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迷失在我身旁》是一本由[日]岸见一郎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2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请你迷失在我身旁》读后感(一):当父母老了,该要知道的一些事情以前看过岸见一郎《被讨厌的勇气》,觉得很有收获,当
《请你迷失在我身旁》是一本由[日] 岸见一郎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2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请你迷失在我身旁》读后感(一):当父母老了,该要知道的一些事情
以前看过岸见一郎《被讨厌的勇气》,觉得很有收获,当看到他的《请迷失在我身旁》,并且了解到是他在照顾自己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父亲时写下的书,就看了。 这是一本工具书,即使家中没有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也很有教益。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照护生病的亲人比想象中压力大很多,造成亲人反目的也比比皆是。父母总是和其他人不同,那些技巧也许用得上,也许用不上,但对此有些了解会使我们更容易面对。 即使对日常生活与职场,书中对自己的心理调适也是有帮助的。比如: 人总是不想被别人忽视,想赢得别人的关注,如果自己无论做什么都得不到别人的关注,就会出现问题,被忽视的人可能会用困扰对方的方式去赢得关注。 外围症状的广泛意义是博取身边人的关注。子女表现得烦躁、生气、忧郁或绝望的话,父母就会通过激发这样的情绪来引发关注。 构建一种无须争论谁对谁错的关系,无论发生什么,从权力之争中退出,就能营造一种岁月静好的氛围。 看起来没做什么的父母其实是作为一个家的统一象征而存在的,意义非凡。 人生这项运动重要的不是到达哪个目的地,而是此时此地以现在的姿态过好每一个当下。
《请你迷失在我身旁》读后感(二):科学照护失智老人,构建良好亲子关系
家中长辈相继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先是爷爷说不出家人的名字,后来奶奶也总是在家里找东西。每次父亲照顾老人一段时间后,就会开始出现失眠、抑郁、食欲不振等现象。该如何科学照护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如何调节心态与失智失能的父母相处呢?心理学家岸见一郎在这本《请你迷失在我身旁》书中,讲述了照护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父亲的亲身经历,介绍了一些病患的常见症状和特点,为有患病长者需要照顾的家庭提供了心理疏导和建设。
本书作者岸见一郎,是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曾在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系读博士,自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希腊哲学和阿德勒心理学,著作有《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阿德勒心理学入门》等多部畅销作品。他的父亲是一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为了更好的照护父亲,岸见一郎专职照顾父亲。即便是著名心理学家,照护阿尔茨海默症父亲的过程中,也还是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岸见一郎结合亲身体会,总结了一些照护经验,而且还改善了与父亲的关系。
借助外力,积极寻求帮助
照护阿尔茨海默症长者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曾经精明、能干的长者突然变了一个人:明明刚刚吃过饭,还是吵着要吃东西;已经是夏天,却里三层外三层的套上好几件衣服;一个不注意,就会突然摔倒受伤......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要承担照护老人责任的子女,首先要铲除照护过程中的罪恶感,不逞强、不畏惧求助他人,积极借助机构与他人的帮助。岸见一郎听从了主治医师和照护管理师的建议,为父亲申请了老人保健机构。与日本的养老体制相似,国内也有康养中心、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家中的老人在住进养老院后,也得到了更为专业的照护,大大减轻了父亲的照顾负担。
调整心态,构建良好关系
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脾气会变得与从前不一样,本来是非常随和好相处的老人,却会变得脾气古怪、难以相处;还会出现幻觉症,明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说得有模有样。岸见一郎建议照护者要避免不必要的冲突,退出权力之争。这一点确实非常重要,老人有时会因为没有按时吃饭而发脾气,一遍又一遍地提醒照护者去做饭,这个时候,与其没有意义地和老人吵一架,不如先放下手中的事情顺从老人的意思去做饭。
这本《请你迷失在我身旁》不仅有非常实用的照护技巧,对于心态调节也有很大的帮助。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家中老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症这样不可改变的事实,在面对这种注定痛苦的事实面前,积极调整心态,努力了解相关知识,积极寻求帮助会让你更好地渡过这种艰苦的时光。
《请你迷失在我身旁》读后感(三):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01 母亲自从去年不小心摔了一跤后,便不能自己下床走路了。靠坐着轮椅活动。虽然能自己从床上坐到轮椅上,但是,照顾的人心里还是不能放心,唯恐她一不小心再次摔倒。 我便是那个照护的人之一。我因为停了生意在休息期间,母亲摔了之后,便没有出去工作,和一个姐姐轮流照顾母亲。 以前曾经听人说,人到了老年,脾气会变,变得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照顾期间,领略了母亲的性格变化。 比如你要做饭,她不让你做,说她一点不饿,让你等会再做。没过五分钟,她自己就出来找凉东西吃。你就会不开心,明明饿了还说不饿。而她还坚持说不饿,只是没意思想吃点东西。 心里很不高兴,又不能说她,她是母亲,这个情绪就很不愉快。 昨天看了一本书,开头的对话一下就击中我的心。 书中写道: 他母亲问他:"你不用上班吗?"他听了忍不住粗声粗气地回答:"你不看看因为谁我才没了工作?" 明知道,母亲患病糊涂,却控制不住情绪,感觉自己变得很可怕。 我就是这样的情绪,明知道母亲年纪大了,不能按照以前那样的思维来看待她,但自己有时候还怪罪她,于是就觉得自己很不孝。 这本书开头就激发了我读下去的欲望。它就是日本心理学家岸见一郎的新书《请你迷失在我身旁》。他在阿德勒的启发中,把自己照顾父亲的亲身经历,还有应对父亲的方式方法,都写入了这本书中。 这本书和读者探讨了,如何和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怎样的年老的父母和谐相处,很值得一看。 02 作者父亲82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逐渐忘记了曾经对他重要的一切,迷失在时间长河里。母亲去世早,他为了方便照顾父亲,将父亲接回老宅居住。 书中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告诉照顾患者的人,要忽视自己的负罪感。而且需要照顾者转换思维,保持一定的同理心,还要子女用育儿中的平等心理去看待父母。 1重新构建与父母的亲子关系 父母不管有没有生病,年龄大了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会自然老化,即使没有得记忆障碍症记忆也会衰退,即使没有得重病腿脚也大不如从前。这样的转变使父母的心理层面也受到影响。老人会首先觉得自己是一个没用的人,由此会产生的不良情绪。 我们就要在当下改善和父母关系,过去的就过去了,已不复存在了,父母已经不是原来的父母,他生病后,脾气性情和原来会大相径庭,我们不要纠结过去,而是在当下改善和父母的关系,否则照顾起来会很痛苦。 无论父母记住了我们过去的多少,好的还是坏的,都无所谓,只要我能把握住现在和父母的点点滴滴,就足够了。 不要试着去改变他,尝试着用对方的逻辑重新看世界,只能让照护者走入认知患者的世界,不能让认知患者回到现实世界来,只能让照护者努力理解父亲的逻辑,不能让父亲努力理解现实世界的逻辑。 面对“痴呆”的老人,作为子女不要试图去纠正父母的记忆;要顺着他的意思去引导,因为对于失忆的老人来说,你再想去纠正他也回不到过去的思维中,倒不如从新开始,从当下开始去之间引导,让父母开心快乐;最后,让他们知道哪些事情是危险的,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即可。 2拒绝逞强式照护,多求助他人 在照顾父母时,有些人认定照护只有自己能做,就独自承担重担了。其实这是种逞强照顾,意思是说,照护越是靠意志进行照顾的人,越想拼命做好,就可能自己给自己过多多的压力。 比如有的人和父母关系融洽,就决定一个人承担照顾父母的责任;还有的男士把照护责任丢给妻子,导致妻子苦不堪言,心有怨气,甚至走向“照护离婚”。 然而,一个人全程承担照护责任是很辛苦的。长期下来,心态容易失衡,甚至出现崩溃,导致最后放弃照护,落个不负责任的名声。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把一部分照护任务转交给他人最好是专业的照护服务机构。比如利用某些日托服务,父母不在身边,子女可以得几日清闲,让自己轻松一些,然后用新的心情再次 照顾父母。而且,父母在看护机构可以与病友或者工作人员聊天,能够有效刺激大脑,多与他人交流的效果是在家照护做不到的。 03 我们选择不了父母,只能和父母共度人生。 过去,我们总为孩子的成长而惊喜,而现在总为父母的衰老而失望。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就会慢慢感受孩子的成长,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会感觉病情在缓解。 我们曾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平安地快乐,如今,父母老了,也希望我们能用心陪伴老人,幸福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请你迷失在我身旁》读后感(四):《请你迷失在我身旁》:日本心理学家对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醒思录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全面到来,如何让父母度过一个更好的晚年,已经成为摆在越来越多当代人面前的首要问题。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问题,比如因为老龄化,阿尔兹海默症的患者也在不断增加。 以往我们在新闻中便看到不少名人,如美国前总统里根、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都晚年都患有阿尔兹海默症,阿尔兹海默症已经快要成为一种常见老年病,已经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何照顾好父母,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和中年人面临的问题。 1 《请你迷失在我身旁》是日本心理学家、哲学家岸见一郎根据他照顾自己身患阿尔兹海默症老父亲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一本书。 应该说,这本书的视角相对有些独特,这绝不仅仅是一本儿子照顾自己和阿兹海默症老父亲的病床笔记、护理心得。这本书更多的像是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学博士、心理医生对于老人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观察笔记,有一点社会学研究笔记的味道。 而作者在照顾患病老父期间的所思所想,对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重新认识,对于人生的反思,更是书中的精华所在,让读者对于人生、对于自我、对于父母关系都有新的认识。
2 因为自己便是一位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心理医生,所以在这本书中,岸见一郎经常以一位专业人员的身份,在主观的积极参与,照顾老父与客观的旁观审视、观察了解这两种角度间横跳。在专业心理医生与照顾生病老父的儿子间进行身份转换。 作者既是照顾老父亲的患者儿子,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研究者,所以我们在书里既可以看到许多亲身经历照顾老人的亲身的很多经验心得,个人感受,也经常看到作者作为一个受过严格专业训练并且富有实际经验的心理医生从第三者角度给出的关于人生、关于亲子关系的审视与反思。 在这本小书中,岸见一郎记述了他照顾父亲的种种感受,又不仅记录了自己照顾父亲的经历。在照顾老父的同时,作者时常从自身专业对人生、对阿尔兹海默症的患病原因进行醒思。同时用了不少篇幅在他个人思想方式上进行了反省。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处处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甚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 作者在照顾自己父亲的过程中,对于家庭关系进行了重新的审视与思考,对于父亲进行了重新的了解对于家庭也进行了重新的认识。 在作者看来,如果一个人把生产性当成人唯一的价值,一直用生产性衡量人的价值,那么在年老体衰时,往往会悲伤地逃避现实。 这不禁使人联想到,不少都市节目中都曾报道过这样一种情况,一些老人经常在买菜、遛弯时捡瓶子、纸箱,家人如何苦劝也不肯改。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这些老人热衷于“捡废品”,主要并非为了卖钱来贴补家用,而是要努力证明自己还是能创造价值的。 对于这个问题,心理学家岸见一郎认为,人一老就不由得怀疑自己的价值,要帮助父母肯定自己的价值。针对这种问题,要摈弃用生产性衡量人的价值的观点,不以能否做事云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纵使他们什么也做不了,仍关注他们作为一个人的“存在”就是对他们的支持。
4 身为阿德勒心理学的多年研究者,岸见一郎一直都很认同阿德勒“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观点。在阿德勒看来,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是能够改变的。 在经历过对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父亲的长期护理后,作者在照顾患病老父的时候,他父亲的生活形态毫无掩饰的暴露在作者面前。 岸见一郎深切体会到,人的性格可以改变,但这种改变不是自由进行的,要改变已经习惯的生活形态很不容易。人容易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形态,总想着别人要为自己做什么。只不过有的人在外面的表现比较温和,在家里对家人则尽情发泄自己的情绪,展示出性格中的另一面。 许多找作者做咨询的患者在面对“是否喜欢自己”这一问题时,回答的都是“讨厌自己”。但是,在心理学家岸见一郎看来,终其一生,我们都要面对自己,只有接纳自己,喜欢上自己,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请你迷失在我身旁》读后感(五):父亲老年痴呆后,博士辞职照护一度情绪崩溃,是什么让他坚持下来
近期人民日报的一条热门微博引起我的注意。年过五旬的女儿带89岁的父亲玩儿投篮游戏。父亲患有阿尔兹海默症,虽然不记得女儿,但还记得年轻时最爱的篮球。4年来,她每周至少带父亲来一次,让父亲开心之余锻炼身体。发挥好时,父亲一局能中10球以上。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综艺《忘不了餐厅》是一档关注认知障碍的纪录观察类公益节目由店长黄渤、副店长宋祖儿、副店长王彦霖、3位名厨以及5位老年店员组成“忘不了家族”。以轻松温暖的调性,讲述明星与认知障碍老人共同经营餐厅的暖心故事。
日本心理学家岸见一郎也是关注者之一,他的父亲82岁患上阿尔兹海默症,为了照顾父亲,他博士毕业后辞职在家,全职看护父亲。一开始经常被父亲日渐混乱的言行搞得焦虑、烦躁。凭借对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心理学原则的熟稔,岸见一郎逐渐从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对待阿尔兹海默症老人的方法——《请你迷失在我身旁》。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让我们带着爱去守护逐渐老去的父母。
本书讲的是如何设法减少年老父母的生活困难、降低糊涂对生活的影响,同时尽可能减少家人的照护负担。
一、照护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照顾老人与照顾儿童不同。看着儿童一天天长大,能力越来越强,最终独立做事,是一件越来越轻松,很有成就感的事。而照顾阿尔兹海默症老人恰恰相反,老人由过去受人敬重的完美状态一点一点走下坡路,身处在长久的看不到尽头的照顾中,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很多人的耐心被消磨殆尽,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
同时“尽头”意味着老人过世,子女对此则有矛盾愧疚心理。一方面出于亲情,不愿意老人离世,另一方面还要面对无止境的辛苦付出,总想着老人去世就能逃出苦海过自己的生活。与其说本书提供的方法建议,更多的是作为看护者的子女如何调整心态对待老人。
二、如何减轻照护的痛苦
大多数家庭倾向于选出一个人承担照护责任。有的男士把照护责任丢给妻子,导致妻子苦不堪言,心有怨气,甚至走向“照护离婚”。这说明,亲子关系是不可回避分割的关系,父母应该由子女负主要照护责任而非配偶。然而,一个人全程承担照护责任是很辛苦的,书中介绍了一个概念“逞强照护”,即“越是靠意志进行照护的人,越想拼命做好,就可能自己给自己过多的压力。”这样的人认定照护只有自己能做,就独自承担重任了。但是长久以来,心态容易失衡,甚至出现崩溃,导致最后放弃照护,落个不负责任的名声。
因此,作者建议我们应该把一部分照护任务转交给他人最好是专业的照护服务机构。比如利用某些日托服务,父母不在身边,子女可以得几日清闲,让自己轻松一些,然后用新的心情再次照顾父母。而且,父母在看护机构可以与病友或者工作人员聊天,能够有效刺激大脑,多与他人交流的效果是在家照护做不到的。
三、重新构建新的亲子关系
当父母患阿尔兹海默症后,他们的大脑日渐退化,行为举行与过去迥异,这时子女需要重新审视亲子关系,忘记过去,构建新的亲子关系。不要拿旧有的亲子关系去要求老人,比如“怎么这个你也不记得了呢?”那样只会徒增烦恼与争吵。子女说话做事要以温柔平和的态度与老人沟通,始终顾及老人的自尊心,切忌不可用发怒的情绪呵斥老人,会带来老人的逆反心理等一系列副作用。因此,与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虽然不能使照护变得轻松,但是可以有效减轻照护的痛苦,让父母能够较为积极的配合子女做事。
尽管照护是场艰难的修行,但是对父母的养育恩情和发自内心的爱让我们一直坚持到最后。子女尽自己最大努力,让父母安享晚年是应有的责任。《请你迷失在我身旁》一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调整心态,学会换一个角度看待生活看待照护,为原本黯淡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请你迷失在我身旁》读后感(六):如何恰到好处的赡养年迈父母?
文:ICE蝈蝈
“风欲静而树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我们都知道孝顺要趁早。道理我们都懂,可如何才能让晚年的父母生活幸福,快乐呢?土豆姐说“父母是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的职位。”孩子又何尝不是未经培训就上岗的呢?
父母将自己认为的好强加于孩子身上,难道我们该效仿父母——把我们认为的好强加于年迈父母身上吗?
岸见一郎在《请你迷失在我身边》给我们解答了迷惑,也为我们赡养老人指引了一个大的方向。
岸见一郎是心理学家、哲学家。1956年出生于京都,他曾在京都大学研究生院的文学研究系读博士,专攻西洋哲学史。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希腊哲学和阿德勒心理学。
《请你迷失在我身边》记录了岸见一郎陪伴年迈父亲对抗阿尔茨海默病的时光。岸见一郎在陪伴的过程中逐渐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父亲,找到了与父亲最和谐的相处模式。
一、衰老的意义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我们对这句话耳熟能详。但又有谁真正理解并接受衰老呢? 面对年迈的父母,我们会因为他们的行为而烦躁动怒。岸见一郎分享,只有先理解了衰老,才能更好的理解父母。等到父母需要照顾时,才能容易接受父母的衰老。 《请你迷失在我身边》中提到“每个人都活在自己赋予意义的世界里。”及时给予年迈的父母肯定的价值。让父母知道衰老后仍对他人有价值,而不是用生产性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观。避免父母为了引起子女的关注,获得家庭地位去制造麻烦。
岸见一郎建议,子女在面对年老的父母时,首先要明确办得到的事就说办得到,办不到的事就说办不到,清晰的划分界限是很重要的。一味的搪塞,敷衍年老的父母,父母也会觉察。这样无形中让父母感受孤独,甚至无助。
我们因为性格、代沟、经历等种种问题,和世上血脉相连的父母像天生的仇敌,甚至彼此之间的隔阂越积越深。
改善与父母关系是在父母迈向老年,甚至身体抱恙时。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才有时间去重新了解、陪伴他们,去珍惜和他们相处的时光。
二、照护不同于育儿
《请你迷失在我身边》中提到了上野千鹤子用的一个词——逞强照护。逞强照护,简言之,照顾时越是靠意志,越想拼命做好,反而给自己过多的压力。只考虑自己的照护会变成抱怨照护和勉强照护,最后只能放弃。照护时不逞强,不畏惧求助他人。
岸见一郎分享,“照护会影响家庭关系,但未必会导致家庭关系恶化。”照顾老人本来就是一项辛苦的技术活。如果夫妻双方不懂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很可能就陷入抱怨照护辛苦的危机中。这种情况,不是出在照顾本身,而是出在夫妻相处模式。
我们与亲生父母关系不同于其他人关系,这种关系是伴随我们到最后的一种不可回避的关系。《请你迷失在我身边》中分享,要减轻照顾的痛苦,需要和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原本不会变轻松的照护,变得不那么痛苦。
照顾父母,我们要充分考虑各种事情,认真对待父母的情况。虽然不容易,很辛苦,但没必要因为照顾辛苦而眉头紧锁,唉声叹气。
照护不同于育儿。岸见一郎分享,育儿工作在孩子自立后就结束了,而照护工作是一直持续的,看不到出口。照顾父母的出口是什么时候,我们不知道,也不愿意看到这个出口。
育儿的目标是使孩子自立,但照护的目标就不能这么理解了。年老人本身就自立,只是身体各项机能衰老,需要去协助。这也是为什么把孩子比喻成朝阳,老人比喻成夕阳的缘由之一。
照护老人是有一定难度的。老人会很多事情,但力不从心,不承认,不接受。极少数老人会碰到自己做不了的事情时去寻求援助。这是不同于育儿的自立。
父母养育孩子,会关注孩子学会的事情,而不是关注他还不会的事情。子女照顾父母,也能发现有些事是父母从不会到会的,但发现新学会的事情很难,大部分都是随着行动缓慢而从会到不会。
三、子女无法让父母幸福
父母终其一生,都是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但,孩子成长路上的坎坷是父母无法扫除的。如果父母扫除了坎坷,孩子将无法成长。同样,孩子尽可能为父母创造平安喜乐的晚年生活,但也无法阻止父母的衰老。
《请你迷失在我身边》中分享,照护不是子女用来回报父母的手段,即使子女采用完美无缺的照顾方式,也报答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要守护父母,无论父母发生什么状况我们都只能接受,要思考怎么做,不纠结为什么。
高压下的大多数成年人,上有老下有小。除了生活的琐碎,还有不为人理解的艰辛。为了生活,他们已经精疲力尽,还要抽时间去顾一家老小,谈何容易?照护老年父母的小技巧:构建一种不争论谁对谁错的关系;暂时离开父母无需理由,需要离开就离开;注意父母求助的信号。
岸见一郎分享,在人生的任何阶段人都不能靠别人得到幸福。养育孩子是父母想让孩子幸福,祈祷孩子幸福本就没有错,但父母其实无法让孩子幸福,孩子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下去。父母不能让子女幸福,只能是帮助子女幸福。在子女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父母能为孩子做的事情很有限。子女照顾无力的父母时,也要明白自己是无法让父母幸福的。
《请你迷失在我身边》让我们与年老父母相处更融洽。
用心陪伴,用爱对待! 不必较真,认真守护!
……END…… 点赞是最好的喜欢,关注是最大的支持。 我是蝈蝈,写写生活小故事,书评,讲书稿。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欢迎来我的小屋做客,我们一起成长,用文字记录我们走过的岁月,留下的痕迹。
《请你迷失在我身旁》读后感(七):《请你迷失在我身旁》:如何守护年老患病的父母,才能不留遗憾?
文/梦晴空微蓝
在日本,有一家很特别的餐厅,叫“会上错菜的料理店”,就算服务员和顾客再三确认好点的菜,最后上的菜也还是很有可能是错的,可即便这样,顾客也不会生气,还会吃得很开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所有的服务员都是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奶奶。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患有这种病的人会出现记忆障碍、行为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症状,他们会慢慢忘记自己身边的人,忘记自己刚刚才做过的事,但是他们依旧有自己的感受,会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而懊恼,产生强烈的挫败感。所以,他们其实更需要我们的守护,守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安全,让他们安稳地度过余生。
在《请你迷失在我身旁》这本书里,作者岸见一郎通过自己亲身照护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父亲的经历,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照护父母的切实可行的建议,让我们能够坦然面对父母的衰老、生病,并接受父母总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的现实。
01接纳自己,不用负罪感和自责来折磨自己
在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子女工作很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关心父母,可只有当父母生了重病后,才意识到自己错失了太多关心父母的机会,于是责备自己,心里很内疚。但这种负罪感,并不能帮助我们照护好父母,反而会让我们内心备受折磨。作者岸见一郎也有这样的感受。
书中,作者回忆父亲在住院的时候,他本应祈祷父亲早日康复,但实际上内心却又希望父亲晚点出院,原因是父亲患的阿尔茨海默病不可能痊愈,只要回家,作者就需要一直守着父亲,而且这场守护的终点不知到是何时。因为这种病虽然无法治愈,但是可以延缓,没有严重到危及生命。
作者想到自己的这种心理,内心既自责又愧疚,备受折磨。不过,还好他意识到了这种心理的弊端,尽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才得以用平和的心态来面对患病的父亲,竭尽全力陪伴照护父亲,没有留下遗憾。
其实,对于已经发生的不可逆转的事情,就算我们有错,我们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接纳自己,不被负面情绪所控制,这样我们的心思才能全部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找原因。
02尊重父母的想法,以平等的姿态来对待父母
有人说:“对爱最基本的尊重,就是以平等的姿态对待所爱之人。”深以为然。
对于患病的父母而言,他们往往会对子女心存愧疚,觉得自己成为了子女的负担,这种心理压力会加速他们病情的恶化。身为子女,我们要做的就是化解父母的心理压力。
书中,作者提到自己不喜欢照护人员夸奖自己的父亲,诚然,父亲的进步是值得被赞扬的,但是,作者认为“如果关系对等,就不存在夸奖”,我们应该用平等的姿态来看待患病的父母,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们身上。
不禁想起电影《触不可及》里的一个情节,因受伤瘫痪的白人富豪,在招聘照护人员的时候,有非常多优秀的应聘者,可他最终却选择了一个很没礼貌的黑人小伙子。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所有的应聘者里,只有这个黑人小伙子没有把他当成残疾人来对待,雇佣他,白人富豪得到的是尊重和平等,而这是他最想要的。
所以,就算我们的父母年老患病成为了弱者,我们也要以平等的姿态来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发自内心的爱。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
03相信“存在即意义”,让父母坚信他们衰老后依旧有价值
我们活着的每一个人,都在不断追寻人生的价值,也许是事业上的成功,也许是家庭上的美满......
我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肯定自己的价值,充满成就感。可是,对于年老患病的父母而言,自我肯定是很难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能做的事太少,是负担、是累赘。所以,我们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这样他们才不会丧失活下去的勇气。
作者认为,子女不应该抱怨父母,而是应该对生命本身说谢谢,在不变的事实里改变态度。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去关注行为产生的贡献,而是应该关注生命本身。
之前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儿子常年在外工作,父亲生了重病,他请了七天假回家看父亲,想着顺便把父亲的丧事办了。可回家后却发现父亲病得虽重,但却还不会去世。于是,他很懊恼,竟对父亲说:“你什么时候死?我只有七天丧假。”父亲心寒了,感觉自己成了负担,便选择自己结束了生命。
这样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或许儿子只是心里很烦躁,想着抱怨一下,但是却斩断了父亲的希望,让父亲含泪而终。
所以,如果我们爱父母,一定要给他们传达他们活着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思想,感谢他们的存在,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价值,让他们放心地迷失在我们身旁,幸福度过余生。这样,彼此都不会留下深深的遗憾。
《请你迷失在我身旁》读后感(八):书评 |《请你迷失在我身旁》:学习守护逐渐老去的父母
“我不在乎你记忆里出现的橡皮擦,我只在乎从现在开始的每个当下。”看完《请你迷失在我身旁》,犹如咬了一口青青的猕猴桃,酸酸,涩涩,微微又带点甜。
请你迷失在我身旁8.3[日] 岸见一郎 / 2020 / 人民邮电出版社我们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如何成为父母,是需要学习的——这对于新手爸妈而言,越来越成为共识。
而同时,我们的父母也在逐渐老去。那如何守护他们?看了《请你迷失在我身旁》,我才明白,原来守护逐渐老去的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
父亲82岁时,医生诊断他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他逐渐忘记了过去,也弄不清现在自己身在哪里。因为没有专职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心理学家岸见一郎担起了照护父亲的重任。
在照顾父亲的过程中,岸见一郎体会到照护者的种种不易。但既然不能回避,他便决定勇敢、快乐地面对,让照顾患有认知症的亲人这件本来充满压力的事情,通过爱、巧思和智慧,变得和乐自在。
这是《请你迷失在我身旁》这本书最值得称赞的地方,它让我们思考:伴我们长大的父母终会老去,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怎么用心陪伴、用爱对待呢?只喊口号是没有意义的,实际的照顾过程充满了疲惫,“深而沉,钝痛般的疲惫”,如何做好心理准备,陪伴、接纳父母?
岸见一郎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有患病长者需要照顾的家庭提供了心理疏导和建设,鼓励读者和父母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坦然面对父母的衰老、疾病,甚至会离我们而去的现实。
照护父母和育儿的区别
常言道:“老小孩,老小孩”,意思是人到了一定年纪会返璞归真,变得像孩子一样,比如小时候我们非常依赖父母,父母老了也会自然而然地依赖我们,这是人类的天性。虽然常言如此,但照护父母,特别是患病的父母和育儿还是有很多不同。
育儿时最欣慰之处莫过于见证孩子的成长。孩子今天还不会的事情,明天可能他就会了;今天他还做不了的事情,转眼可能忽然就会了。这边是喜悦,另一边是悲伤,逐渐老去的父母今天学会的事情可能他们明天就忘记了;本来会做的事情,明天可能也突然不会了。
如同育儿时新手妈妈们可能会借助各种力量来帮助自己度过最辛苦的阶段,岸见一郎提出照护是件辛苦的事情,要坦诚这一点,不逞强,也不畏惧求助他人。在家里照护父亲时,岸见一郎申请了日本老人保健机构的帮助,每周会有护士上门两次为父亲做洗肠等工作,让他觉得轻松不少。
同时,幼小的宝贝还没有自我意识,育儿时很多事情都是父母直接安排;而岸见一郎的父亲虽已82岁高龄,且有阿尔茨海默病认知症,但他依然有自己的主见,为让照护尽可能轻松、愉快地进行,岸见一郎的做法是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父亲,努力忍住不动怒,一遍遍平和地告诉父亲什么事不能做,什么是危险的。
以存在的标准接纳父母
“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由父亲守护着,现在该由我来守护不能独立生活的父亲了,但和过去一样的是,我仍然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很多。”岸见一郎的话朴实而深情。
应该怎么样衡量自己的价值?《请你迷失在我身旁》中的回答让人深思。
“帮助患有认知症的父母,首先要摒弃用生产性衡量人的价值的观点,不以能否做事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纵使他们什么也做不了,关注父母作为一个人的存在,就是对他们的支持。”
为什么说退休是人生的危机之一?因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没有了职位上的忙碌,没有了别人对你的尊称,有的人会深受打击,进而怀疑自己的价值。人衰老后,也是如此,牙齿会松动,身体会逐渐出现各种毛病,容易忘事,让人不由得怀疑自己的价值。
重要的是以存在的标准去接纳父母。岸见一郎说:“我特别想对那些一直抱着‘没有生产性就没有价值’的信念活着的人说,活着本身就是在做贡献。”
在陪伴父亲对抗阿尔茨海默病的岁月里,岸见一郎重新认识了父亲,找到了与父亲和谐相处的模式。而我们,有更好的时机去明白这一切,去重新了解、陪伴父母,或许就在今天,就在此刻,这是《请你迷失在我身旁》带给我们的珍贵礼物。
我是虎皮柚子,一名教育工作者,喜欢阅读与写作,欢迎关注。
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请你迷失在我身旁》读后感(九):接纳真实的当下,才能守护年老的父母
在综艺节目《忘不了餐厅》里,黄渤提到他的父亲也是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这类患者生病以后,记忆逐渐消失,有时候会遗忘了自己最亲的人,忘记自己已经生活过的地方。
谈到他的父亲,即使功成名就的明星黄渤,也束手无策。他的父亲,总有一天,会将所有过往遗忘,不记得黄渤,也不记得他自己。
如果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不仅仅是生病的人痛苦,他们什么都不记得,很容易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身边照顾的亲人也很痛苦,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父母都会老,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遇见的变化,不仅仅是阿尔茨海默病,也会有其他的疾病,我们如何才能和年迈的父母相处呢?
在《请你迷失在我身旁》中,岸见一郎通过和父亲的相处,把照顾病患的经历和感悟写成了书籍,分享给生活中不知道如何和年迈父母相处的人。
01 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年老的父母?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养儿防老”,也就是生孩子是为了自己将来有个容身之地。
在中国人的观念之中,父母教育孩子,孩子赡养老人是应尽的义务,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但是,现在社会下,当父母年老的时候,走不动的时候,生病了,那个时候,我们是选择把父母送到护理的地方,还是放下手中的工作,完全守护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
有些时候,面对父母老了,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决定,比如说,把父母送到护理的地方去,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帮助父母构建稳定的生活。
把父母送到护理的地方并不是我们不爱父母,相反,我们是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
在《请你迷失在我身旁》,作者岸见一郎曾经为自己把父亲送到护理院,很内疚自责。但其实这对于改善父母的生活状态,没有任何好处。
面对年迈的父母,作为子女,第一个心态是,当你老了,我们的生活仍然会继续。
经常看到新闻说,很多家庭因为要照顾父母,夫妻天天吵架。老人以为是自己的问题,就选择不拖累子女。
但夫妻吵架真的是因为父母的生病吗?父母生病只是一个导火索,同时也是一个契机,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不要觉得只有结束照护年老父母的生活,我们才能开始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而是把照护当成一个契机,重新审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面对年迈的父母,作为子女,第二个心态是,不要逞强照护。
照顾父母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但是在现代社会,长期放弃工作,照顾父母,除非有一定的经济资源,作为普通人,是难以实现的。
所以请不要“逞强照护”。也就是“越靠意志进行照护的人,越想拼命做好,就可能自己给自己过多的压力。”
通常“逞强照护”的人,到最后会进入不好的状态,要么就是觉得生活过得不好,要么就干脆放弃了照护。
所以,面对年迈需要照护的父母,我们的第二个心态就是做到自己最好的状态就好。在照护的时候要多多寻求外部的帮助,比如护理中心,其他亲人等等,而不是一个人承担所有的责任。
与亲生父母的关系不同于与其他人的关系,是伴随子女到最后的,不可回避的一种关系。
照护父母不是一个简单的轻松的事情,如果这件事情不是可以轻松面对的,那么我们一定要寻找更多的帮助来减少照护的痛苦。
当照护变得不那么艰难了,我们才能更加勇敢的面对现实,更好的处理和年迈父母的关系。
02 照护父母和育儿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经常听到说,老人年纪越大越像小孩,所以经常会有人说道,我们对待需要照顾的老人就像对待小孩一样,但实际上,照护父母和育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孩子是在成长的,我们照顾孩子,总会看到孩子今天比昨天学到更多的东西。
而照护父母,却是看着父母一天一天老去,今天就可能记不清楚很多事情了,很多以前会的事情,现在都不会了。
育儿工作是在孩子成年之后就结束了,而照护父母是一直持续的,看不到出口。
所以,育儿和照护父母是完全不同的。
既然不同,我们就不能用育儿的心态,也就是用他人的进步来评判我们的照护结果。
对待年老的父母,我们照护并不是以父母进步多少为标准,而是以父母当下的状态,没有变化就是最好的状态。
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就会柑橘父母的病情在缓解。
对于父母不记得过去的事情,我们作为子女没有必要硬要让父母回忆起来,过去发生什么事情,对于现在的父母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问题。
父母不记得过去,意味着过去对他们来说不重要,他们更加在乎现在,更加珍惜身边的人,所以没有必要强制让父母记得以前的事情。
好好和父母在当下相处,过好每一天,这就是我们照护父母的日常状态。
03 活着就是存在的价值
如果一个人把生产性当成人唯一的价值,一直用生产性衡量人的价值,那么在年老体衰时,往往会悲伤地逃避现实。
岸见一郎在照护父亲的时候,体会到父母对于价值的渴望。当年老之后,很多事情,父母都无法像以前那样做了。
年老的父母经常会感到难过,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了,帮不到孩子什么了。
作为孩子,我们要学着理解变老这件事情。变老是正常的生理状态,是不可逆的。学着接受,不再用社会性价值当做我们老了之后唯一的价值。
人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母年老之后,他们的生活处世经验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宝贵的财富。
懂得倾听父母的经验,懂得理解,接纳,我们才能更好的照护自己的父母。
“我不在乎你脑海中的橡皮擦,我在乎从现在开始的每一个当下。”当父母老了,我们不需要纠结于以前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以后的人生会变得有多困难,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好好陪着父母,活在当下。
《请你迷失在我身旁》读后感(十):每个家庭都有需要守护的父母,子女究竟该怎么做?关注当下即完美
如果有一本书,看完以后会泪流满面,那一定是特别感人,或者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我看《请你迷失在我身旁》就数次落泪,虽然我照顾的母亲,不是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却深有同感,无论是否是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这本书适用于一切照顾老人的中年人,也是为人子女者必读的一本书。
我常常在照顾母亲的过程中发脾气,事后又后悔不已;在母亲一遍遍地重复一句话时,我会不耐烦;我会想念母亲以前什么都能干的时候,会把现在的状况时不时和以前比……我以前不是这样,可是照顾母亲以后,我变了,从来没想到自己会变成这样,直到我读了这本书,对年老有了进一步认识,才开始慢慢地走进母亲的生活。
岸见一郎是日本百万畅销书作家、励志导师。曾因出版《被讨厌的勇气》风靡全球,久居各国图书排行榜首位。
父亲患阿尔兹海默症后,岸见一郎开始照顾父亲,根据亲身体会写下了这本《请你迷失在我身旁》。
照顾老人责任重大,专注当下就是最好的状态
照顾父母没有卸任的时候,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这种情况下,没有可依托的人,只能独自承担。
以前子女多,还可以互相替换,子女少 ,就只能自己一个人承担。 我有个邻居,母亲脑梗,兄弟姊妹四个, 他周一至周五陪伴母亲, 周六、日,老大替他照顾母亲,让他休息两天, 这样就能有更好的精力来照顾生病的母亲 。
岸见一郎在书中说:“我们可以想办法减轻照护的负担,可以想办法做一个短暂的休息,得以用新的心情再次照顾父母。” 我常常在休息日,想办法把母亲安顿给爱人,然后出去约会、聚餐、逛街、交友,这样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就可以用更好、更愉悦的心情来照顾母亲。
有些人以为照顾老人很辛苦,而我和岸见一郎想法相同。
岸见一郎陪伴父亲时,经常就在读书或者写稿,朋友戏称岸见一郎,是"你父亲盯着你在工作,真好啊!"
我不会每天写稿,但是打开电脑时, 母亲坐在我旁边,经常会指着电脑上的字问我念什么,或者静静地看我读书、码字,这个时候,的确心里特别安心,因为母亲就坐在身边,我就这样守护着她。
也是因为守护母亲,我才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学习码字,如果不是这样,整天工作回来特别辛苦,根本看不下去书,也不会坚持码字的。 岁月静好,希望可以一直这样陪伴下去。
年老最怕摔跤
在母亲脑梗出院以后,我开始陪睡,母亲有糖尿病,晚上,会起来几次上厕所,有时我懒得起床,就任由母亲自己去,结果母亲摔倒了,就在我眼皮底下。
我眼睁睁看着母亲倒下,索性母亲身体还不错,摔过几次,有一次特别厉害到骨折,一个多月不能走路。最近的一次,母亲也是在卫生间时摔倒的,摔破了头,缝了四针。
岸见一郎在书中写到:“有些和父母一起居住的子女,当听到卫生间有动静就会醒来。”岸见一郎没有和父亲同住,在保健机构,他的父亲起来上厕所摔倒,骨折。
为什么老人经常会在卫生间摔倒呢?我以为,老人想上厕所,夜间其实他们的头脑还没有彻底清醒,也就是说,脑子还不是特别清楚。
夜间有几次母亲起来,我拉着她的手,有时她说头晕,有时走路歪歪扭扭,感觉完全就是没睡醒的样子,这种状况下,就是正常人都可能摔跤,更不要说老年人了,所以一定要陪护好年龄大的老人,避免他们摔跤。
不要做控制性子女或父母
做父母的,经常会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对孩子说,“我是为你好,你是我的孩子,要是别人,我才不管呢。”
除了对孩子控制,我们还想对父母控制,希望他们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 控制就是依据自己的意志,通过身体语言或话语对别人或周围的环境进行限制,以得到一定结果的行为。
控制的背后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安全感,所以渴望通过控制别人来获得安全感。 虽然我们为父母做了很多 ,但是生活中还是需要愉快的进行照顾, 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父母 ,让父母感觉到不自由或不自在 。
我就曾经这样想控制母亲,母亲刷牙,刷到半中间,就会打开水龙头冲洗牙刷。我就会关掉水龙头,并说,你用牙缸里的水涮牙刷,母亲常常忘记,我就想让母亲按照我说的去做。
在我看来,明明能一一个一个连续动作都做到的事情 ,为什么要那样做呢?我就总是要指出这样做不对, 久而久之,我发现有时和母亲说话,她不搭理我,或者干脆在我问她听到了没 ,她就会回答我说:“听不见” 。
正是因为我总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母亲,由此惹得母亲厌烦我,有时我们和孩子的交流也会出现这种状况 。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总想控制别人?”
有人回答“那是因为他控制不了自己的人生,才去控制别人。”
我们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导致我们把意图强加在另外一个人身上,借以实现自己的目标,结果,自己目标没有实现,反而让被控制的人心生怨恨,真的是得不偿失。
改变想法,享受守护过程
岸见一郎在书中说: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享受守护父母的过程,不必较真,认真守护,会乐在其中。
很多人都对我说"你照顾母亲很辛苦吧?
在他们眼中,照顾老人是个枯燥的事情,可是我乐在其中。
" 我带着母亲会在工作日出游,人不至于很多,也不挤,还能享受免票的优惠。 带着老人出门时,要抱的想法应该是,"我带父母出去玩,是因为我想去xx玩,顺便带上父母。”
这样一想,就觉得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又顺便带父母看了风景。即使将来父母忘记了曾经去过的地方,那又有什么关系,我们欣赏了美景,愉悦了心情,这就可以了。
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会自怨自艾,整天陷在抱怨之中,"我怎么这么倒霉?为什么这种事会落在我身上?我太痛苦了?" 当我们可以跳出抱怨, 重新看待陪老的事情,就会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体会到亲情的温馨,享受陪护过程。
我不在乎你记忆力出现的橡皮擦 我只在乎从现在开始的每个当下 专注当下,接受父母已老的事实,并且全心全意的守护父母,会发现以前从来没有体会到的温情和爱。 虽然父母已老,不能再走入我们的世界,我们却可以放下以前的所有,走到他们的世界去。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