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1-01-05 19:17:4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9

《民族主义》是一本由徐迅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民族主义》精选点评:●可以减去三分之一。说了许多没用的话。注释不规范,参考文献太少,自说自话。●library●看了半

民族主义读后感1000字

  《民族主义》是一本由徐迅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民族主义》精选点评:

  ●可以减去三分之一。说了许多没用的话。注释不规范,参考文献太少,自说自话。

  ●library

  ●看了半天,弄明白了。民族主义就是政客们糊弄民众以达到自己政治目的的有力手段!

  ●才气有,但对资料太不尊重

  ●再次忧郁地标记一下……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统治的意识形态,拯救合法性危机。

  ●新版怎么不推书目了嘛

  ●写的比较基础,主要是介绍而非研究,内容包括了民族主义的哲学与思想背景,形成过程中的政治和历史表现,民族主义的各种不同的定义和概念,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及看法等。入门可读。

  ●逻辑性差,读着有些累。有些内容是好的,但藏在一堆无用的车轱辘话里,需要找。

  ●20191220 看的是98年版本的 没有注释,但是阐释还比较清晰,引证的例子多了点砸了点,不是太严谨。但是当做常识普及是很好的关键词解读了。

  《民族主义》读后感(一):重点是第三章

  如果想对民族主义这个概念形成一个总体性的了解,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作者写得中规中矩,第一部分析概念,第二部分讲理论,第三部分结合国情谈问题。虽然存在瑕疵,但瑕不掩瑜。

  这种论文范式的写作重点一般都在最后一部分。本书是有结论部分的,不过结论部分不如第三部分结合国情来得重要。第三部分是国家的牛氓,在某些伟大蓝图展开的过程中叮一下读者,这应该是书写者的责任,作者做到了。

  《民族主义》读后感(二):民族主义的潘多拉盒子

  民族主义算是当今世界最为引人注目的政治和文化现象,在很多国家,民族主义已经成为执政的意识形态和合法性依据,像最近日本记者和约旦飞行员被极端组织所谋杀,虽然被命名是恐怖主义干的但是这些恐怖分子身上有着极端的民主主义倾向,另外约旦国家表现出的集体的团结和圣战情绪,这也突出了他们国家的民族主义。对此,我们都知道民族主义成了一种社会动员和社会控制的工具。什么是民族主义呢,关于它的定义是多义复杂的,像徐迅在序言里面说的,民族主义可以作为社会思潮、政治或文化运动,政治意识形态,甚至某种情绪,其变化波诡云谲,远非“民族主义”一词的表面可以涵盖。民族主义具有巨大的魔力,在中国,民族主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演绎着塑造现代国家和爱国救亡的双重变奏曲,但是在当下的发展中,民族主义却在近几年狂飙突进,有些走向极端的倾向。所以为了更好地研究民族主义,发展民族主义,作者写下了这本书,作了仔细的研究。

  民族主义首先是一个历史现象,有着自己的起源和历史概念。而后来,随着社会的变化,民族主义问题也逐步被深化,作者通过分解“民族主义”的整体性概念,从民族主义的历史起源,考察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群众、个人的内在关系,试图勾勒出民族主义和国家问题的主要线索,描述它的主要社会功能和发展趋势。主要强调了三个方面:民族主义以及相关的思潮和运动的历史起因,民族主义和国家问题的关系,研究民族主义自身的问题。民族主义是一个潘多拉盒子,它能带来无穷的力量,有向善的力量,也有邪恶的力量。我们希望民族主义可以成为人们生活的美德,不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本书分析了民族主义的历史起因和动力,并揭示了民族主义运动所具有的权力、意识形态、精英、群众的复杂关联,又是如何成为现代性暴力的根源,以及民族主义在当代所面临的前景。最后本书还讨论了中国本土的民族主义问题,对中华民族进行仔细分析,特别是独特的文化历史特点,并分析了当代民族主义的身份困境来源于其现代性的历史成因。总体来说,该书还是比较严谨的著作,要是能结合当下的事件进行阐述,那么该书应该更能引起大家的喜好。

  y江焕明

  《民族主义》读后感(三):何为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我对于这个概念,不清楚,有些模糊。具有民族特色的,特定历史环境下,或许还是有中国特色的。具体是什么,我想知道。于是当看到这本《民族主义》的时候,我知道看来应该是很多人都想知道啊。

  徐迅,本书作者,研究领域为社会运动,意识形态,文化。说实话,这种理论性强,概念类的书籍,并不太适合我,呃,是我不太适合这种书吧,怎么说呢。学术性太强了,

  本书作者从民族主义起蒙,状大,发展,弘扬,从民族情绪,民族意识形态最终结合为民族主义。本书分为上下二大篇,上篇分别从八个章节来概讲民族主义的历史概念,下篇分四个章节来讲的民族主义的问题。

  作者在开篇的时候,就说“民族主义是一种权力的表达方式”,细细品味一下,似乎也是十分有道理的。因为本书除了讲述民族主义的人文价值还通知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来阐述民族主义作为权力载体的价值。以此让大众看清各类群体在民族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知识分子,政体,群众等等。但是权力至上,只是上位者所言方向才是,民族主义这个词,得辩证的来看,特殊性的历史条件下,有特殊性的意义。就像之前的世界战争,打过了,这不也就好了,也不可能老死不相往来。希特勒这个艺术家,不被认同的家伙,也是想被认可,而走上权力巅峰,建立德国工人觉,为巩固和壮大,打着大力宣传民族主义,反犹太人。权力的象征,用这些话语来提高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人民对战争的热情。但是后来参战的人都迷惑了,一场一场的战争,到底是为了什么?所以作者开篇就一针见血的指出来本质,而后便详细透过各种事件分析,让众人透过现象来理解本质。

  归根到底,我们不是研究文化,不是研究者,我们都是普通的人,或许偏爱这类型的人,能喜欢,对普通大众来说,就当是普及知识了。怎么样,多知道,多了解也是没有错的。

  《民族主义》读后感(四):问题意识与现实关照

  问题意识与现实关照

  y/渔歌

  学者与一般思考者的区别,是将现实的问题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具体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及其相关的知识进行研究,再得出结论。在徐迅看来,问题集中在“民族主义”上,他依照传统的思路,对民族主义如何产生,民族主义是什么,民族主义如何运作、如何影响社会,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表现,中国的民族主义怎样,存在什么问题等这些“what、why、how”进行追问,通过研究,回答了自己设下的问题。

  在他看来,民族主义发轫于现代民族国家,是一种权利表达方式。民族主义的“运营者”是现代知识分子即所谓的精英,精英通过采集民族国家的材料,阐释之,并且影响和划分着一般群众。当民族主义被凝结成国家的意识形态以后,民族主义必然演变成权利的表达,话语主导者将能够随意阐释一国的民族主义,这种表达方式会带来各种影响:一方面凝结现代民族国家的主体,另一方面也是国家暴力产生的根源之一。

  当民族主义的暴力席卷全球的角角落落之后,西方哲学开始反思“民族”的本来面目,而东方则因追求财富模糊了对民族主义的反思,开始异化。作者强烈关注着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后果,在他看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民族解放运动都是民族主产生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而且,民族主义在某些时候会像炸弹一样存在,因为暴力经常发生在极端化的民族主义思潮之后。

  学院式的研究离不开研究者对现实的强烈关注。近几年来,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被引入国家核心的意识形态,大街小巷,不乏热爱中国、中华文明、复兴中华等字眼。民族主义被看成凝聚国家力量,吸收民族个体的精神支柱。在对民族主义的阐释和号召之下,的确出现了民族国家大事,也办成了国家大事。但是,一定程度上,民族主义遮盖了国家个体的主体性,削弱了个体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另外,在面对历史遗留的民族问题时,一些中国民间的民族主义运动是不理性的,出现了以极端应对极端的现象。“钓鱼岛”事件就很能说明问题。极端化的权利表达引起了群众的反日狂潮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不理性甚至暴力的行为不绝于耳。

  因此,在反思民族主义时,学理的探究可以带领国家认清过去和现实,也促使话语者、权利的运行者对民族主义及其价值进行选择。本书深受以赛亚·柏林英国自由主义哲学家的影响,在原理上多次引用他的著作。有时影响导致偏颇,但是,影响亦能解决问题。

  《民族主义》读后感(五):由民族主义起源错误所引起的

  作者认为,民族主义发源于西欧,后扩展到每一个国家,但这实际上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民族主义本质上来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和对普世价值的追求,那么就不可能仅仅在一个地方产生,而应当属于“满天星斗”式的产生,否则就无法解释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由于,错误的认识了民族主义的起源,就既而得出了对起源时间的错误判断:“民族”固然很早就存在,但是“民族主义”作为政治运动的旗帜却是在近代。由此推论出更加错误的结论,即将民族主义起源与西方工业化和东方反帝运动挂钩,将他们看作是民族主义起源的原动力,然而实际上这两者只不过是“民族主义”被窃取的起源。由此作者将民族主义的形成划分成三个阶段,其实这只不过是“民族主义”被窃取的阶段的划分,而非真正的民族主义凝结的过程。

  而且在窃取的过程中,作者必须回答为何价值取向会不同的问题。如果将其归结为民族特性,那么这种民族主义就不应当仅仅是少部分人对“民族主义”的窃取,还有整体民族对“民族主义”的狂热和曲解。而作者仅仅指出了某种情况下这种窃取来自于知识份子,“他们把民族主义思潮转化成政治运动,最终占有文化霸权,从而得到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而对狂热的可能视而不见。当然让作者将价值取向真正归结于民族特性是不可能的,尽管作者认同民族身份的定义来自于其思维方式,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等,深深地根植于文化结构里,但作者认为这些概念并非原生性概念,而是人为构建而成的,因为作者相当的认为“民族之所以存在并非由于民族本身,而是在于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最终由政治运动转换成了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其实作者认为的民族主义起源于西欧正好犯了他自己再三强调的“不要把知识分为西方和东方”的错误。尽管出现了错误,但是作者对“民族主义“被窃取的解释却十分详细。作者试图提出一个现代化理论作为统一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各国的民族主义的政治化运动。

  按照作者认为民族主义起源西欧的观点,他很难解释“中华民族“和”美国民族“,因为它们的不确定性使得与其他民族比较,定义陷入了极大的混乱。作者认为很难发现血缘、宗教、文化、民俗等与中华民族的纯粹结合形式,因为他认为”中华民族“在被窃取前并没有产生,由此溯源民族主义思潮必然无法找到真正的源头。故此作者就走向了错误的认知,即认为”民族“是臆想的共同体,对”民族“进行了后现代主义解构,而这种结构又回到了概念的辨析上来,违背了作者将”民族主义“放置在历史之中的本意。作者甚至将民族国家的形成解释为心理需要,显然是因为后现代解构后失去了对”民族“的历史性把握。由此推论,这个臆想出来的”民族“构成的精神上、意识上这个共同体的存在,使得在一定区域的人们可以认同。作者认为“这种认同不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而是意识形态工具的表达。而这种“民族”与精神的联系是非理性的,常具有极强的情绪性,表现为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民族生存“。

  正是由于对起源时间判断错误,使得作者误认为民族主义在冷战结束后是异军突起,成为了统治合法性的依据,作者将其解释为方法论的落后:九十年代意识形态衰弱导致价值缺位,民众需要某种寄托,因此民族主义众望所归地成为了社会凝聚力的来源。这是因为他们在方法论上没有超脱后现代思潮所反思的整体主义、一元论、本质论,其观念仍旧是集体主义的。不管文明的冲突是否真是存在,在民族国家的层面上,文明的冲突只能发生在国家之间。但实际上,冷战时民族主义只不过淹没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争当中,而这种意识形态结成的共同体的基本单位就是民族国家,只有在这些共同体之中,民族国家才能良好地生存,换句话说,并非因为意识形态共同体的出现,民族共同体就消失了,它们只不过隐藏起来了。

本文标题: 民族主义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852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归有光散文选集的读后感大全《爸爸,我们去哪儿? 第一季》观后感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