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0-08-23 08:30:0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4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本由马克·吐温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元,页数:2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汤姆·索亚历险记》精选点评:●小时候最喜欢的冒险故事!●儿童冒险故事●中学时代看的●哪个国家哪个年代的熊孩子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100字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本由马克·吐温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元,页数:2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汤姆·索亚历险记》精选点评:

  ●小时候最喜欢的冒险故事!

  ●儿童冒险故事

  ●中学时代看的

  ●哪个国家哪个年代的熊孩子本质上都是一致的。

  ●汤姆真是一个放荡不羁,灵魂自由又善良正义的孩子,小说好看。

  ●补记录

  ●好看,能帮你找到童真。汤姆的想法感觉就是自己小时的想法

  ●有意思

  ●“哟,那可真过瘾,汤姆。我看当强盗比当海盗强些。” “是的,有些地方是要强一些,因为离家近些,看马戏什么的也便当。”

  ●真的是后悔现在才读这么有趣的儿童经典。马克吐温的文笔我是真心佩服。汤姆这个小顽童在纸上读来活灵活现,而且还那么搞笑聪明。从书中你还可以看到勇敢的汤姆告诉我们要想面前赢得荣誉就得大胆冒险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还要把自己本十分讨厌的事假装当成是一件无比荣耀的事来做,别人反而会由不屑转为羡慕。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一):于是开始了挖宝计划,谁料想挖了半天,一无所获,却挖出了在逃的凶犯,这可怎么办?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索亚调皮捣蛋的本领可是天下第一:他不喜欢刷墙,却骗人家刷墙很带劲,甚至还因此换来了一个大苹果;他不愿意上学,就装牙疼,甚至让姨妈拔掉了一颗好牙;甚至敢离家出走,做起了“海盗”。不过,他又是一个天性淳朴、聪明机智、富于正义感的男孩儿。他目睹了坟场惨案,揭发了真正凶手。这时他做完了英雄,又想做富翁。于是开始了挖宝计划,谁料想挖了半天,一无所获,却挖出了在逃的凶犯,这可怎么办?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二):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相当于清光绪皇帝时期),美国农村小孩的生活。

  写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相当于清光绪皇帝时期),美国农村小孩的生活。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校园暴力事件。汤姆很穷,平时没鞋穿,只在节假日去教堂做礼拜时,才有鞋穿。一天,他看到一个有钱人家的男孩,竟然在平时也穿鞋。汤姆直接过去将对方按倒,胖揍一顿泄愤——阶级仇恨(仇富心理)跃然纸上。这种情况,现在也经常发生。

  我读高中时,那时大家都很穷,冬天都是穿棉袄或军大衣,没有钱买羽绒服。班里有一个自费生(男生),家里很有钱,全班只有他穿羽绒服——很漂亮的蓝色羽绒服。一天早上,他来到教室,只穿毛衣。班主任老师很惊讶,问他:为什么穿这么少。他回答:在学校围墙外,被人扒掉,抢走了。老师报告学校保卫处,保卫处老师在学校外围,巡查了一大圈,没能找到抢劫者及那件羽绒服,只好作罢。老师没办法安抚学生,只好找了一件自己午睡用的棉大衣借给这个男生。这个男生又高又帅,差不多有一米八,就在学校围墙外的人行道上,距离学校大门约的二百米的地方,被人抢劫扒走外衣,其伤心和耻辱难以言表——我猜,如果不是班主任老师主动问,可能他羞于主动说,因为在学校门口有其他的老师和学生,但他没有向学校门口的老师报案。

  在我感觉校园暴力的基础是阶层间敌视或仇富心理,常常是穷的打富的,学习差的打学习好的,因为穷的和学习差的小孩,承受的压力很大,他们通过欺负富的或学习好的学生,来排解压力。富的或学习好的学生,只能通过更加努力的学习,考入更好的学校,来脱离这个群体。这样,学校分好几个等级,将不同阶层的学生分开,校园暴力的发生率会有所降低。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三):汤姆索亚历险记 读后感

  虽然是儿童读物,但是大师的作品老少皆宜,描写的语言风趣而优美,故事轻松又精彩,引人入胜。

  汤姆是个聪明伶俐又调皮捣蛋的小男孩,让收养他的姨妈爱恨交加,撒谎逃学不听话的戏码每天都在上演。对待姨妈的刷墙惩罚,用自己的机智令其他的小伙伴争先恐后不仅献上自己的宝贝,还心甘情愿的帮他卖力完成刷墙任务。

  当然这些日常的小打小闹对于有勇有谋的汤姆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在自己感觉受到姨妈不公正待遇及失恋的痛苦双重折磨下,集合了两位小伙伴偷走了小木筏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离家冒险,一伙三人划着小船开启了他们的海盗冒险之旅。在一座小孤岛上尽情嬉戏玩耍享受自由,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不同体验,可是在新鲜劲过去后,失落和想家的念头又深深的缠绕在他们的心头。汤姆在深夜独自偷偷一人返回家中, 碰巧听到了姨妈与哈帕太太伤心又无助的倾诉着对这几个孩子的担心思念和他们的好,等姨妈睡着后汤姆哭泣着吻了她,同时又一个天才大计谋又在他脑中呈现。 五日后他们竟然蹦蹦跳跳鲜活的出现在村庄为他们举行的葬礼上。事后回到家中与姨妈的那段对话真情感人,一个急招人恨又找人爱的汤姆跃然纸上。

  之后又在一次意外的情况下目睹了一场杀人嫁祸的惨案,勇敢正义的汤姆克服了自身的恐惧在法庭上揭发了真正的凶手,在追踪逃脱的凶手时又意外的发现了他们财宝的秘密。我们拥有远大海盗梦想的汤姆怎能让这么诱人的财富就这样溜走,他用自己聪明的头脑与小伙伴在经历了曲折的冒险后最终将凶手绳之以法并获得了巨额财富。

  在经历这么多冒险的同时我们的英雄汤姆当然不能少了爱情的历练, 对贝姬的一见钟情,苦苦追求,互相倾慕,互相怄气, 虽然分分合合但汤姆在贝姬犯错误时主动承担代替她受罚,又在迷洞中迷路时鼓励贝姬带着她成功走出险境,充满男子气概赢得美人的芳心。

  汤姆经历的这些精彩曲折、惊险刺激的冒险令人羡慕。聪明,勇敢,机智,正直,有情有义的汤姆令人无法忘怀。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四):过于循规蹈矩是一种扭曲

  一个人在小的时候,所受到的启蒙与教导都来源于身边大人们的教育。而大人们自然是想把孩子往好处领,于是便人为设置了许多的条条框框,明确指出:这个可以做,那个不准做!无形之中,便限制了孩子的活跃本性。

  不过,也有一些淘气的、不守规矩的孩子,他们总是在想方设法地突破那些条条框框,因此总是违抗大人们的指令,时间一长,他们就成了大人们口中的“熊孩子”,大人们一提起来,总是摇头叹息的。

  汤姆.索亚就是这样一个“熊孩子”,在他的监护人波莉姨妈看来,他实在是太淘气了:偷吃果酱、逃学游泳、欺负小孩、耍小聪明……简直不能再淘气了!可就算他如此淘气吧,为什么我们一点也不觉得他讨厌,相反还觉得他很可爱,很活泼。根本原因是他没有被那些条条框框束缚住,而是“纯天然放养”的。正因如此,他的孩子本性一览无余。而且我们能看到,汤姆.索亚不仅仅只是“皮”,他是具有多种性格的,在“皮”的同时,他有着敢于承担的时候,比如他主动替贝琪揽下了撕破书的责任,结果挨了老师一顿鞭子;另外他也是个极富正义感的孩子,在目击了坟地惨案之后,他长时间不敢提及此事。但当无辜的波特被送上被告席的时候,他终于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毅然出庭作证,为波特洗刷了冤屈。这样一个淘气又可爱的孩子,我们又怎样讨厌得起来呢?

  汤姆的不循规蹈矩造就了他活泼的本性,而反观书中那些“模范儿童”吧,他们就没有汤姆那样的活泼了,带给我们的感受也大不相同。就拿汤姆家中的那位“模范”——弟弟西德——说一说吧,西德总是老实本分的,“一点也没有荒唐和捣蛋的习惯”。照理说,从不淘气、老实本分的孩子应该是受人欢迎的吧?可我们偏偏对他喜欢不起来。尤其是后来在衬衫的线头问题上向波莉姨妈打小报告的时候,这一来不仅仅是汤姆讨厌他了,连我们这些读者都感到一阵反感。又比如第二十一章里所描述的毕业大考,一群和汤姆年龄相仿的孩子,在考试上大作“伤春悲秋的”、“‘漂亮的词藻’像泉水似的涌出”的作文,做作与堆砌简直到了“陈腐不堪的地步”,完全没有应该属于他们这个年纪应有的天真与活泼,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呆板、做作、“把不属于长老教会的教徒们说得毫无得救的希望”。在我看来,这正是由于过于循规蹈矩而形成的一种极端扭曲现象。

  小孩子守规矩本是好事,但如果只注意到守规矩的刻板而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扭曲和摧残。我希望多一点像汤姆这样的“捣蛋”的活泼,少一点西德那样“听话”的呆板,因为,过于循规蹈矩对于孩子来说,确实是一种无情的打击与扭曲,但愿这种扭曲越少越好! 2019.6.14于株洲

  (本文首发于百度译林出版社吧)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五):汤姆•索亚历险记

  摘自《文学报》 作者:彭 懿

  说到儿童文学中的经典顽童形象,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索亚。可是这个形象并不是马克•吐温的首创,它的开山鼻祖是另一位美国作家托马斯•巴雷•奥尔德里奇,他那部半自传性质的小说《坏孩子的故事》比《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整早发表了七年。它的原书名是The Story of a Bad Boy,讲的是一个善良的坏男孩的故事——他并不坏,没有犯下什么令人发指的越轨行为,他的坏,只是相对于他身边的那些好孩子而言。

  那么,汤姆这样一个顽童,到底对大人和社会做出了怎样的挑战呢?

  先让我们来看看汤姆几岁了。很奇怪,马克•吐温在《汤姆•索亚历险记》里没有为汤姆设定年龄,我们只能推测。这是发生在一个夏天里的故事。故事开始时,汤姆似乎不大,是个调皮捣蛋的小小孩,因为他的那些所作所为实在是太幼稚、太让人哭笑不得了:给别的孩子刷木板篱笆的机会,换来的东西却是一把什么也开不了的钥匙,两条蝌蚪,四块橙子皮;在姨妈的眼皮底下偷糖吃﹔在教堂里逗狗跟甲虫咬架……可到了后来,汤姆却又像是一个成熟而又冷静的大男孩,比如最后他和心爱的女孩蓓姬身陷迷宫般洞窟那场戏,饥饿、干渴、黑暗,再加上恐惧,换作一个小小孩早就绝望地放声痛哭了,但汤姆表现得比大人还理智、坚强,给人的感觉完全是一个心智成熟的少年。这样推测下来,汤姆的年龄应该是界于十至十二岁之间吧。

  汤姆绝不仅仅是一个逗人发笑的顽童,作为马克•吐温用来颠覆当时流行的说教式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一个角色,他首先反抗的就是大人社会的道德标准。比如,他蔑视大人眼中的好孩子。即便是他的种种恶作剧和冒险,如果细细追究起来,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渴望别人承认,要成为一个英雄。

  这本书争议最大的是结尾。因为在故事最后,一直反抗大人世界的汤姆居然妥协了,被一直渴望逃离的所谓文明社会收编了,和大人站到了一起,不但自己成为了一个好市民,还把逃走的哈克贝利找了回来,规劝他做一个体面人,接受那个有钱寡妇的收养,不然连他汤姆自己都会被人瞧不起。这,显然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量。然而,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汤姆的这种变化,这本书的原版编者约翰•

  C•葛伯就指出:“作品其实是对成长进程的一种嘲讽性的说明,因为汤姆最后更接近于圣彼得堡的成人,这些成人往好里说是虔诚而善感﹔往坏里说则遇事不能容忍,生性残酷……马克•吐温很可能是想提醒我们:我们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往往越来越看重社会习俗和社会的赞许与否,越来越丧失我们对个人自由的热爱。”

本文标题: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193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沙发旅行读后感摘抄通胀经济来了读后感锦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