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11-26 09:46:0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8

《大猩猩》是一本由(英)安东尼·布朗文图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大猩猩》精选点评:●ENGL355●孩子的需要!●《动物园》的绝配,布朗冷酷到头后,另走一条温情幻梦道

大猩猩读后感摘抄

  《大猩猩》是一本由(英)安东尼·布朗 文/图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猩猩》精选点评:

  ●ENGL 355

  ●孩子的需要!

  ●《动物园》的绝配,布朗冷酷到头后,另走一条温情幻梦道路,自然更受欢迎。不过如果只读这本,不读《动物园》,则无法理解作者用心。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42294622/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42294622/

  ●玩具猩猩活了,可我不喜欢大猩猩。。。

  ●这几天连续读了几本关于爸爸的绘本,安娜喜欢大猩猩,而爸爸却没有空陪她,宝宝宸是幸福的,因为爸爸妈妈经常陪在他的身边。一起搭积木,一起挖沙子,一起跑跑跳跳,一起读书,一起躲猫猫。--对于孩子来说,其实要的只是你。

  ●一个梦

  ●梦想与现实美妙衔接的故事。这只温柔的大猩猩,让我也亲一个。

  ●20190401

  《大猩猩》读后感(一):绘本故事:大猩猩(安东尼·布朗)

  ⏏点击,收听故事

  朗读者=小狼妈

  音乐=Richard Clayderman - 欢乐颂

  《大猩猩》读后感(二):安东尼·布朗的大猩猩

  《大猩猩》这本书在国内出版于2007年,由启发绘本馆发行,在国外的出版则早在1986年。它的作者便是大名鼎鼎的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大奖的英国作家,而这本书也获得了包括凯特•格林威奖在内的众多绘本奖项。熟悉绘本的人都会知道,绘本界有一位与大猩猩有着深刻渊源的绘本大家,他笔下有着各种各样的大猩猩,而且,平常我们所见惯了的事物在他的笔下都会以一种不同的面貌出现,有时候可能会让我们大吃一惊、会心一笑,有时候却又可能“理所当然”的错过。

  《大猩猩》是安东尼•布朗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这也是为他带来众多奖项,让他和他的作品为更多读者关注的一本书。它讲述的是一个叫做汉娜的特别喜欢猩猩的女孩的故事,她想要和爸爸去动物园看大猩猩,可是爸爸却非常的忙碌,忙碌到只能送她一只玩具大猩猩。汉娜是一个孤独的女孩,那种一整个世界里只有自己的孤独,或许每个孩子的小时候都会有这种孤独的体验,在漫长的黑夜里,只有电视发着光。

  首先来说一下书里的魔幻色彩,汉娜收到的玩具大猩猩在深夜里变成了真的大猩猩,在满月的夜空下带着汉娜荡过树林、爬过围墙去到了动物园、电影院,在草地上跳舞。这就像是一个小朋友的梦一般,平常的玩具拥有了能够陪自己玩耍的真正的生命力,每个孤独的小朋友大概都会有这样一个玩具,也都会需要这样一个玩具。汉娜对大猩猩的喜爱与渴望也让大猩猩这个形象无所不在地出现在绘本中,封面的剪影、家中的挂画、各种家具,甚至是植物的影子,只要你细心总是能发现各种各样的大猩猩。大猩猩在这里变成了一种隐喻,寄托着汉娜对爸爸的渴望,而这种渴望则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之中,小朋友的世界就是这样。

  书中有着强烈对比色彩的两页一是汉娜忧伤地拿着玩具大猩猩坐在床上的一页,床尾的围栏像极了将小小汉娜困在里面牢笼的铁栅栏,而翻到下一页则会看见大猩猩看着她微笑,在大猩猩庞大伟岸的身躯下,床尾的围栏显得那么不值一提。孤独成为汉娜世界里让她忧伤的枷锁,而大猩猩的出现则让她的世界发生了改变。

  很多人说,书中大猩猩喻示着父亲,尤其是书的末尾爸爸裤子口袋里塞着香蕉的形象。那么,可不可以把汉娜和大猩猩的狂欢一夜理解为爸爸自己的释放,他从自己的世界里逃离了出来。汉娜很喜欢大猩猩,可她与玩具变成的大猩猩一起去动物园看到的那些猩猩却并不开心,笼子的栅栏将画面分开,也将猩猩忧伤的脸分开,这些猩猩与绘本刚开始时出现的父亲的形象不谋而合。只有与汉娜一起自由自在玩乐的大猩猩才是真正开心的,而书中的父亲形象也只有在最后邀请汉娜去动物园时才明亮了起来。

  看完这本书,可以这么说吧——大猩猩让整个绘本充满了魔幻的色彩,充满趣味,同时它也是一把钥匙,一把解开汉娜世界的孤独以及爸爸世界的苍白的钥匙。

  《大猩猩》读后感(三):暗夜的超现实隐喻----安东尼·布朗Anthony Browne《大猩猩》

  安东尼布朗的图画书就常常给人一种在超现实的世界探索的惊喜,虽然都是寻常事物,但是经过他的手笔,诡异却不失温馨的世界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尤其是他笔下描绘的梦境以及夜晚,总能感到一种超现实的隐喻。我最喜欢的图画书,便是他的《大猩猩》,一个关于梦境中的亲情故事。最喜欢的故事,没有之一。

  与梦境有关的图画书我都喜欢,特别喜欢看那些平日庸常无奇的事物在暗夜的衬托下,凸显出淡淡的诡谲。在安东尼布朗的书中,黑夜和梦境是一个舞台,一切生命都衬托得特别生动,充满灵气。安东尼布朗这个人也有意思,在成为专业图画书作者前,他曾经在曼彻斯特皇家医院工作了两年,期间绘制了许多人体内部构造图。他主要的工作,是在开刀房中利用医生手术进行中,在极短的时间内绘制复杂的人体解剖图。这段经历培养出他冷峻的观察力和精密的绘画技巧。难怪在看《大猩猩》的时候,就能发现他的画风非常冷静,但是有时会有些“小玩意”很值得回味,比如父亲裤袋中的香蕉,梦境中门上充满悖论感的两个把手,微笑的插座孔,果然是灵气透出了纸外啊。

  这个故事里面没有妈妈,只有英国小女孩安娜和她那忙碌的爸爸。安娜喜欢大猩猩(这个爱好很有意思,一般的小姑娘都喜欢那种粉的白的碎花的毛茸茸的小东西,很少有小姑娘会喜欢大猩猩),看有大猩猩的书,有大猩猩的电视,还画了很多大猩猩。但是她从来没见过一只真正的大猩猩。

  安娜的爸爸总是很忙,平时一早就出门上班,晚上还要把工作带回家处理,周末又很累。安娜一直想让爸爸带自己去动物园去看真正的大猩猩,却常常失望。

  生日那天,安娜很高兴,因为她问爸爸要了一只大猩猩。当她在夜里醒来的时候,却发现那只是一只玩具大猩猩。她失望地把玩具大猩猩扔在一旁,又睡着了。

  深夜,大猩猩变成了真的!他温和地对床上的安娜说,“安娜,不要怕,我不会伤害你。我只是问你想不想去动物园。”大猩猩“笑得很好看”,安娜当然愿意了!

  大猩猩穿上安娜爸爸的大衣,戴上安娜爸爸的帽子,“大小正合适。”

  大猩猩说:“安娜,我们走啦。”他轻轻地把安娜抱起来。他们出发了,从这棵树荡到那棵树,直奔动物园。动物园早关门了,大猩猩说:“不要紧,翻墙过去。”他们走到灵长类那一区,安娜简直看呆了,好多的大猩猩!可是,安娜觉得这些猿猴、猩猩都很漂亮,就是好像都不快乐。

  从动物园出来后,他们去看电影,吃饭,在草地上跳舞。安娜从来没这么高兴过。

  “安娜,你该进屋去了,明天见!”大猩猩点点头,笑了笑。

  第二天早上,安娜醒了,看到了那只玩具大猩猩。安娜笑了。她冲到楼下,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爸爸。爸爸说:“乖女儿,生日快乐!你想不想去动物园玩玩?”安娜看着爸爸,好像想到了什么。

  故事中,大猩猩的意象代替了缺失的父亲形象。尤其是大猩猩穿上安娜爸爸的大衣,戴上爸爸的帽子,大小还正合适。父亲的形象在白天出现,和安娜交流缺失;而大猩猩在夜晚梦境出现,恰好又弥补了安娜的情感诉求。有一点值得一提,书中凡是安娜和父亲同时出现的画面,除了最后部分爸爸俯身问安娜愿不愿意去动物园中两人均是较为清晰的侧面,其他的都是模糊的侧面,或是只有两人疏离的背影,或是爸爸孤身一人提着公文包走在上班路上,或是安娜一人在黑暗中看电视。

  父亲形象在书中唯一的一次正面出现,却是用报纸相隔。蓝白相间的地砖,灰蓝的桌设,冷漠疏离的氛围。而书中出现的大猩猩形象,却总是嘴角带着微笑,温情脉脉的模样。我相信,缺乏安全感的童年,如果能及时地出现这样温暖厚实的形象,能非常及时地驱散生命的恐惧和无助。

  安娜和大猩猩的组合,让我想起看过电影中的类似组合,《杀手里昂》里昂和小女孩玛蒂尔达,《深夜食堂》小林薰扮演的饭馆老板和早逝的年轻女歌手,《千里走单骑》高仓健和小男孩,《饮食男女》郎雄扮演的老朱和小女孩姗姗。我想,自己应该也是有严重的Father Complexity 吧。我想起自己的父亲,他是内向沉默温和的大学老师,典型工科性格。他人很善良,属于和学生出去吃饭,结完帐之后还帮学生打车预付车费,叮嘱男生要送女生回宿舍,自己才离开的那种。照理来说,这么好的人,我不会和他处不好关系。但现实是,我和妈妈最亲,打电话第一句话就是,“妈妈呢?”接下来就是母女私房话。我从来没想过这时的爸爸会在哪里,会干什么。

  昨天打了个电话回家,问出国公证的事情。妈妈应该上班,是爸爸接的电话。他提到今天要和妈妈外公去绍兴玩,自驾游。我无意地埋怨了一句,怎么也不带上我啊。爸爸稍微停顿了一下,以后你到了美国就只有自己玩了……后来挂电话的时候,我都发现不怎么会和爸爸交流了,两人都是很不默契地说再见,嗯嗯啊啊。

  在那一刹那,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错的事情。我从来没有试着把对妈妈的爱,匀出一点给爸爸来。而他却毫无怨言地接受了我24年的自私和疏离。

  《大猩猩》读后感(四):猩猩心性

  作为以“超现实主义”著称的画家,安东尼布朗的绘本一向充满了天马行空的细节。其招牌做法是把各种写实的事物“不合理”地放置在一起,以此表达出幽默、荒诞和反讽等不同效果。在他的第一部绘本《穿越魔镜》里,“超现实”本身就是主题,轮船开到马路上、唱诗班的孩子满天飞、猫被老鼠追着跑,反复堆叠的超现实场景被用来描绘孩子内心丰富的趣味、强大的想象力,并用以反衬成人的单调和沉闷。而在后来的许多绘本里,“超现实”演变成了衬托故事气氛、制造戏剧效果的工具,故事主题则多从儿童视角出发,讲述家庭生活中的小事。《大猩猩》也是如此,故事里只有女儿和爸爸两个人物,而一只大猩猩的乱入却带来了神奇的展开。

  阅读:

  除了无字绘本,一部绘本当然是既有图画,又有文字。和带插图的故事书不同,绘本中的图画并非锦上添花,更不是可有可无。多数时候,绘本中图画的作用如果不是更胜一筹,至少也是和文字平分秋色的。因此,绘本阅读自然而然地包含两个动作,读文字,看图画。对文字的理解是一个抽象的过程,但也常常需要大脑的加工,把文字想象成可见可闻的鲜活场景;对图画的理解正相反,是从直观感受中提炼出可以用语言描述的抽象概念。对两类信息源的解读会贯穿阅读始终,并交织在一起。一般而言,图片和文字的关系有三种情况:”增强“,图片和文字描述的是同一内容或同一场景,图片提供了更丰富的细节信息;”互补“,图片和文字各自提供部分内容,拼凑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故事;还有一种较少见的是”冲突“,图片和文字提供的信息是相互对立的,借此引发戏剧效果。

  在本书中,”增强“和”互补“关系都存在。《大猩猩》的文字是极其简单的。除了对情节必要的交代,没有任何修饰词,而充满细节的图画则被用于增强文字的表述。比如,安娜孤独地看电视的那张图片里,电视荧光照到的角落里,墙纸是儿童房常见的蝴蝶花草图案,但在光没有照到的部分,图案却幻化成可怖的阴影。于是,图片不仅仅对映了“爸爸从来不陪她做什么”这段文字,还进一步描绘了安娜在这种场景下的心情。至于“互补”,则被用于书中唯一的三联画场景。在三联画中,玩具猩猩逐渐变大,成了真的猩猩。但这组画对应的文字只是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对如何“奇怪”却未置一词。如果这时读者没有看画,只听文字,肯定会觉得故事漏掉了什么,对接下来安娜为何害怕莫名其妙。在这里,三联画和“奇怪”(文字中唯一的修饰词)形成了互补。相应的效果是,读者虽然看到了猩猩变大的场景,却无从知道这到底是魔法还是安娜的梦境,也因此为故事留下了开放性的解读空间。

  感受:

  相对文字书,图画书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情绪共鸣,尤其是识字不多、对言外之意也体会不深的小读者们。通过构图和对人物表情的描绘,安东尼布朗很好地在书中完成了传递情绪的任务。比如,开篇吃饭的场景是个色调冰冷的正视图,餐桌另一头的爸爸拿着报纸板着脸,像是远远地躲在报纸构成的城墙后面,拒绝与安娜交流。但在结尾的场景里,当爸爸突然邀请安娜去动物园时,他也同时走到了安娜的椅子后面,并弯腰亲了她的头顶。结合“乖女儿,生日快乐”的台词和爸爸身上的红色毛衣,气氛一下子变得明媚温馨。通过色调、景别、构图来引导情绪的地方还有很多。另一个例子是书中两度出现的背影图,第一次是猩猩牵着安娜的手带她去吃夜宵,第二次是爸爸牵着安娜的手带她去动物园。因为猩猩和爸爸穿戴同样的大衣和帽子,这两幅图非常相像。看到第二幅图时,认真的读者多半会在似曾相识的感觉之外,产生梦想成真的感慨。

  思考:

  对一个有深度的故事而言,思考会是读者在阅读和感受时自然而然的反应。在《大猩猩》里,有一些问题是通过叙述中小小的反常,直接摆出来的,比如:安娜的妈妈去哪里了?大猩猩穿戴爸爸的大衣和帽子,为什么正合身?动物园里的猩猩为什么虽然漂亮却看起来不高兴?安娜听到爸爸邀请她去动物园,为什么先是呆住了?书中一些图画的细节暗示了其中某些问题的答案,而有些问题本身也是一种暗示。动物园里的猩猩为什么不开心?图片上猩猩面前纵横交错的栏杆已经给出了明显的解释。但不开心的不仅仅是被关在笼子里、失去自由的猩猩。在早先的另一张图片里,安娜半夜起床打开了礼物包裹,取出了其中的猩猩玩偶。这个本可以用近景表现的场景,却是透过床尾的栏杆,用中景来表现的。于是,撅着嘴的安娜像极了和猩猩一起被关在栏杆后面的一个动物。而她的不高兴,是否也同样来自于限制和孤独呢?这些问题并无标准答案,甚至答案也仅是开始。通过安娜的经历反思自己身边的事情,应该才是安东尼 布朗真正希望读者可以去做的事情。

  扩展:

  最后,别忘了猩猩控安东尼在书中给读者留下的趣味细节,猩猩画、猩猩书、猩猩树雕、猩猩灯罩(灯罩两次出现时,上面的猩猩动作一样吗?),等等。这些细节在故事之外另辟了一片游戏天地,让本书值得反复玩味。其中更有若干部分是对其他文化的符号的戏谑式引用。(找找看,猩猩超人、猩猩卓别林、猩猩蒙娜丽莎和猩猩自由女神都在哪里?)这些引用让更多故事交汇在此,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可以停留的地方,也成为读者们出发去下一个故事的起点。

  参考:

  Lewis, D. (2001). Showing and telling: The difference that makes a difference. Reading, 35(3), 94-98.

  《大猩猩》读后感(五):安东·尼布朗《大猩猩》故事深层解析——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大猩猩》的创作者安东尼布朗的绘本风格是典型的超现实主义,在看这本绘本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下两个画派—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之所以了解达达主义,是因为达达主义是超现实主义的先驱。

  达达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为战争对人的毁灭性,一批艺术家因受大战的影响,开始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对战争的抵制。于是有了一种反传统反艺术,反一切的流派,这个流派中最出名的是杜尚。上面几张图便是这个时期的画风。

  超现实主义

  大战结束后,这种风格渐渐不流行了。不仅时尚界有风向,画界也是有的。承接这个画风的一个新画派又开始了,正是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字面意思就是基于现实,但却又超越现实存在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主张表达人不经理性思考,潜意识里的东西。它的产生和当时《梦的解析》的出版有关系。因为这个观点是在《梦的解析》出版不久后的出现的。其实无论是科学,艺术,文学等等都是分割不开的,都在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梦的解析》表示梦是愿望的达成,人被压抑的想法会通过梦实现。超现实主义则是用画作来表达。

  马格利特

  超现实主义画家中有一位著名的画家马格利特,就是上面几幅画的作者。我们现在看这些图并不觉得有什么震撼力,单看小图甚至有点五毛钱p图的感觉(事实当然不是),那是因为现在看到了太多的ps合成。可在当时,在这之前是完全没有的。马格利特的作品颠倒了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经验,右上角的图中,天空有许多穿着黑色大衣戴着黑色礼帽的男人面无表情笔挺地站在那里;右下角两个带着面纱亲吻的恋人,离得那么近,心却那么远;头缺失的礼帽人、看报纸的人、苹果挡住脸的人,这些画完全感受不到人物的情绪。在他作品中,怪诞、奇幻、恐怖和一种琢磨不透的神秘感并存。在马格里特14岁时,他母亲投河自杀了。在她的尸体被警察从河里打捞上来的时候,马格里特就在一旁,看到母亲的脸完全被她的白色长裙覆盖。这可能也是马格里特的画面中看到死亡,看到被白纱蒙住头部的形象的原因。安东尼就是受这位画家影响较深,并借用了很多表现形式,不同的是,安东尼在运用时,更多是把它趣味化。

  关于马格利特作品的更多介绍,这里有一篇刘法民教授写的《论马格里特绘画的怪诞特色》论文,里面有大量画的解析,看完能更好理解这个绘本。链接:http://www.360doc.cn/article/21412_476427832.html

  封面

  画面的前景是一只高大威猛的大猩猩和阳光温暖的小姑娘在树上荡秋千;中景是大猩猩背后的城市剪影,远景是皓月当空,繁星点点。大猩猩和安娜很开心的在树上荡来荡去,因为猩猩本来就是在树上玩耍的,所以这里的设计也是合情理的。不合理的是,大猩猩不仅带了一顶帽子还打了领结,这是为什么呢?整个画面里面,安娜的衣服最鲜艳,暖暖的西红柿炒蛋配色。大猩猩的红白波点蝴蝶结点缀和安娜红鞋色彩呼应。帽子为防止抢镜搭配成他毛发的临近色系,两个小配饰就把大猩猩的男性形象搭配出来了。两棵树被画在了最前面,即在城市的外面。后面的城市被处理成了黑色的剪影效果,象征着城市的压抑。仔细观察城市的剪影,里面隐藏了好多小细节:左边站在最高处斗飞机的“金刚”;下面窗户里跳跃的猩猩;再下面,和马格利特类似的处理效果的形象;右边头和脚分别在不同的窗户里的人。这些画面在现实中都是不可能出现的,超越现实存在,创作者的绘本风格在封面就已经体现了。

  扉页

  这里用了一个小画框,表现小姑娘和大猩猩的亲近,红色蝴蝶结表明是封面的那个大猩猩,他们俩有什么故事呢。红色的蝴蝶结在这里点亮了整个画面,红配蓝也是很经典配色。小女孩为什么会亲大猩猩呢,故事引人好奇。看完本书可以知道,这里是大猩猩带着安娜回来的时候,封面是大猩猩带着小女孩出去,插了这一页,来表现一出一进,一个开始一个结束。

  书刊介绍这里,小姑娘正坐在地上画画,笔记本的封面画了一只大猩猩,似乎小姑娘在画和大猩猩的故事。这里灯光故意从右侧打过来,地上的投影看起来都像一只大猩猩呢。

  1-2p

  小姑娘叫安娜,开始便是安娜坐在地上认真的看关于大猩猩的书,墙上挂的都是一副安娜画的大猩猩的简笔画,连灯光下的投影也像极了大猩猩,安娜真的很喜欢大猩猩。

  离那么近,心那么远

  右边是安娜和爸爸在吃早饭的场景,餐桌上只有两个人,说明可能是单亲家庭。大大的椅背把安娜包围着,爸爸坐在了安娜的对面,桌子看上去好长,象征着两个人之间的距离。爸爸已经早早吃完了,不仅没有陪安娜一起吃,更没有陪安娜讲话,而是面无表情的看起了报纸。从安娜的角度看过去,爸爸整个人都要被报纸挡住了,爸爸的脸上毫无表情,这和马格利特的那副画很像,这个报纸像隔在父女间的一道墙。环顾餐厅,方形的墙砖,橱柜,毛巾图案,地砖,整洁有序,线条分明。整个餐厅是冷色调蓝色,地砖更是用了黑白相间的色块,毫无温馨的气息,这种环境更是渲染了父女之间冰冷的关系。父女两人本都是身边人,而两人心里的距离却是那么远。

  热烈的内心

  整个画面里只有安娜这一小块是暖色调,安娜穿着红色衣服(椅子是黄色的,和封面的安娜的服装配色相同),鲜艳的红色和整个蓝色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体现了安娜和这个环境的格格不入。同时也正体现着安娜热烈的内心,渴望爸爸的关注,渴望和爸爸的交流。哪个孩子不希望爸妈陪伴自己呢?为了满足孩子的心愿,仔细察左边地上的投影,爸爸和安娜的投影离的特别近,看上去很亲密的样子,创作者特意把父女的投影巧妙的安排在一起!同时也为后面爸爸陪着安娜去动物园做铺垫。在这冰冷的画面里,创作者安排了两只大猩猩陪伴安娜,一个是牛奶盒包装上,另一个是爸爸看的报纸文章上的配图,画面一次次的在铺垫大猩猩和安娜的关系。

  3-4p

  吃完早餐,爸爸面无表情的提着公文包匆匆的去上班了,画面里用迈着的大步来表现爸爸匆忙。等到晚上下班回来,爸爸又在桌子前忙工作。安娜很想让爸爸陪自己玩,可是爸爸总是很忙。安娜去找爸爸,推开书房的门,站在门口远远的望着爸爸的背影,外面的灯光照在安娜身上,在地上拖了长长的孤单的影子。安娜微微前倾的身体,背后局促的小手,都表现出了安娜试探性的请求,可是爸爸一直低头忙着工作,无情的一拒了安娜,依然埋头工作,给安娜一个背影。往里看墙上,挂着一项爸爸的荣誉。这里很巧妙的把安娜,爸爸,和荣誉放在了一条直线上。逐步向里的视线,表现了人物的需求,安娜找爸爸,爸爸要荣誉。

  5-6p

  安娜第二天又去找爸爸陪自己,这次直接跑到爸爸身边,板着爸爸的椅子跟爸爸撒娇,可这次爸爸仍然是给了安娜一个背影,一直低头忙着工作,在这里爸爸仍然看不到表情。爸爸不忍心一直拒绝安娜,只能拖延说,等周末再说吧。“再说吧”“下次”这类词也就是用来骗骗小孩子。可是到了周末爸爸依然没有陪自己。这里的构图巧妙的是,爸爸的头正好在荣誉框的中间,暗示着爸爸一心忙在工作中。

  安娜和爸爸的距离

  一直到这里,爸爸都没有表情,和安娜也完全没有互动,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总是那么远。这里爸爸形象和马格利特中男主的形象类似:面无表情和无动于衷。

  孤单,害怕和希望

  前面两页慢慢铺垫安娜的悲伤和孤独,右边这一页把安娜的内心情绪放到了最大,看着让人难受。爸爸没空陪安娜,安娜只能自己默默的去看电视了,这里用哪些形式表现安娜孤单害怕的呢?一是用俯视的角度展现这个场景,同时远镜头把房顶画出来,除了电视没有其他道具,用空旷房间的大来和安娜的小做对比;二是安娜躲在墙角里看电视,这里为什么要把电视放在地上?放桌子上坐在沙发上,或者被窝里看不是更好吗?应该是故意处理突出主题的。人的本性害怕了就会往后躲,这里安娜就躲在了一个无法再躲的小角落里,这里更能表现小孩的害怕。至于被窝里,我理解的是会和后面的重复。尽量用不同的场景来讲故事。三是房间特意不开灯,故意用暗黑的环境,用舞台聚光灯的形式,用电视的光把安娜的身边照亮,表现主角的孤单;四是房间里的一面墙上有各种各样的动物的剪影,黑乎乎,密麻麻的一大片。这些动物尖嘴獠牙的,嘴巴、牙齿、耳朵、翅膀都是尖尖的。暗示着安娜一个人看电视时内心的孤单,挣扎和害怕。虽然创作者用了很多方式把安娜的情绪放到极大,但并没有放弃希望。正是电视的这束聚光灯,照亮了安娜的周围,照出了一片希望。墙上有光亮的地方有圆润的红蘑菇,黄色向日葵,无棱角的花蝴蝶。这束光照在安娜身后的投影恰恰是一只大猩猩的模样,躲在大猩猩的怀里,不怕不怕。

  达尔文的墙

  这面墙上挂了一幅地图,那为什么这幅地图是非洲?作者是美国人,这里其实是一个大铺垫。我们知道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学说,人类是进化而来的生物,同时提出人类的摇篮是在非洲,(现在基因手段也支持这一学说)。这为后面的文章中大猩猩和人类有一样的行为带着安娜玩耍做铺垫,这里就是一个很含蓄的理论支持。

  再看这面墙是不是有点熟悉,能够联想什么?像不像生物课里面讲进化论的时候的一些配图呢。这里的有些剪影并不是我们现在见到的动物形状,尖尖的嘴巴和翅膀,这也是在含蓄的讲进化呢。还有一条小百科,在地图上右下角的马达加斯加岛上,有20多万种动植物,这和墙上各种各样的生物也是相呼应吧。仔细观察墙上图案,把有光的地方处理成黑白,发现这和阴影部分的图案是不衔接的。有光的地方有圆润的蘑菇,蝴蝶,向日葵,很像小孩子画的画,(这种图案和安娜的心理也是那么吻合)可是一到阴影,就全是各种奇怪的动物,这里也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的画法。

  7-8p

  快到安娜生日了,安娜安娜高兴的上楼去睡觉,等待爸爸的礼物。楼梯的扶手上面雕刻着大猩猩,上楼的墙上挂着一副蒙娜丽莎版大猩猩,用蒙娜丽莎的神秘和对大猩猩的喜爱,铺垫着这个礼物的神奇,但这幅画看上去并不美,似乎铺垫什么。

  爸爸趁着安娜睡着了偷偷的把礼物放在了床上,安娜半夜醒来打开礼物发现确实是自己喜欢的大猩猩,说明这爸爸对安娜的关爱。可是这个小玩具并没有让安娜满意,安娜其实想让爸爸陪自己。于是把它扔在了玩具堆里,接着睡了。这里低角度的镜头,把床栏杆画的巨大,像一座围城,把安娜困在里面,形同安娜处境。

  9-10p

  左边用三幅小图表现大猩猩变大的过程,这三幅小图一步步铺垫紧张的情绪,到右边这一页视觉冲击达到最高,给人强烈的震撼。这一页和前一页的床栏杆对比看上去可是小多了,栏杆围不住大猩猩,为后面带安娜出去玩做铺垫。左边墙上有一副趣味性的画,画里全是羊,灵感源于马格利特人往下掉的那一幅画。

  这五副放在一起可以清晰看到大猩猩形象的变化过程。从扉页模糊的轮廓简笔画,到2垂手站着的线条猩猩;到3就更加丰富了,背后加了城市线条,大猩猩也上了色,双手举了起来;到4就是一个“闪电雷鸣”“变身”的形象,城市更明显,大猩猩想象更细致;最终变成5活了,大猩猩的形象一点点丰满起来。

  11-12p

  这种情形放在谁的房间里都会害怕,安娜露出眼睛偷偷看着。看到温柔的大猩猩,安娜解锁了警备,爬起来准备和大猩猩一起出去玩。右边是出门前的场景,大猩猩穿上了爸爸的衣服,带上了爸爸的帽子,大小都正合身,它像是爸爸的化身,墙上的开关都开心的笑了。但它毕竟不是,右边挂着爸爸空荡荡的衣服。左边墙上挂了一副画,画中有画,画中猩模带着头巾。窗外月亮高挂,一片美好,窗外树木的影子隐藏着大猩猩的模样,像在欢迎两位的到来,窗外的电线杆和封面呼应。把这个窗户当成画框,这两幅场景很马格利特。

  13-14p

  名利场在这里出现了,大猩猩带着安娜在树上跳跃,这也非常符合大猩猩在树上跳跃特性。下面城市的剪影和封面呼应。安排了一只配角惊吓的猫咪,见证这一场面。

  15-16p

  大猩猩背着安娜爬进了动物园,当安娜在动物园真正看到那么多的大猩猩时,安娜有点害怕了,紧紧抱住身边的大猩猩。大猩猩一只手和同类们打招呼,另一只手很体贴的用另外一只手安慰着安娜。笼子里的大猩猩齐刷刷的盯着外面的大猩猩,漏出惊讶,疑惑,温和等眼神。这里眼神和嘴巴刻画的特别特别好!前面最小的这只,眼神和小安娜对视,其他的都是看向外面的这只大猩猩。小猩猩的眼镜瞪得极圆,结合嘴巴表现出了小猩猩的惊讶和好奇。笼子里最大的这只大猩猩和外面的大猩猩握手,眼神也最为柔和,颇有大哥大见客之道。其他的大猩猩则眼神复杂了,通过眼神和嘴巴刻画了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大猩猩的反应。

  17-18p

  这三页用逐渐放大的手法表现他们的哀伤。最右边这一页,整版放大大大猩猩的表情,在这里创作者仍然不忘加一个隐形的笼子。

  19-20p

  满足了安娜去动物园的心愿,大猩猩又询问了安娜其他的心愿。这比亲爹都要贴心了。电影院的门口放了两幅大猩猩的画。售票员的机器式的表情,或许正是这下垂的眼神,才没有看出来大猩猩不是人。

  21-22p

  安娜饿了,他们一起去吃饭,点了满满一桌子,都是小孩子喜欢吃的,小孩子哪里吃得了这么多,正是大猩猩对安娜的爱,特意给安娜点了这么多。大猩猩只点了一盘香蕉和一杯饮料,这也符合大猩猩的食性。这里用黄色主色红色辅色,两人一起吃东西,温暖有爱的画面。这里的色调和前面和安娜和爸爸一起吃饭的色调形成冷暖的对比。

  23-24p

  安娜有点困了,大猩猩让安娜坐在自己肩膀上,带安娜回家。这里路上的贴了一张美国大兵的海报,这里也是暗指大猩猩高大的形象。为了防止安娜在路上睡着,他俩在草地上跳起了舞蹈。大猩猩让安娜的脚才在自己脚上面,宛如一对温馨的父女。这里很巧妙的是月亮正巧在大猩猩的头上,突出大猩猩圣父般光辉的形象。

  25-26p

  安娜困了,也该回家睡觉了,大猩猩在安娜家门口送别安娜,这里就是开篇的时候的扉页上第一张图。大猩猩说明天见,右边是安娜醒来的时候,看到了玩具大猩猩,这里和安娜刚拆开礼物时把它仍在墙角的情景形成了对比。由嫌弃到爱,这同时也在铺垫着安娜接下来对爸爸的心态的转变。安娜的床单和枕头故意设置成温馨的暖色调,呼应安娜此时的心情。

  安娜和大猩猩的关系变化

  安娜再遇到真正的大猩猩的时候,这里安娜的反应很符合人的特性:安娜害怕的躲进被窝,偷偷的只露出眼睛。当大猩猩说带着安娜出去的时候,安娜穿上了衣服,这时候,安娜还是不敢靠近大猩猩,图2中两人中间还是保持一段距离;当大猩猩穿上爸爸的衣服时,这时安娜心里慢慢的接受了,所以图3外面的在门口,他们俩中间站的就很近了。仔细看4和5,这两张其实还是有区别的,4是因为害怕,而5就真的是因为依赖抱住的大猩猩。图6已经能完全感受到两位之间的亲密。经历过7和8,安娜和大猩猩的感情到这里达到最浓。大猩猩完全是扮演了一个爸爸的角色,通过大猩猩来象征着安娜对爸爸陪伴的渴望。大猩猩说明天还可以见到他,果然,大猩猩没有食言,安娜醒来的时候发现爸爸买的玩具大猩猩就在自己身边。同时也是一个小铺垫,预示着爸爸会实现他的诺言,带安娜去动物园。

  对比

  爸爸和大猩猩两个形象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一是两个吃饭场景的对比,一个空一个满,一个线条分明,一个满眼缭乱,一个冷,一个暖。二是爸爸和大猩猩对安娜态度的对比,一个不闻不问,对安娜的冷漠,一个是主动询问,给安娜很多正面的眼神交流。这些通过很明显的板式和色彩呈现出来。

  27-28p

  安娜飞快的冲下楼,想要告诉爸爸昨天夜里的事情。右边爸爸俯下身亲切的问安娜要不要去动物园玩,墙上挂了一幅安娜自己画的画,画的是爸爸带着安娜去玩耍的场景,通过画表达着安娜内心的渴望,也预示安娜的心愿成真。爸爸后面的口袋里还带了一跟香蕉,这个小细节设计的特别有意思,一是暗示要去动物园玩了,另一个也暗示着大猩猩和爸爸的结合,两个形象融为一体。

  色彩

  从上一页,温馨的情感慢慢浓烈,画面也开始变暖,到这一页是极暖、画面色调温馨。娜全书中的着装都带着红色,象征安娜热烈的内心,当遇到大猩猩时,大猩猩的领结就是红色的,用这一点红色回应着安娜的热情,到了这一页,爸爸也穿上了红色,象征着对安娜热烈内心的回应。

  29-30p

  呼应

  这里爸爸穿的又是大猩猩穿的那一件外套。这里的背影和大猩猩带着安娜时的背影相呼应。通过色彩,构图,服装道具,最终象征着两个形象的统一,呈现了一个美好的结局。

  安娜很开心的和爸爸出去了,不同的是,这次安娜带上了爸爸送的那只玩具大猩猩。虽然这是一个幸福的结局,前面种种在铺垫,可最后的这两页转折稍显突然,爸爸平时那么忙,并且平时也不怎么照顾安娜的情绪,而爸爸突然的陪伴也是因为安娜的生日。全书中,爸爸都没是面无表情,即便到了最后要陪安娜到动物园的时候。相比之下,大猩猩会笑,开关会笑,小猫咪会惊讶。细品下来,竟满心悲凉。

本文标题: 大猩猩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659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Photoshop Lab修色圣典》读后感1000字洛丽塔经典读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