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度的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12-06 14:33:4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1

《单向度的人》是一本由(美)马尔库塞(Marcuse,H.)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30,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单向度的人》精选点评:●人被物化。无信仰地信仰。现象VS实在,理论理性VS实践理性。从沉思的乐趣到积极

单向度的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单向度的人》是一本由(美)马尔库塞(Marcuse,H.)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30,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单向度的人》精选点评:

  ●人被物化。无信仰地信仰。现象VS实在,理论理性VS实践理性。从沉思的乐趣到积极的操纵和控制。精确性和明晰性本身就是目的,还是服务於别的目的?量化为质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读起来很别扭

  ●极权主义的最高形态也不过如此了:从人的内部消解掉否定的可能性。大软肋语言学和逻辑部分是真的难啃,但也多少能窥见马尔库塞悲观的呐喊。这不是某种宣言,无法许诺,只能否定。而马尔库塞(或者说法兰克福学派)终须面临的是:如果这是事实的话,他们的否定从何而来。

  ●没办法,图书馆只有这么老的版本。那纸张破的我都不敢用力翻页... NND,欠费了,还了学校四块港币...

  ●图书馆只能借到这个版本,真的老旧。

  ●略读。。。

  ●补标用

  ●在发达的工业社会里,批判意识已消失殆尽,统治已成为全面的,个人已丧失了合理地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所谓“单向度的人”了就是指丧失这种能力的人。在今天,我们不就是这样的人吗?感觉马尔库塞这本书不是文化研究,而是哲学研究。觉得宣传公关从业者都应该好好看这本书。而我本人,也需要找个好的翻译版本二刷。

  ●看不懂什么的才抓心挠肺

  ●虽然没有完全看懂,但这本书确实促使自己思想许多。

  《单向度的人》读后感(一):读书笔记

  作者在导言部分就将矛头直指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认为这个社会中只存在对既定事实的肯定的方面,缺少对它的否定,即对可能的历史替代物的认识。他认为本书一直是在矛盾中行进,即一方面认为这种抑制否定的状况会继续存在,另一方面又相信能够有突破这种抑制的力量。

  单向度首先体现在社会的政治、文化领域,由于来自工人阶级的抵抗的声音被抽象和去主语,在被压迫者看来,这种现状似乎变成一种不可改变的事实。

  在分析了单向度的社会之后,作者通过梳理思维方式的演变,揭示了科技理性思维是如何悄悄地压制了思维的否定性方面。他认为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和科学的典型思维方式——实证性的思维方式造成了思想的单向度,这样的思维方式没有给超越性的、否定性的思维以足够的生存空间,即使存在某些领域(比如诗歌)的自由,正如作者所说,“留出特定的自留地”,那也是欲擒故纵,因为“允许这些思想和语言合法地不精确、模糊甚至矛盾,才是最有效地保护规范的言论领域免遭不合适的观念严重干扰的方式。”

  最后,作者提出了探寻替代性选择的机会,这需要一种解放,而解放的任务就寄托在被压迫的工人阶级和年轻学生身上,这可能也是马尔库塞能够成为60年代学生运动的精神导师的原因之一。

  《单向度的人》读后感(二):《单向度的人》书摘

  。马尔库塞,美籍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1955年《爱欲与文明》,用弗洛伊德理论补充马克思,1964年《单向度的人》对现代文明的批判。

  。基本思想:在发达的工业社会,批判意识已消失殆尽,统治已成为全面的,个人已丧失合理的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所谓单向度的人,就是指丧失这种能力的人,单向度,one dimension。

  。思想自由将意味着恢复现在被大众传播和灌输手段所同化的个人思想,清除舆论连同它的制造者。

  。虚假的需求是指那些在个人的压抑中,由特殊的社会利益强加给个人的需求,包括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爱或恨别人所爱或恨的东西。

  。个人可以进行选择的范围,不是决定人类自由的程度,而是决定个人能选择什么和实际上选择什么的根本因素。

  。自由选举主人并没有废除主人或奴隶的地位。

  。产品有灌输和操纵作用;它们助长了一种虚假意识,而这种虚假意识又回避自己的虚假性。灌输作用不再是宣传,而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在幸福意识的领域里,内疚感没有任何地盘。算计清除了道德心。当整体危若垒卵时,唯一的犯罪就是反对整体或不维护整体的罪,犯罪感,过失感和内疚感成了一种私事。

  。缩略语有助于压制不想碰到的问题,表明已割除越轨涵义的方式而被制度化的东西。意义被固定,修改并负载。

  。一旦把个人的不满同一般的不幸孤立开来,一旦把一般概念分解成特定的指称,事情也就成了易对付并易控制的偶然事件。

  。技术作为工具领域,既可以增强人的力量,也可以加剧人的软弱性,现阶段,人也许比以前更无力支配他的设备。

  《单向度的人》读后感(三):这书翻译得不好

  一切社会批判理论都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不管是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当代的,因为它们都产生于这样一种条件之下:极权主义。

  当代极权主义有了新特色(当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也新,不过不是这本书主要所讲),新在它不合理的合理性,或者叫合理的不合理性。马尔库塞讲了很多,我只简略的概括如下:工业社会培养了人的第二天性,即消费的欲求,继而把消费质量认同为生活质量的标准,在这个基础上,带动生产发展,从而使本来作为手段的生产趋向为目的。它是一个通过媒体媒介,意识形态的灌输来把对立双方(资本家和工人,被奴役和自由等等)统一在技术合理性的认同内,以实证主义和新实证主义的态度来取消形而上学的‘幽灵’从而建造单向度的经验世界,并且以生产效率的增加来证明它的有效性的排他的目的系统。

  人自愿成为奴隶。

  人还是工具的奴隶。这是极权主义社会不合理性的最根本的证据。但马尔库塞在书里没有提出什么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他一方面论证人民(工人阶级)已不再是社会的否定性力量(毋宁说是凝聚性力量),另一方面又把希望寄托在还未被‘工业文明’所异化的底层劳动者,有色人种的革命性上(即使思想不是革命的,行动也是革命的,他们是从工业技术合理性的领域之外部发动攻击的)。这是很难实现的。虽然他自己也说社会批判理论不在于给出答案,只在于否定,但他在书最后给出的希望就像在他那否定的理论大厦屋顶上戳了一个洞,房子固然被损坏了,但也让人看到了天空。

  张峰翻译得实在不好,还有另一个版本,刘继翻译的。

  《单向度的人》读后感(四):单向度的人:二十二项当代碎片

总览:乌托邦与敌托邦

「我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等待随便哪种未来。」——纪德《人间食粮》

  1951年,纪德逝世了。彼时二战结束不久,世界工业化再度蓬发,「现代」似乎即将变成当代,青年们大概确有理由保持妙不可言的等待。

  不过此后的事态大约会让青年们抱怨这「随便哪种未来」太过随便了些:麦卡锡、北约、越战、古巴导弹危机——被这些名词包裹着的世界似乎即将崩塌,连同其中的青年们一起期待着拯救。

  《单向度的人》正是出版在这样的时代。在书中,富有浪漫主义色彩马尔库塞既向青年们提供了一个「乌托邦」,又向他们说明了到达的路径(「大拒绝」)。于是不难料想,尽管马尔库塞并不承认自己是学生运动的「革命导师」[1],但其理论中强烈的「实践品质」[2]、敏锐的观察力与相对容易把握的核心思想还是使得这本书成为了所有时代药方中最为流行的那一种。

  从全书的结构来看,《单向度的人》毫无疑问是一份「造反派指南」。正文方一开始,一个《美丽新世界》式的敌托邦便呼之欲出:「在发达工业文明里,普遍存在一种舒适、顺畅、合理且民主的不自由」[3],更加可怕的是,这种不自由很少为人所体察、反思,甚至还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在马尔库塞看来,这是一种新的社会控制形式的结果。这一控制形式缘起于工业化兴起后逐渐扩大的生产与分配对于技术(工具理性)的需求。对技术的需求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压倒一切的效率与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准来征服那些社会的离心力量,维护着统治的合法性[4]。但技术合理性并不是自明的,不断提高的生产效率如无人消化也就不成为一种必要。

  于是这一体系首先提出了一种不完整的民主(商品样式的选择、出版自由等)用以安抚反对者[5]。其次凭借着商品社会中不断生产出的景观自成一种意识形态,从而和政治经济相融合,将自己的需求移植到个体之上[6],使得个体放弃「真需求」去追求「伪需求」(压抑性需求、过度的需求)[7],在不断地循环扩张之中,不可避免地将个体变为商品的奴隶,将「一切不合理变成合理」,更进一步与社会融为一体。与此同时,被技术影响的实证主义(操作主义)的泛滥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促使人们进一步地丧失「内在的向度」(即拒绝现实的向度,否定的批判的向度),从而在思想上塑造着技术体制所欢迎的个体。

  于是我们便得以见到有趣的一幕:从敌托邦通向乌托邦的路径再清晰不过——即让个体放弃「伪需求」,追求「真需求」,进而瓦解技术合理性与控制——但却并没有人能到达彼岸。究其原因,「真需求」并无一个绝对的定义,而是随着时间地点环境在变化的,因此需要「被判断」,但却并没有一个判断者可以实际地承担这一职责[8],于是这一路径就这样被堵塞了。

  如果在技术统治之下无法到达希望所在,那么似乎只能通过放弃技术,返回原始的方式来解除这种统治模式——倘若马尔库塞的观点真是如此,恐怕也并不能在革命中掀起波浪,毕竟革命青年们何以能接受一个物质极端贫乏的后革命时代呢?但马尔库塞也确未提出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他仅仅是放弃了前后一致,在将技术视为一种意识形态时做一个反技术的浪漫主义者[9];在把技术当作物质财富创造者时又成为一个进步论者[10],最后含混地表示道:「本质上,机器的力量只是人的储备起来并投射出来的力量。就劳动世界被当作一架机器并因而被机械化而言,它成了人的新的自由的潜在基础。」[11]

  技术如何作为新自由的潜在基础?马尔库塞的答案是:成就一个新的乌托邦。这一乌托邦首先是「共产主义式」的,预设了高生产力以满足个人的完善发展的[12],于是其必然是一个「技术的乌托邦」[13]。但为了解除技术的控制,技术的利用形式必须得到改变:生产者必须直接地掌握生产资料(技术),以完成对技术发展的转向[14],最终达到乌托邦[15]。可是这一过程不得不借助政治转变来实现[16],于是马尔库塞最终又回到了寻求政治革命主体的老路上。不过这一次他找寻的不再是无产阶级[17],而是被技术控制所抛弃的人:「有一些亚阶层,如被遗弃者和被排斥在外者,被剥削被迫害的其它种族和有色人种,失业者和不能就业 者。他们全都是在民主过程之外存在的;他们的生活最直接最现实地要求结束不可容忍的条件和制度。因此,即使他们的意识不是革命的,他们的敌对行为也是革命的。」

  正是这一看似不算广泛的号召使得革命青年意识到了自己的「能量」,并且走上街头,展开革命。马尔库塞大概只是隐隐地期待过这一状况的出现[18],不过结局总不能如他所愿,六八年的失败最后被他当作了某种意料之中,毕竟「社会批判理论并不拥有能弥合现在与未来之间裂缝的概念,不作任何许诺,不显示任何成功,它只是否定。」

  这就好像一个关于辩证法的低劣玩笑:这位高喊「只是为了那些毫无希望给我们以希望的人」的作者,在那群人真的给予希望之后,悄然脱身,仿佛预言着那群革命青年在后革命时代的境况。

概要:单维人与否定性

「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部转化为一个表象。」——居伊德波《景观社会》

  尽管马尔库塞最后抛弃了自己选定的革命对象,但这一选择的过程却呈现出了其理论的核心——否定性。这在其革命纲领中最为凸显。在这段短暂的不甚有力的宣言中,「否定」被两度呈现了出来:首先,参与革命的主力军是为制度所否定的人群,其次,他们革命的主要行动是「敌对行为」(否定的行为)。而这就构成了一个辩证法的拓写:被否定的对象作出否定,从而推动了「进步」。

  不妨这么说:《单向度的人》正是一本关于「否定性」的书。单向度的人即是失去否定性的人,他对于世界只有肯定而没有否定,周遭的一切都宛如景观的堆积,只可观看,难以参与。而也就是这般的一个个单维人形成了与技术敌托邦的共生关系(循环生成、下降)。在马尔库塞的分析中,这一关系有政治、文化、语言和哲学四个维度。

  在政治上,虽然冷战仍在持续,美国与苏联所代表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还在对峙,但两大集团实际确实相互依赖的,并且都采用了新的技术控制的模式(福利国家与战时体制并存),在这一模式中,个体内部的越轨力量被「福利国家」(物质的优越)所抑制;而外部的力量(政治批判)则被「战时体制」(为发展更好生活)所消灭。对于资本主义来说,个人利益理性地「臣服于生活事实,臣服于生产出更多、更大的相同生活事实的动态能力」,从而维护了生产力。而对于社会主义,维持统治则需要不断扩张的产品分配,使人民达到「惊人的舒适、自由以及生活重担的减轻」[19],从而放弃反对。无论哪一种意识形态,其统治都有赖于自动半自动化带来的剥削变化:在这一变化之中,人的肉体负担下降,却逐渐变得技术化(机械化)[20]与同一化[21],于是人越发失去了「自己的劳动」(职业自治),成为技术组合中的一个部件参与进整体的生产之中,由此也失去了对整体生产(更无须说政治经济)的把握和否定的能力。

  在勾勒了政治经济体制上的单维化后,马尔库塞开始了对单向度文化的描述。简单来说,单向度文化就是失去了「对立性」与「超越性」的文化[22],这一变化最显著的体现便是高级文化融化进商品体系之中,从而「丧失了大部分真理性」[23],使其与大众文化齐一[24]。那些曾经鼓励了超越、反叛、否定的越轨形象(如包法利夫人)都被社会「结合进它无所不包的日常现实中,从而使这些形象失去效力,证明了不可解决的冲突已达到了可管理的程度」。就此,艺术的异化(升华)遭到了二度异化:被异化为商品。虚假的超越性与真实的性超越开始泛滥并拥有了市场价值[25]。于是「把握矛盾和替代品的精神器官萎缩了……幸福意识开始盛行起来。」就此,文化与个体的道德心、反思性和否定性集体退场,那些原本对立的、流动的语言逐渐固定下来,凝固成死板的、不具历史意涵的单纯文字。由此也就进入了第三个维度,单向度的语言。

  语言的单向化相对文化更为决绝。如果说文化中的超越性是被吸纳然后消失了,那么语言中的超越性(或者说超越性的可能、萌芽)则是直接被拒绝了。单向的语言是精准的、简洁顺畅的,同时也是实证的和顺从的。因为「事物的名称不仅『标志它们的作用方式』,而且事物的(实际的)作用方式也规定并『封闭』事物的意义,排除其它的作用方式。」[26]换言之,精准的实证的语言自然地封闭了词汇及其所指的「越轨」,也就消解了概念的否定性力量,使得「判断一种既定状态的标准就是那些既定状态所提供的标准」。不仅如此,「省略句法」「分析判断」「缩略语」等语言现象也成为了将语言单向化的帮凶。在这些语言现象之下,政治的语言被转译成一种只能被肯定的景观(广告),而转译的过程则造成了一般性语言中「普遍性朝向」的丢失,从而使得政治的批判从哲学上变得不可能。而这也就最终使作者推进到了单向度的哲学这一分析之中。

  在这一部分,马尔库塞首先提出了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这一对矛盾,并且指出,辩证逻辑本身意味着一种双向关系与双重世界(理念与现实),现实不过是理念的一个不完美的具体样态,因此必然存在改变的空间;与此相反,形式逻辑仅仅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并不存在超越性的内容,因此缺乏「自否定」的能动性(也即「否定性」)。于是不难看出,正是技术的需要造就了形式逻辑的胜利——技术的出现使得整个世界变成了一种可以(至少可能)被读取的客观体系,为了加速对世界的统治,形式逻辑便压制了辩证逻辑,进一步将整个自然、世界数学化(科学化),从而在整体上构成了一种全然实证的肯定的哲学。而在这一哲学与此前所分析的政治、文化、语言的多重遮蔽之下,单向度的人最终成型,并且开始服从于技术的统治,彻底进入了敌托邦之中。

辩护:哲人王与占卜师

「单向度的人」的理论与其说是对贫乏的现代社会的暴露,不如说是暴露了现代社会理论的某种贫乏。 ——李猛《论抽象社会》谁向女占卜师卜问未来,谁就不知不觉地泄露出未来事物的内部信息,而这样的信息比在女占卜师那里听到的要准确千万倍。——本雅明《单行道》

  如果马尔库塞真地相信自己在《单向度的人》中所陈述的理论[27],那么在他的视野之中,单向度的人首先是一个「非人」,其次才能够被称之为一个人。因为单向度的人终究是「人」之样式的一种展现,而且是相当不好的一种展现,因此便是「非人的」。

  正是这一基础论断构成了整个《单向度的人》的立论前提——当代人的生活是贫乏的,且需要被改善的(需要从拙劣的现实走向起本源的「概念」[28])。无论是开始区分的「真需求」与「伪需求」,还是其后为文化、语言的「超越性之丧失」而感到惋惜,马尔库塞始终体现出的是自身强烈的柏拉图(黑格尔)主义倾向。必须存在一个理念的世界漂浮在上,不然需求无所谓真假,剩下的只不过是马克思所说的「欲望膨胀」(或相对抑制);「超越性」也无从到达超越之所在。

  由此出发不难理解,马尔库塞真正的理论关怀与其说是发掘「历史的可能性与替代性」,不如说是改写出一个「真的历史」,使其更加接近那个天上的「历史」(尽管就现实情况来看,历史的改写必须依赖发掘「可能性与替代性」)。但问题正在于,马尔库塞并没有同时保有对「真」的绝对把握,于是在论述关于「乌托邦」(即他希望建造的「真的历史」)时,马克思主义者与浪漫主义者的两重面具便会交替出现,相互牵制,使得他的论述总是暧昧的、含混的乃至退缩的。

  「上述论述看起来不仅指出了科学方法的内在局限性和偏见,而且也指出了它的历史的主观性。此外,这种论述似乎意味着需要某种『定性物理学』,复活目的论哲学等等。我承认这种怀疑是有证据的,但在这一点上我只能确定,决不是想要那些蒙昧主义的观念。」[29]全书第七章中对于科学之未来的讨论正是这种暧昧立场的最佳体现:马尔库塞十分清楚地知道,物理学绝不会回到「定性」的时代,因为这并不足以支撑技术的发展(也因此无法到达他划定的技术乌托邦);可是「这种怀疑的证据」却又如此坚实(这种坚实是由他自己对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反驳构筑起来的),于是他不得不退回到一个不至于犯错的位置上——「至少应当拒绝蒙昧」——尽管这等于放弃了整个的论述。

  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说,这种夹在技术与「乡愁」之间的情感立场几乎成了马尔库塞无法摆脱的阴影——现实的技术消灭了整全的人,只留下了人性的碎片;而重建人的方式却又需要等待技术完善[30]。但技术的完善是不可能自主实现的,因为在马尔库塞的理论体系中,「彻底自动化废除劳动与维持劳动压榨」之间存在着矛盾,后者永远会抵制技术的终极进步以维持永恒。于是马尔库塞的完满的人的重建便仿佛成了马克思主义对弥赛亚的又一次改编:只有到了某个终极时刻,当单向度真地实现(换言之「马尔库塞们」已经不可能再出现)的时刻,强化的控制将排除更多的「流浪者」在体制之外,而这些群体的力量与反抗的意愿也会达到顶峰,由此完成了从政治到技术的彻底进化,到达终点。

  换言之,从柏拉图出发的马尔库塞实际上彻底放弃了(也不可能成为)成为哲人王[31],而是化身成为了「占卜师」,其目的并不如李猛所说是在预言或确证某种现代社会的病症[32],而是如本雅明所说,在等待一群向他询问的人「泄露出未来事物的内部信息」[33]。

  因此,与其说《单向度的人》暴露了现代社会理论的某种贫乏,不如说其暴露了现代社会中理论的贫乏——无论是社会理论抑或是政治理论和哲学理论,在理论力量被大大消解了的今天,如果不能通过「外部力量」(无论是政治力量或是个体的日常生活)加以实现,其本身就容易转化为一种「景观」,从而变成人和世界之间新的隔阂[34]。当然,即使是隔阂也是少数人才可能接触到的选择。对大多数人来说,理论是隐匿的,不仅不存在于现实,而且也不存在于虚拟现实(VR),因此便了无趣味更无关紧要。也正是这种沉默,使得马尔库塞的占卜很有可能变成某种自证预言。

附录:漫游者与小拒绝[35]

随着客体世界的崩溃,主体也变成了碎片,只有自我仍然存在着。——卢卡奇《小说理论》

  从1968到1989,「革命」不断地失败似乎造成了某种不可拒绝的现实。70年代回归家庭生活的后革命青年们纷纷为资本主义制度所驯化,90年代到新世纪不断涌现出宣扬「文化复兴」的旗手。替代性的历史除了在虚构作品之外似乎再不复存在,软性的或硬性的技术控制继续弥散在整个世界之中。(与此同时,那个不可拒绝的现实却又是支离破碎的,不可把握的。)大拒绝,无论是拒绝技术专制抑或是政治专制,似乎都成为某种幻想。

  不过我们总可以选择漫游,拾捡世界的、个体的、记忆的 、政治的垃圾,虽则不能拼凑出世界,但却逐渐地脱出了「唯一的现实」;我们还可以选择小拒绝,通过一些行动、断想、越轨,找寻到「多样的历史」。

  归根结底,如果说马尔库塞说中了什么,那不过是「拾捡垃圾者」们的革命潜能——尽管这一革命未必朝向他的乌托邦,而只是在寻找一些生活的碎片。

  二十二项当代碎片

  i. 双十一宣传:「全球狂欢节,全民疯抢,不只5折!」

  ii. 战时状态:「阿里巴巴技术保障部高级专家潘健透露,目前,阿里巴巴技术团队已经为双11的流量峰值进行了8次压力测试,均平稳应对。」

  iii. 直播软件上的主要内容:游戏、性、歌舞、吃、化妆。

  iv. 爱欲与文明的力证:「制服诱惑」。

  v. 单向语言:YOTA3「双面阅读手机」国礼版。

  vi. All in AI ,Ai in All. Human fxxk off.

  vii. 当代否定性范例:丧。

  viii. 盖得排行:「广州性病医院排行!机不可失!」

  ix. WeGene:9999元购买全基因组测序套件。

  x. 一次幻听:「哲人王,一块五斤!」

  xi. 一门价值10RMB的知乎Live:「业余时间赚钱的6种策略」

  xii. 异化确证:GTD工具的流行。

  xiii. 物化实例:索狗、软饭、任豚。

  xiv. 单向文化:「知识付费」。

  xv. 技术入侵:「小米MIX2采用了四曲面陶瓷机身,相机装饰环全部采用18K镀金,机身边框部分采用了7系铝材质。」

  xvi. 某视频网站首页:「今日焦点:少年头可扭转180度」。

  xvii. 绑定手机:互联网重回国家的标志。

  xviii. 戈夫曼的困境:「请开始你的表演」。

  xix. 肯定性的否定:弹幕吐槽。

  xx. 双十一玩儿法:「火炬红包、群战队红包、品牌狂欢城红包、瓜分红包、捉猫猫、购物津贴、店铺优惠券满减、跨店优惠券满减、预售红包、定金膨胀、前 99 名立减……」。

  xxi. 在线游戏:「三维人」对单维人的统治。

  xxii. 关机:电子死亡

参考文献

  [1]马尔库塞,张峰. 单向度的人[M]. 重庆出版社, 1988.

  [2]德波, 王昭凤. 景观社会[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本雅明, 王才勇. 单行道[M].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4]程巍. 否定性思维——马尔库塞思想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李猛. 论抽象社会[J]. 社会学研究, 1999, 1(2).

  [1] 「我并不是六十到七十年代学生运动的导师。我所做的只是形成和清楚表达了某些理想与目标。」BBC Interview with Bryan Magee,Men Of Idea ,London BBC,1978

  [2] 「社会理论关心的是这样一些历史的替代品……理论概念的终端是社会变革。」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 导论。

  [3] 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 第一章。

  [4] 「这一残酷的事实在任何其基本组织是机械过程的组织的社会里,使机器成了最有效的政治手段。」 同上。

  [5] 「缓和和延长这种麻木状况的娱乐方式;维持一些骗人的自由。」 同上。

  [6] 「在当代社会最高度发达的地区,社会需求向个人需求的移植是非常有效的,以致它们之间的差别看起来纯粹是理论的。」 同上。

  [7] 「唯一绝对要求满足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需求——在可达到的文化水平上的营养、衣着、住房。」同上。

  [8] 外在的判断需要借助权威,这与瓦解敌托邦的目标自相矛盾;内在的判断却需要被统治者的「心灵的内在向度」这一敌托邦中几乎不复存在的品质。

  「心灵的“内在”向度被削弱了,而正是在这一向度内才能找到同现状相对立的根子。」同上。

  [9] 程巍《否定性思维——马尔库塞思想研究》 p.195

  [10] 「它仍然是人类一切自由形式的基础。质的变革在于重建这一基础,即着眼于不同的目的来发现它。」 《单向度的人》 第九章。

  [11] 就此来看,马尔库塞毫无疑问地成了自己(「技术绝不中立」)的反对者。

  [12] 「对他来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制度形式,而是一种伦理和美学标准。」否定性p203

  [13] 除非他转向于求助历史的必然或「神灵」这样「更糟糕」的东西。

  [14]「 至关紧要的是用技术的术语把价值重新定义为技术过程中的因素。」 《单向度的人》 第九章。

  [15] 「如果这一终极原因能够物质化并成为有效的,那么技术的逻各斯就会 打开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个在性质上不同的关系领域。」 《单向度的人》 第九章。

  [16] 「技术的转变同时也是政治的转变,但政治的 变化只有当它能改变技术进步的方向,即发展一种新技术时,才会变成社会的质变。因为现存技术已经成为破坏性政治的一个工具。」《单向度的人》 第九章。

  [17] 「以前作为社会变革酵素的“人民”已经“上升”为社会凝聚力的酵素。在这里,而不是在财富的再分配和各阶级的平等中,出现了作为发达工业社会特征的新的分层。」《单向度的人》 第十章。

  [18] 「任何东西也不能证明,这将是一个好的结局。」《单向度的人》 第十章。

  [19] 《单向度的人》 第二章。

  [20] 「机器向操作者逐渐输入了某种单调乏味的 均匀节拍。」《单向度的人》 第二章。

  [21] 「技术领域的机械化过程,泄露了最深处的自由隐私,以一种下意识的、均匀单调的自动性,把性生活同劳动联系起来——这是一个与各种职 业的同化过程相同步的过程。」同上。

  [22] 「今天的新特点是,通过消除高级文化中敌对的、异己的和越轨的因素 (高级文化借此构成现实的另一向度),来克服文化同社会现实之间的对抗。」 《单向度的人》 第三章。

  [23] 「高级文化成了物质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个转变中,它丧失了它的大部分真理性。」《单向度的人》 第三章。

  [24] 失去质保留量。

  [25] 「“起作用”的意思是说,性自由成了一种市场价值和一种社会习俗的因素。」《单向度的人》 第三章。

  [26] 《单向度的人》 第四章。

  [27] 「由于这种关系,具体的性质似乎既代表着一般概念的实现,也代表着它的否定。」《单向度的人》 第七章。

  [28] 「从潜在性向现实性的过渡,即实现。有限的存在是不完全的实 现,易于变化。它产生的是腐化;它充满了否定性。因此,它不是真实的 实在——真理。」《单向度的人》 第五章。

  [29] 《单向度的人》 第七章。

  [30] 「技术现实的完善将不仅是超越技术现实的先决条件,而且也是其基本原理。」《单向度的人》 第九章。

  [31] 这一点在他不停地对社会理论作用的宣告中可见一斑。

  [32] 李猛《论抽象社会》。

  [33] 只要还有人在向他询问、确证,那么便暗示了一个非他所描述的未来。并且这一暗示强过他自身的“占卜”千万倍。

  [34] 自然,并非实现了就达成了某种「好」;不过是证明理论尚有气力而已。

  [35] 简单来说这一部分只是一个非革命青年的断想,尽管几乎每一条断想都对应着马尔库塞理论的某种当代实现。

本文标题: 单向度的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709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女权辩护 妇女的屈从地位读后感1000字于是,天使来到身边经典读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