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11-27 14:33:5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8

《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是一本由[伊朗]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精选点评:●我在影视课上讲过他的专题。●阿巴斯写的故事正是我内

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读后感1000字

  《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是一本由[伊朗]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精选点评:

  ●我在影视课上讲过他的专题。

  ●阿巴斯写的故事正是我内心隐秘的影像

  ●所谓大全景,也是一种特写!

  ●阿巴斯的一句话时常激励我:好的艺术大多是在相对不利的境况下诞生的。他的思考,他的坚持,一直以来影响着人们对于电影本身的态度。

  ●居然被我买到一本全新未拆封的!简直是奇迹!对于我来说,电影类的书总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读完——除非书里写的电影大半都看过,比如这本。

  ●我蛮喜欢他的。在巴西的街头,他跟踪着那个少女,我想那就是一种不死的情怀。

  ●戈达尔说,电影始于格里菲斯,至于基亚罗斯塔米! 因为发现他比我想象的帅很多,所以我越发爱他了。尤其是他的墨镜。

  ●对电影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后面的作品介绍和评论很无趣~~~

  ●电影并非带给我们唯一、单独的世界,而是许多个,电影不只讲述一种现实,而是许许多多现实。—— 一部电影,一百个梦。

  ●法国人还是喜欢过度诠释

  《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读后感(一):从细小的平常事做起

  你看见美女紧张,为什么?你试着走进她,她美吗?你鼓起勇气认识她,她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你多年后一直没有忘记她,为什么?是不是因为没有接触她,而只是去幻想?

  你讨厌人多,为什么?你出生在中国,你爱你的祖国吗?为什么

  电影,你喜欢他什么?能让你得到钱?得到美女?得到权力?得到灵魂的救赎?得到什么?

  《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读后感(二):rrrrrr

  r r r r r r ryftythfsdhsdfhdfghdfhdgdffhghghghghg请尊重创作者的劳动,勿提供下载信息、或转载他人的文章。

  为了鼓励有益的分享, 少于50字的评论将在前页论坛里发表。

  如果评论涉及电影和小说的结局和关键情节,请勾选“有关键情节透露”。豆瓣将显示提示,以免没有看过的人扫兴。

  gt; 去 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 的页面

  作者: [伊朗]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isbn: 7208068380

  书名: 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

  页数: 171

  译者: 单万里, 李洋, 肖熹

  hghgh

  《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读后感(三):挑点毛病

  因为看这本书,而把我所收藏的阿巴斯的所有电影拿出来,挨个重新欣赏了一遍。你就知道这本书对我个人其实是很有用的。但是只给了一个“还行”的评价,是因为通过再次完整地观看阿巴斯的电影(之前,有的片子我只看了开头就没再往下看了。),我发现了书中的一个(我认为不小的)错误。

  在书的末尾,详细列出了阿巴斯的所有电影,并对每一部电影有介绍评论。但是对《十》的介绍是有错误的。首先,这部影片不是十个女人的故事。影片中共有六个人物:开车的女人、她的儿子、她儿子的姑姑、一个年轻女人、一位中年妇女、一个妓女。影片分了十个段落,这几个人物分别出现了四、二、二、一、一次,并且顺序上呈现对称结构。其次,从影片人物的谈话推断,开车的女人并非出租车司机。至少,她并非以出租车司机的身份与片中的其他人物展开故事。从她与儿子的一次谈话,我判断她应该是从事一种更具文化性的工作,例如摄影师。

  看来,这本书的作者自己也不曾完整地看过《十》,书中对这部影片的介绍跟我那张盗版DVD背面的故事梗概差不多,都犯了同样的错误。这种出书的态度未免过于草率了吧。

  《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读后感(四):李洋和他的新书《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

  李洋参与翻译的新书出版了,《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书已经到了上海丈人的家里,原来想看几部阿巴斯的电影之后再写几句。不过想来等不及了。对于现在近在法国的他,还是刚去年才把大旗虎皮和《看电影》里的李洋这两个名字连在一起。似乎还记得他自己说过,他是某一天看过一部电影之后决定投身于电影(仅凭记忆,不太确定是不是如此),这很符合他自己对苏珊·桑塔格的cineohilia的解释“迷影”。从一部电影开始确定了人生,那应该是塑造了电影历史中很多光辉的片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虎皮该是国内在不久的将来颇为灿烂的一位。目前即将在法国完成博士学位的他已经打算毕业之后回国继续他的电影事业。毕业之前,他和单万里,以及他的妻子肖熹合作翻译的新书上市,而在他紧张的创作学习同时他继续坚持管理着2006年底开张的中文电影维基网站。从这种意义来说,他对电影的着迷以及付出值得我们的尊敬和学习。阿巴斯的电影我没有看过,或许这是我不能成为一个称职影迷的标志。但是我知道李洋的新书会帮助我理解和解读即将要看的阿巴斯的电影。翻译不仅是一种简单复制的工作,更是一种再创造,我相信在我们不仅可以在这本书的文字中读到阿巴斯对电影的热爱,同样也可以读到三位译者对于电影的热爱之情。苏珊·桑塔格说:“要想电影能够复活,首先必须有一种新的电影迷恋(迷影)出现”,我想,不管新的还是旧的,对于电影的迷恋总会激励这些爱影人对于电影无私的付出,这本书会是一个佐证。

  http://xubinzhu.blogspot.com/2007/06/blog-post_24.html

  《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读后感(五):瞬间捕捉永恒

  在瞬间捕捉永恒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电影经常围绕着寻觅、选择、死亡之类的主题,那些角色所蕴含的人性,往往“封闭地存于一种死亡冲动中,再循环往复的形式之中”,一次又一次地表现死亡,那些可见的影像似乎有些闷,有些绝望。但其实,阿巴斯要说的是:这种循环往复,必须面对它,并从中获得解脱,以成为一个自由的主体。文字与影像往往是互补的,《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所要说的,就是那些不可见的部分,他们承载了阿巴斯想象与思考的另一个侧面。

  《特写》一书可说是多部机位、不同视角对阿巴斯的拍摄,有自述、有访谈、有评论、有对话,有发言,篇幅不长,却解答了所有影迷关心的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撑起了巨大的“基亚罗斯塔米大陆”?

  “阿巴斯的自述”一篇中,阿巴斯讲述了自己的身世、爱好以及电影理念、拍摄经历和生命感悟。他说自己自小沉默寡言、性情孤僻,以绘画来排遣孤独。然而,也正是这份独处使得阿巴斯很早就学会在安宁中,欣赏自然和生命。他着迷于摄影,将它作为自己观看和观察的方式。他始终关注孩子的世界,就连与小儿子偶然间的对话,他都有所感触。阿巴斯说:“孩子提醒大人的东西让大人们感到惊讶,大人不应该以表面的方式看待生活,而是应该好好地睁开眼睛,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这也决定了阿巴斯的大多数电影都以孩子为主角,因为孩子在精神上始终保持着独立性,有着最自然、最真实的人性。

  从《特写》一书的访谈和对话中,我们发现,于阿巴斯而言,形式永远是第二位的。不管是摄影、导演抑或是写作、思考,阿巴斯都试图在瞬间中捕捉永恒,在谎言中说明真理,在虚构中呈现真相,在死亡中寄托生命,这就是阿巴斯式的二元性。阿巴斯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你正在观看的是一部电影,即便看起来非常真实的时刻,它也并非现实而是电影。然而,我们往往还是会深陷其中,因为阿巴斯从来不会将感情当作人质,在他的电影里,导演、演员仿佛都不在场,在场的只是观众,我们深知是一场骗局,但也确知这或许才是真实的。

  对于摄影,阿巴斯说:某种意义上而言,摄影是所有艺术之母。他所希望的,是照亮、展示甚至再现简单的现实,它们往往隐藏在表面现实的背后。熟悉阿巴斯电影的人会知道,他所面对的世界是微小的:《面包与小巷》里的罐头盒子,《第一解决方案》中的轮胎,《生命在继续》里的天然气罐,《小学新生》里的塑料袋子……正是这些微小的总和,酝酿着“令人平静的、开化的和充满诱惑的能量”, 它们说不清道不明,却能诱使每一个观者进入,得以一窥事物背后的堂奥。

  在《特写》一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独来独往的阿巴斯,他不停地观察、记录、反刍、呈现,总能化繁为简、化多为一,似发问亦似回答,但都指向世界的根本。电影只是他的手段,阿巴斯所追求的,是人人在明白真相后实现自我救赎。

本文标题: 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665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弗洛伊德禁地》读后感精选故事离真实有多远读后感锦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