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精选集》是一本由梁实秋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梁实秋精选集》精选点评:●语言犀利俏皮,我喜欢!●旁征博引,内涵丰富●一度喜欢的作家。●这个本子选得还不错?中
《梁实秋精选集》是一本由梁实秋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梁实秋精选集》精选点评:
●语言犀利俏皮,我喜欢!
●旁征博引,内涵丰富
●一度喜欢的作家。
●这个本子选得还不错?中规中矩……基本梁实秋散文集都长这个样子 大差不离
●我爱他写的东西,文笔大好呀。
●梁实秋先生可以说是我读书兴趣的启蒙老师。文章行云流水,读起来没有一点压力,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心境随之开阔。
●不要招惹文人,他在嬉笑怒骂间就能neng死人。
●纸张比较差经
●精装本添加不了啊
●对比他写的那些牢骚杂文,和对妻子的回忆文,我看到了智者生活的多维性
《梁实秋精选集》读后感(一):梁实秋年轻的时候长的多么顺眼
随便翻着看了些,觉得梁实秋写的东西确实不能和鲁迅比。这老头也挺有意思,一身正气,傻乎乎的,但是也不好惹哦。总之不太对我胃口,没有他的闲情逸致,我有时想想,男的真有意思,总觉得他们即使是被人掐住脖子的鸭子,也还要声嘶竭力的表达自己活在这个世界的感受,是打不完的地鼠。小品文就是小品文。
《梁实秋精选集》读后感(二):随便写写
这个并不是什么严肃的书评,只是相当于是个人的一个小小的读后感吧。突然觉得如果一本书只是看完就完了而没留下点儿什么,似乎不那么完整。既然豆瓣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就利用一下咯~
梁实秋先生的大名自然是早有所耳闻,中学的时候就在课本上读过他的作品。当时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相当于知道了有这么一个作家==不过当我从地坛书市买了这么个“便宜货”后,甫一读,便被吸引了。被他平实的语言,朴素的话语所吸引。老实说,我从来写不出什么华丽的辞藻的文章,而且历来瞧不起郭敬明什么的。虽然我并没有读过他的完整作品,似乎没有什么资格做评论。
我一直很喜欢老北京的东西,对那样的生活很感兴趣。梁先生的文章有很多是关于他以前在北京生活的记述,我看了非常喜欢。而且很多东西是我小时候都亲身经历过的,北方所特有的,虽然时代已经过了很久远。不过也是很小的时候了,主要是那时候家里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所以才有可能跟上世纪的情况有所类似。
另外一些杂感也让我读来颇有受用。我一向很喜欢这种小短文。作者由生活而生发的小感慨,固不在多和深刻什么的,但却有实实在在的道理,而且很接地气。这个在马未都的博客上也挺常见的,都是些小事的记述,不过很久没有再看过了,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了。
至于白猫王子,我实在是对猫没什么兴趣,而且也对写小动物宠物什么的文章一向不是很感冒,所以就只是看了而已。
《梁实秋精选集》读后感(三):雅舍小品
《梁实秋精选集》是要离校的学生留下来借我阅读的,一直放在抽屉底下,近日研究生答辩结束,新岗位面试笔试的事情也暂告一段落,于是闲来情致与其间《雅舍小品》颇为相符——如被家长、媳妇得知,估计又会冒出类似莫言文学无用言论的“前半句”。
不过是里面的言论也多有警示作用,例如:男子多半自私。他的人生观中有一基本认识,即宇宙一切均是为了他的舒适而安排下来的……他说他爱女人,其实他不是爱,他是享受女人。这对于任何乐于享受,且还接受女性半边天地位,还颐指气使的现代男士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响亮的耳光。再就是,四川雅舍的贫寒与孤离,又能苦中作乐的情怀,对于烦躁、势利的男士来说也是一副很好的安慰剂。
重新认识梁实秋的机遇也由此而来。话说他在山东的时候身边虽不算鸿儒扎堆,也算有识之士众多,包括闻一多、洪深、李达、老舍、沈从文、吴伯箫、童第周等等(还记得小学课本里做金鱼实验的童第周吗?),当然还有一位人物:江青(图书管理员)!可见江老太婆的崛起还是受到了良好的知识氛围和学术氛围的影响滴,那我们就更有理由去追求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啦,大家共勉共勉。除了他一生从大陆、台湾、美国的并不漂泊的境遇外,他的感情生活也是值得玩味,这本文集收录了《槐园梦议——悼念亡妻程季淑女士》,虽无悲痛心扉哭天抢地话语,生活情节描述却是很平实,不顾封建藩篱自留恋爱的情节甚为感人,夫妻生活在跃然纸上,不过,梁老头子妻亡第二年便续弦,着实令人感慨。
另,他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一直留在大陆,我十分疑惑作为“为资产阶级文学服务”的梁实秋后代,他们在文革期间境遇如何。
大约是大学一二年时较全面阅读过梁实秋和鲁迅论战的,至今也有六七年了,那股或凌然或者聒噪的气氛早已在我意识里淡漠了。巧合的是,最近家里床头放的书却是鲁迅的散文集。
等于是看着两人一个在家里一个在学校“自说自话”,场面不算和谐,倒也有一番景致:鲁迅眉头紧锁,说道,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梁实秋,惠风和畅谈谈“谦让”、“衣裳”、“男人”、“女人”、“信”等等,幽默风趣。
野草出版与1927年,他本人遇到不少挫折之后写就,鲁迅也觉得它“心情太颓唐了”,雅舍小品写于日军侵华作者躲避战火之际,心境实在是超脱! 鲁迅36年便已去世,笔战老对手在39年能如此淡定,真是世事难料。
《梁实秋精选集》读后感(四):你好,实秋
如果有一场跨越时空、作者云集的聚会,我想我会找到他,穿越人群,高高兴兴地招呼:你好,实秋!
比起和鲁迅聊孔乙己、祥林嫂或刘和珍君,比起和史铁生聊生死疾患或信仰,比起张爱玲绝不搭理你,肯定愉快得多。
听他随便损一个人:鲁迅曾幻想到吐半口血扶两个丫鬟到阶前看秋海棠,以为那是雅事。没有福分扶丫鬟看秋海棠的人,当然觉得那是可羡的,但是加上吐半口血这样一个条件,似乎还不如独自一个硬硬朗朗到菜圃看一畦萝卜白菜。
听他随便调侃一个字:“家”字是屋子底下一口猪。屋子底下一个人,岂不简捷了当?难道猪才是家里主要的一员?猪在圈里的工作主要是吃喝拉撒睡,之外并没有什么。在什么地方,吃喝拉撒睡比在家里更方便?人在家里的生活比在什么地方,更像一只猪?仓颉泄露天机倒未必然,他洞彻人生却是真的,怪不得天雨粟、鬼夜哭。
听他随便分析一句诗文:《琅嬛记》云,“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好像是散步限于饭后,仅是老人行之,而且盛于古时。
什么都能聊,怎么聊都能让我前仰后合。
谁能想到他小时候也讨厌“鸡兔同笼”的问题、大学分数单上数学一向都是勉强及格六十分?一方面懊恼,一方面引为耻辱,于是拼命用功,结果全班第一。他说:这证明什么?这证明没有人的兴趣是不近数学的,只要按部就班地用功,再加上良师诱导,就会发觉里面的趣味。万万不可任性,在学校读书时万万不可相信什么“趣味主义”。
他很亲切,但他也给我们有益的忠告。他说,幼年时对艺术有一点点爱好,不值什么,没加上苦功便毫无可观。人而不勤,无异草木。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活,英文叫做vegetabal,译为过植物的生活。他自己便是花了三十多年,把莎士比亚全集给译完了。
所以当然,我喜欢实秋先生喜欢得不得了。但真要论起来,我恐怕喜欢他的夫人季淑更多些。实秋先生一定赞同。
季淑多才。实秋出国,她女中毕业后继续求学,投考国立美术专科学校,专习国画。实秋偏爱 “西湖八景”中的“平湖秋月”,季淑送一副亲自绣的《平湖秋月图》,小小的7寸*10.2寸,有亭有水有船有树。实秋说:“配色尤为精绝”。
季淑喜欢名山胜水。毕业后在香山教书,“虽然那里的人事复杂,一群蝇营狗苟的势利之辈环拱着炙手可热的权贵人家。但季淑除了教书之外,一切不闻不问。周末常约友好骑驴,游踪遍及八大处。”
季淑持家有方、心胸阔大。婚后侍奉公婆,操持一大家的生活,能者多劳——每日两餐的调配设计、缝缝连连的事、对外的谈判和交涉、家庭生活永无休止的修缮补苴。。。。。。最难堪的是于辛劳之余还不能全免于怨怼。季淑反倒怡然处之,她爱说的一句话是:“唐张公艺九世同居,得力于百忍,我们只有三世,何事不可忍?”
季淑孝顺。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本来季淑已经与实秋会和,但考虑到与老母相依为命,侍养之日诚恐不久,不忍弃置不顾,于是实秋只身返后方,两人长期别离六年之久。在这六年之中,实秋颠沛流离、贫病交加,季淑在家侍奉公婆老母,养育孩子,主持家事,其艰苦之状乃更有胜于秋。
季淑坚强。实秋走后,季淑决计觅求职业,自立谋生。她说:“沮丧没有用,要面对现实积极地活下去。”
季淑善理家。她的理论是:储蓄之法不是在开销之外把余羡收存起来,而是预先扣除应储之数,然后再做支出。因此全家在短绌的情形之下仍能稍有盈余。
季淑自谦。她常感慨说:“有一些所谓职业妇女者,常讥笑家庭主妇的职业是在厨房里,其实我在厨房里的工作也还没做好。”但实秋评价:事实上,她做的太好了。
季淑用功。乱世让人有身世飘零之感,季淑捧读多遍《金刚经》,若有所契,后来持诵《心经》成为她的日课。
季淑说到做到。有一天,季淑突然对实秋宣告:“我从今天戒赌。”实秋追忆:真的,从那一天起,真个不再打牌,以后连赌具也送人了,关于麻将之事从此提都不提。我说不妨偶一为之,她也不肯。
季淑勇敢。台北的家里遇到持枪的盗贼,见盗贼正在以抢对实秋做预射状。她从容不迫,告之曰:“你有何要求,尽管直说,我们会答应你的。”其镇定沉着,非常人所能及。
季淑为人好。她常说:“自奉欲俭,待人不可不丰。” 对自己:东西不破,不换新的。一根绳,一张纸,不轻抛弃。院里树木砍下的树枝,晒干了之后留在冬季烧壁炉。对别人却很豪爽:过年送出去的红包,从不缺少。亲戚子弟读书而膏火不继,朋友出国而资斧不足,她都欣然接济。实秋的一位朋友遭遇不幸,急需巨款,她没有犹豫就主张把夫妻俩几年的储蓄举以相赠,而且事后她没有向任何人提起。
季淑育儿独到。她以为要小孩子走上喜爱读书的路,最好是尽早给孩子每人置备一个书桌。于是梁家的三个孩子都顺利地爱上了读书。
季淑有气节。她看见来访梁实秋的客人鱼龙混杂,就担心:“那个獐头鼠目的是谁?那个垂首蛇形的又是谁?他们找你做什么事?”这使实秋提高了警觉。她对实秋说“我愿意省吃俭用和你过一生宁静的日子,我不羡慕那些有办法的人昂首上骧。”
季淑可爱。实秋的生日在腊八那天,天还未明,实秋的耳边就有她的声音:“腊七腊八儿,冻死寒鸦儿。我的寒鸦儿冻死了没有?”
季淑喜欢树、花和鸟。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每见小鸟在枝头跳跃,季淑就驻足而观,喜不自禁。她喜爱鸟的轻盈的体态。
季淑死后,实秋深痛悼念。悼亡之作,耳熟能详便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但于近代散文,实秋的这篇《槐园梦忆》感人至深。
“多少朋友劝我节哀顺便,变故之来,无可奈何,只能顺承,而哀从中来,如何能节?元微之《悼亡诗》,有句“维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我固不仅是终夜长开眼也。缅怀既往,聊当一哭!衷心伤悲,掷笔三叹!”
钱钟书先杨绛走了;傅雷和朱梅馥一起走了;林徽因倒是先走,但梁思成并未留下文字。。。。。。民国文人,从始至终伉俪情深而由丈夫如此真挚悼念妻子的,实秋为首,当仁不让吧。
而今,实秋和季淑已经团聚。我想对季淑说,很高兴我的名字和你的名字,有相同的一个字。愿这个字带给我力量。
小抄: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07005681/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