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柯布西埃》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0-12-06 14:29:2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勒·柯布西埃》是一本由JeanJenger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64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20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勒·柯布西埃》精选点评:●了解柯布西耶非常不错的一本小书。前一部分是柯布西耶的简略传记,后一部分是他自己的文

《勒·柯布西埃》读后感精选

  《勒·柯布西埃》是一本由Jean Jenger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64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20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勒·柯布西埃》精选点评:

  ●了解柯布西耶非常不错的一本小书。前一部分是柯布西耶的简略传记,后一部分是他自己的文章和同时代的评论,比较能反映他的思想和时代背景。

  ●鞭策

  ●看了前面一些,真的很煽情~

  ●建筑是聚集在光线之下的各种形式的博学,正确而奇异的游戏,粗糙的混凝土或许可以提示,在他们之下,我们的感性是种细腻。。。深以为然,在这里,美学感动的关键在于空间功能,好的建筑应该是一种内部循环,顺应法则,思索着人的材质重量及抵抗力,或坚实或稠密,或粗糙或光滑。。。。。

  ●或许可以说我们现今的建筑都有勒·柯布西埃的影子。

  ●這作者名好銷魂=。=

  ●如果说建筑这行当有才为世出之人物,柯布肯定是头里数的一两个,而且是几百年仅有的那一两个。。。这本小书上有这厮二十出头年纪时和导师讨论自己困惑的信,热情、尖锐,直指本心。。。看译文应不是搞建筑这行的人过手,但其精彩处在原作者算是懂他之人——贰拾几块钱一本的小册子,内容都是正经的干货。。。

  ●很有爱,对初学者~

  ●这本书所在的系列很可怕。。。。

  ●这书全部的问题都出在编排上……1.纸页不够有手感,小开本没什么,竟然是滑面的铜版纸,用这种纸质的后果就是翻不好翻,还晃眼2.排版绝对有问题,明显不是按着大师的思路来,读着读着思路就断掉!图也插得有问题3.理论性太强,但基本也是照搬大师之前书信或演讲内容,没有具体对于大师的建筑语言

  《勒·柯布西埃》读后感(一):这真是一本严肃的历史书啊

  为什么这种文配图的书我反而没法读下去,这个也是,高迪也是,已经读了几年了,这么小的书,还有同一出版社(世纪出版集团)的《纽约》。不是配图不好,而是,似乎,思路总是被打断;还有就是似乎太像写论文的方式了,不由的也觉得严肃起来,于是走了兴趣……

  《勒·柯布西埃》读后感(二):力荐

  有一次看到勒·柯布西埃 老柯在昆明有个商品房地产项目在宣传里面出现 我杀去售楼中心想看看他们继承老柯理念所建的项目有没有让我像第一次看到老柯设计的教堂一样让人为之惊艳 结果大失所望 现在那个楼盘是昆明销售量最低的楼盘 是因为老柯的名声被某些地产商败坏了

  《勒·柯布西埃》读后感(三):柯布西埃说

  素描、图画、雕塑、

  书籍、房屋、城市地图……

  于我个人而言,

  它们都只不过是对于视觉现象的不同形式的

  创造性表现而已。

  人们使用石头、

  木材、水泥;人们用它们来做房子、

  宫殿;这是建造。

  是精巧性在起作用。突然之间,

  您抓住了我的心,您让我感觉那么好,

  我是幸福的,我说:真美。

  这是建筑。

  ——勒•柯布西埃

  《勒·柯布西埃》读后感(四):难以抑制的表达

  2006-12-26

  独眼

  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1887-1965)是我知道的第一位外国建筑大师。初进建筑系,大教室后面贴着我同学画的他的大幅水粉肖像,这个戴着黑边圆眼镜的瘦老头在墙上挂了一整年,硕大的红字写出他的名字——柯布西埃。他恐怕是我们这些学生跳不过去的,本系各门课书单经常会出现他写的和写他的书,师兄师姐流传下来的多少年来外国现代建筑史考卷从未能对他避而不谈。他就这样渗入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大家都叫他“柯布(Corbu)”,艳羡也敬畏,他高高在上却真的有两把刷子,无法对他说上一句“切~这有什么”就抛之脑后。

  许多年过去了,读了不少他写的、写他的文章之后,对他崇敬平息之后,再来看《勒•柯布西埃:为了感动的建筑》依然能有新得,书中行文流畅、大气,几乎没有明显的翻译硬伤,可以看清他生活和事业起伏的脉络。

  1914年,那时候还叫本名夏尔-爱德华•让内雷的年轻柯布为了方便快捷的建造出能够供人使用又外形多样的建筑,设计除了被命名为“Dom-ino【拉丁文domus(房屋)和法语innovation(革新)】”的新建造体系,这种住宅原型包括部分地基、六根柱子、两层楼板、一组楼梯,可以批量生产。人们很轻易的就能将不同部件相互连接起来,随意组合。从这时候开始,柯布逐渐从一个设计富裕阶层小别墅的乡村“工头”变成了一个有远见的建筑师,将他所说的“房屋是居住的机器”变为现实。

  十几年后,他综合前人的实践成果,发表了《新建筑的五个特点》——“1、支柱;2、自由平面;3、横向长条窗;4、自由立面;5、屋顶花园”。如今重新审视这五个特点,就会发现任何一个现代建筑或多或少都包含有这五个特点中的几项。柯布遵照自己的宣言在1931年建成了萨伏伊别墅,它像“悬浮在空中的盒子”,下层立着细细的支柱,内部空间布置灵活,看似手法简单,却使用了几乎所有设计手法,几何分割、直线、弧墙、坡道……,如同一部现代建筑的摘要。

  可是,他原来赞美直线,说“直线是现代建筑的财富,……应该将浪漫主义的蜘蛛从我们的精神中清理出去”,却在1950年设计建造了形态如比自由的隆香教堂,完成了他从“居住的机器”到“房屋应该是生命的瑰宝”的思想演变。

  另一方面,从1922年开始,柯布就构思了可供300万人共同生活的巨型城市规划,他做过很多城市规划方案,形式感很强,却被认为缺乏可操作性。此后,他参与组织了被称为C.I.A.M(国际建协)的现代建筑会议,编写了有关人居环境重要文件《雅典宪章》,虽然受到了反对派的嘲笑,可其中所说的原则,仍然潜移默化的发挥了作用。1935年,他写就了《光辉之城》一书,献给了“当局”,却并未得到认同,之后,他把这本书寄给了莫索里尼、贝当以及斯大林,因为他们看起来似乎更容易接受那些“革命性”的建议,可他们最终选择了新古典主义。他还寄给了印度的尼赫鲁。多年以后,尼赫鲁考虑进行现代城市规划的时候,却没有来找柯布,而是找到了C.I.A.M.组织里的其他成员。他们又重新把柯布西埃推到了尼赫鲁面前,告诉他这才是合适的人选。可惜的是,柯布在印度的规划也未能全部实施,不足以校验他的理论到底是对还是错。

  这本书不八卦、不做作、不掩饰,有难以抑制的崇敬,却并未因此只选用正面的材料,而是基本忠实于柯布的一生,描写了他早年的默默无名,他所有的努力,他不可磨灭的成就与接二连三地失败,直至他“表达”的终结——突如其来的死亡,不忘提及那些给他以启发的导师,他的竞争对手,帮助过他的朋友,深深影响他的家人和爱人。

  从文中可以看出柯布的思想充满变化和反复,这恰恰体现了整个现代建筑和城市的发展过程,先是热衷于推翻以前的旧世界,而后又不断迂回来去,反思、改进。将建筑学推向现代建筑,建立现代城市的规划体系,有20世纪初工业与经济发展的原因,有战后重建的需要,这其中是复杂的“必然”;这种推动,也更是并非以柯布一人之力,但他在中间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更准确的说,是“历史将勒•柯布西埃从众人中凸显出来”(Siegfried Giedion语),甚至有人说,没有柯布西埃,现代建筑与城市将发展成什么样,很难想象。

  统观全书,作者没有局限于描述柯布的职业生涯,而是围绕他所有的“表达”来组织全书的内容,完整地呈现出他那一生都过于旺盛的表达欲。在我所知的建筑师、规划师身份之外,它告诉我,他是不能被简单定义的,他同时还是作家、艺术家。他精力充沛,不断通过口头、笔端播发他的思想,这不够,抽象的形式无法满足他,建筑、城市和绘画、雕塑一起,都变成了将他所理解的人类的未来、艺术的未来甚至所想的一切具象化实体化的重要手段。他留下50多个建成项目,40多本著作和大量重要的文章,难以尽数的素描、水彩画、油画、雕刻作品。

  有些人伟大,是因为他们总说一些对的话,做一些对的事;有的人不朽,是因为他们想别人所未曾想,做别人所未曾做,或许他们的言行后来都被逐渐证明是有些问题、未必全对的,他们却给人们推开了通向新世界的门,这其中又极少数人不仅是推开了门,硬是将所有人狠狠推上一把,逼人前行,走向另一个时代,柯布就是这样有“臂力”的人。

本文标题: 《勒·柯布西埃》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708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000字马龙我的痛我的爱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