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经典观后感集

发布时间: 2020-10-10 10:54: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3

《杨贵妃》是一部由李翰祥执导,严俊李丽华李香君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杨贵妃》精选点评:●李丽华看起来太凶。故事也全然按照野史拍,也美化了杨贵妃,“妾在深宫哪得知”,太深明大义,同时把贵妃之死陈述得委婉,尽量与玄宗

《杨贵妃》经典观后感集

  《杨贵妃》是一部由李翰祥执导,严俊 / 李丽华 / 李香君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杨贵妃》精选点评:

  ●李丽华看起来太凶。故事也全然按照野史拍,也美化了杨贵妃,“妾在深宫哪得知”,太深明大义,同时把贵妃之死陈述得委婉,尽量与玄宗无关。不是帝王赐死爱妃的戏码。某些镜头有《长恨歌》的风味,如落叶、弦断,摄影佳,气氛铺陈得佳,如闪电、大雨、音乐等。

  ●服装像从隔壁剧组借的,但是李丽华愣是能做到挂着一身塑料首饰还一点不廉价。好喜欢开始贵妃喝醋杀到梅妃那里那段啊,杨贵妃宠冠后宫不是没原因的,李隆基爱她所以怕她。可是国舅把贵妃的头发送给明皇,怎么也该是一缕吧,一把简直吓死。

  ●恋爱史观看杨玉环,正宗李翰祥滋味,弦断兵败节奏妙,音乐赞了,最后一镜莫非要仿乱世佳人?一句“三郎”为代表的大量省略潜台词,足以再来一部前传了,

  ●至此,李翰祥暂时告一段落。邵氏摄影棚布景真宏大,贺兰山摄影得奖也算有理。和沟口的版本是姊妹版?四大美女中最有再创作价值的还是杨贵妃和西施,完全可以是一出爱情,更确切的说是女人命运的悲剧。只是本片环肥还是跟武则天一样,李丽华气场是有的,人物却是称不上可爱。

  ●确实美,华丽的画面目不暇接,随便一个镜头都可以做宣传用剧照。哪怕是街景都美得像一副精心构图描彩的画。剧情也还好,本来就是妇孺皆知的故事,整体感觉更像一部宏大史诗片的节选。

  ●坦白说,也不觉得这比沟口要高明多少……

  ●李翰祥的历史片好就好在格局非常小,视野非常窄,因为他拍的不是很有男子气概的红颜祸水,所以他用恢弘、华丽的布景,和这又小又窄的视角,去衬托历史中的个人唯情可贵,这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忘记。但李翰祥的主观只是摒除书面意义上的力求客观,马嵬驿兵变借唐玄宗之口说“好百姓,好兵士,好爱妃,就是皇帝不好”,可见他对历史人物褒贬的态度还是很鲜明的。马嵬驿兵变中的士兵为了一碗粥没添满,怀恨一次理由不充分的处罚而兵变,可见李翰祥的主观不但很有感情,还很有生活,这和现代一线建筑工人以安全帽不扎实为由怒怼基层干部和监理如出一辙,怪只怪基层管理者没有坚守工地和一线工人同吃一碗饭啊,复杂的问题原因其实很简单,历史哪里来的那么多尔虞我诈,读法不同而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国忠欺君害民、贪赃枉法、逼反安禄山,百姓家破人亡、饥寒逃难,兵士众怒难犯、逼杀杨家,贵妃念情义、思国危,自缢马嵬坡,杜鹃泣血,魂断玉碎,千古佳话!

  ●

  ●哎李丽华长得有点凶。

  《杨贵妃》观后感(一):布景美

  布景太美了!剧情就不说了光看布景了。道具太精美了,好奇这些道具用完了后收到哪里去了,就是现在拍的古装片都没这么好看的布景,要么就是太现代化要么就是太粗糙。这个才是古色古香,虽然里面有些道具有些穿越朝代,不过好歹也是古的。哈哈。。。。。。。。。。。。。。。。。。。。。。。。。。。。。

  《杨贵妃》观后感(二):抛开剧情,布景真的太美了

  虽然片中的唐宫和里坊都是以清代审美打底,略缀唐风的“空中楼阁”,但全片置景之华美辉煌,细节之繁冗富丽,仍堪称前无古人,也为来者树立了标杆。尤其在六十年前能以邵氏片场弹丸之地搭出如此巨制,令今人明知其“假”其“俗”,仍觉假得够真,俗得够雅。

  李翰祥凭此片第二度入围戛纳主竞赛,同场对手包括了雷伊、瓦尔达、布列松、布努埃尔和安东尼奥尼。在商业题材、通俗表达毫无优势,甚至让人感觉走错了场的情形下,意外斩获了技术大奖。(当年竟有香港报章公开质疑该片是否真的得奖)《杨贵妃》也成为史上第一部在戛纳获奖的华语片,可见李氏古典美学对欧洲影圈展现出的压迫性魅力。

  《杨贵妃》观后感(三):《杨贵妃》闲谈书与电影中的对比

  信步走在旧书摊中,偶然瞧见一本旧书《杨贵妃传》(插图本),很符合我的要求,小开本(32开),书不厚(总196页)的人物传记,说是插图本,但书中仅有4幅插图,一幅画着“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杨贵妃,一副画着“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李杨二人,一副画着“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碌山大军劫掠,书末画着“东望都门信马归”的李隆基重回马嵬,全书七章,仅这四幅插图就把唐开元28年到天宝15年间的历史说了个大慨,原来没觉得什么,但细细一翻开再一回笼,编辑真的很有见地,四幅图恍如一场梦:(玄宗)父夺子妻——(玉环)被召入宫——马嵬兵变——(玉环)被缢身亡,16年里,玉环做了一场梦,一场自己不愿意但又愿意的梦。

  这本书是日本第一部相当全面地描写杨贵妃的小说,书中的起承转合也是别有独创性:对杨玉环的心理活动描写很是到位,从杨玉环“笑”的被禁锢时举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博得褒姒一笑到她逐渐意识到笑被剥夺的原因是权力在作祟,直至安碌山起兵造反朝廷商讨对策时群臣踌躇时贵妃情不自禁的笑出声来,这一个情节的置入很有意味。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玉环心中并未把他当做一个普通男人,而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今后祸福难料……玉环爱这个人超过爱世界上的一切,因为他就是力量,就是天,就是她玉环自身的命运。”这就是赤裸裸的讽刺,讽刺了“这里的爱情绝非一般男女之间的爱情,因为是否得到皇帝的宠爱,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荣华富贵,也关系着自家一门一族的荣耀显达。”这样的爱情,这样就怪不得玉环在入宫前会是这样的状态:“ 莫名其妙的亢奋……茫然自矢的状态……想活下去,就得充入玄宗的后宫。”

  “用美色俘获君王,用肉体博得权力”,这就是后宫里那些女人的争斗,他们的爱情是扭曲的,则天武后是这样的巅峰,吕后是先导,韦后是效法,如果说帝国的败亡是红颜祸水的话,那我武则天就自己当当,没有人可以清白的统治,你厌恶武则天手段的残忍,吕后手段的毒辣,韦后手段的阴恶,我倒更情愿认为这是红颜的反扑,杨贵妃的死愿谁呢?是谁父夺子妻的?是谁费劲心机的博得贵妃的奢靡要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谁给的权力?对,一切矛头全都指向了帝权,一句话生杀与夺,这就是当时制度的悲剧,社会以及历史的悲剧。

  邵氏电影首先尝试了“杨贵妃”这个题材,里面李丽珍扮演的杨贵妃被誉为是“最风情万种的”,在杨贵妃二贬出宫后与李隆基重逢时的和歌:

  “姐儿纺纱郎耕地

  郎君放牛姐儿喂鸡

  不知道名不知道利

  只知道重情义

  重情义,恩爱的夫妻一世都不分离”

  这样的期待对于李杨二人来说,只是一个期望,影片结尾贵妃自缢前李隆基说:“如果不作帝王,定是一个通晓音律的……但前提是有你(杨玉环)在身边。”然后问玉环相信吗?反正我是不信,如果不是帝王,你怎么能娶到这么美丽的女子呢?更何况她是一个亲王的妻子?所以,李隆基这话仍然只是一个美好的梦,但影片为什么要这么演呢?这就要考虑到杨贵妃形象在历史上的转变,从以讽刺为主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到洪昇的《长生殿》把杨贵妃变为“美的化身”有关,虽然帝妃的荣卑是政治的工具,宠幸到最后变成了帝王错误的替罪羊和挡箭牌,但这朴素爱情本身应当得到宣扬,这就是为什么杨贵妃的问题千古争论不休的原因。

  书的第七章,也就是最后一章里有这样一句话:“(杨贵妃)一睡下去就做梦,总是被梦里的悲哀惊醒,醒来后又记不得梦的是什么,记忆里只留下梦里的悲哀。”

  杨贵妃的遭遇是一场梦,历史本身就是一个绚丽多姿有跌宕起伏的梦,我们的人生也只是一个梦,像庄生梦蝶一样:

  人生如梦

  终归虚无

  剩下的

  唯有你这蘧蘧梦

  一梦千载

  真是

  梦中蝴蝶

  花底人世间

  《杨贵妃》观后感(四):张彻影评19620616

  《杨贵妃》上演以来,每天的卖座纪录,都居全港戏院首席,照目前的统计,已超过《风云群英会》,在国片中可说很难得;关于它的评论也特别多,虽然未必是好评,至少说明了它获得知识分子的注意;一般说来,我们的高等知识阶级,是不大注意国产片的,因此通常也就评论不及。

  这大体说明了一点,本片供“俗赏”有余,供“雅赏”不足,一张片子的最高目标,应是“雅俗共赏”;自然,这已经比有些雅俗皆不赏的片子高明了。

  供“俗赏”有余的原因,是“形式美丽”的百万港元究竟有它的效果;而百万港元化下去,供“雅赏”不足,则是编导人员才识有其不到之处,虽不说内容空洞,至少是不够扎实,才在知识界中引起了那些笔下和口头的不满批评。

  这些批评之中,以形诸笔墨的来说,双苏的一篇(载于《天天日报》)文字最犀利,常有一针见血之论。如说朱牧(饰一个校尉)的戏重于李丽华(饰杨贵妃)——这自然不是指李丽华的出场少过朱牧,而是说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似乎只因杨国忠(杨志卿)抽了朱牧一鞭,他又多吃了些鸡鸭鱼肉,才经朱牧煽动兵变,造成马嵬坡的悲剧。

  古人论史学者有所谓史识,这就是编导人员的史识问题。一个王朝的由盛而衰,其中必有较深广的原因,唐朝的中衰,是由于社会富庶繁荣已达极峰,于是使人耽于逸乐,文学和音乐也就是逸乐的高级方式,而杨贵妃和唐明皇,便是这时代的突出代表人物。安禄山属于少数民族(蛮夷),他看到了唐室的逸乐生活,从嫉妒中生出取而代之之想,这就造成了“安史之乱”。处理一部如《江山美人》的民间故事(虽然其中也出现了皇帝,但“游龙戏凤”基本上是民间故事)片,只要“小处着手”来找戏剧性;但要处理一部历史片,便非“大处落墨”不可,不能先挨一鞭,化妆一条伤痕算伏笔,然后为了些鸡鸭鱼肉,而来大动干戈。

  但本片的编导人员,对于这一类的批评,是应引以为喜,不必以为忧;因为一张国产片在知识界中引起如此的广泛的谈论与批评,尚是前所未闻,足证国片已开始受到知识界的注意。而能引起注意,当然是有值得注意的处所,这就是导演李翰祥在美工方面的成就,确实使本片有了美丽的外形,如果这部片子拍得一塌糊涂,根本就不会有人对内容做更高的要求;所谓“春秋责备贤者”,知识界还是把李翰祥作为“贤者”来责备,如果是个拆烂污的国片导演,知识界也不会要求他的史识的。

  除我们自己知识界的评论之外,六月十一日《天天日报》转载的美国《综艺周刊》五月三十日星期三的一期上,“康城电影批评”栏中的一段评论,几乎可作为本片的余论:“这是描述一个古代帝王及其宠妃在朝廷阴谋与士兵叛变中的故事的一套多彩多姿影片……这套影片场面热闹,虽然言语隔阂,却可以争取美国观众,只是艺术评价,未必讨好。……片中的激战、抢掠、朝廷仪节、爱情场面,有些甚佳,但太依赖于大场面。”

  “彩色是好的,导演手法奢华,制片曾化重资,邵逸夫的出品在亚洲应大有作为,日本导演沟口健二多年前曾与邵氏中日合作拍过同一故事的戏,在人物深度与气氛上,这一部不如上一部。”

  关于这方面的不够使世界影坛,以至我们自身知识界满意,邵氏当局似乎也有觉察,也许因为“木已成舟”,无从补救,只好在前面加上一段赛珍珠撰写的序言字幕,介绍本片的时代与人物,略述题旨所在。

  但在本片上演以后的评论,并不正确也不是没有,如说服装不对之类,这是看惯了“大戏”里的“古装”之故。其实在这张片子里,最正确、最没有问题的就是服装。李唐原出胡人血统,唐室的饮食起居、宫廷服饰,甚至男女关系,都有深厚的“西域”(包括印度)影响。有问题的倒是布景,这里的宫殿是以故宫为典范,故宫是明清建筑,正像我们一般古装以明装为准则的错误,唐宫的建筑应是西域——印度风格的。至于堂堂相府,所谓“侯门深似海”,一推窗便看到钻石山那样的街道,更是为拉近那个“四季相思”调的“曲笔”了。

  还有甚至怀疑到本片在康城影展“究竟有无得奖”,前面说本片编导者缺乏史识,这却是缺乏常识的怀疑。我并不供职于邵氏宣传部,手头上没有得奖的证据,也未看过那些证件,不过不需要,因为仅以常识判断,像邵氏这样一个机构,决无未得大会正式通知,便公然自称得奖之理;中、英、美、法几国的大通讯社如路透、法新、合众等,会一齐报道一个并不存在的“最佳彩色奖”,更是出乎常识以外的事。《综艺周刊》未提及《杨贵妃》得奖,不等于《杨贵妃》未得奖,这也是常识的逻辑。纵退一万步而言,即使《综艺周刊》说《杨贵妃》未得奖,不管它如何权威,其可靠性还胜过世界各大国的通讯社么?

  正如前面所说,《杨贵妃》的成功,形式多于内容,得个“最佳彩色奖”,倒是无用怀疑的。

本文标题: 《杨贵妃》经典观后感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436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秃鹰七十二小时》经典影评有感《夜逃鸳鸯》经典影评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