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昌,山大二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是山东省第六批援鄂国家医疗队队员。2月8日晚,他接到了武汉需要医疗支援的通知,当即主动报名。2月9号,冯昌和同事们一起前往武汉,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开展抗疫救援工作。8月17日,山东大学经疫寻英社会实践宣讲团对冯昌进行了线上采访,了解了他的抗疫故事和心路
冯昌,山大二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是山东省第六批援鄂国家医疗队队员。2月8日晚,他接到了武汉需要医疗支援的通知,当即主动报名。2月9号,冯昌和同事们一起前往武汉,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开展抗疫救援工作。8月17日,山东大学经疫寻英社会实践宣讲团对冯昌进行了线上采访,了解了他的抗疫故事和心路历程。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冯昌告诉我们自己对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性都非常清楚,因此出发前非常担忧。“可以说,去之前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说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即使冯昌清楚,等待着他们的可能是最坏的结局,但他们选择了勇往直前。冯昌的大儿子刚满三岁,小儿子才四个月,冯昌表示自己也很舍不得离开家人,但为了抗疫大局他放弃了小家的安稳。“当时心里确实挺难过的。但是作为一名17年党龄的老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肯定是冲锋在前,战斗在前。只要党和国家需要我,我必须是冲在前面,决不退缩。”就这样,抱着坚定的决定和冲锋在前的信念,冯昌踏上了援鄂抗疫的征途。
落地武汉机场,冯昌告诉我们武汉带给他的第一印象是空旷。偌大的机场只能偶尔见到几个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走在长江大桥上,也只有偶尔一辆拉着警笛的救护车呼啸而过。霓虹灯在闪烁,却没有人烟,武汉仿佛一座死城。“这种场景非常令人绝望,比想象中的还要严峻。我们来了之后能不能打败病毒,能不能救治当地的老百姓,不敢说。当时大家都很绝望,再一次做好了永远留在那的准备。”形式严峻,条件艰苦,但冯昌等援鄂医疗队的到来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希望和生机。在冯昌工作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一波波病号不断到来,情绪激动的病重患者看到医护人员们都渐渐冷静了下来。“那个场景我们都感到非常有成就感,重症患者们一看到有医护人员在,一下子就有希望了,好像重获新生了。”
援鄂抗疫初期,工作强度大、物资紧缺,怕浪费物资要尽量节省防护服,大家选择穿纸尿裤,连水都不敢喝。封闭时间长了,每日饮食食材也难以跟上,没有蔬菜,光吃鸭肉,偶尔有点大萝卜和夹生的米饭,冯昌屡次感受到了绝望的感觉。最危险的一次,是冯昌在给病人插管的过程中因为防护服密不透风,差点缺氧昏迷。当然,一次次挫折并没有打到他们。从到达武汉开始,他就一直在总结经验。“我们插管小分队一共12人,我是比较早开始工作的。我总结经验:之前一定不要跑,不要急。过程中要注意哪些。慢慢的把流程逐渐完善起来。虽然以后也有缺氧难受的情况,但慢慢地好转了。有时候你越急,耗氧越多,越缺氧,形成恶性循环,反而增加了危害风险。第二次、第三次就好多了。因为第一次的时候就好像第一次跟别人打仗,不知道敌人什么情况,不知道怎么打,没有战术。只有有过实战以后才会有的放矢,与死神赛跑。”
虽然援鄂抗疫时期经历了很多身心上的压力,但如今回想起来,冯昌还是觉得非常光荣和自豪。“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救治危重症患者,对我是一种非常大的考验。我能进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人民的健康,民族的复兴做贡献,我还是很幸运地。以后我会更加积极的救治患者,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自己这么多年所学的知识能用上,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不管是我,我的亲朋好友、家人都十分骄傲。”亲眼见证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慢慢恢复元气,他对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感觉国家统一指挥统一部署,是非常强大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到如此的完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上下一盘棋。众志成城,我们抗疫必胜。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