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危险》是一本由钱穆冯友兰等文字麦绥莱勒图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37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阅读的危险》精选点评:●拼书。也不是一无是处。●大师们的读书心得●这种书籍对
《阅读的危险》是一本由钱穆 冯友兰等 文字 / 麦绥莱勒 图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37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阅读的危险》精选点评:
●拼书。也不是一无是处。
●大师们的读书心得
●这种书籍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鸡血读物,过一阵子是需要读一读的,可以考虑收。
●虽然大多数都是针对学者读书的,但是也有适合普通读者的内容。“读书先是求乐,然后才是求知。”深得我心。
●《冯友兰 篇》《顾颉刚 篇》《胡适 篇》《蒋孔阳 篇》《金克木 篇》《唐君毅 篇》 《王力 篇》《朱光潜 篇》须精读
●一般般,普及些名人
●后人评价大师那段完全可以不用遍进来
●发现好多名人之间都有亲戚关系。 很多大家对读书的论述。 并没有说教性的东西。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大师…… 还不如的哥有见识
《阅读的危险》读后感(一):《阅读的危险》是粗制乱造
1.关于书的书题目肯定是不好取的,但这本书的题目,啧啧啧。。。
2.关于内容,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大多数文章无用。当然,这不符合梁启超先生说的“趣味”,与林语堂说的“味”也有抵牾。其实全书就是硬凑了35位学者(大多是搞文艺的)的读书体悟(在我看来并非“精选”),更能引起我兴趣的倒是大师之苦乐哀愁和学者心术之隐微,看书这事,还是老舍说的好,是个自决的问题,不看原典,再多的“怎样读书”也没用。
《阅读的危险》读后感(二):爱读书者读此书4星即可,不爱读书者当评为5星
这本书主要的篇幅还是要多读书。
除此之外,讲的几点精神,大抵是“珍惜精神,莫读古书”、还有陆象山的那“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不过里面也有篇涉及了“多重任务”(一段时间内读几本书),我觉得是值得思考的,老外讲注意力的书,讲认知心理的书,有些可以放到一起想
另外胡适那段讲读书笔记、注解的,我觉得可以和思维导图联系起来。
不过胡适那段讲英文学习的,我还真没觉得很有感触。
其余的,便是读散文吧。都是名家手笔,是不错的。
:还有一个对豆瓣众多读书挑错党有用的,就是“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
《阅读的危险》读后感(三):总结
1.精读、泛读、浏览三种方法
2.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带批判思维。
3.专而广,广读易于理解其它书
4.摘记,活用
5.时间是检验好书的方法
6.有些书是基础,不得不读。《圣经》之于西方文化;《古兰经》之于西亚文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于西方哲学;〈史记〉〈资治通鉴〉之于中国史。
7.读通了,越读越容易
8.讲效率,不浪费时间
9.将人当书读
10.读书兴趣,满足需求。与生活和应用结合。充实自己
11.列书目,记录。 有选择地读
12.同时读两到三本书
13.好书多读,读书不在多,在精
推荐:〈理想国〉,〈思想录〉,〈资治通鉴〉,〈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科学史〉,〈红岩〉,四大名著等
《阅读的危险》读后感(四):站在观赏者的一边
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好像在是有幸观摩了一位话剧导演在面试他的演员的场景。面试者定了个题目,应聘者围绕着这个题目,在方寸大小的舞台上展示着各自的舞台功力。导演是好导演,题目是好题目,参加面试的演员也尽是些顶尖级的角儿。所以,注定这场招聘会精彩纷呈,注定其本身就是一场经典剧目,一部特殊且珍贵的剧目。
这本书最迷人的地方是,不但可以就读书方面的问题得到智者的指点,更可以在篇幅与篇幅之间品味一下大师级的众生相。一个好题目,由经历过人生的人来回答,那所能包含的就不单单是这个题目本身所涵盖的了。讨论着读书的题目,讲述的是作者自己的苦乐哀愁。留给观赏者的是,是对人的感动。
比如老舍。从他的《茶馆》里我感觉不到他是怎么样一个人。但从书里收录他老人家作的《读书》这篇短文里,我能很轻易的感觉出他可能会是个什么的人。这样的感觉不是经人转陈,而是我自有的。这很不同,可以给我带来对老舍这个人不一样的感慨。
不单单是老舍,还有很多其他的我更不熟悉的作者。因为我读的书不多,知道的中国的大家也不多,所以现在一下子,以这样的综合的方式接触到他们,让我完全是没有条框的从他们留在纸页上的文字里去想象他们,想象他们的为人,想象他们的境遇,想象他们彼时可能会有的心情。不单单是想象,更多的是感慨和唏嘘。我们每个人都只能活一次,我们只有一次的机会在这个世界上活过。能留下什么?会留下什么?是否称心快乐?是否可以一句无憾结束这一场活?从客观上讲,任我们是谁都不可能选择时代,但对于只有一次活的机会的我们来说,能够活在一个正确的时代是多么的重要与美好。我不是一个唯心论者,但我看过了那么多在那样时代背景下活出自己精彩的大家之后,深深的感到,没有什么正确的时代,只有合不合宜的世人心。
收录进这本书的所有文章都是成篇独立的,但它们能传达的信息却是有共通的地方。这个信息的共通不单单是因为它们讨论讲述的是同一个题目的不同方面,而是它们背后所站立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彼此互为映衬,高格调的展示出各自的卓尔不群。
这本书我已经快读完了,越是快读完了越是舍不得读完它。我很清楚,这本书读第二遍的机会很少。因此我也分外留恋,它带给我的对大师们的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阅读的危险》读后感(五):中国近代名家谈读书
读书人谈读书,自然都会从自己的读书经历出发。有坦诚儿时逃学、撒谎经历的。有直说自己遇着不喜欢的内容书页,就直接练习跳远了。因为是从自身经历说开的,所以主题都很清晰,而且或长或短,读来不会让你觉得无趣。
但是从这本书的编排上说,却不是一本好书,内容好却不够出彩。
1 各家讲的故事长的给人讲了很多经验,短的体会不会让你腻烦,这是我崇拜的名家手笔啊。
2 麦绥莱勒的图,初看无趣,后来随着我的阅读速度的加快,那些图也越来越吸引眼球了,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3 本书最后的读书人的书目推荐一般都是按着一个主题来的,有的推荐做文学的要看的书,有的是史学的,有的说国人都该读点这的,还有说清华的学子要读着。主题推荐,总是让人很清楚目标所在。
4 我觉得的提升是:其实每篇都可以提炼出简短的50-150字,以突显书名这个主题“阅读的危险”,不一定是提醒什么,“居安也要思危”嘛,好的建议也很好呀。或者把这些总结在书的最后,那么,这样一来,要点明确,也让我们读者方便学习吸收知识点。
简单的说一部分阅读的大家谈:
好几位先生们都说,我们应该读一些《周易》、《论语》、《四书》、《孟子》、《老子》、《庄子》、《春秋》、《文选》等书,这些书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不读这些书,就是韩愈等人也不一定看得懂王守仁的《传习录》。这里说的是一个文化的基础与语言知识门槛问题。
基本上,有人读书是因为兴趣,还有人,或者说还有些情况下,我们得明确目的。书不是全为了消遣而读的,要有所为而读;还要批判地读书,要有“我”的参与我的存在。
读书,最终应当是要让人有所觉醒。要有点书卷气,书生气,可也别成了书呆子。
读书显示求乐,然后才是求知。
读书要为书而读,不是为读而读。
以下,略,等着你去补充。
伊卡洛斯的书评为书中观点整理摘记,链接如下:(我就偷懒不做这方面的笔记整理啦)http://book.douban.com/review/4974890/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