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生的苦恼》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10-23 10:58:5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3

《爱与生的苦恼》是一本由(德)叔本华著作,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90元,页数:2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爱与生的苦恼》精选点评:●在关于两代人之间相似性的论证上,没有方法论的支持,仅仅靠一些奇闻逸事来充当例子解释,多少是缺乏

《爱与生的苦恼》经典读后感有感

  《爱与生的苦恼》是一本由(德)叔本华著作,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90元,页数:2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与生的苦恼》精选点评:

  ●在关于两代人之间相似性的论证上,没有方法论的支持,仅仅靠一些奇闻逸事来充当例子解释,多少是缺乏说服力的

  ●前半段有些观点……

  ●我生从何来,死往何处?我为何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的出现对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是世界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世界?我和宇宙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宇宙是否有尽头?时间是否有长短?过去的时间在哪里消失?未来的时间又在何处停止? 看完我就想照天灵盖给自己一掌。

  ●不知道是否有翻译问题,感觉十分冗长啰嗦。

  ●五星给叔本华的思想,因为本书粗劣的排版和一些内容错误(如,p191第二段第四行“神谕”应该为“性欲”,p175第三段第二行“生命核心”前多出一个引号)频出,影响了阅读,扣除一分

  ●虽然叔本华扔掉了

  ●导致我交了一个书疯子 都怪那本社会契约论

  ●人生路上每当遇到问题就想想“没有什么比人在这个世上要可怜了”,“活着就是无尽的痛苦……欲望没满足,痛苦;欲望满足,无聊,更痛苦……”,瞬间就会轻松一点,反正怎么样都要痛苦

  ●2019.07.31;单身主义者可以背的书。关于永恒轮回的论述有意思,不过对于gay的观点也是……

  ●叔本华说痛苦和缺乏是积极的,而幸福不过是消极的东西,让我好震惊,但是我认同。

  《爱与生的苦恼》读后感(一):为什么要用“说服力”来形容哲学类书籍?

  看到评论区说这本书的观点不具备说服力,我真忍不住笑了。这是哲学书,不是科学书,请区分开好吗?在科学领域讲答案、讲证明,讲说服,因为探究的是事物唯一真相。而哲学讲思想、讲角度、讲辩证,它没有答案,它的主要作用是引发你不同的思考,而不是告诉你答案、告诉你孰对孰错。你跟我说它没有说服力?那请问你想被它说服什么呢?一旦把你说服,便是让你相信了、认同了,思想也禁锢了,那还叫什么哲学书?

  《爱与生的苦恼》读后感(二):老叔忽略情感和女人灵那一面的原因

  我对亚瑟·叔本华了解越多,就越觉得他的人生悲惨:一位伟大的天才受到如此无情的折磨,这是多么可悲啊。——同为5偏4,爱因斯坦比较健康,叔本华和牛顿则孤僻成性。

  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极度需要治疗的人。他和父母的关系简直就是一出俄狄浦斯的戏剧。

  首先,他拒绝进入家族的商贸活动,这激怒了他的父亲。

  他的母亲是一位受欢迎的小说家,叔本华对她崇拜有加。当他的父亲自杀时,16岁的亚瑟想方设法要占有和控制她,以至于她最终断绝了他们的关系,并在她生命的最后15年里拒绝见面。

  他是如此害怕自己还没死透就被埋葬,因此他立遗嘱死后几天再将他入土,弄得他的尸臭弥漫附近乡野。

  叔本华接受心理治疗——想象一下!啊,是的,是的——多么具有挑战性的想法!但是,谁能在这个故事中担任他的治疗师呢?

  叔本华出生于1788年,比心理治疗的诞生早了一个多世纪。几个星期以来,我一直在考虑一个富有同情心的、有文化的、受过哲学训练的前耶稣会士,他可以提供深入的冥想修行,叔本华也会愿意参加。这个想法有一些可取之处。叔本华在世的时候,有成百上千的耶稣会士失去工作:1773年,教皇宣布了解散耶稣会的命令,直到41年后才予以恢复。但由于整个情节无法连贯起来,于是我放弃了这个想法。

  《爱与生的苦恼》读后感(三):苦恼

  虽说是宝岛畅销版,我还是不是很理解为何这本书这些主题集结在一起。尤其对女人的态度,让开始的部分读起来实在难受。

  本书最有价值的是第六章‘人生的空虚与烦恼’,人生本苦便是他的主旨了。推演到极致,活着本身也并没有任何意义,所谓意义也只是个人意志作用产生的表象而已。记得小时候,望着奶奶的时候,一直想她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她的波折,她的幸福,她的欲望和她的未来。常说生活越来越好,确也不见幸福越来越多。还妄想过,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可以将来让她足够幸福。

  那是一个周末,前一分钟我还在和小伙伴狂喜,刚推开一个拉面店的拉门准备犒劳自己胃。下一分钟接到老妈的电话,站在店门口的我就不由得失声大哭了。她就这么走了。意义呢,意义呢。她生活的意义我还都没有接收到,就走了。难道这就是结局么?脑子里闪现出无数个画面,是她阳光下微微眯起的眼,说着将来可别忘了她这个老太婆。每次都会蹭蹭她褶皱的脸,坚定的说当然不会。记忆里,她的皮肤虽有褶皱还是挺光滑,触感却总是冰凉。

  如果说生存繁衍是唯一的意义,如果我不在了,她的存在是不是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如果我不曾告诉任何人她的故事,她是否如同从未来过一样?想来,甚是悲伤。

  不生,是最善的事, 至于生者, 应尽速到原来的场所, 即为第二之善。 —— 《俄狄浦斯王》

  《爱与生的苦恼》读后感(四):幸运自己年轻时候看到叔本华的著作

  我的哲学阅读一直以生命哲学(Lebensphilosophie)为主,这是一个探讨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想学派。其中包括了许多古希腊学者、克尔凯郭尔、萨特,当然还有尼采。

  直到后来我才发现了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他关于无意识影响性冲动的观点启发了弗洛伊德的理论。

  在我看来,叔本华为心理治疗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正如我的小说《叔本华的治疗》里的人物菲利普(Philip)所说:“没有叔本华,就不会有弗洛伊德。”

  叔本华是一个粗暴、无畏和极其孤独的人。他是19世纪的堂吉诃德,攻击包括宗教在内的所有势力。叔本华也是一个饱受折磨的人,他的不幸、悲观和彻底的厌世,是其作品背后主要的能量来源。他有一个著名的刺猬比喻,表达了他对人际关系的看法:寒冷的天气驱使刺猬抱团取暖,但它们挤在一起时,身上的硬刺又刺伤彼此。最终,它们发现,彼此最好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一个拥有足够内在热量的人(比如叔本华),最好完全远离他人。

  当我第一次阅读叔本华时,他深刻的悲观主义让我大吃一惊。我想知道,在如此绝望的情况下,他是如何继续思考和工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逐渐明白,他相信知性理解可以减轻人生的重负,哪怕是最卑微的人。虽然人生短暂,却因理解而自得其乐,即使理解揭示了我们最基本的冲动,让我们面对人生的无常。在《论存在之虚无》(On the Vanity of Existence)中,他写道: 人生永远不会快乐,但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自认为会带来快乐的事物。他很少能达到目标,即使达到了目标,他也只会感到失望。人生犹如船行大海,当一只船最终抵达港湾,船体已是千疮百孔,桅杆和绳索都已消失无踪了。而且,不管他是快乐还是不幸,这都是一回事。因为他的一生终究不过是白驹过隙,稍纵即逝。 除了极端的悲观主义,叔本华强烈的性冲动也折磨着他,他无法以非性的方式与人建立关系,这使他长期脾气暴躁。只有在童年性冲动尚未萌发之前,以及在晚年他的欲望变得平缓之后,他才体验到一些快乐。例如,在他的主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中,他写道: 由于生殖系统的巨大活力仍处在沉睡状态,而大脑已经有了充分的活力,所以童年实为天真和快乐的时期,是人生的天堂,是我们终此一生都热切想要重返的失乐园。 但是,在叔本华的作品里找不到任何肯定的东西,他的悲观主义是不屈不挠的: 走到人生尽头,如果一个人足够真诚,并且足够理智,他是不会想要重来一趟的。若非如此不可,他会宁愿选择彻底的不存在。

本文标题: 《爱与生的苦恼》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501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读后感锦集《何曾相忆烽火路(全2册)》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