫,請他批准重建耶路撒冷。波斯王同意了,他任命乃赫米雅為猶地亞省長。這位省長重建了耶路撒冷城。
如大王所見,巨人像的腰腹是青銅造的。
是的,不是代表財富與權力的黃金和白銀,而是代表武力的青銅。
到了波斯帝國的末年,君王對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度已經鞭長莫及,許多偏遠省份開始蠢蠢欲動。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猶太人在教會的領導下圈地自治,建立起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小國。這國以《律法書》為律法,以大祭司為領袖,教會的一眾祭司們更成為國家的貴族和當權派,後世稱為“撒杜塞派(Sadducees,因其自詡為以色列統一王國時期國師Zadok的傳人)”。
更大的挑戰來自遙遠的希臘北部。馬其頓城主斐理伯(Philip II)養精蓄銳多年,如今一統希臘城邦,終於集齊兵力亮劍,誓要報當年大流士入侵之仇。公元前336年,他出師未捷身先死,年僅20歲的兒子亞歷山大(Alexander)被傳為“神子”,成了新的希臘王。
這個年輕的國王自西向東橫掃了埃及、波斯……一直打到了印度的邊陲,創造了古往今來世界上最遼闊的國家,也將希臘文明帶到了當時已知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巴勒斯坦自然也成了這個希臘王國的一部分。
成就這樣的偉業,亞歷山大只用了13年,並不是因為大業已成,而是因為他大限已至。年僅33歲的希臘王在巴格達城病逝,遺詔將王國留給最強大的人。
誰是最強大的人?
為了這個名號,數位將軍掙破了頭,經過長年的軍閥混戰,笑到最後的三個大軍閥們最終把整個希臘帝國瓜分成三塊:卡山德(Cassander)的馬其頓王國、托勒密(Ptolemaic)的埃及王國以及塞琉古(Seleucus)的敘利亞王國。
作為埃及和敘利亞的接壤處,巴勒斯坦成了雙方爭奪的焦點。起初,這是埃及王國的領土,第二任國王托勒密二世對猶太人頗有好感,翻譯了《聖經》。
局勢自年僅18歲的安條克(Antiochus)三世繼任敘利亞第六任國王開始急劇變化,他將自己視為第二個亞歷山大,開始了為敘利亞王國四方擴張的征戰,尤其是東線捷報連連,將國境平推至印度邊陲。
但他錯估了西方羅馬共和國的實力。這個在世界盡頭的小邦國,剛剛擊敗戰神漢尼拔(Hannibal)率領的迦太基大軍,威震地中海,如今又把安條克三世的敘利亞軍打得落花流水,使得他不得不交出自己的愛子送去羅馬城當人質,換取戰爭的平息。
這個人質在父親遇刺身死之後得以回到自己的國家,繼位為王,史稱安條克四世,但他喜歡叫自己“下凡天神”。
這位自詡的天神在軍事上的成就超過了父親,他擊敗了埃及,佔領了巴勒斯坦。為了爭奪在教會中的地位,猶太貴族們紛紛向新王示好,但底層的教眾們卻拒絕對這個希臘政權低頭。
安條克四世在西方重蹈父親當年的覆轍,被羅馬軍隊驅回東方。灰頭土臉的他,決心拿猶太人出氣。他率軍回程的途中來到耶路撒冷,搗毀了聖殿,將裡面的黃金劫走以充軍餉,才滿心歡喜地返回王國的首都安條克城(位於今土耳其南部)。而他手下的軍官們,則繼續充當他的爪牙,殘害那些不順服的“逆民”。
前165年,國王的旨意被送到摩丁村,村中的教會領袖對君王的關心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了這份“美意”。他帶著他的5個兒子以及篤信猶太教的村民們躲入深山,並以此為根據地起事。
老首領去世後,他的三兒子猶大(Judah)繼任義軍的領袖,英勇無比,打了許多勝仗,被稱為“Maccabees”(音譯為“瑪加伯”,意為“雷神之錘”),故這次猶太人的抗爭在歷史上被稱為“瑪加伯起義”。
一個“Maccabees”戰死了,又一個“Maccabees”站出來 —— 猶大死後,其兄弟們輪番上陣,敘利亞最終不得不和義軍協議停戰,承認了猶太王國的獨立,此時的義軍統領、二哥西門(Simon)被推舉為大祭司(猶太教會的首領),獨立王國的最高領導者,時值公元前143年。在他及其子之後,他的孫子阿里斯托布魯斯(Aristobulus)自稱“猶太王”。
至此,滅亡了四百多年的以色列復國了。
如大王所見,巨人像的雙足是鋼鐵造的。
當聖殿被修復尚不足百年,縱橫四方的羅馬鐵蹄已經踏來。
當阿里斯托布魯斯死後,他那因窮兵黷武而被稱為“希臘幼獅”的弟弟亞歷山大(Alexander),繼承為“集神授先知、祭司、君王三大權柄於一身”的猶太王,開創了史上疆域最廣的以色列國(相當於現在的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黎巴嫩、敘利亞之和),卻被教會拋棄。
猶太人擁立他的妻子莎樂美(Salome,意為“耶路撒冷永遠和平”)為女王,使之成為自那黎巴嫩公主之女、邪惡的異族太后以來,第一個統治猶太的女人。她的兩個兒子卻成為了猶太的禍根。
王子在女王去世後為爭奪王位展開內鬥,阿里斯托布魯斯二世(Aristobulus II)在埃里哈城的決鬥中最終擊敗了兄長西卡努斯(Hyrcanus II)。後來,西卡努斯在以土買省長安提帕特(Antipatros)的幫助下,夥同阿拉伯人一起攻進了自己的祖國。
然而這些看起來駭浪驚濤般的你爭我奪,用“世界”的眼光來看卻不過是邊陲上無聊的小打小鬧。公元前63年,龐培(Pompeius)率領的羅馬大軍兵臨耶路撒冷,讓一切爭權奪勢變得毫無意義。
龐培將軍戰功赫赫,在東征巴勒斯坦之前,他已為羅馬攻陷了北非、南歐和小亞細亞,又平定了斯巴達克斯(Spartacus)的起義和地中海的海盜。如今他的兵馬風掃殘雲般自西向東席捲而來,掀起腥風血雨,頃刻間將敘利亞王國化作一個行省併入了羅馬帝國的版圖,被東方各國惶恐地稱作“殺人狂魔”。
將軍希望在東方贏下英名,故他起初是以“調停人”的身份出現在兩個猶太王子面前,要求兩軍停戰。自詡“天國王朝之君主”的阿里斯托布魯斯二世沒把羅馬人放在眼裡,并不給龐培賣面子,換來的是猶太王國的覆滅。
羅馬人平推了王國的首都,血洗了作為耶路撒冷最後堡壘的聖殿,一切反對者均遭殺害。龐培將軍在聖殿中巡視一番後便匆匆趕回羅馬首都向共和國的元老院邀功,臨走前任命西卡努斯為大祭司,將猶太地區 —— 羅馬人口中的猶地亞 —— 的管理權交給他和他的愛將、以土買省長安提帕特。
回到羅馬城的龐培并沒有獲得他心心念念的崇敬,征服亞洲的他卻因功高震主而遭元老院猜忌,處處為難。這種刁難最終使氣急敗壞的“狂魔”決定與“帝國首富”克拉蘇(Crassus)及“戰神”凱撒(Caesar)聯手,組成“三巨頭”架空元老院,成為實際統治共和國的三個人。
大富豪克拉蘇從龐培處聽說了東方的繁華,便自告奮勇地當上了敘利亞省長,尋找黃金。前55年,這個貪婪的財主洗劫了耶路撒冷聖殿,用其中的黃金作軍餉,繼續向東進軍波斯,卻死在戰場上。
三角形是最穩定的狀態,克拉蘇之死打破了帝國權力的平衡,羅馬進入了龐培和凱撒兩位大將軍爭霸的時代。
其時的凱撒被譽為“戰神”,是因其在西部戰線的窮兵黷武。自前58年至前49年的八年高盧戰爭使得帝國疆域急劇擴張。
征服高盧人後,戰神班師回朝,在帝都羅馬城內發動了內戰,龐培兵敗逃亡至埃及,卻被埃及王托勒密十三世(Ptolemaic XIII)的近臣刺殺。
凱撒以羅馬最高領袖的身份,抵達埃及接收被充當戰利品的龐培之顱。也正是這個時候,他的心被埃及王后克里奧帕特拉(Cleopatra VII)捕獲,也瞭解到了埃及王國的內亂。
在羅馬人的支持下,埃及王后要求與丈夫共治王國,由此引發了埃及內戰。此刻在猶地亞時時關注羅馬動態的安提帕特將軍作出了個大膽的決定,他帶著猶太軍進入埃及,幫助王后於前47年擊敗了托勒密十三世。
克里奧帕特拉王后推舉其弟成為托勒密十四世(Ptolemaic XIV)作埃及王,自己在幕後掌權。而安提帕特將軍則得到了凱撒的回報,羅馬人封其為猶地亞省長,他的長子管理猶太教會,幼子希律(Herod)管理猶太百姓。
成也凱撒,敗也凱撒。前44年,這位不可一世的梟雄遇刺身亡,殺手集團的兩位領袖搖身變作羅馬的領導人,布魯圖(Brutus)將軍在西,卡西烏斯(Cassius)將軍則分得東方,并將安提帕特毒害,自己當上了敘利亞一帶的統治者。
按照凱撒的遺囑,養子屋大維(Octavius)將軍被指定為其繼承人。時年僅19歲的屋大維隨即班師回朝,與義父的愛將安東尼(Antonius)、雷必達(Lepidus)結盟,史稱“後三頭”,立刻著手清洗了元老院,然後追擊布魯圖和卡西烏斯余部。
前42年,兩軍在腓立比城(遺址位於今希臘東北色雷斯省)決戰,布魯圖和卡西烏斯兵敗自殺。屋大維將軍返回羅馬,雷必達將軍坐擁西班牙,安東尼將軍則前往埃及,與凱撒的情人克里奧帕特拉結盟。
安東尼將軍繼續“帝國首富”克拉蘇的美夢,帶著羅馬軍團向東進軍波斯,他要求埃及為此提供資助,克里奧帕特拉王后則要他以敘利亞及猶地亞的統治權為交換,她認為巴勒斯坦自古以來都是埃及王國的領土。
安東尼對此猶豫不決,因為前猶地亞省長安提帕特是他的恩師,而此時,安提帕特的小兒子希律正在埃及,向請求他猶地亞的統治權。
那時候,波斯大軍卻已經打了過來,猶太大祭司西卡努斯的侄子 —— 亦即前猶太王阿里斯托布魯斯二世的兒子 —— 安條克(Antigonus)裡應外合,通過波斯人的幫助為猶太人從羅馬人手中奪回自己的王國。
為了穩住希律,克里奧帕特拉王后給了他一份肥差,希望把他留在亞歷山大城(今埃及北部的一大海港城市)。但希律的野心讓他保持清醒,他放棄了在埃及的安穩而來到共和國的首都,最終在羅馬的支持下成為名義上的“猶太王”。
但這只是一個虛名,江山還需要這個新王自己去打。在軍事上,希律一直為安東尼的東征提供支持,作為回報,羅馬人借足兵力,讓希律得以在前38年攻入耶路撒冷,徹底覆滅安條克的猶太國。
羅馬已經沒有了龐培,東征並不順利,屢戰屢敗的安東尼將軍大失人心,在共和國的地位一落千丈。與此同時,屋大維將軍的勢力卻越來越大,前36年藉故將雷必達踢出局,又終於在前32年,向安東尼宣戰:羅馬不需要三巨頭,一個頭就夠了。
前31年9月,安東尼和克里奧帕特拉的聯合艦隊在阿克提姆海戰中慘敗,成為決定性的失利。次年,屋大維攻入埃及本土,安東尼和克里奧帕特拉先後自殺,王后與凱撒的私生子、最後一位埃及王托勒密十五世(Ptolemaic XV,暱稱Caesarion,即“小凱撒”)被處死,王國滅亡,埃及從此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
前27年,“惟一的頭”屋大維聲稱應元老院和羅馬公民的請求,接受絕對權力,成為首席元老(即元首)、最高執政官、終身執政官、終身保民官、大祭司等,自稱“第一公民”……
“哦,對了”,王座上的屋大維用那平靜而又極具權威的聲音,對他的大臣們說道:“今後,你們不可稱我為‘大將軍’,也不要稱我為‘國王’……要稱我為‘皇帝(Augustus)’。”
如大王所見,巨人像最終被空中飛來一塊石頭擊碎腳部而轟然坍塌。
丹尼爾提醒尼布甲尼撒王說:您看見了嗎,因為這巨人像趾頭竟然是泥土捏的。泥土和鋼鐵,一軟一硬,永遠都無法融合,這就是巨像倒下的根本原因。
在未來,羅馬帝國將世界上的一切地方都吞併為國土,然而卻有這麼一群人,他們雖然弱小得像塵土,卻永遠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