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校释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8-24 08:34:1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37

《洛阳伽蓝记校释》是一本由(宋)杨衒之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洛阳伽蓝记校释》精选点评:●特别好看!十分喜爱!有历史、有八卦、有地理、有民俗、有奇闻异事、有志怪鬼谈、有诗、有文、有赋

洛阳伽蓝记校释读后感1000字

  《洛阳伽蓝记校释》是一本由(宋) 杨衒之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洛阳伽蓝记校释》精选点评:

  ●特别好看!十分喜爱!有历史、有八卦、有地理、有民俗、有奇闻异事、有志怪鬼谈、有诗、有文、有赋……居然还这么薄……

  ●看上去是地理集,涉及到的人文典故极多。

  ●二九一十八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

  ●已经读过四遍:通读一遍,跳读一遍,细读一遍,再通读一遍。第一等的文字,第一等的构思,第一等的写法章法,第一等的好读嗜读。不过,我还是写不出配得上此书的任何文章。

  ●那时滴洛阳伽蓝规模可谓举世无双咯……

  ●呼

  ●与寺庙有关的故事讲得实在是精彩。

  ●断续读了两个月 杨衒之的原文简明质朴 大部分的文字略有文言基础的人都不会有理解障碍 更可贵的是周祖谟的校释 旁征博引殷厚详实 值得耐下性子认真读 p.s. 卷五里提到的佛事传奇看的有点心惊肉跳

  ●上古卖给中华了?

  《洛阳伽蓝记校释》读后感(一):崇佞之间

  自从佛教传入中土,便与中土的政治文化甚至于经济产生了联系。历代帝王无论是汉族还是外族,颇有崇信佛教者。然而历史似乎形成了一个怪圈——越是顶礼膜拜崇信佛法的帝王,往往会有不怎么好的结局。南朝梁武帝诚于佛法,最终却在四百八十寺的健康困饿而死;唐宪、懿二宗礼迎佛骨,不就之后横死暴疾。而书中那个修筑洛阳千万伽蓝的北魏,最终却在河阴几乎惨遭灭族。究其原因,也许并不是崇信佛教本身有什么问题,恰恰是这些统治阶级名曰崇佛实为佞佛。正如杨氏所言,“见寺宇壮丽,损费金碧,王公相竞侵渔百姓”,生活中更是腐化堕落,如此的行为,如何求得诸佛护佑?佞佛者如此下场,正是说明了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聚万民膏胰修筑而成的洛阳伽蓝,终究也在尔朱荣们的铁蹄下付之一炬。

  《洛阳伽蓝记校释》读后感(二):一点小的总结

  本书一部分为中国大学历史学专业《中国历史文选》之节选主要记叙了北魏都城洛阳佛寺的兴衰之变。

  其中故事,多能与正史相映,或能补缺正史,为研究北朝佛教发展中亚佛教史及北魏历史的材料之一。所传版本众多,诸刻本因传抄之故,错漏极多,以如隐堂刻本最为接近原著,周祖漠先生汇集百家之长,按原著所传体例一一校释,终成诸君今日之所见。

  训诂点校之学博大精深,其涉猎之广,所学之深皆非一日之功。本书实乃周先生心血所成,望诸君多加揣摩,领其真义。

  《洛阳伽蓝记校释》读后感(三):單從校勘上來說,似乎改得有點過

  怎麼說呢,一般都認為是此本為《洛陽伽藍記》的最佳版本。如黃永年先生說“周祖谟先生的《校释》却能提出:‘《洛阳伽蓝记》之传本虽多,惟如隐堂本及《古今逸史》本为古,后此传刻《洛阳伽蓝记》者,皆不出此两本。故二者殆为后日一切刻本之祖也。校《伽蓝记》,自当以此二者为主。如振裘挈领,余皆怡然理顺。苟侈陈众本,而不得其要,则览者瞀乱,劳而少功矣。’同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范祥雍先生的《洛阳伽蓝记校注》,本也可算一部有水平的力作,但只是罗列各本异同,没有能像《校释》那样理出头绪,至于子注分析便无能为力,和《校释》相比就显然低了一个档次。”

  但我仔細比對了兩本書,黃先生的話卻是不能盡信的。范先生並不是沒有分析清楚版本系統,只是周先生以如隱堂本和逸史本為兩個祖本,以此二本為主,校勘以此二本為主。而范先生也分析出了此二本為祖本,但在校勘的過程中,把這些本子按照一定的原則分為五類,列其異同。二位先生對版本系統的處理不同,但不能謂之“只是罗列各本异同,没有能像《校释》那样理出头绪”。

  而正文與子注的問題,范先生是遵循張宗祥的意見,在沒有古本或確實可行的意見之前,還是不分正文與子注的好。我覺得這麼作也並無不可。而周先生的正文、子注的區分,似乎也是存在問題的。

  單從校勘上來說的話,周先生此本改字實在有些過了,我倒覺得可能離原本更遠了。在此書上做了很多標記,等有時間了寫一個讀書劄記出來。

  《洛阳伽蓝记校释》读后感(四):文字的力量: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城市记忆

  好几年没写书评了,虽然所谓『书评』只是我自己个人笔记的概念,这本书还是让我有了写几行字的冲动。

  这可能是我第一本完整看完的竖版繁体古籍,说实话买之前有点担忧,怕里面的内容看不进去。不过本书却是无论从内容(记录的北魏洛阳城、城中佛寺,轶事、传说)还是作者文笔,都非常精彩,引人入胜。另外一个担心是本书并没有白话翻译,只有解读文本的注释,不过好在本书并不晦涩,配合注解基本没有太大阅读障碍(需要一些古文基础)。

  很多时候,注释比原文还长得多,但这往往很有必要,甚至注释部分本身也体现了周祖谟先生的功力和付出,让我们能更好、更便捷地理解上下文。

  如果对北魏时期城市规划感兴趣,这本书同样不可多得的珍贵。本书最后还附了一张根据本书描绘的北魏都城洛阳规划图。

  这本书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历史角度,也就是说它不是常见的官方经史,但却透过对北魏时期佛寺渊源及时事的记录让我们管中窥豹,了解大约1500年以前的中国北方。第五卷引用了一些北魏时期前往天竺取经的事例,途径西域诸国,都是珍贵史料,也非常有意思。比如提到了大秦(东罗马帝国?), 波斯,北天竺,嚈噠(yè dá), 葱岭以西及帕米尔高原附近的政权,阿富汗喀布尔地区等等,非常有趣。

  最后我想说,那些佛寺无法在一千五百年后挺立,但是『上善若水』,柔弱的文字却可以透过历史的风沙绵延至今,精致地保存历史的一个断面,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世界,实乃幸事。

  强力推荐!!

  《洛阳伽蓝记校释》读后感(五):但恐岁月去飘忽 ——读《洛阳伽蓝记》前后

  想到要读《洛阳伽蓝记》是13年的事儿。那段时间看《上海书评》的旧刊,推荐了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李贞德女士的《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小册子薄薄的翻完了,对灵太后不顾大臣反对一定要替小姑子杀了驸马这样以皇权挑战父系夫权的率性而生出点感叹,又兼之后来买了青冥姐关于孝庄帝元子攸的安利,过了农历年就买了书回来看。到了3月5号,手抄了《洛阳伽蓝记》的序和第一节《永宁寺》,被论文死线迫着停了一段时间工,那时候已经知道字句的魅力,知道必然要好好读完,这是一本虐同《东京梦华录》比肩的喟叹,不仅代表着北朝文学的巅峰,也被情感饱蘸着,显得每个字都那么动人。

  3月26号重新开始读,到此刚好一个礼拜,初读的时候用的是尚荣译注的全注全译版《洛阳伽蓝记》,中华书局2019年版,再读的时候想要正式一点,就用的是周祖谟先生的《洛阳伽蓝记校释》,中华书局“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系列2019年第二版,读过前言,序,叙例,附录二(漫谈校注《洛阳伽蓝记》的经过、北魏的佛教与政治)正式开始看文章的时候,发觉很多佛经用语并不能懂,于是两个版本对照着读,两版词句之间还是有细微差别,大三终于后知后觉地完全不看译本用以锻炼专业技能,所以全注全译本基本都是只看注。(另:我终于点了简体横排和繁体竖排基本没有差别的技能了,惭愧。)

  在此之前,关于北魏,大约是高中改革那册历史选修书上的一节而已,或是后来心生向往的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有时候还会猥琐地天朝上国地想鲜卑真是自不量力,于是被同化了吧?读完这册书才发现错得太离谱,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后的元家儿郎,尤其是子攸这样的即使是风雨飘摇中,笃信着佛教,却身践着中原文明的至高准则,宁为玉碎,傲然有节,跟被同化被征服完全是两回事。我中学读历史的时候恰好是分模块教学那一段,政治文化经济是分开的,在我唯一一段接受通史教育的时光(当然以后我会争取自学),历史对我来说割裂成三块,以至于后来读到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的科普版《三国两晋史》小册子,对于《大墙上蒿行》中书省和屯田制租调制是一起的这件事还不大能够适应,更惘论十六国更迭之后南来的拓跋氏马鞭之下,沿着石窟,佛造像开始汉化。在我贫乏的记忆里,乱世无论政局还是文学都不好记,今天是这么着明天又换一个,直到我开始有点了解北魏的念头的现在,终于记得《水经注》和《洛阳伽蓝记》的作者都是一个朝代的。

  缺乏历史基本训练直接学了文学史之后,文学史又断成三段: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虽然志在第一段北魏也在第一段,但以北朝民歌为主题的基本文学史记录又被排除在各学期期末考试之外,被我以轻浮的态度掠了过去。如果没有青冥姐卖我子攸的安利,北魏在我心里大概就是个努力汉化开凿石窟民歌发达的胡族王朝,不知道要错过多久。

  絮叨了这么就也该进入读后感这个正题了,本来我想用的标题是“热春光一阵冰凉”,出自桃花扇,也是遗民之姿的句子,但想来晚明的调子要幽微地多,不适合北魏这种处于汉魏六朝诗“生年不满百”余响中的朝代,于是找了苏胖胖的词,他一生坎坷大体上却萧疏洒脱,草原之事,中原之事,大约也是关西大汉唱的吧。

  林文月先生有篇论文叫《<洛阳伽蓝记>的冷笔与热笔》,没能直接找到PDF,只看过别的论文小段转引,但“冷笔”和“热笔”两个词,想起来金圣叹评水浒的时候开头那两句说史记,司马迁一肚子的牢骚,又读着一寺几段掌故,名字却来来去去都是那些人,想起来反反复复说的“互现法”,《史记》开古文长河诚然如是。关于《洛阳伽蓝记》在遗民心态上这一点,原序中“始之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的痛楚大概只能有“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可以比肩。文中的僧庙亭台越是繁华璀璨,待到文末一句皇舆迁邺就摔得愈碎。

  序:永熙多难,皇舆迁邺

  永宁寺:十月而京师迁邺

  平等寺:至十月终,而京师迁邺焉

  景明寺:暨皇舆迁邺,民讼殷繁,前革后沿,自相夺予。法吏疑狱,簿领成山

  永明寺:永熙三年秋忽然自去,莫知所之。其年冬而京师迁邺

  冯王寺:天平元年,迁都邺城,洛城余寺四百二十所

  除了这些反反复复的都城“迁邺”,报德寺有:武帝四年,大将军迁石于邺

  从平城到洛阳再到邺城,这个开口不大的V字,一百多年的北魏统治留下的佛教传奇,只剩两山石窟一卷伽蓝记,“南朝四百八十寺”北朝又何止四百八十寺,冯王寺:“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所”。

  去洛阳的时候看到龙门石窟密密麻麻列于伊河两岸的窟龛,回来之后在游记里写,比之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是烟火世俗的力量,那时并没好好了解过洛阳城的历史,是冲着东周天子王都之气去的,失望地想如今的洛阳真的是河南省的一个市,最不后悔的只有龙门石窟和洛阳博物馆里那张线条柔美的残面,对着那唇微笑半天都挪不动步子。如今读《洛阳伽蓝记》看《汉魏洛阳故城》,原来一无所知去的时候最缱绻和饱足的就来自北魏,来自永宁寺,读过文字也感到自己的直觉没有错,洛阳伽蓝不是飞升涅槃的无上佛法之征,而的的确确是红尘里坊王侯将相俗世里寄愿之所,同河山王朝哭哭笑笑,留一卷叹惘。于是下定决心为了这本书也要再去一次洛阳,去看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公园,哪怕跟大明宫含元殿一样只剩一个地基,也会觉得魂梦与同。

  《洛阳伽蓝记》是迄今为止读的书里最有亡国之感的书了,大概也是因为读过小焚老师的《少年》之后老是念念不忘的关于“夷”的一种体验,或者说文化认同的滋味。《秦太上君寺》里晋朝隐士赵逸说“晖文里是晋司马道里,延寔宅是蜀主刘禅宅,延寔宅东有修和宅,是吴主孙皓宅,李韶宅是晋司空张华宅”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并丰堂崛起,高门洞开”读到的时候一个激灵,想到《少年》里旧蜀臣的聚宴,又想到“此间乐,不思蜀”的时候隔壁的孙皓会怀念火烧连营的辉煌吗?两家晋侯可不可能在一起对浇几次,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青山依旧在TVT

  读着晋事想三国,可坐标又在后来眺北魏,禅虚寺里写“千乘万骑,常在于此”尾巴上淡淡一笔“今为光风园,苜蓿生焉”。古代汉语里唯一读过的那段《王子坊》其实名叫“寿丘里”,斗豪奢的石崇在谈笑里,故刘备也是诸王一掷千金的言语间,哪里聊到结尾却是“河阴之役,诸元歼尽,王侯第宅,多题为寺”,熬过了河阴之变的庄帝子攸,扛着风雨飘摇的北魏江山,帝王之尊笔下却是“忧来死路长”,青春或巅峰有多美丽,光阴就像淬火一般溅出多少星辰绚烂而转瞬冰凉,黄泉路上无老少,自然也就无帝王。二十四岁的年纪折断在白绫上,没折断拓跋家统一北方的脊梁又或者是没折断皇魏受图的中原故风,余光中先生的那句“在死亡神奇的一触之下,年轻的永远年轻,年老的永远年老”放在子攸身上,生老病死诸苦,戛然而止深具悲剧的美。

  关于洛阳伽蓝记的寺塔因为有论文提到了北魏时期是我国佛教建筑布局由一塔为中心的布局结构向佛殿中心过渡的重要阶段,所以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书中提到的寺塔高度以及修建人:

  1、永宁寺塔 九层 灵太后立

  2、景明寺塔 七层 宣武帝元恪建寺 正光年间灵太后立塔

  3、瑶光寺塔 五层 宣武帝元恪立

  胡统寺塔 五层 灵太后从姑修行之所

  秦太上君寺塔 五层 灵太后立

  平等寺塔 五层 广平王元怀(孝武帝元脩之父)立

  秦太上公寺二寺塔 五层 灵太后及皇姨立

  冲觉寺塔 五层 清河王元怿(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祖父)立

  融觉寺塔 五层 清河王元怿立

  4、长秋寺塔 三层 刘腾(正光年间元乂专权,刘腾为幽囚灵太后的主谋)立

  明悬尼寺塔 三层 武宣王元勰(孝庄帝元子攸之父)立

  王典御寺塔 三层 王桃汤(扶孝明帝元诩践位)立

  宝光寺塔 三层 晋朝石塔寺塔

  除了宝光寺塔是晋朝存留之外,这些寺中之塔基本都是王公贵戚权臣所立,除了宣武帝夫妇所立之寺数量和质量上都首屈一指外,诸王无一例外身后有践帝位的子孙,虽然立寺之时并未预知后事,也足以说明他们在王公中的显贵。而刘腾和王桃汤两位宦官虽然时评云泥有别,但都是权倾一时的后宫亲信。灵太后之崇佛由此可见一斑,顺便胡统寺、秦太上君寺、秦太上公寺让我觉得《公主之死》里一定要给小姑子的死讨个说法的灵太后两相重合了。宣武帝本人时常亲自讲经,王公贵族又笃信至此(很多没有佛塔的宏大庙宇是王臣捐宅所建),无怪乎四海沙门咸集,《洛阳伽蓝记》里又有很多中外交流的故事。外交往来言辞之中,皇魏的姿态似乎与所有汉民族治国的天朝没有任何不同,景宁寺的记叙里鄙薄南朝鱼鳖之友的高高在上也跟恩赏四海诸夷没有两样。

  北魏曾有过繁华也历经过兵燹,一卷薄薄的伽蓝记,短短数十载旧日风华一夕散尽,当真是“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还忆去年人”。

本文标题: 洛阳伽蓝记校释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199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天堂可以等》读后感1000字《不只上海沉没》读后感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