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尔德林诗选》是一本由(德)荷尔德林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20,页数:1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荷尔德林诗选》精选点评:●你的诗里更多装饰音,神经质的炫技,藐杀又真又草又粗率的尼采。●翻译不好,没什么印象●翻
《荷尔德林诗选》是一本由(德)荷尔德林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20,页数:1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荷尔德林诗选》精选点评:
●你的诗里更多装饰音,神经质的炫技,藐杀又真又草又粗率的尼采。
●翻译不好,没什么印象
●翻译一般
●高山 神灵 sanity 与德意志
●“永生的贤人看在眼里,被禁锢的灵魂 露出笑容,凝滞的目光冰雪消融”
●zehr schoen~
●奴隶崇拜暴政
●恩,不是很信赖翻译~
●荷尔德林很好,翻译不好
●翻译极烂。被糟蹋了。。
《荷尔德林诗选》读后感(一):纯洁的感情
在赫尔德林的诗歌里,河流、天空、土地等都在说话,表达着它们的某些喜悦和哀愁。诗人让我们生活空间的诸多元素变得富有生命,甜美可亲!当海德格尔说,作诗使生活变得诗意时,它体会到了现有生活和营造一种更有诗意的生活之间的关系。遗憾的是,更多的写诗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无能于推进这一件工作。赫尔德林独自努力着......神安慰着他!
《荷尔德林诗选》读后感(二):诗是什么?
诗歌就是自由。自由就是对因果的反抗。
所以有灵才能有反抗,因为灵本非诞生于这个世界。
否则不知何为反抗,不知靠什么反抗,不知为谁反抗。
对因果律法的反抗中,我们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自由只能存在于一对矛盾中,没有不自由,就没有自由。
自由是摆脱镣铐,自由是倾听灵的呢喃。
最沉重的苦难带来灵魂最强的振奋。
当黑夜来临,
灵魂对这个世界说,人们听啊,我——灵魂,在唱歌。
为什么那么多诗人歌颂爱情?
爱情不是自由,是对自由的向往。
爱情是两个孤独的灵在时间的漩涡中凝望对方。
同样地,悲剧是爱情发生的条件,
因为只有在凝望中,灵才能浮光片影想起完整,想起一,想起上帝。
一旦情欲纠缠其中,灵就开始堕落,征服与占有,
其实我们都是所造之物。
“这满目的情欲与今生的骄傲“ 使徒在圣经里这样写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骄傲就是认为自己是一个自己所不是的东西或者人,所以骄傲是对神的背叛。
诗歌就像一丝轻盈的看不见的线,
把自我的膨胀和大地联系在一起。
世人的灵魂若非扎根大地,必随风飘荡。
而灵魂在大地太久,却会腐烂,
我们必仰望天国。
所以自由也是,在不自由中对自由的向往,
一旦放手去追求尘世的自由,自由就消失了。
灵魂与肉身。
灵魂是自由,
灵魂是对自由的向往,
肉身是条件,
若无肉身,我们便不会想到自由。
每当灵魂与肉身厮杀,
伤口流出来的血都是诗歌。
诗人的天赋是最惨痛的灵的恩赐,
诗人注定要去先承担这世界的苦难,
否则他们的灵魂便不会苏醒。
然而诗人不是歌颂鲜血,
而是走进千千万万迷失的灵魂,
撩动他们的心弦,
故乡的山川,
儿时的树林。
荷尔德林说:
”你们旧情如故!但我知道,我知道
爱的烦恼不会那么快痊愈,
世人所唱得抚慰人的摇篮曲,
没有一首唱出我内心的痛苦。
因为诸神赐给我们天国的火种,
也赐给我神圣的痛苦,
因而就让它存在吧。我仿佛是
大地的一个儿子,生来有爱
也有痛苦。”
” 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约翰福音 16:33)
《荷尔德林诗选》读后感(三):许佩里翁的理想
荷尔德林的诗歌是德国诗歌史上的高峰,不仅仅在于他的诗歌语言的运用,更在于诗歌中所传达出的回归本源的哲学思考。提到荷尔德林哲学思考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小说《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在这部小说里,荷尔德林提出了应该通过武力战争还是人性教育来改造社会的问题,很显然荷尔德林支持的是后者。在见证了战争带来的血腥残酷之后,许佩里翁试图找到一条温和的道路改造社会,也就是从改造人心开始。而人心其实也是一切战争和罪恶的根源。
许佩里翁说“必然从根本上改变!从人性之根将生长出新世界!一种新的神性统领他们,一个新的将来在他们面前容光焕发”,然后又通过迪奥玛之口说“你将是我们民族的导师。”荷尔德林眼中最圆满的人,在小说中反映为他所推崇的古雅典人,荷尔德林认为他们是纯粹的,自然的。他们在不受干扰的状态下成长,发展美好的性格而不失天性,得以成为一个自然的人,而这个人因为具备了这样的特质而成为神。而“新的神性”是指自然的原始力量,一种饱含生命力的伟大存在。他推崇古希腊的神,因为古希腊众神保持着人性的美的中庸。而“新的将来”就是他的乌托邦世界,是柏拉图笔下神圣的理想国。
而改造世界的方式就是通过诗歌将自己的价值观向民众传达,潜移默化地改变民众对世界、对社会的看法,从而走向乌托邦。这意味着诗歌必须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荷尔德林说诗歌是一场烈火,不是修辞练习。诗歌应该表达充满生命力的情感。中国当代诗人海子对荷尔德林十分推崇,他认为荷尔德林是一种“热爱景色中的灵魂”的诗人,“把宇宙当做庙堂”。他们的诗都是源于原始生命和精神的冲动,他们的诗句里没有精致的雕刻,他们的诗句是作为生命元素在燃烧。他们的诗句都是在描写自然,在自然界中寻找原始力量。读他们的诗常常有“神启式的灵悟意味”,诗中的意象宏大缥缈而又苍凉悲壮。海子并不认为自己是个传统意义上的抒情诗人,他的浪漫精神是“人类作为主体在自然中的歌唱”。
在小说里,荷尔德林借许佩里翁之口说出“诗是哲学这一科学的开端和结束”。在荷尔德林看来哲学来源于诗这一无限的神秘存在,源远流长直到结束又回到诗。因此有了“诗”与“思”的问题。如果说诗是对存在和万物之本质的创建性命名,那么诗就应该写出最原始的事物,写出世界的开端。荷尔德林想要写出“天国之火和人类的宁静”,并通过这样的诗句引导民众获得心灵上的安宁。
荷尔德林说人性而又神性的美的孩子是艺术和宗教。荷尔德林想要成为神灵的传达者,他说“而我们诗人!当……抓住天父本身,把民众庇佑,在歌中,让他们享获天国的赠礼”。他要把诗“作为将来之知的根据,用诗性的宗教来填平理性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鸿沟,完成人性教育的历史”。他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他的创造性,而创造的精神活动会以诗的形式表现。因此诗应该回归人的本性、自然的本性。他的诗中人才是主体,人是万物之灵,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是绝对自由的,人创造了世界。荷尔德林认为自然是女祭司,而人是他的神,自然属于他,自然中的所有生命乃至自然的每一种形态和每一种声音只是为这位荣耀者所感发的一声欣喜的共鸣。
荷尔德林是生于大地的诗人,终其一生在大地上徘徊寻找。他的理想在现实主义的眼里是那么可笑,但是诗人的存在就是为了让营营如蝼蚁的人类在现实的拷打下能够舔舐到所谓灵魂的慰藉不是么。
《荷尔德林诗选》读后感(四):荷尔德林见到了天才诺瓦利斯
1795年5月的一天,费希特和荷尔德林会面,当时在场的还有一位年轻人,看起来相貌俊秀,气质迷人,总是羞涩少语。自我介绍中,荷尔德林才知道他的名字叫做弗里德里希•封•哈登贝克,在邻近县的政府机构担任书记员。不久后的1798年,这位天才发表了第一部作品《花粉》,并采用了“诺瓦利斯”的笔名。
诺瓦利斯(Novalis,1772-1801)德国浪漫主义诗人、思想家。诺瓦利斯作为大名鼎鼎的德国早期浪漫派的天才,被歌德、席勒等人视为“百年难遇的奇才”。他更是思想家和基督教的先知,守望着一种现在的和未来的基督教的到来——就根本而言,他堪称基督教的秘传大师。翻开任何一本德语诗选,诺瓦利斯的《虔敬之歌》和《夜颂》都是保留篇目,前者甚至至今还在教堂里面传唱。诺瓦利斯的作品有一种信号作用,以一种特定的精神——灵魂的经验为根据,这种经验在诺瓦利斯身上有着清晰的轮廓。他的抒情诗代表作有《夜之赞歌》(1800),《圣歌》(1799)等。他还写过长篇小说《亨利希·封·奥弗特丁根》,书中以蓝花作为浪漫主义的憧憬的象征,非常著名。1772年5月2日生于曼斯菲尔德附近的上维德施泰德一贵族世家,从小受到严格的宗教教育。1780年,诺瓦利斯孩童生活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转变。那一年他九岁,不幸患了痢疾,以及作为此病后果的胃下垂。在使用了令人痛苦的刺激药物并进行了旷日持久的疗养之后,他的健康状况才得以改善。而经此一病,他的心智似乎一下子苏醒了。诺瓦利斯于1788至1790年间创作了300多首诗歌,这远远超过了他后期抒情作品的规模。此外,这个时期他还写出了大量的、部分未完成的诗体叙事、寓言、戏剧残篇、小说开头和翻译作品。它们集中于对人的思想、信仰和知识等领域的探索,同时也记录了诗人纯真的经历体会和生活感觉。1791至1793年在莱比锡大学学习。后在法院、盐务局供职。未婚妻索菲的离世让他悲痛万分,从此他走上了一条通往内心的道路,在内省中他触到了天籁。作为当之无愧的天才,诺瓦利斯以其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对人类未来的准确预言,以其政治上的稳健、哲学上的睿智和宗教上的感悟,也以其优异的艺术才华显得格外耀眼。1801年 3月25日死于魏森菲尔斯。
诺瓦利斯的代表作《夜颂》(1800)一诗,是在他的未婚妻去世后写成,诗中表现了对死者的悼念,追求“永恒之夜的奇妙王国”。这是一首优雅的诗,对整个欧洲的浪漫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宗教歌》一诗表明了他对于宗教的信仰。他认为诗歌的真正的题材和值得追求的内容,是一切神秘的、奇妙的、童话般的东西。在《基督教或欧罗巴》(1826)一文中,他希望出现一个理想化的社会,人们和睦、知足,一切政治、社会的对抗矛盾全被消除。他批评欧洲基督教因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而分裂。他丑化启蒙运动和法国革命,要求在一个新的持久的教会领导下,建立一个欧洲的国家联盟。 他的未完成的长篇小说亨利希.封.奥弗特丁根(1802)描写中世纪诗人奥弗特丁根的生平,以与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相对。
“这个无比丰富,灵活而勇敢的灵魂,这位人类灵魂的目睹者和阅读者,他在他那个时代就已经远远遥想到、梦幻到数百年后德意志思想文化的理想所在,是的,他把人类根据科学思想和精神以历获得的理想,从整个形式和内容角度进行了极其强有力的综合,惟有歌德才可与之相比拟。我们在他那里听到了早已成为神话的德意志思想精神的声音,这种虔诚性,如今已被许多人所否定,因为它从表面看来已不再统治德国人的生活。在这位几乎纯粹属于灵性的人的艺术创作里,在他的充满魅力的语言中,具有一种独特的感性美和圆满,人们惟有在这位罕见的早逝者身上才找得到这种精神和肉体的和谐音。
我们怀着深深的感谢和激动追随着他有翼的步伐,我们以感激的心情纪念他的为人,诺瓦利斯的第一本传记的作者对此讲过一些很动人的话:‘他的生活正像他自己所说,乐意活动于感觉领域,而不是感官世界,因为他的内在世界是外部世界的领导者。他便这么生活在可见世界里而写作出不可见世界。这才是他渴望的世界。他早早完成自己,而回归了故土!’(1919年)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