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文化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07-13 10:56:1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9

《超越文化》是一本由[美]爱德华·霍尔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超越文化》精选点评:●老教授推崇的,主要文化相对主义,精神分析,心理学。作者的人生履历真的让我好羡慕啊。理论和实践

超越文化读后感摘抄

  《超越文化》是一本由[美] 爱德华·霍尔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越文化》精选点评:

  ●老教授推崇的,主要文化相对主义,精神分析,心理学。作者的人生履历真的让我好羡慕啊。理论和实践完美的结合。

  ●究竟放弃什么,需要自己选择。

  ●全球化趋势使得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人交流越来越频繁,各种文化也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而作为个体的人来说,如何在这种趋势下去了解不同文化,去在不同文化中生存,是一个新的热点领域。但是,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从认识自我开始,用“超越文化”的眼光来审视自我。

  ●《无声的语言》续集~几年已过依然想一头扎进田野调查里

  ●兼顾田野与书斋的力作。

  ●读8-12章就好

  ●每一章的主题都能展开成一本书,涉及的内容从不同文化下人类的行为习惯到教育的模式问题。不仅观点开放有趣,对跨文化交流和一些常见的个人问题都有实际指导意义。

  ●不乏真知灼见,但内容闲散。翻的比较烂。

  ●Hall去世了我才看了这本拖了两年的书。。

  ●Culture MKT

  《超越文化》读后感(一):如果能引入一点佛教思维呢

  …………

  对于一些习焉不察和理所应当就这样的东西解剖了一地的血肉和肌理。

  我们总是以一当十地去面对别人和处理问题,包括人际关系、社会危机、环境问题、工作机制、权利架构、外交、经济、教育……拿我之习惯思维去刚硬地对待虽有和你不一样的东西与人。

  排空自己,接受多元,超越局限,宽容地理解异己、党群、国家,生物多样性同样可以用于人事和人世。

  看此书的同时,特别怪异地想到印度佛教。

  …………

  《超越文化》读后感(二):超越文化是幻想,但不是空想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反倒不是什么跨文化交际部分,没有道理美国人就应该是怎样,东方文化就应该是怎样,当然这种划成分的做法当然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一些普遍问题,但是对于每一个个体,他既适用也不适用,这本书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让我"回忆起",每个人因为他的生活环境和状态都会产生一个自属于自己的独特性格,以我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日常生活的观念即"范式",是不能对位其他任何人的.对于一些你不理解的行为,应为在有一定理解的情况下再作出好恶判断(最后依旧不能接受也没有关系,毕竟你尝试理解过,引用一句 Edward T. Hall自己的的话来做总结:Culture hides more than it reveals and strangely enough what it hides, it hides most effectively from it's own participants. Years of study have convinced me that the real job is not to understand foreign culture but to understand our own.

  《超越文化》读后感(三):无法超越的文化

  国内的许多国际交流频繁人士和西方的一些“中国通”都喜欢从各自经历出发总结中国人和西方人许多行为和习惯的差异,比如美国人热爱自我,中国人讲求人情;美国人表达自己“直言不讳”,中国人与人沟通委婉含蓄。说来说去,当然最后归根结底肯定会总结到文化的差异。

  究竟文化是什么,总比课本中的概念复杂广泛得多。霍尔的这本《超越文化》提出了一些探究文化的路径,虽不至于醍醐灌顶,但总可以引发下一步的追问和思考。

  这本书中有些章节和词语还是有些晦涩难懂的,毕竟用“高语境文化”来阐释“低语境文化”、用整体性思维的文字翻译线性思维的思考,总有些障碍没迈过去,又或者,就好比我的理解能力处在2楼,而作者的思想在10楼,总有点高攀不起的遗憾。

  不过,它的价值在于在一本书中,读到了跨文化传播的内容,也涉及了麦克卢汉思想的精髓,还能了解点西方本土文化的内涵和实质,其他许多触动你哲思的小细节......都在一本书,总归还是赚了。

  霍尔先生这书名起得挺震撼,真要是看进去就会发现,真正去理解不同的文化才能求同求异,从这个意义上说,无法超越的文化才被超越了。

  《超越文化》读后感(四):更高形式的人

  颇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思

  跨文化传播有意思:不仅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对方,而这两点做到皆不是易事;了解了自己,了解了对方,开始了中间的转换,更不是易事。我开始想要读这方面的书,难免也和自己的兴致相关。霍尔《超越文化》被认作经典,而这个标题着实有着独到的象征性,恰契合我的某种仪式感——我开始读。

  总体而言,霍尔的《超越文化》涵盖了跨文化传播的许多话题,单独拎出来都可以进行深入研究成一本书。从高语境低语境等经典理论,到人体节律同步运动等更偏向人类学的内容,霍尔在这本书里却非点到即止,而是找准切口以较为口语的方式涵盖了自己较为著名的研究观点。

  跨文化传播,在智识上、思维上更为受益的也许是传播者——这也是我最初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原因。一方面,跨文化领域的研究能够对本有的“我”进行挖掘,“人的进步以牺牲自己的延伸为代价,以压抑形形色色的人性而告终。从这一点出发,人的目标应该是去重新发现那个失落的、异化了的天然的自我”,这比起了解一个异域文化、了解异域人更具挑战性;另一方面,以此了解的外界文化、思维,通常能够对己方进行补充,从而达到一个人的更高形式。

  通往此“更高形式”乃我一大志。生于长于高语境文化下,若语言、思维能力不至于低于常人,这算是一大优势。高语境文化是能够被转化为低语境文化的,“这类文化可能会被机械系统压垮,丧失其整体合一性的文化个性,成为低语境文化即那些高度个性化,人际关系疏远的、分割肢解的文化”(某种程度上,中国的高语境正在向这种趋势发展)。高语境文化通常出现在东方,而东方艺术、思维强烈依靠语言,的确也更难为西方人所解。

  然而,生于高语境文化并非全然为益处,它让本土人也更难把握自己的文化脉络,难以形成对于本文化的概念、观点。这个阶段,研究异域文化是必要的(可以从语言学习开始)——为跨文化奠基,根据“首先要有机会研究与自己文化迥然不同的文化,然后才能使自己的文化潜隐的结构清晰可见”,这于掌握、思索自己本身的文化大有裨益。

  此处可征引霍尔部份的迁移理论。“迁移物的重要特征是,它们能使我们能共享人类的才能”,而迁移物的共享需要依靠传播,依靠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此时应当认识,“迁移系统中还有一个经常发生的功能障碍,其特征是,它们可以被迁移并应用于不恰当的情况”,这样的功能障碍,即为跨文化传播、交流中首要的问题。

  这样的功能障碍,或称文化的屏障,是现实世界的构成之一。“这种筛选系统给世界提供了结构,保护着神经系统,使之免于信息过载”,如果需要以理性的姿态控制行为,这种意识是更加倾向于低语境的;而低语境要求的解码,使得获取这种意识会付出信息过载的代价,于是不得不向着更为稳定的高语境发展。

  作为一个更高形式的人,应当能够在高语境、低语境两端进行活动。一方面,需要承担解释者、演绎者的身份,抵抗住信息过载的压力,能够将高语境文化转向低语境;另一方面,又要能够将低语境赋予意义,具备创造语境的能力。

  这样的语境机制,能够帮助人自动校正讯息中扭曲或缺失的信息,却是文化无意识的一种表现,为“自我意识”的对立形式。然而自我意识和文化意识是不能分割的,就是说,没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就不能超越无意识文化。

  焉得之?类似于击碎自我的过程,这需要一个“分离”的过程——而人通常表现抗拒。生活中需要分离的东西太多,可能是一种家庭影响、可能是一种宗教,只有通过这种分离后进行再认同,才是真正做到“超越文化”的更高形式的人。颇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的意思。

  《超越文化》读后感(五):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人类自以为是一切的主人,却比其他一切更加奴隶

  Culture hides more than it reveals and strangely enough what it hides, it hides most effectively from it's own participants. Years of study have convinced me that the real job is not to understand foreign culture but to understand our own. —Edward T. Hall

  什么是文化?霍尔在《无声的语言》和《超越文化》这两本书中,穷尽一切努力,只为让我们明白什么是文化。文化既不源于经验,也不是经验的镜像,是生物体与自身互动的结果,不是机缘巧合,也不是刻意设计。在《超越文化》中,霍尔提出当代世界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危机。第一个危机一目了然,是人口与环境的危机,第二个危机,是人与其延伸、制度、思想的关系中存在的危机。

  以往,我们因为相信技术,认为依靠技术手段能解决大多数的问题,但大多时候,仅凭技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有些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人类未来有赖于自己超越自身民族文化局限的能力,要实现超越,我们就得首先承认并接受无意识文化里许多隐蔽的维度,因为每一种无意识的文化都有其隐蔽而独特的方面。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在前进的过程中,必然要牺牲自己的利益,人们既然要生活在群体里,就不得不压抑基础的能量。他认为创造性是人类压抑人性需求的副产品。而霍尔认为人类前进和构建制度的过程中,人的延伸尤其语言、工具和制度的延伸一旦启动,人自身就陷入了延伸的罗网,结果,人们就会判断失误,就会疏离与自己异化的延伸,进而无力奴驾自己造就的怪物。则霍尔认为人的进步是以牺牲自己的延伸为代价,以压抑形形色色的人性而告终。

  心理学家认为,人最具有毁灭性的打击莫过于未能满足自己的潜能,人未能满足自己的潜能时,一种啃噬人心的空虚、渴求、存折和错位怒气就占了上风,不论这一怒气转向自身还是对外转向他人,都会产生破坏性的作用。问题的症结正在于,人的创造性和多样性与特定制度的局限性矛盾。大多数文化都是特定问题的产物,都是解决特定问题的高度专一的答案。

  当人们把自己关进了人类动物园,就会发现难逃其禁锢,既然人无法与自己赖以生存的制度做斗争,就会首先下意识地将怒火埋心底,随后又将其向外发泄。

  一、文化的悖论

  现实的世界中,大多数美国同胞,尤其以白人为主,存在一种以美国为代表的错觉,它与控制“一切”的制度密不可分,与一个广泛被人接受的观念连接在一起,他们认为:官僚主义者知道什么是最佳的判断,他们任何时候都不会怀疑官僚主义解决方法的有效性。其实,何止是美国人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这种错觉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看起来有点疯狂,但与其说是人疯了,不如说是决定人的行为的文化模式发疯了。深层的文化潜流微妙细腻、始终如一地构建生活的方式,尚未被人有意识地表达清楚。正如空中隐而不显的气流决定风暴一样,上述隐蔽的文化潜流塑造着我们的生活。而人正是在这种隐秘的文化影响下,不停地创造了自己的文化模式是文化模式。比如语法和文字是就是人创造的语言模式。在构建文化模式时,大多数人类学家都考虑不同层次的行为:显性和隐性的,明晰的和隐含的,谈论的事情和不谈论的事情。

  文化是人的中介。生活的一切方面,无不不受文化触动,比如人的个性,人的自我表达方式,思维方式,身体活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城市城市规划布局的方式,交通运输的系统以及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组织和运转的方式。在这里,作者运用一元时间和多元时间,一元空间和多元空间,来解析不同文化模式下人们对时间和空间观念的不同。一元时间系统和多元时间系统与时间和空间组合安排方式有关,时空的组织方式直接影响着生存的核心,因而要求我们用超越文化的组织方式做一些概括和归纳。

  二、作为人体的延伸

  霍尔继承了麦克卢汉的思想,认为人得以进步的一部分原因是人的部分组织得到了延伸。在引入人类的延伸之前,霍尔借用了园丁鸟的延伸作为进化的例子,生动且形象。园丁鸟靠精致的鸟巢来吸引异性,鸟巢被当做园丁鸟羽毛的延伸,这些东西实则上已经外化为一组第二性征,它们与异性鸟的联系不是身体上而是心理上。(托马斯.吉利亚德)

  园丁鸟进化的故事复杂而微妙,我们能从中学看到:一旦人类开始靠延伸来进化,其进化就开始加速。因为当物种开始把环境作为工具来使用,它就启动了一大串新型的,常常是难以预料的于环境的互动,这样的互动往往要求物种做出进一步的适应性调节。通过与环境互动来延伸,可以被分为两种互补的过程,分别是externalizing(外化)和internalizing(内化),则是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或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

  延伸的唯一目的是增强生物体的某一功能,比如刀子比牙齿的切割功能强得多。延伸的功能渗透延伸过程的信息,使我们了解延伸的源泉。透过人的种种延伸,我们窥探人不可思议的多种多样的才能。一切延伸的系统都会被当做独特的体系,与使用者分离,且具有自己的个性,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供人们研究和鉴赏,文化就是最好的例子。

  研究人就是研究其延伸,与人的内化延伸相比较,外化的延伸更为飞速。人之所以能主宰地球,是因为其延伸物的进化速度很快,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其发展。延伸之物使生活分割,使人与其行为分割,比如战争就是一个可怕的例子。机械系统可以远距离杀人,总统下令多投者炸弹毫无费劲。

  在一些文化中,人们深刻地介入彼此的活动,在这些文化中,信息得到人们的广泛共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语境文化,在这类文化里,丰富的简单信息自由流通,这类文化可能会被器械系统压垮,丧失其整合一体的文化个性。

  低语境文化即那些高度个性化,人际关系疏远的,分割肢解的文化,在低语境文化中,人们相互介入程度较低,她们能够利用和吸收机械延伸,同时又不至于失去自己的文化个性。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延伸系统,受制于延伸迁移综合征,即文化是人的体验,反过来,人即文化的体验也成立。若要明智地在这个地球上生存,就必须知道延伸系统如何运行,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

  三、文化的一致性

1、文化的一致性与生活

  用跨文化的技巧去研究自我时,就会发现,我们最不了解因而最难以研究的正是与自己最亲近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控制生活的无意识模式。我们对外界的看法和了解,是以我们的文化经验为基础而形成的地图,相当地粗糙。只有到了异地,我们才需要外化,看得见的地图,且发现这两种地图的不同。霍尔借用了美国人在远东的一个例子,在一元化的时间和多元化的时间受到冲击时,再次说明人受文化的控制,形成的某些方式习而不察,不知不觉。

2、隐秘的文化

  在英国,人的社会地位内化到人的脑子里,每个人的社会地位都有表现和标志,英格兰口音就是上层社会的标志。在美国,社会地位被外化为具体的东西,英国人到美国,容易凭借标记清楚地辨认,而美国人到英国,做同样的事情则有点困难。我们处在模式差异的钳制之中。

  在日本,认为一个人要有归属感,否则他就没有身份。对时常与日本人打交道的美国人而言,日本的文化在她们看来似乎充满悖论。日本人被认为生活在高低语境的两个极端,一个方向是高语境的、深刻介入的,非常亲密的生活方向。另一个是走到生活的极端,在公开场合和举行典礼时,它们非常强调控制和人体的距离,强调掩饰内心的感情。在低语境时,人们守口如瓶,绝不主动透露一个字,即使他们掌握非常有用的信息。

  想起了RL老师在上课时和我们说的一个例子,说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年当中,最大的感触就是孤独,她把自己的孤独造成的一部分原因归结为日本的人情冷漠。

  其实,在日本,人人都有两面:热情、亲切、友好、参与、高语境、无拘礼节的一面,公开、正式、有地位意识、讲究礼仪的另一面,大多数日本人对讲究礼仪的、低语境、制度化的另一面是不大自在的,但是她们的内心里隐藏的很深。没有谁能决对地了解他人,没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自己,如果你非要说自己了解某人的特定行为,那你得了解这个人的全部历史。

3、节律与人体的动作

  人借助各种层次的节奏联系在一起,这种节奏因文化而异,通过语音和身体的动作表现出来。和说话相比,身体传输的信息更接近于人的真实情感。身体语言由文化决定,必须把它放到文化背景中解读,一种体态或一个动作的意义,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读。

  此外节律还包括昼夜的更替,四季交替,呼吸,心跳,饥饿,和性的节律。研究表明,如果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集体宿舍的女子的月经就趋向于同步,同病房的病人基础代谢趋于一致。在高语境的文化里,同步性非常明显,人们有意识地重视同步,在与低语境的成员打交道时常常因为动作不协调而格格不入。人们在处理同步性的时候,既植根于生物性,又受文化修正。

  四、高低语境

1、什么是高低语境

  霍尔引入高低语境的目的是,让我们能根据高低语境的差异来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根据文化中主流交际方式,霍尔将不同文化划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在这两类文化中,语境和语言在交际中的低位是不同的,而且也表现出不同的作用。

  霍尔将文化划分为高低语境的主要依据就是语言文化让人对外部世界的信息有一种选择性。正是由于这种选择性,人们对交际语言信息可以进行筛选,所以说在现实的文化交流中,交流双方所传递的信息有的主要来自于交际语言本身,而有的则主要来自于交流的场合,即语境。根据这种信息来源方式的不同,霍尔把多样性的文化划分为了两类,即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所谓高语境文化是指在此种文化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交际信息的创造主要依靠语言交流的场合,即交际信息的创造不是依赖于交际语言本身,而主要依赖于交际语境。像中国文化、日本文化、非洲文化、拉丁文化都属于高语境文化。所谓低语境文化是指在此种文化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交际信息的创造主要依靠交际语言本身,即交际信息的创造不是依赖于交际语境,而主要依赖于交际所使用的语言。像美国文化、加拿大文化以及多数欧洲文化都属于低语境文化。

  在高语境文化中,交际信息都是交际双方预先进行编排的,编排所依据的条件以及编排出的信息大部分掌控在交际双方的手中,少部分蕴含在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中。换句话说就是,高语境文化的传播极少依靠交际语言本身的编码信息,而是主要依靠交流的物质语境或交流双方各自的背景。在语言的使用上,高语境文化中交流语言的作用是有限的,即交流信息所表达的意识不局限于交流语言本身,人们进行交流或行动的意义主要依靠交流双方所处的场合。

  在低语境文化中,交际信息直接蕴含在交际语言之中,以补充语境中所缺失的信息。也就是说语境文化的传播极少依靠交际语境,而是主要依靠语言本身的编码信息。在语言的使用上,低语境文化中交流信息仅依靠语言的编码信息就可以表达得清楚准确,极少再需要交际双方根据交际语境去推测。

2、高低语境的形成

  (1)高语境文化的形成

  高语境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固定的交际环境中形成的,例如在中国、非洲、拉美等地区生活的人们,他们生活的地理区域是非常固定的,社会生活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逐渐变化,但是这种变化的速度是缓慢的,而且幅度也很小。在这种文化下生活的人们,彼此间的交往是长期而稳定的,因此他们对生活环境有着相同的理解方式,这种相同的理解方式让他们形成了彼此认同的交际行为模式。也就是说交际双方在进行信息交流时对语言本身的依赖程度很小,他们不必清晰地表达具体信息就能领会彼此的意思。由于高语境文化受传统和历史的影响较大,因此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较少会因为时间推进而发生变化。在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彼此进行交流时,不必把交流信息完全用言语表达出来,有时可以利用表情、动作、眼神、甚至沉默的形式来传递信息,双方通过交流环境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内容。

  (2)低语境文化的形成

  与高语境文化不同,低语境文化的形成是比较孤立的。例如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地区,人们居住的地理区域比较松散,不同的社会变革让他们对社会生活有着不同的体验,由于在生活经历上的差异性,所以他们彼此问的交际是比较独立的,较少会受到交际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交际环境本身和交流双方自身所涵有的信息量比较少。交际信息必须通过清晰明确的语言信息编码来传递才能让交流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语境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因而低文化语境中的人们非常推崇语言本身的力量,认为是语言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开化和文明。例如美国人对演说和辩论一啻睛有独钟,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两种语言表现方式能清楚地表达他们内心的思想,也容易让听众理解和认同。

3、高低语境代表的国家

  (1)高情境文化 :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朝鲜人、非洲人、阿拉伯人、法国人 、希腊人等。

  (2)低情境文化 :美国人(美国南方文化属于较高情景文化)、澳洲人、英国人、德国人、爱尔兰人、新西兰人等。

  如果有什么能决定人们生活的话,那就是人们处理时间的方式。

本文标题: 超越文化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993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贵州大巴坠江事件:世人皆苦,何必伤及无辜匡超人读后感100字
    Top