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安娜》是一部由巴恩纳比·萨斯科贝执导,夏洛特·兰普林加布里埃尔·伯恩比尔·米尔纳主演的一部剧情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我,安娜》精选点评:●配乐销魂得不得了嗲色宁!夏姐侬哪能可以如此美丽,美得我都恨不得举起菜刀剁
《我,安娜》是一部由巴恩纳比·萨斯科贝执导,夏洛特·兰普林 / 加布里埃尔·伯恩 / 比尔·米尔纳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安娜》精选点评:
●配乐销魂得不得了嗲色宁!夏姐侬哪能可以如此美丽,美得我都恨不得举起菜刀剁了自己的象腿!真希望自己老了也能有一份从容之美!分段式回忆与主线交叉叙述一点不显突兀,意料之中的包袱真抖出来了依然觉得很是惊悚,分镜头好美~ 嘤嘤嘤~ PS:成为夏姐的脑残粉这事儿我会到处乱说么?
●高超剪辑很给力
●剧情一般,但剪辑出的效果却是很棒。其次影片的取景,拍摄, 配乐都有极高的水准。4星推荐。
●这次电影节看的唯一一部英片,居然是母子联手。很像看了一集90分钟的英剧。故事挺简单,展开的也挺英剧的。。。
●儿子争气
●各位亲,如果23号去看,听说有见面会,帮我问下主创:为啥犯罪现场的电梯间要放着蓝色的床垫。还有为啥女主不用手机呢?
●阿姨好腿(●ˇωˇ●)
●好看,省略得太用力了
●相比于国内叙事水平远远不能满足表达现实的现状,这种欧洲片子就像是叙事成熟却没有事情可讲。
●这真的是导演的处女作吗? 母子两人的合作很成功。镜头的运用很有诗意,人物刻画深刻,却丝毫没有矫揉造作。
《我,安娜》观后感(一):老女人的诱惑
看不出剧中安娜的这个角色的年龄是多少,但饰演安娜的演员夏洛特·兰普林已经66岁了。但一袭红衣或黑衣的安娜,无论是剧中人还是观众依然有着谜一样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称之为性感也不为过。
安娜是一位离异的老年妇女,孤独的她出没于相亲派对,一次派对结束后与男人回家,醒来却发现男人倒在血泊之中。离开时,警探伯尼与之相遇并被吸引,伯尼对这个女人产生好奇,接近安娜的同时谜团越来越多……
电影将场景放置于高楼耸立的住宅或宾馆之中,环境看似宽阔实际逼仄,人与人接踵而过实际孤独。大量的特写捕捉安娜心理的变化与纠结。导演也在影片中设置了不少暗示,使得观众的怀疑在结尾得到解释的时候震撼力减弱,对安娜这个人物的行为动机不能起到很好的解释。倒是音乐与慢镜起到了情绪烘托的作用,不过这样不就成了一部MTV了嘛?
《我,安娜》观后感(二):英国人的“I”……
极度怀疑是国外的残片送到中国来应付了事,鬼打咯,还在上海影城那么大厅的包场送票……影片就是一个早年离婚的孤独女人心理过程,反映了基本上英国的中年人分居离异诸如此类的孤独状态。大牛导演似乎想在悬疑和恐惧的心理主义中制造一种英式的浪漫,看那老女人以burberry的风衣踩着高跟掩饰着自己的一无所有就知道了。合拍片地区是法国和德国,我只能说,影片的风格更像以自身经验主义的苍白融入法国的“我”——别忘了法国人的“我思故我在”;而解剖真相的过程更像是荣格的心理影响剖析…………看哪个海报,好大的“I”~~我看着就不爽,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么多工人罢工,而导演中关于个体的小人物就是着笔于情感孤独……所谓的社会性就是单身孤独的人相亲的party,变态和变态聚首的地方,这些孤独的老年人的主体性就必须在性吸引中建立~~~(没有儿女或者儿女有问题的悲哀,我就说么有家庭伦理秩序,不读三字经的社会就是不行吗)。我只能说,这些所谓心理主义的影片的确在某种意义上佐证了心灵哲学的研究——人是进化了的变态的动物,它的记忆乱七八糟地重现,分不清时间(所谓的惊悚片风格都不外如是,分不清幻想和真实,当然某种意义上可以显得导演“很有水平”)好了,总而言之,一步非常失败的英国片子,至少在我看来,“I”的表现力还不如那个“黑天鹅”
《我,安娜》观后感(三):號稱懸疑其實是看老年美男美女談戀愛
就憑男女主角這麼美就可以加星兩顆!Gabriel到這年紀了真是越來越美貌,鬢腳兩抹白髮好生銷魂,演的探長(但整個片子里就沒見這探長在偵探,全都約會orz)又是有點害羞的可人兒,害的那中老年相親派對的組織員姑娘都忘了立場一個勁兒對著這多少場也碰不到一個的好男人猛拋媚眼。夏洛特阿姨也是氣質出眾身材保養得當,難怪導演要藉劇中老太太之口夸自己媽那“兩條小細腿兒”。
劇情主要內容其實是關於一個神經質但渴望慰藉的老女士和一位對老女士一見鍾情的老年情場新手的故事。說是有探案,可就連導演也曉得探案不過是角色的背書,你看他案件都出現10分鐘了還光顧著安排男女主角邂逅,都懶得提具體是什麽凶案。這個劇情里,心理懸疑的潛力是有的,但導演畢竟不是波蘭斯基,無法在看似無關的情節中鋪設出迷人的懸疑氣氛,角色和主題呢也並不涉及多深刻的人性,影片全靠兩位主角的魅力取勝,可貴的是兩個人對手戲還是比較來電的。
一大優點是取景地選在充滿70年代的“末世感”的超大型公寓樓,有幾個鏡頭構圖得還是很有點新浪潮的,可惜這種畫面美沒能在整部電影中得到強調,只是亮了那麼幾處。
本片全部採用Richard Hawley的歌營造感傷的戀愛情調,用了足有五六首,散場后特地跟導演說“我也是他的粉絲呢但是你用的也未免太多了!”導演說:大概我太喜歡音樂了(去,是太喜歡RH了才對吧- -)
哦裏面的配角似乎都是各種英劇里的熟面孔,意外收穫我喜歡的Byron Dick小哥醬油一個,系探長的部下。
我坐在第一排看的,開場前...蘭普林女士就暫坐我右手邊!!!人家從來沒有坐在這種巨星隔壁過好嗎,可惜我不是真扇不然要激動死了!
《我,安娜》观后感(四):《我,安娜》:最深的孤独
又是一部以暴力面目出现、主题为中年危机的影片。
看罢《我,安娜》,需要将纷乱的线索捋一捋。
明明家里有电话,安娜为什么总是到电话亭去拨打电话?打给谁?必须瞒过家人的人吗?她不是单身一人吗?所以总是出没于单身俱乐部。对,还有偶或出现在家里的女儿艾米和小外孙女。她们就是在安娜的家里也是躲进门把上挂着牌子的房间里,牌子上写着:安静,宝宝在睡觉。
那把动物图案的小绿伞,想必是外孙女的物件。安娜拨开伯尼捡起这伞的时候多么激动,可是转眼间就遗忘殆尽,安娜怎么了?
虽说中年女人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可是开个牛奶盒就将手臂弄骨折了,未免蹊跷,而艾米的一句“离开我你到底还是不行”,无尽的关怀如和煦的春风扑满了安娜的胸怀——这,是《我,安娜》唯一的暖色。
可是,间或出现的闪回越来越清晰地向观众指证:安娜就是杀害乔治的凶手。乔治是谁?乔治是安娜在希尔顿酒店的单身俱乐部里搭识的离异中年男人。两个孤独的中年人在乔治家里的缠绵中因为渴望而暴躁于是厮打,安娜为自卫失手杀死乔治。
手臂,就是在于乔治厮打时弄折的。
明明有艾米和小外孙女的陪伴,安娜的孤独有那么深吗?深到必须到单身俱乐部去排遣以致引火上身。
我们也是要等到伯尼闯入安娜的家推开那扇总是挂着请人安静牌子的房门,通过满屋子飞扬的尘土和弃用的婴儿家具,才推断出这间屋子很久以来就是安娜一个人的房间。我们在银幕上看见艾米绽放着笑颜带着女儿进进出出并与安娜和颜悦色地说着家庭琐事,其实是电影用了电影特有的表现手段将安娜的幻象和记忆显影在银幕上。
也就是说,安娜与艾米的相互依傍,曾经有过。与丈夫离异以后安娜就一直与艾米相扶相携着,直到安娜将小外孙女带出户外因为记忆短暂缺失将孩子丢弃在街头独自离开,以致刚会走路的小孩死于非命。
艾米怎么能原谅母亲的过失?就此别过,留母亲于失婚后更深的孤独中。
消解孤独的办法,除了单身俱乐部就是打电话。我们看银幕上的安娜,一出门就着急着找电话亭。谁的电话只能在街头的电话亭拨打?自己家里的电话。从来没有人接听安娜的电话,安娜对着话筒说的每一句话,只有家里的录音电话忠实地录下来。那个电话录音,是安娜意念中的艾米。
影片结束在伯尼紧紧搂抱住安娜处,那时,安娜刚刚从高楼的窗台上回到屋里,她原本想从那里跳下去的。于是,有人断定伯尼对安娜是一见钟情。不要忘记第一次见到安娜,是在犯罪现场的大楼的门厅。所以,我觉得伯尼紧随安娜,是一个侦探的职业敏感告诉伯尼安娜有问题。至于影片结尾处两人紧紧相拥,我以为是两个孤独的人在那一瞬间找到了共舞的平台。
安娜失婚孤独。伯尼失婚孤独。乔治失婚孤独……这就是当下社会中年人的真实生活状态,中外概莫能外。只是,我们不习惯说放弃就放弃鸡肋一样的婚姻。
为什么孤独的梦魇会如此强烈地黏贴在中年人的心怀?因为,所有的婚姻都是由激情过度到亲情的,激情是青年,亲情是老年。苦的是中年,激情不再,而从亲情的角度去打量生活伴侣,心有不甘且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于是生变。
才会有一部接一部表现中年危机的佳片登上大银幕。
对《我,安娜》,最不满意的,是安排了乔治的儿子这个角色。不错,这个惊慌失措的孩子逃窜在街头和乔治前妻的家里,使影片更像悬疑片。但,节外生枝是一部高级电影的瑕疵。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