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花园》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 2021-01-02 12:10:3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8

《秘密花园》是一本由奥克塔夫・米尔博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页数: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秘密花园》精选点评:●这座繁花与鲜血同时盛放与铺撒的秘密花园让人感到可怕。●酷刑●“多么可爱的肉,上哪找这么烂的肉嘞

《秘密花园》读后感锦集

  《秘密花园》是一本由奥克塔夫・米尔博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页数: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秘密花园》精选点评:

  ●这座繁花与鲜血同时盛放与铺撒的秘密花园让人感到可怕。

  ●酷刑

  ●“多么可爱的肉,上哪找这么烂的肉嘞”

  ●在阅读它的时候,我们面对的,仿佛不是现实中的人物,而是我们脑海深处显形的灵魂。

  ●中文标题太粉饰太平了吧~ 不记得有没有读完,天呐,俺都觉得太恶心了

  ●和《电锯惊魂》、《丧尸围城》比起来真的不算torture。但在那个年代应该算重口味了吧。感觉这本书是在写战争和吃人的社会制度。 PS:让我想到了旺达。

  ●开始时一帮道貌岸然的人胡说八道,后来就开始说各种刑罚……

  ●最邪恶的一本书!!!!!!!!!!

  ●我有三个情人……

  ●世纪末情结与东方主义杂交出的恶之花。

  《秘密花园》读后感(一):秘密花园

  文章有种神秘的基调,在西方传统观念中,东方是神秘的微妙的历史悠久的。我想这也是作者把故事情节放在东方——直接说就是中国的原因吧。   故事其实似乎没有内容,只是在表达一种有些残虐的“美”,如果可以这样说的。故事主要内容似乎是酷刑,但书中的酷刑给人以一种虚幻的情结,这点与《檀香刑》中现实感完全不一样。读者恍如真正在逛“秘密花园”,而花园中不仅有着美丽的花,还有着残忍的酷刑,这美与残忍的微妙结合,给读者一种奇妙的阅读体验,很有些现实主义魔幻感觉。

  《秘密花园》读后感(二):一锅肥厚辛麻的血肉浓汤

  如果书能发出类似大麻的诱惑罪恶味道,我能想到的除了赫胥黎的《The Doors of Perception)》、纳博科夫《洛莉塔》,就是这本《秘密花园》了。这本书在上下班的地铁上读了一个多月才看完。看的后期陷入了一种无以名状的含混状态,害怕、恶心、间断的呕吐感、还有类似于强迫症似的逼迫自己努力看完。

  这种不断陷入的感觉,大概就是对正常上班生活的逃避表现吧(笑~)。

  描写犯罪、变态的那一类书我曾经也看过少许。总认为作者醉心描绘的血腥场景也许是为了弥补在现实中个人的性无能或行为缺失,所以也不怎么怕的。这本书叫我怕。他带着最纤细的审美愉悦描绘酷刑,场景又是发生在中国(外国人眼中神秘的东方),那种奇异的颤栗感一层一层被毫不留情的传达给读者。

  就像美味的西班牙火腿,它的风干储藏室却时刻散发着腐败的味道。美好与腐败就像人性的两面,他们相伴而生。但最不可或缺的是那个关键时刻,通过腐败考验之后的大哭、抽搐、满身虚汗的灵魂洗涤时刻。

  看过这本书的人,是否你们读完最后一句话后,也象我一样长出一口气,感到惊魂后的平静呢?

  《秘密花园》读后感(三):邪恶是迷人的

  前阵子从图书馆借来《一个神经衰弱者的二十一天》的时候,我就对这个曾经一无所知的法国作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置身于疗养院的他,对一切了如指掌,宛若上帝般俯视周围的一切。一只小老鼠的死在他的笔下,竟是那样的动人……

  米尔博的独特魅力在于他的癫狂,尤其是与世纪末的情感混杂在一起的时候。“秘密花园”是一座监狱,里面有着难以想象的酷刑;“秘密花园”是一个花园,它令人惊讶的地方不仅在于生长于其中之物的魅力,更在于物之所以生长的方式。伯恩哈德在《历代大师》里曾借主人公之口讲述了一个相似的故事——将狗杀死,然后投入林中,树林因此而更加茂盛……不同的是,本书中将狗血换成了人血。

  “秘密花园”是一个潜藏的欲望得到彻底释放的场所,这或许是本书之所以被称为“19世纪最恶心的艺术作品”的原因,然而,人内心的阴暗面一旦被唤起,邪恶就会变得极其迷人……

  这样的一部小说,错过无所谓;有一本尚可,但要藏好,千万不能给未成人和心智不健全者看到。没有丝毫的夸张,这的确是一本能让我感到不适的小说之一。

  此外,需要指出本书的一个缺点,就是前半部分过于冗长,前一百页完全可以压缩到三十页。或许,作者本意就是以其冗长作为某种邪恶的掩盖?

  《秘密花园》读后感(四):Octave Mirbeau的《秘密花园》

  一

  《秘密花园》的阅读体验,如小说中那位官场冒险家的经历,是一场充满恐怖与颤栗的旅程。小说英文名的直译,当是酷刑花园或折磨人的花园。另有著名儿童小说The Secret Garden( 作者是Frances Hodgson Burnett)同样中文译名,但内容却实在大相径庭。

  小说由精英们对杀人的高谈阔论开始,历经“文明社会”的腐朽和虚伪,最后“发现”了遥远东方的秘密花园——酷刑、鲜花和杀人的本真状态。坐落于广州更南某的秘密花园,是精致、残忍与美丽相混合的奇妙所在,在那里“酷刑与园艺,香水与繁华相交织”,人类的想象力走到尽头。那里有数不尽的奇花异草;最令人不寒而栗的是,植物会呈现出种种人体器官的形态,因为它们的养分来自人体的残骸鲜血,实践着腐败与死亡是生命最高形式的谶语。这些只是表象,不绝于耳的凄厉哀号声,来自被各种难以想象的酷刑折磨的囚犯。他们被唤作人,只因这样出生,眼下却毫无为人的尊严、形象和任何其他最基本的要件。人性在酷刑消失殆尽,而兽性破茧而出,只剩下被豢养的求生欲望;这是酷刑的最高形态,远非工业文明社会的大工业杀人工具所能比拟。

  小说的形式,如同那座花园,亦是人类无限创造能力的奇妙产物。小说在平静与狂暴当中游荡,那种恐怖对人之信心的摧毁,平静时如霍桑的《红字》般潜滋暗长,狂暴时像波德莱尔一样不可阻挡。美与丑的对立和交融,使所有情节,更加震撼心魄;仿佛梦幻,无法区分,黑与白渐渐模糊,对自身的怀疑从来没有如此强烈。

  二

  搜索小说名字"The Torture Gargen",结果发现许多虐恋网站。不知道是否有直接关系,但是整部小说,的确充满令人难以忍受的绝望与血腥,文字之极端与萨德侯爵作品确有一比。比较出人意料的是,作者Octave Mirbeau却是一位著名的人道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作家和艺术评论家。他认识到凡高和卡密尔·克洛黛尔(Camille Claudel,就是[罗丹的情人]中那位为大师的自私所累的奇女子)的价值,也曾是那幅著名的《向日葵》的收藏者。对潦倒的艺术家们,他和他的夫人都给予了无私的支持。而对暴政的反抗与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则可以从他对德雷福斯案件的关注中体现。最值得注意的是,以当时的时代背景,他断不会真正地歌颂那些令人发指的罪行的。事实也证明,他对那些以反映残暴行为为乐的“残酷美学”是相当反感的。对令人发指的杀人热情和社会腐败的描写,大抵是一种讽刺和对酷刑花园的预热。

  另外一个有趣之处,是这座花园坐落在中国,比广州更南的某地。不知道作家是否来过中国,可以肯定的一点,则是这座花园是出自天马行空的“异域想象”。很早开始,在西方人的脑海中,遥远的东方,或许黄金满地或许遍地尧舜,总之是片神秘的难以想象的土地。接触过的西方文学艺术作品当中,不时会出现我们不认识的中国或中国人。无论《看不见的城市》《图兰多》还是[末代皇帝][印度支那],东方(中国)都成为神奇和朦胧的代名词,是只存在于想象当中的完美之地。

  具体到这座酷刑花园,多多少少是有些实际的根据的。里面的奇花异草和可怕动物,花样之繁多,描述之精细,如同出自通晓音韵的博物学家之手,估计大多无存于中国,自然是汪洋恣肆的精妙想象。而那些酷刑,虽然残忍异常,却多有零散记载。众所周知,由同态复仇和血亲复仇到某种意义人道的死刑,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段漫长的时间,同样也是酷刑的成长、精细与衰亡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酷刑是对人类想象力的极端考验,体现着兽性与人性、愚昧与文明的对抗。在作者的时代,酷刑及其代表的对人性的全面的野蛮束缚已经松动而濒临瓦解,但充满希望的等待得来的却是更加恐怖的工业化的屠杀。想象力被机器所取代,工业文明带来了对人的更为恐怖的虐杀。是啊,那是个信仰崩溃的年代,所有的美好都被淹没,恐怖愈演愈烈,动荡、毁灭。小说中的官场,那些尔虞我诈,即是这个世界的缩影。那些没有信仰的人们,包括“我”,以文明的名义杀人,自觉坦荡、毫无顾忌。

  那些旧日的美好,精妙的酷刑,在东方的一小块地方仍然顽强存活。请注意,那是我们最后的信心与想象力。从后来传到欧洲的明信片来看,以凌迟为代表的传统酷刑仍在遥远的中国存在。今天仍经常能见到的一张清朝的凌迟罪犯的照片,即是以此方式为西人所知晓的(1910年代前后天津发行的“中国酷刑系列”明信片包括此图;可见于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第二辑第117页)。而中国的酷刑,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酷刑盛行的年代,手段和效果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些奇特的异国风俗,就是小说中花园的蓝本。包含着讽刺、怀疑和绝望的旅程由此开始。

  三

  带“我”进入花园的克莱拉,是罪恶世界的最后一点美好。她满怀悲悯,却无能为力;周旋于噩梦中,如同诡异的花园,散发出邪恶的美。

  邪恶的美,以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为最。所谓“邪恶”,其实就是真实;之所无法为人接受,被打击和消灭,是因为过分真实,完全复制了人性最深处的晦暗。文明的光环下面,掩藏着施害的念头,在“正确”的道德与法律的约束下浅层休眠。如同达利的画中撕碎的人体和带有巨大冲击力的摄影作品,它们借助受虐的疼痛道出事情的真相——这便是人,而虚饰和逃避的害处未有穷尽。看看那些社会,那些虚伪盛行的无法留恋的社会,便是这些“恶”的花园的真正土壤。

  那里的“恶”,反而是美,是摧毁虚饰的不可阻挡的美。从美中的习得,则关乎个人选择,所谓见仁见智,不拘一格。

  四

  这部小说是Octave Mirbeau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改编的影片于1967年上映,反映一般。他的另一部重要小说《女生日记》(Diary of a Chambermaid)改编的影片于1964年上映,路易斯·布努埃尔导演的经典影片,Jeanne Moreau主演,标准版DVD编号117。

  http://www.mtime.com/blog/209619/article-258940

本文标题: 《秘密花园》读后感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835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麦地里的飞檐》经典读后感有感《怪兽:黑暗大陆》经典影评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