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12-04 14:32:0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1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是一本由周其仁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34.00元,页数:2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精选点评:●对人力资本的概念和产权角度理解有益,人力资本区别于物质资本,这点是社科的前沿,整个分析框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是一本由周其仁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34.00元,页数:2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精选点评:

  ●对人力资本的概念和产权角度理解有益,人力资本区别于物质资本,这点是社科的前沿,整个分析框架还是那句话,一不能完全脱离了制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喜欢周其仁的时评风格,适合催眠。

  ●终于知道周其仁为什么被黑了……

  ●适合我这种初学者

  ●系列的第七本,所谈的问题前面的基本大部分都有所涉及,所以只是大概快速地浏览了一遍。

  ●散文,讲讲私有企业,国有企业改制,政府所扮演的守夜人角色等等

  ●可被认为是《改革的逻辑》先驱版,两本书逻辑一脉相承。本书时间更早,问题更加切中当下,有很多可以深究的题材。

  ●随笔了些

  ●没看完,颇失望,别说深入浅出了,根本就没看到啥有印象的观点。。或许是年代的关系,连续翻了几本别人推荐的书,都失望而归,现在心里憋着一团欲火,急切需要好书来发泄下。

  ●真实世界就是我追求的乌托邦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读后感(一):总的来说,这本散文集不如他的论文集子一半的功力

  看完了周教授的论文后,在看完了这本书,感觉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语言有点繁琐,脉络很是混乱!个人更加偏好张五常的卖桔者言这本集子。

  但这本书作为新学者的入门选还是不错的,有兴趣的可以做进一步深入阅读!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读后感(二):旧书新读:混沌世界里的经济学

  经济学的理论很美,令无数理想者竞折腰。而真实世界很混沌,足以令宏伟壮观的经济学大厦立轰然倒塌。

  传统经济学基于人的理性假设,基于“代表性‘主体的独立选择,但是这两者在现实生活中都不存在:人往往不那么理性,人往往受相互影响。

  两者都从不同视角融入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理论,各有侧重。放松理性假设,则开拓了行为经济学;放松独立性假设,则发展了博弈论。

  如果假设人既不理性,也受相互影响,那么就会变得十分复杂,以至于无法研究。有突破口吗?其着眼点是什么?

  有!就是人力资本!这是一种私有化程度高得出奇的资本,它关乎自由意志。

  有了人力资本,就必须研究信息理论,激励理论,进而就可引出产权的重要性,制度的重要性。再泛化,就是管理学的范畴了:这不仅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了!

  周其仁的这本论文集,精彩之处集中于对人力资本的表述。虽不成体系,但是发散开来,却可引出很多推论。

  联想到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其中核心提示是市场的作用机制核心在于价格机制,价格机制的作用在于信息传递、激励和收入分配。

  人力资本的难点,正在于其定价难。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体制下,对人力资本的定价,能够较好地解决了信息传递、激励和收入分配问题,那么无疑,这个制度就是成功的制度。

  从这个角度上说,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其竞争的实质就在于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以人为本“虽然老生常谈,但却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当前,至少在已有的科技水平下,在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方面,市场机制仍然优于各种计划和管制,因为后者正是造成各种扭曲,低效,衍生寻租和腐败的温床。这也正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理论基础。

  正视和勇于承认人自身的局限,才能让混沌世界里的人力资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读后感(三):接一点“地气”

  这是一本很谦虚的文集;作者在前言中自述虽然喝了几年“洋墨水”,但是依然是一个“土包子”,接到国内的教职聘书就立刻选择了回国。从周其仁老师这些年来的轨迹上看,他对于真实世界的关注,远远超过了诸多空泛而复杂的纯理论;这种“接地气”的研究态度,也让他的研究更加有说服力。

  这本文集分成了六个部分,分别从人力资本的产权、企业家、公有企业改制、垄断、市场的守夜人以及农民问题这六个方面展开,在每个部分中,文章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篇幅并不算长但是很耐读。

  上面谈的都是这本书的“表面”;一本书的价值体现,重点在内容,而这本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强大的前瞻力。书中的文集成文时间从1995到2000年,讨论的焦点话题涵盖了这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和热点问题,国企改革、电信业变革、失业与再就业、农民问题,可以说这本书描绘了中国现代化改革最激烈的那段时间,并且做出了深刻的预判。这些判断放到眼下,依然是这些尚待解决问题的核心症结。

  真实世界中的经济学“现象”很多,从目前来看,我比较感兴趣的有:私营的实体书店为什么没有消亡?这一类话题以及一些小行业的生态问题。目前我们的学者,往往表现得太过于通才,从宏观经济政策到货币政策再到财税甚至房价、油价等问题,几乎来者不拒,原本一些学习法律和历史的学者,也逐渐参与到经济问题的研究之中,让这门学科逐渐变成了一种怪异的大综合。虽然经济学目前来看,仿佛是一门“显学”,几乎各个方面的专家都喜爱谈一谈;但是从深度来看,真正接了地气的学者却没有多少,学者们偏爱各种既成的理论,却不喜爱去做仔细和长期的研究,这一点多少有些让人遗憾。

  真正认真去研究真实世界的学者,虽然成果并不多,出书的速度也不快,但是所产生的影响力,却是“显学家”们所不及的。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读后感(四):垄断、制度非中性、人力资产——《真实世界的经济学》随笔

  垄断的基础是制度非中性,垄断的结果是社会的创新能力丧失。人力资产是破除这一切的关键。

  人类通过不断自我调整以适应环境变化。在获取生存所需的过程中,我们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将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看,这些约束条件包括外部约束和内部约束:前者是自然资源和环境;后者包括社会规模(人口数量或经济规模)和制度环境。每一种约束都有可能造成演进过程中的瓶颈。而突破瓶颈限制的能力,就是创造力(这一概念,源自台湾东海大学姚仁禄先生的思考。创意来自于没有选择,创意是一个突困的过程。姚先生在2009年东海大学第二学期的《设计、品牌与行销》网络课程中对此有过深入讨论。)

  人类演进的早期,由于生产力低,生活资料不够丰富,因而只有一小群能生存下来。随着创造力的发挥,生产力逐渐提高,生活资料的瓶颈得以突破,人口开始增加。同时,生活资料的消耗也不断地增加,这终将导致其稀缺程度加剧。于是人类再次面临瓶颈。如果生产力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矛盾得不到创造性的解决,那么群体中可能会有一部分人被挑选出来,去别的地方谋生(这只是委婉的说法,直接的说法是“去别的地方送死”)。这为该群体赢得了解决矛盾的时间。但如果不能发挥创造力,使生产力提高,问题将再次降临。

  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2000年的世界人口数据的变化显示了人类通过长期创造力的累积,使得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人口快速增长。这是直面问题,勇敢应对的结果。不管这种直面问题是被迫还是主动。

  在一次又一次解决生活资料稀缺矛盾的过程中,在“人口增长——遇到瓶颈——突破限制——人口再次增长”的进程中,人们用创造力一点一滴地构筑了自己的文明。

  人作为一个有机体,其行动由大脑来指挥;类似地,社会作为一个组织,也需要一个指挥系统。正如罗伯特·米歇尔斯在《寡头统治铁律》中说的,“从本性上说,人作为个体注定要被领导,而且随着社会活动的功能分化和再分化,这种要求会进一步得到强化。在相当程度上说,社会群体不能没有领导。”

  在社会组织中,不同系统的功能有差别,相应的权力也不一样。比如在原始部落这样的组织中,酋长有权以某种方式决定哪部分人外迁,其部落成员则只能听命于他。对某个区域内的各个部落来说,面临的外部约束一样,但部落之间实力不同导致权力分布不均等。结果,强势部落能够将出现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转嫁给弱势部落。

  世界近代史上各个大国崛起又衰落,“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强权的沉浮变迁很是常见。大国凭借实力,通过建立非中性的制度,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遇到危机时,很容易以邻为壑。当然,非中性制度下的反抗与镇压是反复上演的,而强权式微的大戏也同样在不断上演。最后的收场,无论是不流血的改良,还是大革命的爆发,反正唯一不变的是百姓受苦遭殃。结果也往往只不过是新强权取代了旧强权。在这一幕幕闹剧中,制度非中性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它不仅是一个强权真正建立的标志,更是该强权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这种权力的维持是最顶级的垄断。

  次一级的垄断是对资产的垄断。由于每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其消费所需的食物或者金钱收入,都来自于生产。而资产是生产的基础。因此,对资产的垄断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各种资产的总和,近似于马克思的“生产力”这一概念。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劳动者是最活跃的要素,可称为人力资产;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作为“物”的资产,其实就是人力资产的物化。由于生产过程不可能没有人的参与,而且人力资产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因此,人力资产的重要性就凸显无疑了。(实际上,根据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的观点,笔者文章开头所说的人类每一次突破都是人力资产的体现。而每一次突破之后,人类都能更好地利用自然,从而减少劳动。)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不可分割性,使得人力资产的使用是绝对私有的,属于个人的。人要怎么劳动,要怎么思考,谁也控制不了。即使身体在法律上归别人所有,但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所有者也无能为力。

  不过,人力资产的收益权和转让权是能够被别人占有的。也就是说,不管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别人有可能控制报酬多少以及在哪里工作。由于转让权被限制,工人不能随便找工作,不是由报酬这一激励来引导工人的去留,而只能靠别人武断地分配。但分配者不可能清楚地知道每个人擅长什么。于是,过高的交易费用妨碍了比较优势的发挥。因此,收益权和转让权受别人控制,人力资产产权受限制,经济效益就会很低。

  正因为人力资产的收益权和转让权可以被控制,所以人力资产可以部分地被剥夺。也正由于人力资产的使用权永远私有,人力资产才不会完全从每个人身上剥夺走。因此,即便是实物资产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也能通过使用人力资产得到报酬。

  这样看来,一个政府即使控制着所有的实物资产,并且通过将权力制度化以巩固其利益,她也不能永远维持垄断。只要政府需要产出,就需要给报酬去激励人们使用人力资产。因此,随着产出的增长,资产将实现重新分配,权力分布格局将得到相应的改变。保障及扩大人力资产的私有是破除垄断的关键。

  因此,最顶级的垄断(权力的垄断),也终将由于次一级的垄断(对资产的垄断)难以完全实现而被颠覆。而人力资产是这场革命中的关键。

本文标题: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701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果可以这样爱》经典读后感有感《白水湖春夢》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