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 2020-12-26 19:18:1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6

《枪》是一部由李炜孟纪原执导,贾小军赫鲁晓夫李鸿章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枪》观后感(一):工科思维的产物和象征意义我曾经特别喜欢看枪这部纪录片,这是我3号竞争力强和反6攻击性强的象征,犹如我喜欢看NBA和

《枪》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枪》是一部由李炜 / 孟纪原执导,贾小军 / 赫鲁晓夫 / 李鸿章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枪》观后感(一):工科思维的产物和象征意义

  我曾经特别喜欢看枪这部纪录片,这是我3号竞争力强和反6攻击性强的象征,犹如我喜欢看NBA和成吉思汗类的征服者影视剧一样。

而枪本身则是工科思维的产物,需要把机器背后的原理抽丝剥茧般拆开并组装出来和谐完美主义武器,我的大姨夫和外公都是特别喜欢拆机器和组装工具的人。

  《枪》观后感(二):难得央视有这样的作品,虽然内容偏老化,但也有进步!

  难得央视有这样的作品,虽然内容偏老化,主要是对现代枪械介绍的非常不足,缺乏现代枪械的对比,尤其是本片对早起枪械都有对比,而现代枪械没有,感觉有点欲说还羞的感觉。但也有进步!

  十年过去了,老八一仍旧担任着主要的站岗任务,95枪一直不断的遭受部队的抵制,直到在高层的压力下,小规模的装备特种部队以及一些精锐部队,仍旧处于测评阶段,老八一在现阶段依然无可替代。

  《枪》观后感(三):应该说是最好的国产军事纪录片,也不为过。

  太帅了!初看之下绝对不会以为是央视自制的纪录片。该纪录片并没有直接一上来就来讲枪的机械原理,而是结合历史中的重大事件或者大家熟知的电影片段来讲解各型枪械的发展历程和进化,其中也对世界指明型号枪械进行评价。整体大量运用了静物实拍和漫画特写的方式立体展现关于强的故事,有股BBC的味道!配乐,摄影,枪与世界战争的历史都有了很不错的水平!不过纪录片中出现许多硬伤谬误,非常明显,如果没有这些缺点,这部片真的是一部挺好挺优秀的枪支科普纪录片,片中有大量的历史图片,以及模型图案。

  总的来说还是值得一看总体上拍得很精彩,但有个别明显甚至愚蠢的解说失误让人不免对其客观性存疑,打满分算是支持国产了。第一次看还以为是进口的,万万没想到是国产的。

  《枪》观后感(四):枪,人类愚蠢的发明

  1.虎头蛇尾,剪辑混乱,故事不像故事。枪的分类,也混乱。也没交代清楚,为什么一把枪是怎样被淘汰的。 2.花了三年时间就拍成这样,对军迷来说可惜了。而且只讲过去,不谈未来,意义何在?回顾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呀!好吧,他拍不出来。 3.战争是武器和人的结合。就算清军有机枪也打不过日本,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八路军装备差,不照样收拾小日本?

  4.武器在很大程度能影响战争。数量比质量重要多了,如果抗日战争时,人手一把汤姆森冲锋枪,结果会很不一样了。

  5.八路军时,一人配三到五发子弹。越南战争时,美军二十万发子弹才消灭一个敌人。现在叙利亚战争,子弹打得跟不要钱似的。而且都是远距离概略扫射,或者超远距离狙击。谁都不敢近距离冲锋了。

  6.不管枪再怎么样进步,都是人类最愚蠢的发明。每一次枪械的进步,屠杀同类的数量都在上升。

  《枪》观后感(五):全片优缺点简述

  先说优点。 对于我这样的想对轻武器作一定初步了解的人来说,这部纪录片还是不错的,描述五种基本枪械的起源、经典之作和中国发展及著名应用,对细节的描述也恰到好处。总之,从各个方面看都可以说详略得当,不会出现各类枪支的太多改进型让入门者眼花缭乱分辨不清,也没有过于侧重某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片中时常引用电影情节来说明历史,这就好比学术著作引用小说来分析历史。电影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可以说不小,但是这部纪录片中一再出现这种行为。片中用电影中角色的战斗力说明枪支战斗力就已经欠妥了,而拿出电影中的虚构情节当正史引用更是让人无语。

  不过,跟下面的问题比,电影的问题就小很多了。纪录片中出现许多硬伤谬误,非常明显,这是央视纪录片所不应出现的,更何况这部纪录片号称历时三年精心制作。把织田信长与武田信玄弄混造出来一个“武田信长”,虽然历史上确有其人但跟此处说的人明显相去甚远;把让子弹飞里的张麻子误为王麻子,且字幕旁白均为错误;硬生生让美国国父华盛顿穿越到了南北战争时期(个人觉得这个错误最离谱),而且差点死在一个南军士兵枪下;还有对Kar98k步枪的描述,旁白明明说“毛瑟公司……将原来的枪栓拉柄由直拉式改为弯曲式”,结果随后的描述中,用于说明枪械结构和运作的电脑模型的枪栓拉柄为弯曲式,而片中展示的实物则仍为直拉式……

  如果没有这些缺点,这部片真的是一部挺好挺优秀的枪支科普纪录片,片中有大量的历史图片,以及模型图案,总的来说还是值得一看。

  《枪》观后感(六):《武器》

  《武器》

  因战争而现,因武备而兴,因杀戮而旺!

  这是---《武器》

  CCTV纪录片《枪》借鉴国外同类纪 录片的理念,以陆军枪械为主要介 绍对象,以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的的 老枪、新枪传奇故事为切入点,关 注导致世界著名武器型号改进及升 级原因,分析武器的优势与不足及 其对具体战役的影响,揭示战争、 武器及科技的关系。

  第1集《冲锋枪》,第2集《机枪》,第3集《步枪》,第4集《手枪》,第5集《狙击枪》 。

  这里重点讲述第1集《冲锋枪》,其他各集,军事爱好者们和历史研究者可以自行观看!

  http://jishi.cntv.cn/special/djsb/qiang/index.shtml

  本集介绍世界历史上的单兵武器,冲锋枪(submachine gun)。

  世界上第一支冲锋枪是意大利陆军上校B·A·列维里于1914年设计发明的维拉·佩罗萨冲锋枪。该枪为双管自动枪,发射9毫米手枪弹,由于该枪射速太高(3000发/分),精度很差,又较笨重,不适合单兵使用,所以不太受欢迎,不过佩罗萨其实是要作为超轻型的机枪使用。后来德国人施迈塞尔(Hugo Schmeisser)在1918年设计的MP18冲锋枪被认为是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

  1918年,德国著名军械设计师施迈瑟设计了著名的MP18冲锋枪(德国人使用Maschinenpistole‘字面:机关手枪’,所以德军采用的冲锋枪都冠以“MP”的编号)。伯格曼军工厂生产的伯格曼MP18型冲锋枪问世,这是世界上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

  德国人的堑壕突击小队就编成了,可惜问世太晚,否则真可能直接改写一战结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规定禁止德国拥有mp18. 战后几年MP18只能装备警察部队。

  这使得中国很早拥有、使用MP18了,因为一战后,作为德国剩余物资,毛瑟手枪(驳壳枪)和MP18一起流入了中国。当时中国管MP18叫“花机关”,主要是因为它可以连发,而枪管外的散热套为多孔式。

  红军在长征中,也集中编成小队使用该枪,主要用于单点突围或者冲击战线某段,成功概率之高,让围追堵截的各路军阀叫苦不迭。

  具体历史资料整理一下为:

  MP18冲锋枪首次被中国军队用于作战是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后来奉军高级将领的卫队都以此枪为基本配备。

  奉军组织敢死队人手一支MP18,边冲锋边扫射,猛扑直军阵地。雨点似的子弹给直军造成极度恐惧,以为此物只应天上有。直军大败,第二军军长李景林在报捷时说:“惟迫击炮与手提机枪为山战利器……请速拨前方,利器既充,克敌自易!”

  1936年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指挥的东北军特务连手持MP18冲锋枪与蒋介石卫队交火。

  红军在数次反围剿和长征途中缴获不少花机关枪,其中红四方面军装备得最多。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次反“围剿”作战中,红军总司令朱德经常率领全部装备MP18的警卫部队投入关键战斗。

  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红军勇士也是每人一支MP18冲锋枪、一把大刀,硬是虎口夺桥,保证大部队的前进。在国民党军的作战报告中,每每有“红军装备虽劣,但往往集中手提机枪(冲锋枪)猛扑一点,致频频得逞”的字眼。   

  直到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中的冲锋枪仍然是以MP18为主,800壮士守四行;血战台儿庄;喜峰口大战。

  MP18和中国抗战军民一起度过了那最艰难的岁月。

  最早被电影广为传播的冲锋枪是,一战时美国人O·V·佩思和T·H·奥克霍夫设计,以美国自动武器公司创建人之一约翰·汤普森将军命名之汤普森冲锋枪。一战末期,其因造价昂贵,未被入列,反倒成为禁酒令下,本土黑帮的大杀器,引来诨号“芝加哥打字机”;

  于是其最早的生产型M1921式主要针对民用市场,因其火力威猛、压制力强,被美国黑帮大量使用,为予应对,美国邮政系统的保安部门、美国各地警局以及联邦调查局等机构也随之进行了批量装备。

  之后因二战而兴,大量装备英美军队,以抵抗德军太过于优秀的MP40冲锋枪;还广泛被应用到二战的各个战场。

  有趣的是,孙中山的近卫队(叶挺指挥的)清一色列装美国汤普森,用几十人而成功遏制陈炯明大队人马一晚的疯狂进攻,被击毙400余人;

  从此冲锋枪在神州大地刮起旋风,阎锡山更是利用太原兵工厂大量山寨出炉,列装其地方武装。

  武备需求刺激下,其他几类冲锋枪,也应需雄起。为解燃眉之急,1941年初,英国在缴获的德国MP-40型冲锋枪的基础上研制出的一种新式冲锋枪。

  这就是英国那性能低下,具有恶名的STEN。它由谢菲尔德(Shepherd)和特尔宾(Turpin)两位设计师合作设计,在英国著名的恩菲尔德(Enfield)兵工厂生产。为了纪念,这种冲锋枪取两位设计师姓氏开头字母,加上兵工厂开头两个字母,被命名为“司登”(STEN)式冲锋枪。

  从1941年中到1945年末,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总共生产了超过400万支的“司登”式冲锋枪,被英联邦军队广泛地使用于二战中后期的历次作战。二战结束后,英国将大量多余的“司登”式冲锋枪提供给蒋介石政府用于发动内战。其中相当一部分被解放军缴获使用,它们后来又被志愿军带上了朝鲜战场。由于联合国军中的英军也装备有“司登”式冲锋枪,从而造成了交战双方都使用同一种轻武器的有趣现象。朝鲜战争结束后,Mk-V型“司登”式冲锋枪仍被英军列装到20世纪60年代末才最终退役。

  改变一个国家命运走势的芬兰“索米”M1931式(由芬兰语中“芬兰”一词演变而来的),苏芬战争的100多天,对苏军来说更是犹如一场“冬季的恶梦”。

  其历史:

  在战争初期,芬兰军队装备的索米冲锋枪比例约为每44名士兵才装备一支。但配合着芬军机动灵活的战术运用,有限数量的索米冲锋枪在防御作战和丛林、山地游击战中给了苏军沉重打击。几乎苏联出版的每一部关于这段历史的著作,都给予索米冲锋枪和使用该枪屡创苏军的芬兰滑雪机动部队以浓墨重彩的描述。而索米冲锋枪的威名不仅建立在战场的厮杀中,更是因为芬军对冲锋枪战术的运用给苏军留下深刻印象,并对其装备建设和战术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

  苏联也终于从惨痛失败中得到教训,重新认知冲锋枪的重要性,积极投入生产,于是有了PPD-34、38

  新中国时代,苏军当时应用的冲锋枪波波莎改版,变身为解放军54型冲锋枪。

  最后是数据统计,这是关系军工产业(战争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经济主导权的再定位)大趋势的要素。

  二战时期主要冲锋枪的总产量,苏联波波莎600多万、英国司登400万支、美国汤姆森200万支、德国MP4O近120万支,芬兰索米不过8万余支!

  结论是:

  芬兰人的精益求精阻碍了索米冲锋枪的发展。论性能苏联的波波莎比不上索米,但二战的历史告诉我们----

  对战争贡献最大的,通常不是性能最优异的而是性能可靠且数量庞大的武器。造价过高、工序过于复杂、并不适合大量生产的M1931式索米冲锋枪在二战前后总共生产不足十万。因此在提起二战的冲锋枪时,人们对索米知之甚少,而索米冲锋枪对苏联冲锋枪装备发展和战术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更是鲜为人知了。

  再一次错过的是:突击步枪。

  德国人再度于二战末期研制出高精度、大火力、长射程的突击步枪----MP44(即StG44突击步枪,Sturmgewehr 44,定型投产时名称MP44)!发明人依然是1918年,MP18冲锋枪设计者雨果·施迈瑟。

  其出色性能受到前线部队广泛好评,终于被元首希特勒所认可,下令优先该枪的生产并亲自为其命名,正式改称Sturmgewehr 44(44型突击步枪),简称:StG44。Stg44随即大量生产。

  德国军方曾计划1944年开始用该枪取代步兵班的步枪、冲锋枪和轻机枪,但终究因为德军军事上的截截败退和最终的投降而中止。

  从1944年到1945年德国战败,在德国饱受轰炸和原料缺乏的情况下,StG44一共生产了40多万支,数量也是相当惊人的。StG44没有普遍装备德军。可找到的资料显示在1944年秋天所编成的44年装甲旅中德军士兵第一次大量使用了该枪。给它的敌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枪主要装备东线和西线的德军精锐步兵,比如死守卡昂的党卫军希特勒青年师就大量装备该武器。 在柏林战役,死守国会大厦的党卫军士兵也是装备清一色的STG44。整个柏林战役中,大部分党卫军都装备了这款武器。

  ----想起柏林保卫战中,第三帝国最后的辉煌一战,布防在国会大厦里的士兵有1500人左右,其中1000余名为党卫军,其余为外籍志愿兵(党卫军保卫国会大厦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些殊死抵抗的外籍志愿兵的理由却是北欧人种优秀论的坚定信念者)。

  柏林会战,苏军损失30.4万。总攻部署的兵力为250万人!国会大厦一役苏军伤亡超过数千。

  随着二战的结束,冲锋枪时代划上句号,新一代的城市战斗与反恐行动要求下,新一代高精度、次生伤害小的非面覆盖特种兵武器大量应用!

  精度超越德军后期突击步枪的MP5即此类优秀范本,其在1980年伊朗驻英国大使馆事件中突出表现,让人印象深刻!

  我国也同步迈进,在60周年国庆阅兵上,特种兵方队持有05式微声冲锋枪,代表我国枪械的进步。

  同时代表世界趋势的是以色列乌兹冲锋枪,他的特性如此鲜明,甚至当年里根总统的贴身护卫都配备了微型款!

  一是乌兹冲锋枪具有短小的外型,相比之下,枪身比其他的冲锋枪更短。

  二是它的可靠性能,放进水里,埋在沙下,甚至扔下悬崖,它依然完好无损。

  三是具有良好的平衡性,无论是举在肩膀前射击还是腰部射击,它都非常舒适。

本文标题: 《枪》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805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六感漂泊:尼泊尔零钱惊艳之旅》的读后感大全新闻业的怀乡病经典读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