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帖:南朝歲月》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0-07-26 09:42:0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3

《手帖:南朝歲月》是一本由蔣勳著作,印刻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D32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手帖:南朝歲月》精选点评:●集子里内容相互重复的地方太多了呀又仿佛不曾呕心沥血●好书!就是排版看着难受。。●托@moonga

《手帖:南朝歲月》读后感100字

  《手帖:南朝歲月》是一本由蔣勳著作,印刻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D32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手帖:南朝歲月》精选点评:

  ●集子里内容相互重复的地方太多了呀 又仿佛不曾呕心沥血

  ●好书!就是排版看着难受。。

  ●托@moongang 从台北诚品带回来的书,看完有一阵子了。今年看蒋勋的书看得上瘾,一连好几本,看得多了,便愈发感觉到某种刻意,大概可以告一段落了。以古人的字和酒,写自己的情怀,仿佛有追逐洒脱闲情世间之美而不得的落寞,看得心酸,却也更理解矫情的人往往喜爱晋朝崇尚南朝文人的原因了。

  ●魏晋时期正是书写载体变化,书法表现力加强,文人通过笔墨抒发自由天趣的时候;手帖其实是当时人的书信,三言两语随性的句子最是温暖体贴,然而这样的文字却是乱世杀伐中苟全的惶恐,于是人情更加可贵;看见山川静谧、四时更替、长风婉转、快雪时晴,万般相思托于纸端,千载后残缺信笺上的只言片语变得耐人寻味,蒋勋的阅读让我们看见千百年岁月流觞,仍然挥之不去寂寞的心绪,一直到陷落在造化尽头的宇宙洪荒;想起如此精美的书和文字,如若换成简体出版不知道要失去多少本来面目,便辗转得到这册台版,静静阅读,用心体味;我所生活的金陵,正是百代前南朝文人们凭歌起舞、回首顾盼的地方,今宵庚寅除夕,看这样的墨迹,忍不住落泪

  ●前面论陆机、王氏手贴,考据加鉴赏,颇能使人遥想南朝风流和士人心境,后半部就有点中学生作游记散文凑数的嫌疑了。书装帧不错,看书法本身就很快慰。

  ●看的怅然,封面上这个手字,出自《执手帖》,”不得执手,此恨何深“。另,帖一页放不下,可以做成折纸可以打开那种吧;印在两页上,中间被装订进去了,打不开,看得很费力。

  ●“雨寒,卿各佳不?诸患无赖,力书,不一一,羲之问。” 這些「手帖」──文人間的書信便條,因為書法之美,流傳下來,成為後世臨摹寫字的「帖」。然而,「帖」更是同時具有「私密」、「隨性」卻又極為貼近「真實」、「率性」的文體。曖昧迷離、若即若離,構成讀「帖」時奇特的一種魅惑力量。

  ●以世说新语开始,以汪曾祺结束。读着都是回忆。

  ●没什么干货,东拉西扯兼信口开河,还偏好肉麻兮兮的写景抒情...

  ●前年读了一半,近日读完剩下的一半。写得真好!蒋勋的才性,擅于生命感悟和美学联想,某些人仅仅因他的一些史实硬伤就否定他,这是不公平的。该书前面写陆机的秃笔,中间写王羲之的喟叹,后面写日本手帖美学,附录写苏轼汪曾祺的酒,都情真意切,哀婉唯美。

  《手帖:南朝歲月》读后感(一):《鼻息间总有雷鸣之声》节选

  手帖读起来,与阅读是一样的。正如我现在将看一部影视剧、听一首音乐都归类为阅读。谁定义阅读一定要正襟危坐面对白纸黑字,即便是街上的一幅广告也值得欣赏片刻。“阅读”一旦来了,“美”就会尾随而至。生活已经艰难若此,若没有一点“美”的东西,日子只会更难过。

  我们总得为生活找到一个出口吧!也正是借助于阅读,我为所有的阅读找到一个最终的指向,它不是为了知识,不是为了功效。而是:热爱生活。我们看了那么多的文字,那里面无一不是透着字面写着“热爱生活”四个字。如果我们的阅读经历中没有看到这四个字,那么这些书只能说被你辜负了,你也与那些美没有一点缘份。这,怨不得人。

  《手帖:南朝歲月》读后感(二):名人手帖收藏日渐升温

  所谓“手帖”,就是名人的亲笔信件,普通百姓的书信没有资格称手帖。手帖亦称手札。作为人类社会传统交往的一种常用方式,书信向来是反映和记录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最佳文体。由于名人所处的地位往往高于常人,他们的个人学识和承担的社会责任也非常人所能及,很多心事、胸怀、对时事的评判、个人情绪甚至牢骚抱怨等都通过手札得到反映。还有的名人手札记录了当时的趣闻轶事,很多不入正史的事件,都能在名人手札中得以印证,以补正史之阙。正因为名人手札有以上种种迷人之处,历来被喜欢研读历史、艺术史和文化史的人收藏。

  言为心声,历史上有很多手札可以名垂青史,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朱熹的《春雨帖》等等。迄今为止,被保留下来的最早手札当属陆机的《平复帖》,陆机是上海松江人,晋朝书法家,《平复帖》是他写给朋友贺循的慰问函,全页秃笔草书,不仅文采飞扬,而且法书遒劲,被人誉为“墨皇”。事实上,最初对手扎进行收藏的本意就是出于对书法的欣赏,魏唐以降直至晚清,手札收藏几乎全部是文人所为。在收藏前人手札的同时,历朝历代的文人也很讲究自己写信的品味,特意印制一些自用的信笺、信封,以提高手扎的艺术魅力,比如薛涛笺、砑光笺、罗纹笺、彩诗笺以及明清两朝帝王专用的御宝笺等等,勿论写信的人是谁、写的什么内容,信件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集藏的非凡古物!从这一点讲,手札独有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要远高于同一名人的书法作品。

  《手帖:南朝歲月》读后感(三):读帖 品帖

  手帖,到底指啥含义呢?好高深的词语,待细细体会,方知原来就是现在所说的书信。在南朝那个时代,晋代是中国书法界人才辈出的年代,如书圣王羲之。那时所写的书信,不仅仅在唐宋时代就受到推崇,直到如今也一直是书法界备受关注的字帖。

  阅读此书,体会着一场名帖欣赏的盛会。在此之前,看到这些帖上的文字,不免有些头晕,尤其是草书,更不知上面写着是啥,拥有着某种深奥的感觉。在经历了蒋勋解读晋朝名帖之后,现在再看再读这些名帖,忽然之间有着不一样的韵味,文字也显得不再生疏,也有些似成相识的感觉,帖子里充满了别样的情怀。如果能和蒋勋先生一样,再多多品读,再多多欣赏,更能感受到书法内所拥有的文化气息。

  《世说新语》总感觉是部高深的图书,基本没碰过。现在的感受,应该找机会看看,如果想了解名帖里的文化,这书就应该值得读读。里面众多的故事,众多的人物,就出现在东晋西晋这些朝代之中。

  图书为了加深对手帖的理解,都配上了相关的字帖图片,让读者单凭此书,就能感受到这些帖子里所蕴含的文化,对初次学习的朋友就有更大的帮助。为了阅读帖子里的文字,假如,能将帖子和贴文放在同页内就更好了。前后页不停地翻动页面,显得太不方便。

  书中解读着晋朝的《平复帖》(疑 陆机),王家的《万岁通天帖》(仅仅遗留下十帖),王羲之的《十七帖》。自然故宫養心殿里三希堂的三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贴》;王珣的《伯远帖》永远都不会缺席,它们将一一亮相,讲述着他们各自的风采。王羲之的《兰亭序》,也不可或缺。

  三希堂

  《手帖:南朝歲月》读后感(四):你见,或者不见,他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让我们来说说温柔,公子垂眉执扇拈花笑不语的温柔。

  在以尖锐放荡昭示个性的魏晋南朝来说温柔,就像是要讲儒学的傅玄,卞壶一样,要被时尚抛弃淹没的。

  确实也是这样的,像是王荟在桓温杀人时候表现出的不安不忍就没有哥哥王邵的从容自在好;陆云在被卢志有意称呼父祖姓名之后劝慰哥哥,也许他真是无心就没有陆机反唇相讥好。

  在那部昭示性格的世说新语里,温柔往往作为方正的对比,衬托出主角卓尔不群的冷峻从容。所以温柔不成英雄,它只能是无一能动的江水吧,怎么能够如同壁立千仞的高山一样震撼人心。

  在一开始,我们都喜欢出色,出奇,谁喜欢藏在平凡里矜持的温柔。就好像一开始,我们总喜欢嵇康,他那么潇洒那么不羁,直到很久才看见他托付了牵挂因而可以无牵挂的山涛。

  一开始,我喜欢看夏侯玄潇洒的从容就义,后来我喜欢看王羲之絮絮叨叨的谈一些小事,奉橘帖里得到下霜前好橘子的小欣喜,十七帖里和周抚絮絮叨叨的说蜀地的特产,你送来的邛仗被我分给老人们啦。

  一开始,我总喜欢陆机平复帖里那样秃笔贼毫,火箸划灰,生命这样燃烧,挣扎留下的痕迹,还有火的热度,后来我喜欢王荟的疖肿帖。米芾说过,南朝王氏书风,在平淡。

  平淡,像是每一次的呼吸,在生命还充满活力的时候微末的不足一提,但恶疾病苦的时候,才发现,畅快的呼吸,能咬得动坚果的牙齿,都是求之不得的平淡。他们失去的太多,故土离乱,家园涂炭,所以他们只能希望这一天,下一天粗疏平安,他们的愿望,只是伸出手去就可以执亲友的手,都好,就好。

  蒋勋这句话说的不错啊,那是他们的骄傲也是他们唯一可以做的事情:

  残破斑驳的纸上,墨痕如烟,笔势线条从容自在,平实里透露了雍容与优雅,可见王氏家族子弟最好的教养与品格。在偏安的岁月,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可以吟诵诗书,可以走在云淡风轻的山水中,可以与亲友徜徉周旋,可以书信往返,可以写出优雅安静的心事,可以相信文化的力量更大过于政权,可以通过一次一次朝代兴亡,相信有更久的东西,因此传承着没有中断的文化理想,传承着生命价值笃定的信念,传承着美,传承着生命之爱。

  我喜欢这书的装帧,有那么多手书的图,间隔粗疏,所以不逼仄,可以容你慢慢去读,去寻,正适合在寒切的落雪天窝在屋里慢慢的看。

  我也喜欢序言和附录苏轼的临江仙,那都是极浅淡的文字,但人生由浓转淡的时候,最堪回首说。我不喜欢的是夹杂着的日本游记,从平城京到小津,也许出版的时候已经努力与前文做过融合,但是它们依然格格不入。还有前文许多重复的地方,也许这是一一篇篇发表在别处的小文,但编辑应该用心一些,让它们看上去不那么絮叨。

  但这些都不能掩盖那些千年前浅淡的墨色,经过后人细心的勾填呈现在我眼前,它们不需要你去读懂,所以不刻意的潇洒,但是人同此心,读懂的时候,就更让人心折。

  《手帖:南朝歲月》读后感(五):读《手帖-南朝岁月》的一点感想

  手帖南朝岁月》,书皮是白色的底,映出了巨大的“手帖”二字,王羲之的“手”与王导的“帖”字,风格各异,但配合在一起,显得很美,“手帖”二字下方是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相较于他父亲的字,“笔势变化更多,线条流走速度更快,以行书走向狂草,更多书写上的自由”。观此书之封面,便可得知它要讲述的主要内容了,与书法有关,与帖有关,更与那段岁月有关。这时再把视线转到左下方,“南朝岁月”四个字用斑驳的墨迹印出,让我更觉得那段岁月经过时光变迁,如梦如幻,引人深思。

  我读过的这本书是台湾原版书,纸张很厚实,竖排的繁体字读下去,很有历史的厚重感,也与介绍书法作品交相辉映、形成一体。

  去年8月之前我并不知道蒋勋老师,因为去法国,在路上看到同行的小两口手持一本《蒋勋的卢浮宫》,同我们的台湾导游在前往巴黎的途中讨论蒋勋这个人,听他们说蒋勋也当过导游,我误以为蒋勋是导游,回国后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了《蒋勋的卢浮宫》,才知道蒋勋。也正是这本书让我喜欢上了蒋勋的作品,他让我这个非艺术专业的人饶有兴趣地认识了那些卢浮宫藏品,后来一发不可收,陆续从不同渠道阅读了他的作品大概有15册左右。《手帖南朝岁月》是我刚刚读完的一本。

  南京古名建康,这里是三国时期吴国,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的都城,是所谓的六朝古都。蒋勋老师把它们统称为南朝,这本书主要讲述这些朝代的书法名家的书信—手帖背后的故事,所以叫南朝岁月。

  代序讲述了张翰归隐的故事,讲他辞官回乡,是因为想念家乡的小吃,我不知道他的这个初衷是否真实,但至少因为这点,他躲开了后面可怕的政治斗争,避免了获罪遭难。蒋勋老师用张翰的故事引出了后面大大小小的话题,中心的思想似乎都在开头的代序里点出来了:那个朝代是一个“残酷到无法想象的年代,那是嚎啕大哭的年代,那是人性被摧毁绝望无告的年代,痛到心被贯穿,痛到肝被贯穿,却无可奈何”,蒋勋认为在那个时代里,手帖是他们的生活注脚,他们努力地在这种环境中活出自我,在互报平安的手帖中写出他们的真实心境。

  有很多评论,批评蒋勋的作品不重史实,欠考据,我不是学历史的,也无从评判蒋勋的作品是否依照史实而作,但我认为蒋勋老师的优势,我喜欢读其作品的缘由,在于他总是用特殊的视角,以优美的文笔,来写出艺术作品的解读,传达美的讯息。比如这本书,参照上段所述的视角,我可以读懂原来一头雾水的南朝文人手帖的美,能够领会他们写的手帖是文字,但不仅仅是文字,他们“在残破斑驳的纸上,墨痕如烟,笔势线条从容自在,没有太多技巧上的卖弄做作,却在平实里透露了雍容与优雅”,写出了他们的心境。

  这本书有大量的笔墨都在王羲之上,这很正常。因为提起书法,大家都会想起他,想到《兰亭序》。不过有趣的是,蒋勋老师直到本书快终了的时候才提及了“永和九年”的那段故事,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想在书的末尾再突出主题:如何在那个年代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存活,又如何在这种环境中保有自我,王羲之和蒋勋老师的解读给出了答案—宇宙虽广、自容何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二是《兰亭序》本身是真是假,无有定论,书中的故事大概也难分难解,千古风流人物都将随着大江东去,不过你我“走在兰亭的路上,微风吹来,还是可以仰观宇宙之大,这一个春天,也如永和九年的那一个春天,一样花开烂漫”——这大概才是蒋勋老师本书的主旨。

本文标题: 《手帖:南朝歲月》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055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假装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Head First Python读后感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