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摩地第一部玛雅,自我的幻象》是一部由DanielSchmidt执导,TanyaMahar勒内·笛卡尔阿尔贝·加缪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三摩地第一部玛雅,自我的幻象》精选点评:●看完之后更不能随便
《三摩地 第一部 玛雅,自我的幻象》是一部由Daniel Schmidt执导,Tanya Mahar / 勒内·笛卡尔 / 阿尔贝·加缪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摩地 第一部 玛雅,自我的幻象》精选点评:
●看完之后更不能随便说话
●分上下两部。这就是人类的命运吧,就像西西弗斯这一说,难的不是每天推着石头到顶,也不是石头每天会回到原地,反正总会习惯。而是每一次启动推的刹那,是靠什么去说服自己继续?我说的是一个悲剧循环,不是愚公移山贵在坚持什么的,也不是说西西弗斯是个SB!Samadhi这部神片告诉我们要全然的放下内在的抗拒,个人意志和更高意识达到一致…我只能说那我可能我快要开悟了……
●很舒服
●2019.9.27标记想看,2019.10.17看了。 这个世界就是梵天的一个梦。我们都在梦里
●看到的人有福了。但是,你只能看懂你的上限。
●持续看了一年了,不同时期再看,里面的信息又更深了一层,甚至是以前没有get到的,文字没说的,后面的信息都开始慢慢的涌出来了,一浪又一浪 这个电影有两部,很赞,估计会继续的看。 每次看,三眼的地方就受到能量的感应不停的跳。
●看完了,其实和之前看过的灵修类的书籍传达的是差不多的理念。看见内在,看见真我。
●一天看了5遍,作为以后的灵性参考资料
●慢慢看淡对立吧,减少对于二元性的依赖。要达到不评判不贴标签,喜欢和不喜欢一样,跳出思维建构太难了
●我是谁? 我在做什么? 我死后如何?
《三摩地 第一部 玛雅,自我的幻象》观后感(一):三摩地
当我们不被无意识的动机所驱使而自由行动时,那我们就有可能调动全部的内在能量,让所有的行为都与“道”相符。
我们的自我思考剥夺了我们感受生命的深刻与神圣,体会生命之光,以及体悟完全不同层次的觉知能力。
你的生命体验并不取决于千变万化的外界现象,纬度或人的视角,只不过是一种用新的方式感知世界的习惯,不再有自我介入或执着于某种特定的视角。
当思维被心掌控时,思想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思维是一个很好的仆人,但却是一个糟糕的主人。
自我不断地通过语言和标签来过滤现实,并不断地进行评判。
当思维和感官成为你的主人时,它们将会创造无止尽的痛苦,无止尽的渴望和厌恶,把我们牢牢地锁在思维的矩阵中。
当所有的标签被放下时,才有可能看到事物真正的样子。
你告诉一个孩子,什么是鸟时,如果它们相信了,那么他们就再也看不到鸟了,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想法。
你是否能够随时停止自己机械地重复性的生活方式,当你开始观察自己机器人般的天性时你就会变得更觉醒。
你是完完全全地在沉睡着,迷失在梦境里。
《三摩地 第一部 玛雅,自我的幻象》观后感(二):Note
三摩地,指的是某种在思维层面无法表达的东西。
art 1 MAYA(the illusion of the self)
·每当你想要得到什么东西的时候,就可以确定这是“自我建构”在起作用。
·自我建构只不过是一种不断重复的冲动。
·无意识的古老的路线,原始的生存恐惧,在驱动着整个矩阵(“社会制约”)运转。
·当我们认同了我们的角色和个性时,这就是幻象——自我的迷失。
·思维可以被比作意识的陷阱、迷宫或监狱。
·三摩地正是从分离的“自我”或自我建构的梦幻中觉醒。
·觉醒并不意味着摆脱思维或矩阵。
·三摩地超越了苦与乐的二元对立,减少思维,减少自我臆造的对各种遭遇的抗拒,正是这种抗拒导致了痛苦。
·觉醒就是生命的原始螺旋,不断变化的外在世界或承载时间的莲花,与永恒“本我”的融合。
·在三摩地中,寂静与运动是同一的,形相与空性是同一的。
·你的自我结构是由许多微小的制约性,子程序或“小心魔”组成的。
·通往三摩地之路需要冥想,既要观察这个变化无常的被束缚的自我,又要体悟你恒常不变的真实本性。
·个人意志或个人思维,与神圣意志或更高思维达成一致。
·解决方案往往变成了比想要解决的问题更为棘手的问题,你越抗拒,它越存在。
·要体悟三摩地,就要成为一个自我驱动的转轮,成为一个自主自觉的宇宙。
自我不断地通过语言和标签来过滤现实,并不断地进行评判。
《三摩地 第一部 玛雅,自我的幻象》观后感(三):重心始终要放在自己身上
“一个人应该集中他自身所有的能量实现内心深刻、持久、决定性的改变。" 我们永远不可能在外在的挣扎中成功,因为那只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倒影。 你放下抗拒,并非因为你容忍了某件事,而是因为你内在的自由并不依赖于外在。 从根本上放下所有内在的抗拒,无论发生什么,无一例外,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体会到内在平和的人,就已经体悟到真正的三摩地。 《三摩地1,2》真的是无意中看到的宝藏。能拍出这样的纪录片,已经不易了。 能看到并反思自己,是福分。
《三摩地 第一部 玛雅,自我的幻象》观后感(四):“自我”的幻想(独白摘录)
电影的前半部分是纯粹讲述概念的。后半部分是讲“危机”,如人类面临的战争、破坏自然。
我是谁?
自我构建不过是一种不断重复的冲动。也就是一种趋势。我们的精神一旦选择了一条路,就不断去重复那条路。
当你的知觉认同了这种自我意识或自我建构,它就让你陷入了社会制约。
古老的路线,原始的生存恐惧,在驱动着整体运转。人们无休止的追求快乐和躲避痛苦的生存模式。演变为病态的行为,工作,关系,信仰,思想,以及整个生活方式…
当你一旦觉醒,就不会再认同自己的角色,你不再相信你只是自己所戴的面具。
当我们认同了我们的角色和个性时,这就是幻象——自我的迷失。三摩地就是从生活这场戏的角色之梦中觉醒。
思想的世界,就是我们所唯一了解的世界。但是还有另一个世界,超越了思想。超越了二元思维。
从思想上移开,去面向光明。
就像适应任何新模式,这需要时间和努力,需要心甘情愿去探索新世界,摆脱旧世界。
如果你认同迷失的自我,你就是在沉睡。
三摩地是从分离的自我或自我构建的梦幻中觉醒。
三摩地——自我的终结。
三摩地超越了苦与乐的二元对立。
觉醒就是生命的原始螺旋、不断变化的外在世界或承载时间的莲花与永恒本我的融合。
解脱之道不是自我提升,也不是满足自己的各种心魔,而是完全放弃自己所有的心魔。
通往三摩地之路需要冥想,既要观察这个变化无常的被束缚的自我,又要体悟你恒常不变的真实本性。
当达到寂静,不是自我的意至,而是更高的意志会自动执行。
只有当你看到被制约的自我以及它无止尽的欲求,然后放下这一切,你才能觉知灵魂的目的。
………………………………………
我们永远不可能在外在的挣扎中成功,因为那只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倒影。
挣扎的自我只是一个幻象。个人意志或思维与神圣意志或思维达到一致。
三摩地即是从根本上放下所有内在的抗拒,无论发生什么无一例外、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体会到内在平和的人,已经体悟到三摩地。
因为你内在的自由,并不依赖于外在。
当我们不被无意识的动机所驱使而自由行动时,那么我们有可能调动全部的内在能量让所有行为都与“道”相符。
改变必须首先从内在世界开始,在那之前我们所做的任何事只会加重由思维创造的混乱局面。(——由此联想到我们所做的“抗击疫情”也是如此)
我们不了解人类的思维及其恰当的角色与目的。
自我是一种暴力,它需要一条分界线,通过定义自我与他人的界限来保持存在。
外在危机反应了严重的内在危机。
今天地球上几乎每个群体都想宣称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无论你的外在发生怎么样的变化,你都可以不受其扰。
要体悟三摩地就要成为一个自我驱动的转轮,成为一个自主自觉的宇宙。
在体悟三摩地后,我们从某种视角中解脱或自由地创造新的视角。
思维和感官控制会造成无止尽的痛苦,无止尽的渴望和厌恶。如果你想体悟三摩地,就不要去评判你的想法是好是坏。(我觉得这一点尤为重要)而是要在想法和感觉出现之前,先发现自己是谁。
在你觉醒之前,必须先承认自己还沉睡着。
诚实地检视自己的生活,不要自欺欺人。
当你观察到机器人般的天性时,你就会变得更觉醒。
要知道,若是你改变内在世界,也就必须要准备好改变外在世界。
必须让你旧有的自我架构和身份,成为滋养新生命的土壤。
觉醒的第一步是认识到我们在认同人类思维的矩阵,在认同面具。必须看到真相,才能从沉睡中觉醒。
你神圣的本性已沦为奴隶,认同于局限性的自我架构。
伟大的自我和本我的真相,都深埋于你的内心。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